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大陸年輕人
已找到 4 則相關結果
自由度高的職業如何獲得穩定的收入?大陸年輕人利用廚藝特長,在網上接單「上門做飯」,還會提供一些附加的服務,例如在做飯後清潔灶台、幫忙帶娃、上門餵貓等。有人可以月入上萬元人民幣(下同),也開啟一種新的職業選擇。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年輕人提「上門做飯」服務已成新職業選擇途徑,很多人在這行業中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模式。重慶女孩魏梨本來是售貨員,工作一段日子後覺得不開心,便離開公司,她選擇了「上門做飯」的職業。烹飪,本來就是她在快節奏生活中釋放壓力的方式。現在的她,即便每周無休、一天跑六家也不覺得累。在青年私廚這份工作上,魏梨比顯得更加自信,她一點也不擔心客戶流失和接單不穩定,畢業社會上需要這種服務的家庭越來越多。 但對失業或遇到生活難關的年輕人而言,「上門做飯」更是一種權衡利弊過後的無奈選擇。對張小金(化名)而言,在金融市場操盤期貨交易破產後,他便利用自己的廚藝特長,「全職做飯、兼職金融」。「上門做飯」最重要的是得具備同時捕獲客戶的心和胃的能力。 張小金每天堅持在社群網站上更新自己的做飯日常。當然,信譽和口碑也是張小金強調的重點。他已有1千多個粉絲,服務定價也來到了69元/99元。一天大多有4單,中飯晚飯各兩單錯峰進行,有時候還有宵夜場,差不多可以月入過萬。他的客戶包括懷孕、坐月子的寶媽,家裡的老人和小孩都需要有人做飯,還有在家辦公的上班族。 也有本來就是專業廚師,會在周末接單「上門做飯」,但因為是接的多半的是喬遷、生日等宴請場合的大單。《揚子晚報》也敘述了這種新的工作方式,揚州女孩在網上幫「大廚老爸」朱值接單,幫人上門做飯,收費標準是69元4道菜起步,6道菜89元,8道菜139元。朱值先後在揚州多家酒店當廚師,如今是兼職,主要在周末接單。朱值一般不會主動幫顧客買菜,只有在顧客提出要求的情況下,才會代購再報銷。朱值的客人也以年輕人居多,「有的一個人住的年輕人,要我一次性上門做10個菜吃幾天」。
足療養生,修出一個千億人民幣(下同)的市場,據《南方週末》指出「年輕人出了三分之二的力」。數據顯示,2022年,按摩足療市場的用戶數量達到了4.35億,產業規模約為5859億元(2兆6332億元新台幣),其中20-35歲的消費者是足療按摩的主要群體,占比約達75%。 保健養生、「特種兵」旅遊、紓壓休閒,這都是大陸年輕人喜歡去足療店消費的理由。再加上,當修腳店有了網紅屬性,自然吸引了年輕人的目光。 當然,修腳店最初能夠吸引年輕人的是足夠便宜,40分鐘的足療能低至39.9元,其中包含了泡腳、修腳、肩頸按摩、足底按摩,堪稱按摩界的平替品,除了不定期推出的套餐,其他項目正常做也不過7、80元,花上百元就能享受大桶泡的「豪華套餐」了。 以前年輕白領都喜歡去星巴克,帶著筆記型電腦邊喝咖啡邊辦公,但他們選擇了更實際、更舒服的修腳店,「一邊泡著腳,一邊回覆工作資訊。同樣消費40元,這個比咖啡更有性價比」。 《新週刊》點出,修腳行業不僅在大陸蓬勃發展,甚至有些企業已經做到了全大陸連鎖,如鄭遠元修腳品牌,擁有超過8000家門店,年收入達到100多億元。 來消費的是年輕人,修腳的師傅也出現了大批的年輕人。《新週刊》引述業者的說法「十個修腳師傅九個是陝西人,而九個陝西人裡有八個都是安康紫陽縣人。」曾經的陝西紫陽是貧困縣,2023年成立了紫陽縣修腳協會,修腳師成為紫陽人的主要職業之一。 根據紫陽縣政府網提供的資料顯示,2023年紫陽縣修腳協會現有會員單位71家,其中修腳足浴企業50家,配套織襪、藥品等產品企業15家,銷售企業3家、培訓機構2家,擁有1.5萬餘家修腳門店,總營收超200億元。的打工人來一點小小的中國震撼。 修腳也是重要的民間技藝。大陸年輕人用各種有趣的範式分享著各自發現的「老頭樂」,過去被認為只有老年人喜歡的修腳、晨運、按摩,成為年輕人擺脫平凡日常的打卡經歷,卻也誤打誤撞地帶火修腳產業,讓垂老產業又有了新生機。
