• logo

搜尋標籤專注

已找到 3 則相關結果

【禪與科學】禪定 紓壓管理絕佳秘方

專訪/張剛鳴 亞洲大學光電與通訊工程學系副教授 過度的壓力會對身心產生負面影響,但不代表「有壓力」是一件絕對糟糕的事。適度的壓力可以幫助我們往目標邁進,激發工作效率;重點是,要懂得如何調適壓力。禪定,絕對是最好的方法。 壓力理論之父Hans Selye曾說:「唯有死亡,才能讓壓力終止。」在日常生活中,種種事情都可能讓我們感到煩心、焦慮和壓力沉重,比如一早趕著搭車上班,偏偏一路遇到紅燈;工作總是有做不完的報告;與同事相處常常關係緊張;或是不論自己怎麼做,總覺得無法達到父母的期待或老闆的要求;擔心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等,這些生活中的林林總總,都是造成我們壓力的來源。 壓力是身心疾病之源 許多交通事故,還有之前捷運隨機殺人的案件,都是因為生活壓力無法得到適當紓解,轉而對社會仇視、反社會,才選擇以如此極端的方式尋求另類解脫。 像這種行為,亞洲大學光電與通訊工程學系副教授張剛鳴博士,以心理學家Walter Canon的說法解釋──當人在面對壓力時,常會產生強烈情緒,並以攻擊或逃避的方式來適應生活,稱之為「戰或逃」反應。 張剛鳴表示,這種「戰或逃」的模式,在生理上,是由交感神經腎上腺髓質系統所調節,在遇到急性壓力時,會立刻分泌腎上腺素,讓血壓上升、心跳加速、肌肉收縮、腸胃蠕動變慢,並產生打或跑的反應,以應付外來壓力。當壓力警報解除後,腎上腺素便不再分泌,身體也回復到原本的狀態。 但若是壓力持續存在,就會進入慢性壓力模式,腎上腺皮質系統會接手生理反應,刺激可體松(cortisol)分泌。可體松會促進肝臟的葡萄糖新生作用及分解脂肪組織,以產生葡萄糖和脂肪酸,作為因應壓力反應所需要的能量。不過,如果長期處於這種慢性壓力,將會使血糖持續升高,破壞細胞分泌胰島素的功能,而產生糖尿病;再加上過多的脂肪組織被分解,而產生高血脂症,增加血管阻塞的機率。另外,可體松還會讓動脈壓上升,增加高血壓的發生率。 在心理方面,也因為長期處於高壓狀態,而容易產生憂鬱及焦慮的情緒,若不懂得調適身心,長期累積下來,將會導致憂鬱症及焦慮症、免疫功能下降,以及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消化系統等生理疾病問題。 那要如何測量焦慮指數呢?一般學術界最常使用的方式,就是問卷調查,其中又以「貝氏焦慮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最為普遍,只要花5分鐘,便可填寫完畢,非常方便。中文版則於2000年翻譯完成,內含4個向量,共21題,主要是測量青少年及成人主觀的焦慮嚴重程度,特別針對焦慮的身體症狀進行測量,每題以0至3分計分,得分愈高,表示焦慮程度愈高。 如今時代變遷,在全球化快速發展、人際網絡關係日益複雜的情況下,人類所要面對的挑戰愈來愈多。依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全球資訊調查」研究計畫顯示,2003年全世界由媒體、手機、網路所創造出來的訊息,約為50億GB,相當於人類過去5,000年來所創造的資訊量總和。在資訊巨大爆炸的今日,我們每天早上從睜眼開始,便被迫要接收各種訊息與壓力;面對如此高壓的生活,現代人要如何自處呢? 透過精神專注 提升內在正向力量 「禪定,是幫助我們有效紓解壓力、保持身心愉悅的最好方式!」修禪定多年的張剛鳴如此表示,他並舉交通大學羅佩禎教授先前進行的「禪定對大學生紓壓成效」研究為例,該研究共測試了541名大專生,以問卷方式分析他們對壓力、焦慮及憂鬱的狀況,結果顯示,沒有修禪定的學生在負面情緒上的表現,要比修禪定的學生高出許多(註1)。 