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壓力

已找到 4 則相關結果

【禪與科學】禪定 紓壓管理絕佳秘方

專訪/張剛鳴 亞洲大學光電與通訊工程學系副教授 過度的壓力會對身心產生負面影響,但不代表「有壓力」是一件絕對糟糕的事。適度的壓力可以幫助我們往目標邁進,激發工作效率;重點是,要懂得如何調適壓力。禪定,絕對是最好的方法。 壓力理論之父Hans Selye曾說:「唯有死亡,才能讓壓力終止。」在日常生活中,種種事情都可能讓我們感到煩心、焦慮和壓力沉重,比如一早趕著搭車上班,偏偏一路遇到紅燈;工作總是有做不完的報告;與同事相處常常關係緊張;或是不論自己怎麼做,總覺得無法達到父母的期待或老闆的要求;擔心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等,這些生活中的林林總總,都是造成我們壓力的來源。 壓力是身心疾病之源 許多交通事故,還有之前捷運隨機殺人的案件,都是因為生活壓力無法得到適當紓解,轉而對社會仇視、反社會,才選擇以如此極端的方式尋求另類解脫。 像這種行為,亞洲大學光電與通訊工程學系副教授張剛鳴博士,以心理學家Walter Canon的說法解釋──當人在面對壓力時,常會產生強烈情緒,並以攻擊或逃避的方式來適應生活,稱之為「戰或逃」反應。 張剛鳴表示,這種「戰或逃」的模式,在生理上,是由交感神經腎上腺髓質系統所調節,在遇到急性壓力時,會立刻分泌腎上腺素,讓血壓上升、心跳加速、肌肉收縮、腸胃蠕動變慢,並產生打或跑的反應,以應付外來壓力。當壓力警報解除後,腎上腺素便不再分泌,身體也回復到原本的狀態。 但若是壓力持續存在,就會進入慢性壓力模式,腎上腺皮質系統會接手生理反應,刺激可體松(cortisol)分泌。可體松會促進肝臟的葡萄糖新生作用及分解脂肪組織,以產生葡萄糖和脂肪酸,作為因應壓力反應所需要的能量。不過,如果長期處於這種慢性壓力,將會使血糖持續升高,破壞細胞分泌胰島素的功能,而產生糖尿病;再加上過多的脂肪組織被分解,而產生高血脂症,增加血管阻塞的機率。另外,可體松還會讓動脈壓上升,增加高血壓的發生率。 在心理方面,也因為長期處於高壓狀態,而容易產生憂鬱及焦慮的情緒,若不懂得調適身心,長期累積下來,將會導致憂鬱症及焦慮症、免疫功能下降,以及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消化系統等生理疾病問題。 那要如何測量焦慮指數呢?一般學術界最常使用的方式,就是問卷調查,其中又以「貝氏焦慮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最為普遍,只要花5分鐘,便可填寫完畢,非常方便。中文版則於2000年翻譯完成,內含4個向量,共21題,主要是測量青少年及成人主觀的焦慮嚴重程度,特別針對焦慮的身體症狀進行測量,每題以0至3分計分,得分愈高,表示焦慮程度愈高。 如今時代變遷,在全球化快速發展、人際網絡關係日益複雜的情況下,人類所要面對的挑戰愈來愈多。依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全球資訊調查」研究計畫顯示,2003年全世界由媒體、手機、網路所創造出來的訊息,約為50億GB,相當於人類過去5,000年來所創造的資訊量總和。在資訊巨大爆炸的今日,我們每天早上從睜眼開始,便被迫要接收各種訊息與壓力;面對如此高壓的生活,現代人要如何自處呢? 透過精神專注 提升內在正向力量 「禪定,是幫助我們有效紓解壓力、保持身心愉悅的最好方式!」修禪定多年的張剛鳴如此表示,他並舉交通大學羅佩禎教授先前進行的「禪定對大學生紓壓成效」研究為例,該研究共測試了541名大專生,以問卷方式分析他們對壓力、焦慮及憂鬱的狀況,結果顯示,沒有修禪定的學生在負面情緒上的表現,要比修禪定的學生高出許多(註1)。 