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寶島淨鄉團

已找到 1 則相關結果

程金蘭/「先有累積,才有奇蹟」寶島淨鄉團林藝

「先有累積,才有奇蹟。」而且是「先有價值才有價格」這是29歲的林藝以她畢業後經歷就業到創業的浮沉站立,七年多的生命體驗,她提醒自己也以個人的經驗告知迷茫的青年和走失的中年,不要讓外界定義你,回到心底內在成為你自己的樣子。 林藝發跡很早,她2012年的大四創立「寶島淨鄉團」聲名大噪,但是還是有一段5年換10個工作的摸索就業,找尋自我的沉澱探問過程,然後發現心底呼喊「努力成為自己」,她發覺她不適合「就」業,她堅持成為自己想要的自己,她「創」業,以趣味創意宣導實踐環保,愛環境愛地球愛台灣的社會企業。 追求名利是目標嗎?名氣和青年模範的標籤貼著就一帆風順,從此過著快樂的日子嗎?好像不是這樣子——林藝說她迅速小有名氣但仍要面對自己人生的故事。 林藝在2012年創立寶島淨鄉團後,2013年TEDX Taipei演講,遠見雜誌選為平民英雄青年代表,和總統馬英九對談,2014年擔任行政院環保署代言人,AIESC台灣50大影響力青年,並入選龍騰版高中教科書,2017年受邀台師大畢業典禮演講,造成轟動且視頻瘋傳。可是看似風光的「青年典範」的就業情況卻不順遂。林藝台師大生物系畢業沒有想當然爾的去當老師,她不想20、30年一直做同樣的事,她找工作也換工作,5年換10個工作,沮喪但不悲觀。她面對困窘,書寫再書寫,用了22張的A4大小紙張不斷的自我發問分析,勇敢的發現自己,然後勇敢的去執行,成為自己。 林藝帶著完好妝容來電台訪談,她對於我條列出她20出頭就成名早發的所有事蹟,感到驚訝。但名氣並非是人生圓滿幸福的保證,她欲言又止的談說和媒體互動的掙扎,以及求職就職和離職的前仆後繼,然後創業開心辦環境保護活動的錨定出發,她笑談她舉辦清理潮間帶的淨灘活動,刻意聯繫宮鬥劇的火熱,去西門町借劇服辦理「清潮(朝)」趴,號召年輕朋友穿黃色衣服來清理潮間帶的垃圾,以創意趣味發想來宣傳愛護環境活動。 「不會有人在下一個路口,拿著你想要的工作或聘書等你,你必需很努力,才能成為你自己。」林藝在求職就業的挫折後摸索。 林藝發現「上班」是主流社會規格化的馴化過程,但她有特別的,與眾不同的特質,無法捆綁將就在「就」業體制之中。就如同她自嘲她曾經在吉林大學交換的同學所做的評價,指她有3種特質:1是堅持、2是「不要臉」、3是堅持「不要臉」。林藝以個人經驗風趣的說話方式在台師大畢業典禮全盤托出。 「你覺得你對某件事情有天分,你必須努力的讓別人看見。」林藝看見她自己喜歡發想創意,做有趣味的事情的帶動倡議行動特質,她成為那個自己,不要將就組織機構上班框架。 林藝回到本心初衷,她把「寶島淨鄉團」當成志業,她成立社團法人協會,定期辦淨鄉淨灘,然後自學拍片剪接po在網站定期討論議題,她還開發主持演講的倡議宣講職涯,一年超過80場次,此外推廣生活環保,連結環保天燈,避免民俗活動造成環境破壞,開發新議題,像二手化妝品,募集女性買得多卻用不多或發現不適合的口紅、眼影、腮紅等以每件50元拍賣,剩餘者提供劇組做拍戲道具,以及捐贈大體老師使用,宣導減少消費避免浪費的行動。 林藝個兒不大,積極樂觀,她坦承也會有低潮,但她習慣書寫梳理問題脈絡,找解方,以及她很強的執行力,她聲稱她做喜歡做的環保倡議志工服務事業,摸索商業模式,幫業者辦活動和接活動演講創業一年多,已經使得她的收入如同過往上班所得。 林藝想說的是——尋找自己,成為自己,做回你自己! 作者為台北電台主持人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