在印度,也有類似的研究探討──「禪定對焦慮、憂鬱症病患的正面幫助」,該研究找了30名病人,其中15名實驗組先進行禪定(Yoga Meditation)訓練,並在訓練前後各填寫一次問卷,包含貝氏焦慮量表和臨床精神科評量表。28週後發現,禪定組的焦慮憂鬱程度大幅下降,而無禪定訓練組則無太大改變。這個研究證實了禪定確實有助於改善焦慮及憂鬱症(註2)。 另外,在2013年也有一篇研究報告,特別針對乳癌1至3期手術後患者,採用正念減壓冥想方式(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也就是所謂的禪定,測試她們會不會在焦慮及憂鬱症狀方面有所改善。 此研究共有336位女性患者參與,隨機分成兩組,一組進行8週的禪定課程,另一組則為一般的臨床照護組。課程結束後,再持續追蹤1年,結果發現,接受禪定訓練的患者,憂鬱及焦慮程度明顯下降(註3)。 張剛鳴表示,雖然過度的壓力會對身心產生負面影響,但並不代表「有壓力」是一件絕對糟糕的事。壓力理論之父Hans Selye也說,「壓力是生活的調味劑」,所以適度的壓力,可以幫助我們往目標邁進,激發工作效率;重點是,要懂得如何調適壓力。 事實上,許多醫學研究證明,「禪定」確實可以有效釋放及紓解壓力。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就特別重視禪定,撇開宗教的層面不談,禪師表示,透過禪定時的精神專注,可以暫時拋開大腦的雜念,然後在靜、定的狀態下,逐漸接觸自己的內心,進而產生一種正向的力量,去平衡負面的情緒念頭。此外,禪師也強調生活中要保持平常心、心常平,凡事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所以各位看官,想要管住自己的心、不受壓力影響嗎?請趕快來學禪定吧! (註1)Pei-Chen Lo and Shr-Da Wu, 2007, Effect of Zen Meditation Practice on Perceived Stress in College Students: a Survey Study,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Basis and Communications, Vol. 19, No. 6, pp 409413 (註2)Malini Srivastava et al. Meditation for the management of adjustment disorder anxiety and depression.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Clinical Practice.Volume 17, Issue 4, November 2011, Pages 241245 (註3)Mindfulness significantly reduces self-reported level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results of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among 336 Danish women treated for stage I-III breast cancer.Eur J Cancer. 2013 Apr;49(6):1365-73. doi: 10.1016/j.ejca.2012.10.030. Epub 2012 Dec 19. 張剛鳴小檔案 ◎交通大學電機控制所博士 ◎亞洲大學光電與通訊工程學系/生醫資訊與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醫研部顧問 ◎台中市領袖教育協會創會理事