在印度,也有類似的研究探討──「禪定對焦慮、憂鬱症病患的正面幫助」,該研究找了30名病人,其中15名實驗組先進行禪定(Yoga Meditation)訓練,並在訓練前後各填寫一次問卷,包含貝氏焦慮量表和臨床精神科評量表。28週後發現,禪定組的焦慮憂鬱程度大幅下降,而無禪定訓練組則無太大改變。這個研究證實了禪定確實有助於改善焦慮及憂鬱症(註2)。 另外,在2013年也有一篇研究報告,特別針對乳癌1至3期手術後患者,採用正念減壓冥想方式(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也就是所謂的禪定,測試她們會不會在焦慮及憂鬱症狀方面有所改善。 此研究共有336位女性患者參與,隨機分成兩組,一組進行8週的禪定課程,另一組則為一般的臨床照護組。課程結束後,再持續追蹤1年,結果發現,接受禪定訓練的患者,憂鬱及焦慮程度明顯下降(註3)。 張剛鳴表示,雖然過度的壓力會對身心產生負面影響,但並不代表「有壓力」是一件絕對糟糕的事。壓力理論之父Hans Selye也說,「壓力是生活的調味劑」,所以適度的壓力,可以幫助我們往目標邁進,激發工作效率;重點是,要懂得如何調適壓力。 事實上,許多醫學研究證明,「禪定」確實可以有效釋放及紓解壓力。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就特別重視禪定,撇開宗教的層面不談,禪師表示,透過禪定時的精神專注,可以暫時拋開大腦的雜念,然後在靜、定的狀態下,逐漸接觸自己的內心,進而產生一種正向的力量,去平衡負面的情緒念頭。此外,禪師也強調生活中要保持平常心、心常平,凡事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所以各位看官,想要管住自己的心、不受壓力影響嗎?請趕快來學禪定吧! (註1)Pei-Chen Lo and Shr-Da Wu, 2007, Effect of Zen Meditation Practice on Perceived Stress in College Students: a Survey Study,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Basis and Communications, Vol. 19, No. 6, pp 409413 (註2)Malini Srivastava et al. Meditation for the management of adjustment disorder anxiety and depression.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Clinical Practice.Volume 17, Issue 4, November 2011, Pages 241245 (註3)Mindfulness significantly reduces self-reported level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results of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among 336 Danish women treated for stage I-III breast cancer.Eur J Cancer. 2013 Apr;49(6):1365-73. doi: 10.1016/j.ejca.2012.10.030. Epub 2012 Dec 19. 張剛鳴小檔案 ◎交通大學電機控制所博士 ◎亞洲大學光電與通訊工程學系/生醫資訊與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醫研部顧問 ◎台中市領袖教育協會創會理事

