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定期追蹤

已找到 2 則相關結果

肝炎曾轉肝癌 72歲翁康復圓半馬夢

面對肝炎不鬆懈,成功對抗肝癌順利圓夢!72歲王先生是慢性B型肝炎患者,曾兩度遊走鬼門關,一次是急性發作合併肝功能代償不全、一次確診肝癌,幸好皆因及早發現,積極治療得以順利康復,並在去年10月重返最愛的馬拉松賽場,完成跑半馬的夢想。澄清醫院中港分院黃仁杰副院長稱讚,這23年來從未缺席每一次的回診追蹤,並配合治療,如今看到王先生身體康復,還能跑半馬感到很欣慰,堪稱「肝炎患者模範生」! 家住彰化的王先生23年前因肝指數異常,原在彰化的診所就醫,GPT隔日就從300飆升到700,緊急轉往某醫院卻因情況太嚴重被拒收,最後至中港澄清醫院治療,由胃腸肝膽科醫師黃仁杰副院長收治,經抽血檢驗確認是B型肝炎引起,住院治療後持續服用抗病毒藥物,穩定控制慢性肝炎,爾後23年來持續往返彰化與台中定期追蹤。 黃仁杰副院長指出,慢性B型肝炎若抽血GPT數值超過正常上限5倍,就稱為慢性B型肝炎合併急性發作,有少數病人不幸快速轉變成猛爆性肝炎,也會出現黃疸、凝血功能異常,病人若出現疲倦、胃口不好,甚至眼睛變黃,或是小便變成濃茶顏色,就得盡速就醫。 王先生又在5年前的回診檢查中,經腹部超音波發現肝癌,所幸因及早發現為第一期,當時腫瘤僅2公分,立即安排手術治療,由一般外科吳明哲醫師執刀,手術順利復原良好,術後持續服用抗病毒藥物至今,並且規律每3個月回診追蹤,情況穩定未再復發。 如今王先生康復後,更珍惜健康的可貴,分享退休後每天生活,養成早睡好習慣,最大興趣就是慢跑,參加馬拉松賽事,日前更完成了跑半馬的夢想,藉此鼓勵同為病友要配合醫囑、定期追蹤,才能重拾美好生活。 黃仁杰副院長強調,引起肝炎的主要原因,和長期喝酒、病毒傳染、濫用藥物等都有密切關聯。所謂的肝病三部曲,指的就是從肝炎、肝硬化,最後演化到肝癌的進程,肝臟被稱為沉默的器官,即使肝發炎也沒有明顯的症狀,如果沒有定期追蹤,被診斷肝癌常常都是晚期了。 「唯獨定期追蹤,才能早期發現,治療效果才會好!」黃仁杰副院長呼籲,B型或C型肝炎患者,應定期每6個月追蹤一次,肝硬化及肝癌痊癒的患者更要每3個月定期檢查,即使發現癌細胞,也能即時在腫瘤小於3公分就盡速治療,有利預後,保護肝臟健康。 原文出處

小症狀大風險 亞臨床甲狀腺亢進

甲狀腺是控制身體新陳代謝的重要器官,當出現亢進時,通常聯想到體重減輕、手抖、心悸等明顯症狀。然而,沒有明顯症狀的「亞臨床甲狀腺亢進」,常是在健康檢查或其他意外情況下被發現,卻可能對身體造成重大負面影響。 成大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周宣彣醫師說,「亞臨床甲狀腺亢進」指的是甲狀腺功能亢進,但甲狀腺素並未達到明顯亢進,臨床症狀較輕微。診斷方式為抽血檢查,體內的甲狀腺素是正常,但促甲狀腺素被抑制的。 造成亞臨床甲狀腺亢進的原因有外源性和內生性兩大類,外源性主要發生在補充甲狀腺素的患者身上,而內生性的主要原因包括:葛瑞夫兹氏病、毒性結節性甲狀腺腫和單發性毒性甲狀腺瘤。此外,女性、年齡越大和碘攝取不足的人也較容易發生此疾病。 亞臨床甲狀腺亢進通常會自行痊癒,或者更嚴重進展成甲狀腺亢進,疾病的走向取決於亞臨床甲狀腺亢進的原因和促甲狀腺抑制的程度。 不論疾病走向如何,都可能提高其他健康問題的風險。周宣彣醫師說,包括:典型甲狀腺亢進症狀、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失智和死亡風險。對患者而言,亞臨床甲狀腺亢進是對未來健康的潛在威脅。 周宣彣醫師表示,亞臨床甲狀腺亢進的治療方式包括:服用抗甲狀腺藥物、放射碘治療和手術治療。因為症狀不像典型甲狀腺亢進那麼明顯,不一定都需要治療,依據每位患者產生的健康問題風險和促甲狀腺抑制程度來決定是否治療。 選擇治療方式將會綜合評估造成疾病的原因、臨床症狀和患者對治療方式的接受程度,個別化討論。周宣彣醫師特別提醒,不需要立即介入治療者,也要定期追蹤、穩定管理,以便適時提供治療,降低進一步危害健康的可能性。 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