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寧波

已找到 2 則相關結果

挑戰「穿海」!世界最長海底高鐵隧道迎關鍵進展

5月16日上午,大陸在寧波至舟山鐵路(以下簡稱甬舟鐵路)金塘海底隧道寧波側和舟山側,隔海相望的兩台超大直徑盾構機刀盤同時轉動,正式開啓相向始發動「穿海」之旅。也就是說全世界最長海底高鐵隧道建設進入盾構掘進階段。 金塘海底隧道是甬舟鐵路全線控制性工程,位於寧波與舟山之間金塘水道下方,西起寧波市北侖區,東至舟山市金塘鎮,全長16.18公里,其中盾構段長11.21公里,是世界最長海底高鐵隧道。 金塘海底隧道工程採用「甬舟號」和「定海號」兩台盾構機施工,每台長135公尺、重4350噸,開挖直徑14.57公尺,由中鐵十四局負責的「甬舟號」自西向東獨頭掘進4940公尺,由中鐵十一局負責的「定海號」自東向西獨頭掘進6270公尺。兩台盾構機穿越高水壓及複雜地層後,最終在海底「會師」,中心軸線對接誤差不超過2公分。 寧波與舟山兩地之間海域地質複雜多變,施工複雜程度、難度和風險很高。隧道要下穿石油管線、海堤、碼頭和航道等多項風險源,穿越過程中要經歷28次軟硬地層變換,其中硬岩最高強度近200兆帕。

游文玫/寧波博物館與天一閣博物館

寧波,一座古老而充滿活力的城市。 早在7000年前,先民創造了燦爛河姆渡文化,姚江、奉化江、甬江三江匯聚,形成"老外灘"迷人夜景,月光下的仿歌德式建築的天主堂,是為浙江省天主教堂建築中的代表作。 “海定則波寧”,明洪武年間,定名寧波。寧波是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輻輳四海,茶瓷文化從這裡駛向世界,此刻在“寧波博物館”展出的“遠古四明”特展,以文物、場景模擬重現,印證寧波通達天下的歷史。 被列為中國一級博物館的“寧波博物館”,由著名建築師王澍設計,館外牆是蒐集寧波老城牆、舊瓦老磚纍砌而成,內部大廳壁面,則是利用竹條做出特殊紋理的清水模牆面。半山半房的建築,整體就是一件最大的鎮館之寶,我在接受寧波電視台記者採訪時就說出感受,如此用心保留文物,又以創新建築賦予它新的意義,當我走進“寧波博物館”時,就好像與寧波的歷史同在。 到寧波,另一個必訪的博物館,就是“天一閣博物館”,1566年,明兵部右侍郎范欽所建,此閣不僅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私家藏書樓之一,前幾天參觀過的杭州西湖畔的“文瀾閣”建築規劃,就深深受到“天一閣”的影響。門口即見由潘天壽所書門匾“南國書城”,館內碧水疊石,宛若天成,穿越而過,即達“秦氏支祠”,該建築融合寧波民居建築工藝之大成,戲台製作考究,雖歲月流轉,依然流光溢彩,熠熠生輝。  作者為具有專業證照藝術品拍賣官、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秘書長 ●原文分享於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本文為專欄,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