【禪與科學】深具智慧的心臟

專訪/羅佩禎博士 國立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 心,本來就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腦,稱之為「心腦」,它會經由神經和荷爾蒙系統及其他管道,影響「頭腦」的功能及身體大多數的主要器官,而且是掌控精神和情緒經驗的重要角色。 人體器官中,大腦的主要功能是思考和記憶,這是眾所周知的;但是我們從來沒有想過,心臟也會思考。 近來許多西方科學家研究發現,大腦和心之間有很重要的連結,他們認為,心臟也有智慧,和大腦一樣會思考,並非只是像機械化的幫浦,單純地透過動靜脈把血液運送到全身而已。 「甚至他們覺得,心臟的智慧還更超越大腦」,自10餘年前開始從事心、腦研究的國立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羅佩禎博士,點出了科學界的新發現。 在過去,醫學界是從傳統的生理解剖學觀點來看心臟,只重視它輸送血液的功能;但如果從自律神經的立場來看,心臟其實可說是自律神經的指揮總部,而且相較於其他器官,心臟擁有人體最強大的電磁能量,它的電場比腦部還強60倍,這可透過心電圖,在人體表面任何位置量測得知。 心的磁場超越腦磁場百倍 此外,心臟所發出的磁場也強過腦部100倍,只要離開人體3英呎的地方都感測得到。甚至,心臟的磁場還會影響身邊周遭的人,因為它帶有此人的感覺和情緒編碼。 羅佩禎教授指出,雖然西方科學家認為,人類的意識是由大腦主導,但中國老祖宗早在古代就發現,「心」才是主要的思考場所,所以有「人心叵測」的說法,而不是說「人腦叵測」。 那麼,人類意識的主宰到底是「心」,還是「腦」呢?過去數百年來,西方科學家都著重於腦的研究,忽略了心的作用,一直到最近十幾年,才開始對心臟和大腦的交互作用進行研究。 不過,對世上許多不同的文化和宗教而言,都認為「心」才是智慧和慈悲的來源,而不是「腦」。比方佛教認為,在人心深處的靈性,可以經由修行得到提升,進而回到靈性的家園,也就是修行的最高境界「見性成佛」,所以靈性(心)才是大智慧,而靈性家園就是大智慧的母國。這些說法似乎都在明示著,「心」其實才是智慧的泉源。 羅佩禎教授表示,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Julian Thayer研究團隊,曾根據Claude Bernard學者在150多年前提出的「心腦之間有密切關係」學說,以心律變化作為量測身體壓力和鑑定健康的指標,經過多年的研究後,發現心和腦的關係是雙向的,而且會相互影響。 另外有位David Jernigan醫師,在自營的診療中心(Hansa Center for Optimum Health)也發現,身體其實並不如一般人所認為,只由大腦控制,而是由腦和心同時主導,就像一台具有雙核心的電腦一樣。根據他的說法,心臟有65%的神經和大腦一樣,這暗示了心臟或許也像大腦一般,主導身體的運作。 還有其他的研究報告也指出,像是「某人就要走過來了」,如此簡單的一條訊息,往往是心比腦還要更早幾秒預知;或是我們有時也會覺得,好像即將要發生什麼事,這都可能是「心」早已預先接收到了訊息。 心念無法躲過測謊器 因此,既然「心」和「腦」就像同步執行的雙核心電腦,那麼兩者就應該好好協調,才能讓身體功能正常運作。但如果不能協調,又會發生什麼事呢?羅佩禎教授以測謊為例指出,一個人在測謊時,頭腦可以說謊,但心卻不能;所以當心腦彼此意見不合時,測謊器就會出現很大的震幅,說謊者就會露餡。 同樣地,一個人若是長期心腦不協調,就會生病。在臨床上,治療這種病人的方法很特殊,例如有位女士,心跳極不協調,很可能會因為心律失調而導致猝死,她到醫院治療時,院方讓她戴上耳機,聆聽自己的心跳聲,讓大腦知道,「腦」和「心」這兩個控制身體的雙核心處理器沒有同步運作,所以造成了心律不整。 奇妙的是,當病人在聽了自己的心跳30分鐘後,情況竟明顯改善,1個月後,不但心跳恢復正常,連原有的「心臟瓣膜閉鎖不全」也痊癒了。由此可知,人類的意識並非如過去西方醫學所認為的「都是由腦部控制,心只是聽命於腦」;事實上,心臟在身體的主導上,也扮演著重要角色。 一般說來,人們可以透過宗教,開啟內在的慈悲與愛心,進而去幫助他人、影響他人,這其實也是一種「心的智慧」的擴大展現。在美國,有一個成立於1991年非營利機構HeartMath Institute,他們的工作是幫助人們以心中直覺來主導身體、意識和情緒,也就是讓人們可以將潛藏於內心深處的慈悲與愛心發揮出來,去關懷自己和他人,甚至關懷整個地球。 羅佩禎教授指出,這個機構的研究中心,做了非常多與「心」相關的研究,他們發現,「心」除了輸送血液、維持生命的生理功能外,更是人類通達智慧與智力的重要門戶。 