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寶藏巖

已找到 3 則相關結果

台北文化小旅行推google地圖包收納70處景點 日韓人士各推這地方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自10月起推出台北文化小旅行後,近期推出第四波文化景點包含中山堂(水牛群像)、李臨秋故居、城南紀事.台北既事、花卉試驗中心等20處深具歷史人文、自然生態、公共藝術之在地特色文化點,並邀請到日籍攝影師小林賢伍實際走進台北日常,以精選16處文化點影像,於松山文創園區消防栓箱,展開為期1個月的攝影展。同時也推出google map地圖包,方便民眾按圖索驥來趟說走就走的小旅行。 文化局表示,文化小旅行以說走就走的自由探索及日常療癒為設計出發,目前文化點總計達70處,其中屢屢登上國際版面的「華江整宅」,不僅是韓國女團拍攝MV取景點,也是金鐘獎大贏家的台劇《有生之年》重要拍攝點之一,成為影迷朝聖打卡聖地。 小林賢伍表示,如果國際友人來台北,他最推薦草山水道,草山水道具有獨特的風景,非常值得一去。這次啟動人生第一次在台北與公部門合作的攝影展,並跳脫一般展示邏輯,以尋寶的概念展出,非常酷!Taipei Eats方丹綿(Tina)、韓國部落客李秀智則各自推薦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及圓山大飯店的密道,非常值得一遊。 而舊北淡線是不少老台北人的共同記憶,其中的「圓山站宿舍」作為北淡線鐵路少數留存的建築之一,結合屋台點心、日式美食等創新活化,從過去一般的交通轉運站,轉化為歷史文化與藝文氣息的轉運站。副市長林奕華則特別推薦台北偶戲館,她表示偶戲館不僅傳承台灣偶戲文化底蘊,近年更透過新穎互動展示設計和互動體驗,成為台北市偶戲實驗創作交流的平台。 文化局蔡詩萍局長則推薦秘境文化點五分港溪,五分港溪是一個需要辛苦的徒步走進的文化點,但辛苦後會發現像是小熱帶雨林的區域,非常適合情侶或者是一個人到五分港溪走走。 今(26日)起民眾可以到台北偶戲館、松山文創園區、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嘉禾新村、中心新村等5處文化點服務台索取台北文化小旅行遊戲地圖,完成小任務即可拿到限量插畫貼紙1張,蒐集完各插圖樣式貼紙後,將貼紙黏貼於地圖上插畫對應位置,即完成文化點旅行地圖,拆裝紙骰子就能開始遊戲,地圖數量有限贈完為止。 此外,小林賢伍的「走故事的人」攝影展,即日至12/23於松山文創園區消防栓箱展出,結合互動科技融入360度環景觀看文化點全貌,並貼心地讓有興趣的民眾輕鬆於Google Map上將文化點地圖包帶著走,現場更有數位集章抽獎活動,於12月底抽出20位幸運民眾,其中有機會獲得小林賢伍為本次攝影展準備的特別獎。 文化小旅行將逐步於明年完成共100處文化點,更多台北文化小旅行請關注台北文化小旅行官網(https://miniculturaltrips.gov.taipei/)、台北文化小旅行google地圖包(https://maps.app.goo.gl/agAd225q5B93Wgc28)或設計台北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design?locale=zh_TW)。