【禪與科學】印心禪法十脈輪禪定可平衡左右腦發展

文/黃金龍博士 iSCIM雲端計算中心執行長 和男女朋友牽手逛街時,你是習慣走左邊,還是右邊?和另一半同床而眠時,你喜歡靠在他右邊,還是左邊?到街頭實際訪查,發現台灣男生習慣走左邊多於走右邊。 有人說,這是因為一般人的右手力量比較大,所以男生走左側,比較能保護右邊的女生;也有人說,這可能與台灣人習慣靠右行走有關,貼心的男生讓女生靠路邊走(右邊),可以避免被後方來車擦撞。 至於睡覺習慣,過去有所謂的風水之說,認為左青龍(男)、右白虎(女),睡覺時,男在左、女在右,可形成一個「好」字;但現代年輕人沒有風水觀念,睡覺似乎也是「男左女右」較多。 左腦偏邏輯 右腦偏直覺 有人習慣用右手寫字,有人喜歡用左手;人體左右側的肢體偏好,這個問題總是會引起許多人的興趣。 近代以來,很多學者證明,大腦左右兩側半球的功能有明顯偏側化(lateralization)的現象。依據文獻資料,左腦半球神經連結右半身的神經和器官,是語言中樞,主要負責語言、分析、邏輯、代數的思考、認識和行為;右腦半球連結左半身的神經和器官,有接受音樂的中樞,負責幾何、繪畫等形象思維功能。 左耳進、右耳出 左耳接收的訊息更容易遺忘 義大利Gabriele dAnnunzio University的Luca Tommasi博士和Daniele Marzoli博士在2009年發表於Science的文章顯示,人類大腦對雙耳聽到的聲音處理方式不同,右耳接收的資訊容易被優先處理,接收的指令會更快獲得執行,這是「右耳優勢(right ear advantage)」的現象。 Luca博士認為,因為左腦半球更具邏輯性,更善於解讀口語信息(dominant left hemisphere);因此對著右耳說話,會被傳送到大腦中比較容易「順從」的部位。研究結果顯示,不論是聽時產生的效果,還是聽後的記憶保持,用右耳都比左耳要更勝一籌,其優勢效果甚至可達40%。 說情話要對左耳說 講道理要對右耳說 美國Sam Houston State University神經心理學家Teow-Chong Sim博士在受測者的左耳和右耳分別播放多組情感類詞語和中性詞;結果顯示,受測者從左耳聽到的情感類詞語,比如愛、接吻、熱情等,可分辨及記得的超過70%,但當他們以右耳聆聽同樣的詞語時,卻只能記得58%。 這個結果顯示,如果對女友的左耳說甜言蜜語會更中聽;但如果是要給對方一些忠告,或討論一些事務性的事情,對著右耳說,會更容易奏效。 因此,如果想要更有效地傳達情話,就要記住「情話從左耳入」的秘訣。 左右耳功能相同 不同的是左右腦分工 從生理學看,左右耳的構造和機能是相同的,之所以會在「聽話」上產生差異,科學家認為是左右腦偏側化的緣故。 研究嬰兒聽力的UCLA科學家Yvonne Sininger教授,於2004年在Science雜誌上發表過一篇關於左右耳的文章,文中提到,他們運用嬰兒內耳道外層毛髮細胞對於聲波的放大反應,研究了3000多名新生兒的聽力,發現嬰兒的右耳更善於傾聽「話語」類的聲音,而左耳則更善於傾聽「音樂」與「聲調」。 研究結果顯示,新生兒的耳朵能區分不同類型的聲音,並把它送到左右腦的適當位置。 創造力需要左右腦更多連結 美國Duke University的統計學家David Dunson教授和意大利Universitas Studii Paduani的Daniele Durante教授,分析了68個不同腦區的白質連接網絡,發現創造力並不依賴大腦的單側半球,而是兩個半球之間的彼此合作。研究結果顯示,創造力極強的人,在右腦和左腦之間有更多的神經連接。 大腦額葉與創造力有關 Dunson和Durante教授使用大數據分析發現,男性和女性,或者大腦半球內部之間的連接性,並沒有統計學差異。