羅教授說,「他們對心的研究,不是只看壓力情緒會對自律神經產生何種影響,還包括了感恩、慈悲,以及關心等各方面的情緒影響。」 結果發現,心律變化是反應情緒的最佳指標,特別是壓力和沮喪的情緒,不但會造成腦部中心和自律神經失調,而且還幾乎影響了全身各部門的功能。 他們同時發現,心臟看起來就像是有自己的「頭腦」,會影響我們日常生活的感受和反應,包括意識、感覺和智力。 心也有自己的腦 羅佩禎教授說,其實「心」本來就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腦,稱之為「心腦」,它會經由神經和荷爾蒙系統及其他管道,影響「頭腦」的功能及身體大多數的主要器官,而且是掌控精神和情緒經驗的重要角色。過去,科學家的研究都是觀察「腦」發出指令時,「心」會如何反應;如今,他們的研究已轉為「心」和「腦」的雙向溝通。 這個機構還進行了一個很有趣的全球相關性研究(global coherence research),企圖了解太陽和地球磁場,與動物(包括人類)健康及行為之間的相互關聯性。他們在全球多處設置了精密感測器,長期連續地測量太陽風暴及太陽風速對地磁活動所產生的影響,以及與全球重大情緒相關事件(例如戰爭)的關聯性。 由於地球磁場的共振頻率,和人類的頭腦、心臟自律神經系統直接交疊相關,因此不難理解,當人類的生理節奏和全球集體行為,以及太陽、地球的活動不同步時,很可能會對人體健康和行為產生不利影響。 以下是他們提出的4個相關論述: (1)人類和動物的健康、認知功能、情緒及行為,會受到太陽磁場、地磁及其他與地球相關磁場的影響。 (2)地球磁場具有生物體的相關訊息,此訊息連結了所有生命系統。 (3)每個人都會影響全球訊息場。 (4)人類集體意識會影響全球訊息場;因此,集合眾人之心,發出關懷、愛心和慈悲的心念,會產生一個強大的一致性場域,此場域可造福他人,也能幫助彌平目前地球的不調和。 心念集氣可以改變造化 人類的情緒和意識,會與地球磁場產生作用,形成編碼訊息,傳遞到全世界,這是早被科學家認可的,而且他們也相信,人類的磁場會和地球的能量磁場,形成相互影響的反饋迴路;所以我們常會看到,有人為了某事而發起所謂的「集氣」活動,就是企圖以眾人的「心念」形成一股強大磁場,以達到共同幫助的目的。 其實,不僅在醫學、科學上發現心臟是有智慧的,在修行上,一樣也是要用「心」,而不是用「腦」。比方佛教就特別重視「心行」;所謂「心行」,是指智慧修行,並不是靠腦的記憶、用腦來修行,那會落入意識型態,修行會失去深度而徒勞無功。 世尊早已告知 心才是智慧之所 但現在許多佛教門派,都教導修行人要誦經、拜懺、唸佛、持咒,這些都是用腦修行、用記憶作功夫,這樣的修行不可能有深度。 世尊早就看出後世修行人的問題,所以不斷在開示中提醒世人,不要用腦,要用心修行。世尊在即將涅槃的靈山法會上,開示過一段千古名言:「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此一「妙心」,指的就是心的大智慧。 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指出,在我們的心臟深處,有一個精神體,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由這個精神體所主導;而在精神體的深處,還有一個靈性,也就是世尊所說的妙心──本自具足的智慧之所。從這裡可以知道,「心」才是智慧之所,並不是只有腦;世尊早就在2,500年前就告訴了世人。(本文感謝交大應用化學系余艇教授大力協助關鍵資料提供) 本文參考相關網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ZAu7azfXt0 Youtube:NeuroCardial Synchronization – Dr. David Jernigan, Hansa Center for Optimum Health http://hansacenter.com/ https://www.heartmath.org/ 羅佩禎小檔案 現職:國立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 學歷:美國佛羅里達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博士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碩士    國立清華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學士 經歷:美國佛羅里達州甘城榮總醫院研究助理    美國猶他大學醫學院腦波實驗室研究員兼工程顧問

