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大乘正宗
已找到 1 則相關結果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金剛經》第二品中,長老須菩提請示了世尊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修行的善男眾、善女眾,要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何保有這個菩提心,而不會退轉?另一個問題是:善男眾、善女眾,應如何降伏起心動念的妄心?佛回答他:「善哉善哉」,問得非常好,「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應該要這樣安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要這樣降伏起心動念的妄心。接著看看第三品,佛是怎麼回答須菩提的。 《金剛經》第三品,悟覺妙天禪師的經文講解: 「金剛經第三品是『大乘正宗』,所謂大乘正宗,就是至大至正的佛法。」經文是這麼說的:「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佛告訴須菩提,諸位「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禪行菩薩,應這樣降伏自己起心動念的妄心。 在這段經文中,佛並沒有明確地指出,要如何保有這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或是要如何降伏其心,如果能夠加上「如是持有」,很清楚地寫出來,也許大家在看經的時候,會更容易明白。其實,佛在接下來的開示中,全部都回答了,包括「云何應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以及「云何降伏其心」,而且是作最究竟的回答。 經云:「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佛說,所有一切眾生,包括眼睛看得到的,或是看不到的眾生。有哪些眾生 呢?「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就像是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的 眾生。所謂卵生的眾生,就是以產卵的方式來延續後代的眾生,譬如家禽、鳥類、蛇等等。「胎生」的眾生,就像是人類、哺乳動物,或是其他陸地動物。「濕生」的眾生,就是生長在水裡面的眾生,如水族類的魚、蝦等等;至於「化生」的眾生,比方像吃飯的米,如果放久了,有了濕氣,溫度又高,就會長米蟲,大家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驗,米蟲就是從米裡面化生出來的。又好比一塊木頭,如果受了潮,就會長白螞蟻,這白螞蟻就是從木頭化生出來的。還有我們在野外看到的蝴蝶,牠是毛毛蟲的化生。還有一切動物的色身在滅度(死亡)以後,所顯現的靈性,也是一種化生,是從身體裡面化生出來的。 再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所謂「卵生、 胎生、濕生、化生」等四生眾生,其實都 在我們的身體裡面,比方像肚子裡面的蛔蟲,就是卵生眾生;體內的內臟、器官、 細胞等,就是胎生眾生;而寄生在大腸小腸裡的有益細菌或有害細菌,就是濕生眾生;至於化生眾生,就是身體細胞發生病變,突發畸變、蛻變成癌細 胞,換句話說,它本來是身體內的正常細胞,發生突變以後,就變成另一種生命體,這就是一種化生。所以這四生眾生都在我們體內。 接下來,「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是指哪些眾生呢?「若有 色」,就是有色身、眼睛看得見的眾生。 「若無色」,就是沒有身體的眾生,或是它的身體太微小,我們眼睛看不到,比方像細菌之類。「若有想」,就是有思想、有意識的眾生,比方像一般動物。「若無想」,有些動物雖然思想比較簡單、單純,但還是有思想的。 「若非有想、非無想」,看起來好像沒有思想,但還是有思想的,就是像化生之類的眾生。 「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這裡所說的「我」,是指每一位禪行菩薩,而不是指佛。因為是我們自己要安住這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要降伏自己的妄心,所以當然是指自己,而不是佛,就像諸位禪行菩薩一樣,要把這些眾生的業力全部滅度,然後接引他們的靈性,回到佛國淨土,也就是成就無餘涅槃。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要如何滅度呢?要讓無量無數無邊的眾生,沒有一個被遺漏。也就是說,沒有一個眾生可以再讓我們來度他,換言之, 就是全部都被度盡了。 看到這裡,佛好像並沒有回答須菩提的問題,因為須菩提問的是如何持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如何降伏起心動念的妄心,可是佛卻回答他,要完全滅度這些眾生業,其實佛所說的,已經完全回答了須菩提的兩個問題,而且都是最究竟的回答。而世尊所說的這些開示,也正是地藏王菩薩的願力:「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成菩提。」 佛說的無量無數無邊的眾生, 指的是我們身體裡面無量無數無邊的眾生,並不是外面的眾生,所以我們修行要成就正果,一定要「眾生度盡,方成菩提」,如何度盡?我會在「印心禪法」課程中詳述。 再看「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是要空掉什麼地獄呢?就是心裡的煩惱、妄念等等,不管你是「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這些心裡的地獄通通都要滅度,另外還包括我們體內眾生的業,以及自己過去累世所造的業,都要全部滅度。 當我們修行,見證到佛果的時候,以前所造的一切業因都全部滅度,此時,你才能夠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同時,你也解除了起心動念的妄念。佛告訴我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就是要這樣持有的。 由此可知,佛所說的這段開示,都是最究竟的答覆,從經文上看來,佛好像沒 有回答,其實都完全回答了,如果你能用另一種開悟的角度,就會瞭解佛說的真實義。 佛告訴我們,只要成就佛陀,這些問題自然都不存在,因為你已經沒有煩惱,沒有業力,沒有一切,進入無餘涅槃,你的靈性已經到達無生無滅的佛地。 「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在經文最後,佛反問須菩提:「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如果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不是菩薩」。 什麼是我相?就是有「我」的執著,有「法」的執著,自私自利,充滿偏見,凡事都以「我」、「我相」為出發點,或是以家人為出發點,而沒有考慮要「利 他」,沒有顧慮他人的感受,只注重自己的感覺,這就是我相。 什麼是人相?一般說來,就是你爭我奪,貪瞋癡慢疑等,在現代社會中常可見到,這些都是我們必須要滅度的。 什麼是眾生相?簡單的說,就是弱肉強食,是一個動物吃動物的殘忍世界。什 麼是壽者相?就是對生老病死的恐懼。 如果禪行者有這四相,有我執、法執、貪瞋癡慢疑、弱肉強食、或是很恐懼死亡,就不能稱之為菩薩。反過來說,菩薩沒有這四相,祂是完全離相的,這是很重要的觀念。 開悟行經 真修實證 看完第三品,再來分析、瞭解一下, 佛說了哪些正法。因為看佛經,看佛所說 的正法,要能夠有所開悟,如果不開悟,就不能明心見性,不能見佛成佛,所以一定要有所開悟。 那麼,從第三品的經文中,要開悟什麼呢?首先要開悟的是,眾生包括了哪些?除了一切看得見的生命體,譬如陸上的、海裡的、空中的動物與植物,以及看不見的靈性之外,還有我們自身體內無量無數無邊的眾生,這些都要全部滅度。也許有人認為這談何容易,但最起碼你要能夠滅度體內的無量無數無邊的眾生業力,也就是要接引,要讓我們的靈性能夠自度,到達佛國,這是佛在這一品中,很重要的第一個開示。 其次,佛的第二個開示,就是「菩薩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若有這四相,即非菩薩」。身為禪行菩薩,不應該有這四相,大家要朝這個方向來努 力、來精進。等到有一天,你能夠證到本自清淨的本性時,就會發覺祂是多麼 殊勝、多麼尊貴。以上是金剛經第三品「大乘正宗」的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