然而,當他們將創造性測試中,排名前15%的人與末15%的人進行比較時,發現得分高者的大腦右半球和左半球之間有更多聯繫,這種連接差異主要在大腦的額葉。Dunson教授認為,這個分析方式可以評估一個人創造性的高低。 人類右腦的未知秘密 美國腦神經學家Jill Bolte Taylor在1996年發生嚴重的腦中風,導致左腦血管破裂,在4小時內,她的左大腦功能徹底退化,但正常的右腦卻讓她感受到類似「涅槃」的境界。 Jill在其著作《左腦中風、右腦開悟》一書中提到,左腦和右腦是分開的,各自用不同的方式處理資訊、想著不同的狀況、關心不同的事情。左腦用線性和規律的模式思考,關心過去和未來;同時,左腦用語言來思考,它會隨時提醒我們生活中需要處理的事物,比如「回家路上要記得買香蕉,早上要記得吃」、「晚上記得把衣服拿去洗」等等。 可是右腦只關心「此時、此刻、當下」,它用圖像來思考,用肢體運動來學習。在右腦的世界裡,外界資訊是以能量的型態存在;「我」是一種能量體,藉由右腦的作用,將萬物彼此連結成一個大家族。 Jill回憶,當她左腦中風時,右腦主導她的所有感受,她甚至無法辨識自己的手與牆壁間的界線,她覺得她的「我」是無限大,與周遭融合為一體。在這個當下,她覺得「我」是完美無暇的,是完整的,是美麗的。 從Jill描述的狀態,似乎與佛教提到的「當下、空性、萬物一如」等境界是相符合的。 長期禪定者比非禪定者 擁有較平衡的大腦 美國哈佛醫學院Sara Lazar博士在2005年曾運用核磁共振攝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簡稱MRI)技術,發表了「長期靜坐者的大腦結構變化」一文,她發現長期靜坐者的大腦前額葉皮層(prefrontal cortex)和右腦半球的島腦前區(right anterior insula),要比一般人明顯增厚許多。 禪定能開發大腦額葉與右腦 國立交通大學羅佩禎教授利用腦電波分析禪定者與放鬆休息的非禪定者的腦電波資料,發現禪定者的腦波約有2/3的定位源是落在前腦(額葉)深層區;而在休息狀態下的非禪定者,其腦波定位源則有50%落在左頂葉區及左枕葉區。 從這兩個研究顯示,一般人的左腦通常比右腦活躍,而禪定者能開發右腦潛能,所以擁有較均衡的大腦。 禪定能同步開發左腦與右腦 悟覺妙天禪師在傳授印心禪法十脈輪禪定時,對於大腦潛能開發有諸多描述,除了教導弟子運用專注力開啟松果體、腦下垂體等功能性器官外,對於前額葉、左腦與右腦的平衡發展,亦非常重視。 依妙天禪師所言,左腦是人間的、意識的、物質世界的腦,生活中有關學習、記憶、計畫、規劃等等,都要靠左腦。而右腦是屬於天堂的、靈性世界的腦,一般有關美術、藝術、音樂、豐富的思想等等,都要靠右腦。 禪師認為,一般人大都習慣使用左腦,所以禪定的時候,要注意左腦和右腦需同時並行,要合一,要讓左腦和右腦同步發達。 禪師經由實修實證的禪定經驗所得到的論點,與科學文獻的結論不謀而合。 整理以上敘述,可歸納出大腦皮質層的特性。筆者利用俄羅斯量子儀器Metatron檢測多位學習印心禪法禪定1年以上的受測者,做出了進一步的分析,以下提供3個案例研究: 案例1 受測者為33歲的上班族女性,學習禪定10年,身心健康。依印心禪法十脈輪禪定法,專注禪心脈輪5分鐘,比對前後測的差異如下圖。 圖中能量指標可分為1至6級,數字愈小,代表能量愈高。 左圖、右圖分別為專注前、專注後的大腦底視能量圖。經由比對,專注後的整體能量值,比專注前增強了27%。 由能量指標也可看出,專注前是以5級為主。專注後,則提升為以4級為主。 至於禪定前後的感受,受測者表示,她在每次禪定後,都會覺得頭腦思緒比較清晰、心情變好、煩惱變少、做事比較有動力等等。 再比對能量圖可發現,禪定後的能量提升,大都集中在左腦;與受測者的感受多屬左腦理性、邏輯、思緒上的提升相符合。 