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塑膠

已找到 3 則相關結果

最強媽咪v.s.水下女神 接硬派挑戰PK

塑膠垃圾是僅次於氣候變遷的全球災難!根據2017年「台灣清淨海洋行動聯盟」統計,平均台灣人一年可以使用掉180億個塑膠製品,等於每人每天使用2.7個,幾乎是歐盟統計平均值的「4倍」。 Discovery 25週年向名人發起「硬派挑戰」活動,最後一棒交由當家台柱,素有「地表最強媽咪」之稱的Janet及水下女神大霈,兩人也從登月王子林宥嘉手上接下戰帖,共同挑戰「一日無塑」生活、PK看誰最環保,而一天之中使用最多塑膠數量的人,也將接受終極懲罰——波比跳。 而Janet也因為兒子Egan的塑膠玩具還有拋棄式尿布,在短短半天內就快速累積了「20個塑膠製品」,最後大敗給水下女神大霈。而願賭服輸的Janet也在大安森林公園接受終極大懲罰——200下波比跳,在接受懲罰時Janet不忘對兒子喊話:「Egan 都是你害了媽媽!但媽媽還是愛你」。 Janet、大霈PK一日無塑生活 大嘆「養小孩不環保」 Janet和大霈從一起床便開始「無塑生活」的一天,卻也意外發現原來日常生活中從刷牙洗臉、到更衣出門,周遭處處充斥著塑膠用品。Janet表示:「其實自己從小就有環保的概念,因為在國外大家會減少使用塑膠改用鋁罐並收集換錢,出門時也都會隨身攜帶環保杯或餐具。不過自從當了媽媽照顧小孩,每天只有極少的時間可以休息,因此生活中每件事都要講求效率跟速度,但卻也因如此而忽略了環保…」。 像是原本Janet計畫要讓兒子Egan使用環保尿布巾,不過因為實際執行發現實在太不方便了,再加上老公George「太愛小孩」總是把小孩放在第一順位,因此隔不到幾天就決定換回一般的拋棄式尿布。 一日無塑挑戰破功 大霈:「看來只能裸體穿草鞋」 平常就很注重環保的大霈,也是一早起來就破功,發現從使用的牙刷到化妝品的容器都是塑膠,但她出門早己習慣自備環保餐具及食物袋,因此略勝Janet 一籌,而在一日無塑生活的硬派挑戰結束後,大霈也有感而發,表示在台灣真的無法「無塑」過日子,因為生活中處處充斥著塑膠製品,像是自己身上的衣服甚至是腳上的鞋子,怎麼避都避不了。 大霈笑說:「如果真的想要一整天完全不用到任何塑膠製品,那大概只能裸體、穿草鞋才有辦法達成」。而大霈也表示,曾多次在潛水時看過塑膠袋、尿布,甚至在淨灘時撿到一件女性的內衣,而最誇張的是在海底撿到一件女性內褲,而被覆蓋在內褲下方的珊瑚,也因長期缺乏日曬白化死掉,令大霈感觸良多。不僅開始督促身邊好友少用一次性的塑膠製品,甚至更大方送每人一組環保吸管和餐具,希望從自我和身邊的人改變做起,慢慢影響更多的人。而曾經多次舉辦過淨灘活動的大霈也表示,希望未來能召集更多民眾,來一場破紀錄的「全台連線」超大型淨灘活動,而不是只侷限在一小塊區域。 Discovery硬派挑戰最終棒 呼籲減塑愛地球 Discovery頻道25週年「探索台北 硬派不設限」活動,在台北市區帶來25項硬派奇景,包括:地球《蓋亞》、超級鯊魚、南極冰層、河中巨怪等,而其中七米地球《蓋亞》也成功引爆IG 打卡熱潮,而Janet及大霈也在挑戰完一日無塑生活後呼籲粉絲在欣賞《蓋亞地球》的同時,也能透過行動好好珍惜我們的地球。「探索台北 硬派不設限」活動即日起到8月18日止。到指定展點完成拍照挑戰並上傳FB,還有機會獲得Discovery獨家好禮 !