簡秀枝/連戰半子、連詠心夫婿—馬塞爾在台北寶藏巖駐村創作談生死輪迴

人死後會上天堂,還是下地獄? 死後的生命是什麼?輪迴轉世,抑或是灰飛煙滅? 台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有件深度展覽,取名為「深愛The Beloved」,係智利裔英國籍藝術家馬塞爾雷斯柯提茲(Marcel Reyes-Cortez)的創作,以尊敬角度看亡靈,饒富深意,引發討論。 有過童年波折與家族政治苦難,尤其摯愛祖母的過世,生死,成為馬塞爾思考創作的主題,人死後是靈,是鬼,至親訣別,還會帶來傷害、恐懼嗎!? 馬塞爾異想天開,他用當代藝術創作的手法,分享最深邃敏感的生死議題與心得。 由於寶藏巖入口就是歷史悠久的觀音寺,寺廟的神壇威儀,金紅奪目色澤,給了馬塞爾很深刻的印象,當他入選寶藏巖國際藝術村駐村藝術家後,終於把他積累多年,對生死輪迴的概念,融合在地民俗,以隱喻與替代方式,印刻在作品的創作上,成為駐村藝術家的創作成果呈現。 而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是,馬塞爾選用玩具,作為創作媒材。在作品的形式,有直接照片輸出;有骼化狀帶著漂亮尾巴的公雞;有箱型狀,拍攝著香港夜景、沙灘海邊、祥雲獻瑞、玩具比卡丘⋯等,把影像置於箱子中央,隨著箱邊的鏡子效果,作了無限延伸,産生極佳的視覺效果,站在作品前,向內探索,目力所及,寬廣無盡頭;也有直接以箱型盒裝玩具,並列在貼花瓷磚地板上,彷彿祭壇角偶;更有以紅漆木條,作成70個方型框,框內放置不同玩具,木框下是閃亮金字紙延伸。這種有紅又金的創作,頗有接台灣地氣的俗艶感⋯。 為什麼是玩具?馬塞爾認識,玩具與人的身體,非常類似。人有死亡,軀體被棄離時候,玩具更明顯,小孩子使用後棄置的,或者直接從跳蚤市場上買到的廉價舊玩偶,都成為承載他創意的現成物。 玩具,跟人命,都曾經被呵護、被疼愛、被期許過,但也有喜新厭舊,人老珠黃,抑或天災人禍下,從此命運丕變,成為棄體、輕煙或黃土,從此灰飛煙滅,到不可知的世界去!? 然而來自生死的探討,神靈鬼魅之外,還是更多人類的七情六慾,恐懼、威懾、厭惡、冷峻⋯不一而是。 這樣的複雜情緒,交曡出他的作品縱深與肌里。 目前在倫敦生活和工作的馬塞爾,本身就是視覺人類學家和傑出攝影師,他的資歷背景豐富,曾到古巴和以色列拍攝專題,尤其也以墨西哥作了許多田園調查,包括亡靈節過程。墨西哥表面上,總是給予觀光客艶麗熱情的感覺,當繁華喧嘩之後,只要深入墨西哥常民生活周遭,就會有截然不同的感悟,涵蓋了各種喪葬儀式、哀悼行為,他逐層深度挖掘,一一吸納,化為他近期創作的直接養分。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的展示空間裡,大大小小近十件新作,看似簡單、童趣十足,卻攸關生死、生命輪迴的大哉問,馬塞爾寓繁於簡,作品引人遐思。 早在1993年,馬塞爾畢業於倫敦印刷學院,獲得攝影學士學位,並於1995年獲得倫敦大學東方與非洲研究學院社會人類學碩士學位。 回到學術界後,馬塞爾並於2006年獲得視覺人類學碩士學位,接著博士研究,很快成為獲得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視覺人類學」博士學位的第一人。後來,他又以博士課程,開發了攝影的應用和實踐,作為學術研究方法和社會研究工具。在他的博士研究項目中,馬塞爾探討了許多死亡議題。例如,他以墨西哥城死者空間,社會文化潮流,和當代儀式現象作探討,墓地、哀悼者,工人的社會,文化,經濟和政治生活⋯等等,一一納入思考。其中,死者的代表性、拜物化政治、攝影肖像,展現了他獨到的研究心得。 寶藏巖的駐村展覧,主題是「深愛-The Belove」,展覽從11月30日至12月23日,值得細細咀嚼。 這些展覽作品,只展不賣,馬塞爾說,身為寶藏巖年度駐村藝術家,必須在侷現時間內完成創作,他急於表達理念,承載思想,還沒有認真思考展覽後作品去留問題,作品該不該被收藏,他完全沒有概念。 到台灣作創作,完全是拜了感情姻緣之賜,目前馬塞爾除了是寶藏巖2018年駐村藝術家外,他還有個很特殊的身份:他是台灣的新科半子,是連戰家族的駙馬爺,今年9月15日,與連戰小女兒連詠心女士,在英國倫敦衛斯理禮拜堂(Wesley Chapel)剛完成婚禮,當時連家親友曾相偕低調赴英出席盛會。 這回馬塞爾以寶藏巖駐村藝術家身份回台灣,連戰、連方瑀夫婦將等他們展覽忙碌告一段落,才要以「老丈人與丈母娘」身份,在台北為這對新人,補辦歸寧宴,並邀請他們,續留台北,一起過農曆春節。 喜事連連,卻以嚴肅生死議題作創作,是否很煞風景。馬塞爾與連詠心都不約而同表示,他們的長輩,觀念很開明,不但親自到寶藏巖欣賞作品,而且表情開心,讚美有加。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全文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歷史殘留的軌跡,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記者王查理新聞分析】在這個車水馬龍的城市裡,歷史的痕跡或許與我們近在咫尺,位於公館福和橋下的寶藏巖聚落,也許也是這水泥叢林裡遺忘的歷史綠點之一。 圖/寶藏巖聚落與公館緊鄰  康熙年間,漳泉移民遷居來台,在觀音山這片土地上開墾,並興建寶藏巖寺,20年前,台北市政府指定寶藏巖聚落為市定古蹟,直到如今,寶藏巖儼然成為一片文化交流與衝突的地方。圖/隨處可見的藝術創作圖/寶藏巖內隨處可見新舊文化藝術的結合 由戰後違章建築所形成的寶藏巖聚落,如今除了依然居住於此地的居民,更成為了許多國內外藝術家進駐的基地,工作室林立與更眾多的手工攤販更與當地居民一同形成這別有特色的景觀,更被紐約時報報導成為台北最具特色的景點之一。圖/眾多藝術者在寶藏巖內設展  時已至今,寶藏巖已成為許多人假日時前往的地點之一,可是看到如今的寶藏巖,不禁會想,仍然居住於此的居民又會如何看待如今的寶藏巖。圖/寶藏巖內隨處可見禁止進入的標示 觀光客眾多,甚至家家戶戶的開門參觀,如今被設立成工作室或是展廳的建築,過去也可能是有人居住的,看到過往的鄰居住宅變成人人可以隨意踏入的公共展廳,又會是如何感受呢?圖/許多國內外藝術家在寶藏巖內設有工作室  此外,寶藏巖聚落的環境問題也值得深思,人流帶來的不只是觀光效應,垃圾問題也隨之產生,雖然寶藏巖聚落中也有公共的垃圾桶,但是飲料垃圾還是隨處可見,更可能給當地的居民造成困擾。圖/寶藏巖內隨處可見丟棄的導覽簡介或垃圾 保留下來的寶藏巖現今雖然是許多藝術家的駐地之一,但是關於世代居住於此的居民,這樣的場景與知名度,是否是正向的,這點或許還值得深思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