案例2 受測者為20歲的女學生,學習禪定1年,身心健康。依印心禪法十脈輪禪定法,專注禪心脈輪5分鐘,比對前後測的差異如下圖。 圖中能量指標可分為1至6級,數字愈小,代表能量愈高。 左圖、右圖分別為專注前、專注後的大腦頂視能量圖。經由比對,專注後的整體能量值比專注前增強了54%。 由能量指標也可以看出,專注前是以5、6級為主;專注後,則提升為以4級為主,尤其是能量最低的6級全部消失。再進一步分析左右腦的差異,發現右腦的能量全部提升為4級以上。 該名受測者的體質是屬於敏感型,對周遭的感受力特別強,常能提出他人忽視的問題。同時她也是一名愛作夢的學生,現實環境中的一些狀況,常會預先出現在她的夢中。而禪定時,她也常會看到光及菩薩等特殊現象。這些感受大多屬於靈性、感性方面,與圖中顯示「右腦變化較大」的結果相符合。 案例3 受測者為21歲的女學生,學習禪定1年,身心健康。依印心禪法十脈輪禪定法,專注禪心輪5分鐘,比對前後測的差異如下方二圖。 圖中能量指標可分為1至6級,數字愈小,代表能量愈高。 左圖、右圖分別為專注前、專注後的左腦能量圖。經由比對,專注後的整體能量值比專注前增強了30%。 由能量指標可看出,專注前的能量指標以4級為主,只有一個5級;而專注後的能量指標提升為以3級為主,其中2級指標數由原來的3個增加為6個。 左圖、右圖分別為專注前、專注後的右腦能量圖。比對專注前後的整體能量值,專注後比專注前增強了51%。 由能量指標也可看出,在專注前的能量指標是以4級為主,只有一個5級;而專注後的能量指標提升為3級以上,同時5級指標消失,2級指標也由原本的1個增加為3個。 由這個案例可以看出,專注禪心脈輪,可以同步提升左右腦的能量值,而右腦的提升程度(51%)又比左腦(30%)來得大。 修行印心禪法開發右腦 大腦的結構與分工,可說是極其複雜的,目前科學家對它的研究,還停留在分析、歸納大腦各部位功能的階段。印心禪法十脈輪禪定在大腦潛能的開發上,除了可以針對特定部位增強功能,還可以協助大腦平衡發展,朝「全人、全才教育」的方向發揮。 禪定是釋迦牟尼佛成就時所採用的成就法門,對人體產生的變化與影響,大部分還無法用現代的科學方法來驗證。悟覺妙天禪師繼承世尊法脈,教導印心禪法十脈輪禪定法,除了留下珍貴的實修實證禪定教案,也對禪定過程中,身心靈的變化提出很多闡述。 依禪師所言,「左腦是人間、物質界;右腦是天堂、靈性界」,吾人若想在這一世見證天堂、佛國,應該要趁早修行印心禪法,開發自己的大腦,早日解脫;這才是正道。 黃金龍博士 小檔案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工學博士 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 美國自然醫學醫師 現任: iSCIM雲端計算中心執行長 中華兩岸三和文教美容養生交流協會榮譽理事長 台灣長生學會理事長 DynaDx cooperation Senior Advisor 杏群診所康活麗苑自然醫學部主任 釋迦牟尼佛救世基金會淡水禪修會館負責人 修行資歷: 自1996年修行印心禪法迄今

【禪與科學】發散與專注 探索印心禪法十脈輪禪定

文/黃金龍博士 iSCIM雲端計算中心執行長 台下的觀眾屏氣凝神地看著台上的魔術師,只見魔術師專注地看著一支湯匙,忽然,湯匙的頭慢慢彎了下來,台下爆起如雷掌聲。 在扣人心弦的電影情節裡,不同勢力在爭鬥過程中,幾乎不可免俗地會提到主角內心的善良與毅力;然而在最危險的關鍵時刻,主角內在的專注力總是決定勝負的主要因素。可見專注力的強弱,足以影響人的一生或戰爭成敗,甚至國家興衰。 因此,在人類的教育體系裡,從幼年時期就不斷灌輸孩子要認真、要專心,然而很多家長卻時常抱怨自己的小孩懶散、不夠專心。