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大都會歌劇院

已找到 4 則相關結果

親普丁女高音涅翠柯與大都會法律戰 只剩性別歧視可打

女高音涅翠柯(Anna Netrebko)於一年前的8月4日,向美國曼哈頓地方法院控告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及其行政總監Peter Gelb。日前該院法官Analisa Nadine Torres終於在案件長達23頁的決定文中宣告,只受理性別歧視之訴,其餘誹謗、違約、國族歧視等案都被駁回。 俄烏戰爭開打後,大都會歌劇院很快就單方面取消與親俄羅斯總統普丁的涅翠柯的所有合作,Peter Gelb還要求涅翠柯譴責普丁。 涅翠柯的經紀人Miguel Esteban於聲明中表示,法院縮小審理案件的範圍是常態,但其承認所控相關事實,顯示大都會對待涅翠柯有所不當,而且目前仍有一樁重要案件進入審理程序。涅翠柯仍將全力追究此訴,以維護權利、恢復聲譽,並證明大都會和Gelb之行徑非法。 大都會院方則表示,樂於見到四項指控中的三項都被撤銷,堅信剩下的一案也不值一審。 2023年2月,美國音樂藝術家公會承接涅翠柯提交的個別申訴之後,仲裁者Howard C. Edelman判決大都會取消其3場演出的行為違反集體勞務合約,應賠償近21萬美元。 而涅翠柯再向法院提出另外40場演出也遭違約,則被法官Torres以這些演出協議皆未正式簽約為由駁回。 關於誹謗的指控,法官則認為涅翠柯未能舉證自己曾經聲明與普丁發動的戰事劃清界限,以改變大都會認定其支持俄國領導人的主觀看法;國族歧視則因大都會之解雇並非完全涉及其出身,無法推論為歧視,同樣未能成立。 唯一受到審理的,只有性別歧視案。Torres同意涅翠柯依紐約州與紐約市人權法案,控訴大都會其實對俄國政府更為友善——與普丁及其政府有關的男性聲樂家同行,包括Evgeny Nikitin、Igor Golovatenko、Alexey Markov,都依然在大都會登臺演出——法官認為此事屬實,拒絕大都會院方的撤案要求。 原文出處

大都會2023-24樂季總上座率逾7成 當代作品表現不俗

起covid-19疫前2018-2019樂季的75%,仍有回升的空間。 美聯社報導指出,計入部分票券的折扣之後,該院2023-24樂季獲得64%的票房潛在收入,高於2022-23樂季的57%。 大都會行政總監蓋爾伯(Peter Gelb)表示,觀眾中,有85%是單獨購票者,他們的平均年齡為44歲;而訂閱會員的平均年齡則是70歲。當代歌劇吸引了新的觀眾群,在該樂季的84934位首次購票者中,大約有21000人是買票來看當代作品的,其中又有一成的人接著購買了另一場當代製作節目的票券。 在蓋爾伯與音樂總監聶澤賽金(Yannick Nezet-Seguin)的銳意經營下,當代歌劇在大都會愈發興盛。以票房來說,最出色的莫過於安東尼·戴維斯(Anthony Davis)上座率高達78%的創作《X:馬爾科姆·X 的一生與時代》(X: The Life and Times of Malcolm X),即使與最熱門的經典劇目同列爭鋒,其成績也僅次於莫札特《魔笛》(87%)、比才《卡門》(81%)、普契尼《杜蘭朵》(81%)。 不過這當然不表示此處搬演的當代作品都叫好叫座,像是該院舞臺首見、以西班牙語演出的拉丁美洲歌劇《lorencia en el Amazonas》,上座率就只到68%;其它境況類似者,尚有Terence Blanchard的《Fire Shut Up in My Bones》(65%)、開季之作《Dead Man Walking》(62%);而眾星雲集的《The Hours》(61%),還有John Adams的《El Nino》(58%)則屬敬陪末座。 然而,相對來說,部分傳統名劇同樣也有票房不振的狀況,例如,華格納《唐懷瑟》(64%)、威爾第《假面舞會》(56%)、普契尼《蝴蝶夫人》(75%)、普契尼《波希米亞人》(74%)、威爾第《納布果》(72%);連新製作的威爾第《命運之力》,也不過售出71%。 該院總營利從上一樂季的2億8千多,增至該樂季的3億3千多萬美元;但收到的捐贈仍為1億8510萬美元。 另外,根據稅務資料,聶澤賽金的薪資從119萬漲到了130萬美元;Peter Gelb也從109萬加薪到137萬美元。 原文出處