今年中秋假期大陸年輕人過得很「中國」,「中式夜遊」「賞月之旅」「漢服遊園」……,「新中式」旅遊讓消費市場再次活絡,各大城市的夜遊船、園林古鎮、等成為年輕遊客賞月的熱門景點。 陸媒人民網報導指出,據大陸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中秋節假期國內出遊1.07億人次,國內遊客出遊總花費510.47億元人民幣。 過中秋以賞月文化為主的「中式夜遊」成文旅新賣點。湖南郴州的裕後街,湘昆表演藝術家乘著花船穿梭,皮影戲演出、非物質文化遺產市集等多種活動;上海徐匯區舉辦「唐韻中秋」活動;北京旅遊集散中心推出中秋賞月觀光遊。 廣州、南寧、昆明等地的燈會亦吸引了大量旅客,浙江烏鎮重現「走月亮」習俗,遊客穿著漢服提燈在月下暢遊,江蘇周莊古鎮推出燈彩主題遊船展現了傳統節日的特色,讓遊客深入體會傳統文化的魅力。 大陸越來越多年輕人願意為「中式旅遊」花大錢,重回古代生活的鬆弛感與文化自信心,讓實際生活中也充滿漢服元素,形成龐大產業鏈,也支撐起「中式夜遊」的新熱潮。
中藥餐飲,正成為大陸年輕人追捧的新「爆品」。 近日,上海新開張的某甜品店憑藉中藥草本口味霜淇淋走紅,人均價格36元人民幣(下同)(約合162元新台幣)左右一枝的霜淇淋吸引大批顧客排隊購買,部分產品被賣到脫銷,「中藥冰淇淋賣斷貨」等話題一度衝上社群網站熱搜榜。 「體會到了一邊吃冰淇淋一邊養生的快樂,精准貼合我們『朋克養生』的要義!」「沒想到霜淇淋 『卷』成這樣,概念好玩東西也好吃。」「把良藥苦口變成良藥可口,打工人養生必備。」不少年輕人品嘗後,直呼發現「寶藏」。 大陸消費服務APP美團顯示,該店主打Gelato(義式霜淇淋),遵循「將中式草本與義大利霜淇淋結合」的製作理念,推出的16款不同口味霜淇淋均融入中藥草本元素並標注藥效,如能安心甯神的桂圓紅棗米漿味、能止咳化痰的八仙果味、能補元氣的龍參茉莉青檸茶味等。此外,店內還售有「苦行僧甘梨水」等中藥茶飲,裝修風格也採取「中藥鋪」風。 在大陸,霜淇淋並不是首個被中藥帶火的餐飲品類。近年來,關於「中藥餐飲」的話題熱議不斷,從中藥茶飲,到中藥烘焙、中藥火鍋,再到中藥霜淇淋,「中藥+餐飲」似乎成了新的流量密碼。 中藥餐飲最初走進人們視野,源自中醫院的創新嘗試。去年9月,浙江省中醫院推出1.34元(約合6元新台幣)一帖的中藥酸梅湯,使用烏梅、荷葉、山楂等中藥材調配而成,二十幾天就賣出12.7萬帖。後來,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張仲景大藥房等陸續研發推出中藥烘焙創新產品,均受到熱捧。 以往,中藥、中醫院是中老年人的代名詞,現在卻成為「90後」甚至是「00後」追逐的潮流。據浙江省中醫院的資料,在搶購中藥酸梅湯的用戶中,17-30歲用戶占比71.25%;大陸媒體發布的《Z世代營養消費趨勢報告》顯示,當前18-35歲年輕人已經超越中老年人,成為養生市場主力軍。 年輕人養生熱情高漲,一方面與後疫情時代民眾對食品安全及對自身健康的焦慮加深相關,一方面也與大陸近年來興起的「中醫熱」有密切關聯。盛夏天氣裡,八段錦是最受歡迎的運動之一,「三伏天曬背」「三伏貼」「艾灸」等傳統養生方式,正在納入年輕人的必選項。「藥食同源」的理念融入民眾的飲食起居,有著深厚文化積澱的中藥餐飲自然有了更多擁躉。 在中藥餐飲熱潮的催化下,許多老店實現「自救」,重獲新生,在台灣也有這樣的案例。台南的百年中藥行博仁堂,幾代經營者均以中藥鋪為本,後在傳統凋零、中藥房急遽消失的環境中尋求突破,轉型成兼營藥膳的專門店,還不定期舉辦仙楂丸、香包手作課程,現已入選米其林必比登推介餐廳。 相較於傳統中藥,年輕人對食補有著更高的期待:既要健康方便,又要好吃好看。在此背景下,新興的「中藥+餐飲」,實際上是在古老中醫藥文化的基礎上融入當代餐飲新業態,代表了消費服務的創新趨勢。 然而,當打著「中藥」招牌的餐飲店越來越多,門檻也越來越低,消費者不禁發出質疑,中藥的效果真能保證嗎? 就拿最近爆火的中藥霜淇淋來說,有顧客向店家詢問其產品對身體健康是否有直接功效,得到的答覆卻是「只是提供參考,效果因人而異」。其他市面上的中藥茶飲店家往往也只是在產品中簡單引入中藥元素,對於藥材的品質和藥效難以給出明確答覆。 可見,目前大陸中藥餐飲行業還在起步階段,沒有形成完善的生產流程和清晰的生產標準,未來仍有待進一步規範和發展。 但毋庸置疑的是,種類繁多、功效豐富的中藥藥材,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醫文化,具有無限的潛力和挖掘空間。無論對於台灣還是大陸餐飲業來說,若能在滿足民眾味蕾的同時傳承中醫文化,讓更多中藥鋪變身米其林餐廳,何嘗不是好事一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