在人類的演化史上,「專注」常是被讚揚的,而「發散」總是被眨抑,甚至被形容是無可救藥。 大腦學習模式:專注與發散 美國奧克蘭大學Barbara Ann Oakley教授將大腦的學習模式分成兩種,一種是在學習數學計算時,需要大量邏輯思考的模式,稱為專注模式(focused mode);另一種是欣賞藝術品時,需要有更多想像空間的模式,稱為發散模式(diffuse mode)。 大腦在進入專注模式前,需要一段時間反覆練習,因為大腦要在固定路徑處理熟悉事物時,才會處於我們認為的專注模式。不過,當大腦遇到不熟悉的問題時,專注模式反而會妨礙大腦運作;因為在固定路徑中,大腦找不到解決陌生問題的答案,這時,發散模式對於尋求解答,就變得相對有利了。 所謂發散模式,就是一種放鬆狀態,不遵循原本熟悉的路徑,讓大腦自由運作而不設限。很多科學家在研究問題時,都會有一些讓自己放鬆的小習慣,比如聽聽音樂、走走路,或小睡片刻,甚至很多發明是科學家在蹲馬桶的時候想出來的。人類在遇到難題時,有時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發散或放空後,再回頭看看之前無法解決的問題,反而可以找到更好的想法。 「專注」與「發散」兩種運作模式,在各種大小團體或企業的組織運作上也是適用的。一些團隊熟悉的事物,如例行性公事,可以建立SOP等流程來增加處理效率,這種方式其實就是「專注模式」。但在面臨陌生事物時,譬如公司要開發新產品,或進入新領域,常需要做廣泛的市場調查,徵詢各界意見,或所謂的接地氣等等,就需要「發散模式」。 那麼,「專注」與「發散」這兩種大腦的運作模式,是否也適用於靜坐或禪定呢? 靜坐起源於古老的東方,但有趣的是,近年反而是在西方世界掀起流行風潮,其推波助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大部分的醫學研究幾乎都肯定靜坐對人類身心的幫助。 然而在靜坐時,大腦是處於發散模式?還是專注模式?大部分的西方醫學研究者,幾乎都把靜坐定位為放鬆、休息的一種方式,哈佛大學身心醫學研究所(Mind-Body Medical Institute)創辦人赫伯特本森(Benson H.)博士認為,冥想能引起一系列統稱為「放鬆反應」的體內生化和物理變化;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則提到,靜坐可減少交感神經系統的活動,以及增加副交感神經系統的活動。也就是說,靜坐會造成激發活動的減低,以及增加了放鬆。綜合上述,從大腦的運作模式而言,一般科學研究探討的靜坐方式,應該是屬於發散模式。 專注是入定的關鍵 相較於一般屬於發散模式的靜坐方式,悟覺妙天禪師所傳授的印心禪法十脈輪禪定是比較全面性的。禪師認為,禪定時要「身心放鬆、精神集中」,也就是身體與心理要保持放鬆,但精神是集中的;禪師表示,要運用這種集中精神的專注力,才能開啟人體內部十個脈輪的能量。 從禪定過程來說,「放鬆」是禪定前段的準備工作,後段則是一直保持在精神專注的狀態。從人體結構來說,外在的身體是放鬆的,但內在的精神卻是專注的,然而事實上,「專注」才是能否入定的真正關鍵。 再從說文解字來看「專注」二字,「專」是單一、獨一無二的意思,「注」取水字旁,代表灌入、傾瀉;在精神方面,則有心神集中的含意。古人取「注意」、「專注」、「全神貫注」,皆有精神集中如水注般灌注於一處的意涵。 妙天禪師認為,十脈輪禪定可以超越生理、意識及潛意識的層次,直接進入心靈的智慧境界。專注十脈輪,就是將全部精神集中在體內的某處定點,是屬於內在的精神統一,在訓練方法上,可分為「外專注」與「內專注」。 「外專注」包括專注手指、專注掌心等等,在專注過程中,有人會看到手指冒煙、手指有光,或是會有酥酥麻麻的觸電感覺。 「內專注」是直接專注體內的十個脈輪,悟覺妙天禪師認為,藉由精神集中於十脈輪,可以活化脈輪的能量,使身心健康。