一周抵過上百年 4位女指揮登台大都會

自1883年至2016年的130餘年間,僅僅只有4位女性曾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登台指揮,但就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4月19至26日、短短一周之內,竟然就有Oksana Lyniv、Speranza Scappucci、Marin Alsop、張弦四位女指揮前來,依序於19日、20日、23日、26日,演出《杜蘭朵》、《燕子》、《El Niño》(John Adams作曲,為該院首演)、《蝴蝶夫人》,好像一下扭轉了這個場域慣見的性別差異。 其中最資深、現年67歲的Alsop覺得,也許大家都不好意思拿這事來說,因為這本不應該是「非常情況」啊。社會真的要花很多時間接受不同的事,而這個產業圈子還是很保守。 Lyniv則說,比起自己二十多年前剛起步時,現在女指揮要踏上職涯,已經容易不少——當時連家人都要他重新思考,畢竟沒有女性指揮的成功範例,也許拚到頂,也不過就是指揮學校樂團或教堂合唱團。 2016年,當Susanna Mälkki首登大都會時,他還只是該院133年史上繼Sarah Caldwell(1976)、Simone Young(1996)、Jane Glover(2013)之後,第4位執棒指揮的女性。目前,這串名單已經增加到14位,其中也包括該院行政總監Peter Gelb之妻Keri-Lynn Wilson。Gelb承認,雖然大型公司是有努力為女性指揮創造機會,但這些一切仍屬太遲。不過歌劇界正在舞臺與樂池中擁抱更多樣的有才之人,變得愈來愈好。 在這方面,2017年開始的#MeToo,無疑也讓人更加注意到聘雇中的性別不均。 Alsop像他那一代的音樂人一樣,甚受伯恩斯坦啟發,除了9歲時初看他指揮,Alsop印象更深刻的,還屬伯恩斯坦轉過身來、跟聽眾們對話的場景:「我記得他跳來跳去,讓我覺得很酷……父親帶我去音樂會時,我說自己以後想當指揮,父親還回讚道:『好!別改變心意』。」 生於羅馬的Scappucci,則是陪姐姐上鋼琴課時,意外被老師Maria Borzatti發掘音樂天分,後入聖西西利亞與茱麗亞音樂學院。得益於義大利背景,他先在美國受聘為合唱指導,於薩爾茲堡音樂節擔任Riccardo Muti’s助理後,踏上指揮之路,除了2017-2022年執掌Opéra Royal de Wallonie,還於2022年成為第一位在史卡拉歌劇院指揮的女性。現年51歲的他,已共同主持電視節目《La gioia della musica》(音樂之樂)達三季之久;接下來還會在2025-26年任倫敦皇家歌劇院首席客座指揮。 Lyniv生於烏克蘭的音樂家庭,18歲才學鋼琴與長笛,社團活動指揮學生樂團時,有位退休教授跟他說:「你不是托斯卡尼尼,但你前途光明。」2004年,他拿下馬勒指揮大賽三獎,之後做過奧德薩歌劇院、巴伐利亞歌劇院助理指揮,2017-20年執掌格拉茲歌劇院;2021年創下女性首度在拜魯特音樂節指揮的紀錄;2022年出任波隆納市立歌劇院音樂總監,又成了全義大利第一位領導歌劇院的女性。 三歲就學鋼琴的張弦,16歲時卻被老師說手太小,19歲於北京中央音樂學院求學期間,受邀涉足《費加洛婚禮》,指揮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而教他指揮的三位老師裡頭,就有兩位女性。張弦回憶說,自己那時太天真,只是看到老師超努力工作,完全沒有意識到眼前的一切有多麼罕見,直到很久之後,才明白那竟非常情。 2002年贏得馬捷爾指揮大賽首獎後,受聘為紐約愛樂助理指揮,再任協同指揮;2005-2007出掌蘇城交響樂團;2009-2016做完米蘭威爾第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後,即接下紐澤西交響樂團,現仍為該團音樂總監。 放眼未來,Lyniv已於2016年在烏克蘭創立青年管弦樂團;Alsop於2002年啟動的指揮獎學金,則已協助36位女性指揮前進,他不無感觸地說:「眼下時機正好,但我也知道現在各地女性的權利如何在一夜之間被奪,而且這樣的事情仍然一再發生……所以為了後代,我們真的必須堅強、保持活力。」 原文出處

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將換合唱總監

Tilman Michael將自2024-25樂季接替已經在任17年的Donald Palumbo,成為紐約大都會歌劇院(Metropolitan Opera)合唱總監。他發表聲明道:「大都會是特殊的、更是全球頂尖的歌劇院之一。紐約,當然是非常非常有活力與趣味的城市,我想這裡充滿機會。」 49歲的Michael,有10年拜魯特音樂節助理合唱總監的資歷,曾為德國國立曼海姆劇院合唱總監,自2014-15年起,在法蘭克福歌劇院擔任相同職務。此前他曾於2019年和大都會歌劇院音樂總監涅傑—瑟貢(Yannick Nézet-Séguin)指揮的鹿特丹愛樂,合作蕭斯塔科維契的第13號交響曲,由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合唱團擔綱人聲。 涅傑—瑟貢與大都會歌劇院音樂行政總監Thomas Lausmann於去年聯繫Michael。Lausmann到法蘭克福看了《唐卡羅》,Michael則到大都會看了《命運之力》和《杜蘭朵》。 該院行政總監Peter Gelb表示,Michael應徵時與大都會歌劇院合唱團協作了一天,涅傑—瑟貢和Lausmann都認為就是他了。 合唱團是大都會歌劇院的核心,由74位團員與85位協演歌手組成,每週要演出四部歌劇、七個場次,每個樂季面對十八部作品。 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