【禪與科學】科學研究證實 禪定可改造大腦調控神經系統

採訪整理/謝明媛 專訪/許晉銓博士 國立中山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教授 禪定的練習需配合身心專注、調息、盤腿抗痠痛等多項動作,會迫使腦部不同區域的神經元相互協調運作。這些神經元間的連結與調控,可以幫助大腦更有效率地進行運作。 自1970年代,腦神經科學家開始從事禪修高僧的研究,並獲得驚人的成果後,科學界對於禪定如何調控大腦活動,充滿諸多的想像與好奇,而隨著腦神經科學研究技術與儀器的推陳出新,讓禪定所產生的神秘力量,也被科學家逐一以科學量化,人類原有的心靈力量與訊息得以解碼。 根據美國奧瑞岡大學Michael Posner教授與中國大連科技大學唐ㄧ源教授共同發布的新聞稿顯示,大多數人在經過每天20分鐘密集的禪定練習後,可以在1週後迅速提升注意力,並有效控管壓力、焦慮與疼痛。研究指出,身心專注的禪定練習與ㄧ般的放鬆呼吸,對大腦的調控效果是截然不同的,這也凸顯出「身體」與「心靈」之間的連結,在實質上是提升腦力與改變生理反應的重要關鍵。 禪定可以活腦抗壓 國立中山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教授許晉銓博士指出,此次的研究方法,有別於一般直接測量禪定者的腦部運作模式,而是直接採用一般藥廠在測試臨床新藥的方法,隨機取樣與分群練習,因此參與此項計畫研究的測試者,本身都不曾練習過禪定。 Posner教授是腦神經科學界的權威,長期致力於研究大腦如何控制人的意念與專注力,他在完成此研究後指出:「這是我第一次參與東方禪定學的相關研究,我非常驚訝這種禪定練習竟有如此正向的效果!」 藉由MRI腦部影像分析的結果顯示,受測者在經過身心專注的禪定練習後,可以開啟腦部不同區域神經元間的連結。Posner教授解釋:「禪定的練習需配合身心專注、調息、盤腿抗痠痛等多項動作,會迫使腦部不同區域的神經元相互協調運作。這些神經元間的連結與調控,可以幫助大腦進行更有效率的運作。」這些研究結果可以充分解釋,爲何經過短暫ㄧ週的禪定練習,就可以改造大腦的神經調控系統。 任教於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並從事於「大腦與心靈」研究的科學家Clifford Saron指出:「現在是我們探討禪定練習是否對一般人有所助益的時候,同時可以進ㄧ步確認,何種禪定練習對沒有經驗的初學者具有真正實質的效用。」 許晉銓博士預期,在不久的未來,「以禪定自我保健」不再只是修行人或出家人獨享的智慧,對於生存壓力大、忙於家庭與事業的現代人,也可以藉由禪定達到活腦、抗壓的功效,只要透過正確的禪定方法,或許只要一個星期的練習便可見效,這對忙碌的都會人而言,真是ㄧ大福音!(註) 註:此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Tang YY, Ma Y, Wang J, Fan Y, Feng S, Lu Q, Yu Q, Sui D, Rothbart MK, Fan M, Posner MI. (2007) Short-term meditation training improves attention and self-regulation.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04:17152-6.

簡秀枝/60歲的慶生 了卻一椿心願

忙完活動,回到山上,我快步登高,大口呼吸著山上的嵐氣,氣喘如牛,和著淋漓汗水,好不痛快。大自然最能接收我的糾結與壓力。 從台中辦完展覽活動北返,真的累暴,倒頭就睡,直到翌日,睡飽睡夠,自然甦醒。 趕去林口,看失憶的媽媽,住院的哥哥,最近一忙,明顯疏忽了親人。屈指一算,再過幾天,我要過60歲生日。其實,已經很多年,我不過生日,也刻意避開外界的慶生邀約。 但近期,我反覆思考,60是大數字,意味著走過一甲子的豐盈,但未嘗不是「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的提醒與寫照。我該嚴肅整理自己,趕快做些可以做、應該做、必須做的事,否則會徒留遺憾。 首先跳入腦海的是,我該好好報答引導我進藝術之門的趙春翔,因為低調收藏他的作品26年,大家都私藏起來。我該登高一呼,結集各界資源,好好為他籌備一次學術展覧,把他的藝術風華,分享大眾之外,也還他被冷落、低估、邊陲化的公道。 謝謝亞洲大學創辦人蔡長海、蔡進發校長,非常信任我的推薦,一口就答應;也謝謝收藏家們的共襄盛舉,慷慨借畫;佳士得國際拍賣公司臨危授命,情義相挺;還有亞大美術館與典藏團隊的合作無間,在王嘉驥老師策展下,果然打造出高水平展覧,呈現出專業內涵。開幕當天的花禮人潮,賀客盈門,簡直讓我受竉若驚。 果然,這是一個有情有義有愛的社會,太令人感動。 我告訴自己,這是我大半生以來,最引以為傲,也是最有意義的慶生方式。因為,我讓等待了26年來的夢想,在60歳生日前夕,夢想落實了。 坐在已經叫不出我名字的老媽媽面前,我拉著她的手,告訴她,我要過60歲生日了,我用舉辦一場轟轟烈烈的展覽來慶生。她儍儍的笑,似懂非懂。我去醫院看哥哥,我們很少談心理的話,這回我告訴他,雖然我們都一大把年紀,但還是要像年輕時候一樣要求自己,凡事全力以赴,縱使是自己的健康。 我其實也是在說給自己聽的。60歲以後,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們越來越需要有聽天由命的心理準備。但我還是希望大我2歲的哥哥,否極泰來,跟我前陣子一樣,從鐵鞋拐杖中,努力要求自己,脫掉石膏,勇敢走出來,重新找回自己的健康。 早晨上山,櫻已殘,花不多,天氣微熱,奔湧而出的是熱汗,還有滿滿自我壓力的釋放。 我60歲了,提前慶生了,了卻一椿心願了。些許無奈,卻也真實。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