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孩子

已找到 2 則相關結果

【梅花專論】逐家好!背閩南語文章讓「逐家」都想哭?

劉新圓/樂齡學習中心兼任講師 最近有家長抱怨,孩子為了準備閩南語月考,半夜背文章背到哭。文章被拍照上傳,上面寫滿了密密麻麻的注音符號,簡直是字字血淚,看了都讓人想哭,更別說是可憐的孩子了。 閩南語教學「背文章背到哭」 即便母語為閩南語,試讀這篇文稿,恐怕也會覺得「寸步難行」。開篇劈頭就是「逐家好!」明明是「大家」,為何偏要寫「逐家」?想必有經過語言學者考證。以閩南語讀「大小」的「大」,和表示眾人的「大家」的「大」,發音並不相同,後者為短促的入聲字,寫「逐」確實比較合理。 可是,如果要細究發音,那麼寫「家」也是錯的。所以有人說,正確的寫法是「逐介」,至於「大家」反而是誤用,因為它原本意指術有專精的大宗師,而非眾人。 考證方言的本字,很有趣,但如果把考證的結果普及化,特別是推行到中小學義務教育當中,就茲事體大了。語言畢竟是溝通的工具,除非從事語文研究,否則對其他多數人而言,只要能溝通就夠了,過分講究,不僅無助於溝通,甚至會耽誤知識的學習。 舉例來說,「抓狂」是閩南語常用而且目前兩岸都普遍使用的詞彙。假如拘泥在發音,則「掠狂」才正確。然而,語言就是如此「積非成是」地「蠻不講理」,若堅持寫「掠狂」,別人說你錯,你還百口莫辯呢! 所以,如果牽就普及,就應該寫「大家」,一目瞭然;如果非講究考證、發音不可,就應該全部遵循發音的原則,寫「逐介」。搞個不上不下的「逐家」,反而是最糟糕的。 另一個讓這孩子哭的原因,大概就是注音了吧?其實,注音符號是為國語量身訂作的,它只有四聲,又缺濁音與入聲,要拿來標示有七聲、濁音與入聲的閩南語,必然漏洞百出。可是台灣的師生們早已習慣以注音符號標示漢字,要立即轉換、適應較為精準的西式拼音,非常困難。 本土語言教學不易編出理想教材,學習效率差 由於用字爭議多,使得本土語言不易編出理想的教材,注音習慣的難以扭轉,又平添本土語言發音的困擾,整個學習效率差。如今還冒出月考來逼迫學習,除了惹哭孩子之外,就是搞得民怨沸騰,徒增反感罷了。 為了推動《國家語言發展法》,文化部未來5年還要投注321億元,會不會白白浪費?頗令人憂心。早在本法立法前,小學就實施本土語言教學將近30年,是不是應該先好好檢討一下成效,找到具體的改進方法再說?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賴祥蔚/不是孤兒卻在孤兒院成長

他是一個非常樂觀的人,看起來活潑開朗、充滿陽光,令朋友喜愛。從他有記憶開始,就身處在孤兒院。 他不是孤兒,父母都健在,但是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他從很小就被送進了孤兒院,幾乎不記得自己小時候曾經在家裡待過。 聽他說起孤兒院的生活,忍不住感到心疼。孤兒院的生活,大家都略知一、二,但是當這些事發生在好友的身上,聽到好友用平常語氣說出來,還是忍不住感到鼻酸。 他最記得的就是小時候一起上廁所,那時才三歲左右吧。孤兒院會規定小朋友們的上廁所時間,時間一到,就一起排隊上廁所。如果不是在這個時間卻想要去上廁所,或甚至是尿失禁,都會遭到棍棒的處罰。 朋友猜,孤兒院的照顧一定是幫小孩子洗褲子洗到累了、怕了。他說:洗什麼褲子?在孤兒院的小朋友,根本就不准穿褲子。朋友嚇了一跳問:光著屁股?夏天不穿褲子,冬天呢?他說:一年四季都一樣, 不分夏天、冬天。 朋友問:打得重嗎?還是只是象徵性的處罰一下?他說:那個時候已經習慣了,也不知道重不重,後來交了女朋友,一起去游泳,女朋友看了他的背驚訝問他:你的背後怎麼這麼多傷痕?他才發現,當時的處罰其實一點也不輕。 他印象中的爸爸媽媽,就是每隔幾個月會來看他的人。當然是兩個人分開來看。爸爸媽媽感情不好,沒有住在一起了,這一點他可以理解,但是為什麼明明父母健在,卻還把他送到孤兒院呢?這個問題他從小問到大,還是沒有答案。爸爸說:這是媽媽的決定,爸爸因為要上班,所以沒有辦法照顧你。媽媽說:這是爸爸的決定,媽媽因為要上班,所以沒有辦法照顧你。雙方的說法都差不多,結論也是這樣,就是把他放在孤兒院,一直到了國小高年級,才終於回到了家,那個當初他的父母一起購買,他小時候卻從來沒有進去住過的家。 大多數的小孩如果遇到這種情況,一定對父母充滿怨氣吧?但是他沒有,一點也沒有。他好像看到一天會有日出、日落,一年會有春、夏、秋、冬四季一樣的平常心,就接受了爸爸媽媽把他從小放在孤兒院的這個事實,然後還是維持他一貫的陽光一般的笑容。他從來沒有特別說出口,但是好友都知道他一直想要一個完整的家。誰不想呢?長大以後,他更努力的想要讓家像是家,常約已經分居多年的爸爸媽媽一起吃飯。當然,這個工作似乎不是那麼容易完成。有時看到他辛苦半天,餐會還是以爸媽不合而收場。但是只要有機會,他又會開開心心的約爸爸媽媽一起吃飯。他是一個在孤兒院長大的小孩,如今則一個充滿陽光與溫暖的好男人。 作者為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中華傳播管理學會理事長、i-Media愛傳媒榮譽社長 原文刊載於東網台灣,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