同時,禪定可以增強精神力,訓練精神體脫離地球時空,進入另一個光明的世界。 外專注與內專注案例剖析 筆者曾依悟覺妙天禪師所傳授的外專注法專注掌心時,發現掌心剛開始會有溫熱麻等感受,繼續專注一段時間後,則會有如針刺般的刺痛感,與針灸的感受相似。可見人的專注力是可以訓練的,當精神專注於體內某一定點時,確實會產生如中醫所言「意到氣到」的效果。 有鑑於專注力無法使用科學儀器直接量測,筆者利用FLIR紅外線攝影機,拍攝專注前後的體溫變化如下面3個案例,藉此觀察專注力對人體的影響。 【內專注測驗】 修鍊十脈輪禪定者眉心溫度變化 受測者是11位修鍊十脈輪禪定1年以上的男女(男6人,女5人),他們依十脈輪禪定法專注自己大腦的禪心脈輪5分鐘,並記錄他們在專注前後的眉心溫度。 比對數值後發現,有10人的眉心溫度上升,1人維持不變。這11人的眉心溫度平均上升了0.66℃(從36.12℃上升至36.78℃)。 再進一步比對受測者在專注前、以及專注1、3、5分鐘後的資料,發現體溫呈現緩步上升的現象。 【外專注測驗-1】 未修十脈輪禪定者掌心溫度變化 受測者為健康男女各1人,分別記錄他們在專注掌心前、以及專注5分鐘後的掌心溫度。當時的室溫是19.2℃。 在比對數值後,發現男受測者在專注前後的掌心溫度上升了1.6℃;而女受測者則上升了1.3℃。 再觀察女受測者專注前的手掌,發現在指尖部分的溫度偏低,估計應有冬天手腳冰冷的現象;但在專注後,指尖溫度大幅提升了4.2℃。 【外專注測驗-2】 修鍊十脈輪禪定者掌心溫度變化 受測者為11位修鍊十脈輪禪定1年以上的男女(男6人,女5人),分別記錄他們在專注掌心前、以及專注5分鐘後的掌心溫度。經比對數值後發現,專注後有8人的掌心溫度上升,3人下降;11人的掌心溫度平均上升了0.8℃。 從以上實驗可知,專注是可以產生能量的;但專注是指精神力不可移動,就像放大鏡在太陽下照著紙,紙會因受熱而燃燒,但條件是紙和放大鏡都不可移動,動了就不能集中能量,當然紙也不會燃燒。這就是專注的竅門。 腦海空空 靈感自然而生 從實驗結果得知,透過十脈輪禪定的專注法,大部分的受測者在專注位置的溫度都明顯升高,可見專注力對身體影響是很大的,而這也是悟覺妙天禪師特別強調禪定要做到「精神集中」的原因。 此外,禪師也提出禪定時要「腦海空空」。禪師認為,禪定的過程是從外在意識層進入內在意識層,然後再進入更深的潛在意識層(即佛家說的第七意識)。禪定要從外在意識開始,運用「精神集中」來突破並深入到潛在意識,讓潛在意識也和外在意識得到同樣的清淨。當意識與潛意識都歸零時,就是「腦海空空」,此時靈感才會從裡面的自性跑出來,這靈感就是智慧。 很多修行人修了十幾二十年,依然難以領略「空」的境界,這顯然是對修行方法產生了誤解。十脈輪禪定從外觀看來,雖然只是靜靜地坐著專注體內脈輪,但對身體卻能產生相當大的調整功能。如果能精進修鍊十脈輪禪定,必能很快體會「空」的境界。 但「空」並不是最究竟,由「空」境再深入心靈深層,還會有實相境界,會更進一步地感受內在自性自然而生的靈感智慧,生命將會達到更高境界。若能發現更高的生命層次,便不枉此生了。 黃金龍博士 小檔案 學歷: 台灣大學工學博士 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 美國自然醫學醫師 現任: iSCIM雲端計算中心執行長 世界自然醫學大學整合醫學系教授 中華兩岸三和文教美容養生交流協會榮譽理事長 台灣長生學會理事長 DynaDx cooperation Senior Advisor 杏群診所康活麗苑自然醫學部主任 釋迦牟尼佛救世基金會淡水禪修會館負責人 修行資歷: 自1996年修行印心禪法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