首覺:減少海洋垃圾與空氣汙染是今年最重要的環保議題

減少海洋塑膠製品汙染與全球空氣汙染是2019年全球最急迫的任務,聯合國發表了全球2018年環境保護工作報告,呼籲各國積極推動這兩項工作,減少對世界生物環境的損害,以免人類自食惡果遭受嚴重的傷害。 15日又發現在菲律賓南部海岸擱淺一頭胃內塞了40公斤塑膠袋的年輕雄性柯氏喙鯨。這頭身長4.7公尺的柯氏喙鯨胃內有40公斤的塑膠袋,包括16個米袋、4個香蕉種植園用袋和各式購物袋。大量塑膠袋讓牠無法進食,也沒有體力游回大海,最後在脫水、飢餓的狀態下死亡,臨死前還吐血,柯氏喙鯨的胃內的那些塑膠製品都是人類所製造出來。 也因此減少海洋中塑膠製品汙染是聯合國環境保護署最優先的一項工作,在2018年6月的世界環境日中,環境署在全球積極推動「塑戰塑決」的活動,這一活動涵蓋了全球190多個國家的數億人口,目標是要提升民眾對於減少海洋塑膠垃圾污染的意識。 在2018年,已經有印度率先承諾到2022年逐步禁止一次性使用塑膠製品的使用。歐盟也提議到2025年禁止使用10种一次性使用塑膠製品,这些塑膠製品將佔所有海洋垃圾的70%。此外西非的尼日和中美洲的宏都拉斯等國家,以及全球家具業巨頭IKEA和總部位於德國的餐飲外賣平台Foodpanda等企業採取行動的承諾。  還有來自全球57個國家承諾清理全球60%以上的海岸線,以共同清潔滿布垃圾的海岸地帶。 其次,空氣污染如何解決已經是人類面臨的重大危機。2018年,環境保護署與世界衛生組織共同舉辦了首屆「全球空氣汙染與健康大會」,企求這一個每年可導致數百萬人口死亡的環境威脅,與會各國更承道2030年要減少因為空氣汙染死亡人口約三分之二以上。 為了實現這一個目標,在環境保護署的支持下,亞太地區國家積極推動電動運輸發展方略,並努力要提高燃油效能的各種解決方案。例如菲律賓與斯里蘭卡就開始對油電混合車改採籽傳統石化燃料汽車較低的稅收,並產生了顯著的效果。 2013年至2018年五年間,斯里蘭卡的油電混合車數量增加了十倍,讓當地空氣汙染有顯著改善。 聯合國環境保護署希望,2030年亞太地區空氣的懸浮微粒能比2015年降低56%。 此外,聯合國在2018年發起減少樹木受損的保護森林計畫,這是聯合國為了因應全球氣候變遷與降低空氣汙染所推出的第一個全球植樹倡議。同時,全球也共同推動拯救的處中非洲剛果盆地的世界上最大的熱帶富碳泥地群(Cuvette Central)。這裡是14種受威脅動植物的家園,如果不能好好保護,全球將有將近三年的碳排放量釋放到空氣中。 靈鷲山心道法師認為,現在的社會過度被科技和消費主義牽著走,但過度消費和仰賴科技,已經造成地球的損傷和禍害。 聯合國環境署也將在未來多多推廣減少海洋垃圾與空氣汙染的計劃與行動,這樣才能有效保護我們生之所賴的地球。 ●本文由「靈鷲山平安禪網」授權刊登,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楊秉儒/讓塑膠產品提早分解碎裂,是真的環保愛地球嗎?地球乘載更多塑膠垃圾

標榜『環保愛地球』(實則為了降低成本,並縮短產品使用年限,大幅提升消費者回購率),許多國際知名球鞋廠商都大量採用保用期限短,非常容易水解(半年或一年內粉碎崩壞)的環保塑膠材質做底,穿在運動量超乎一般人的球員腳上,其實非常危險。 威廉森腳上肇事的球鞋,還真的就是鞋底分解。 我自己買過好幾雙該品牌的球鞋,沒穿過幾次,卻都遇到大底碎裂水解的問題,拿著殘骸去問客服,客服都表示材質本身特性就是如此,他們也愛莫能助。 同樣的情形,也出現在臺灣兩大皮鞋(氣墊鞋與休閒鞋)廠商的產品上。而且,也出現在許多歐系汽車身上。 在塑膠原料中加入容易讓塑膠成品提早分解碎裂,縮短使用年限的做法,真的是『環保愛地球』嗎?這些提早損壞的塑膠產品,就算水解粉碎,也依然不會自動消失或被大自然分解吸收,只是讓消費者不斷地當冤大頭,然後讓地球乘載更多塑膠垃圾而已。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