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在家居士
已找到 1 則相關結果
一般人認為出家才是正統,在家居士只能作為佛教護法,不可能成就;這是一種法執的偏差觀念,是一種知識障。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修行人可分為「出家眾」和「在家居士」。所謂出家眾,是指剃度修行的比丘和比丘尼,在家居士則是泛指一般帶髮修行的白衣。 修行不分在家或出家;當年,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也包括了出家的比丘、比丘尼,以及在家的優婆塞、優婆夷。因為在佛的眼裡,大家都具有佛性,都可以成就,不一定非要出家才能修行。 修行並不在於出不出家,端看這顆心,因為修行就是要解脫這顆心,所以要內求心的自在;有了自在的心,才能有自由的法身。可是這顆心,被人間形形色色的物質世界所迷惑,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應該要多去參悟,那些成就的聖者是如何成就的。 出家的真正意義,是「心」出家,而不是「身」出家。也就是心要出離「三界」的家,要離開世間根塵,一心一意讓靈性從千百億萬劫的輪迴流轉中,得到解脫,這才是真出家。而不是表相的離開俗世,拋下親人及朋友,去參加僧團修行;這是修行人應有的認知。 離世覓佛 緣木求魚 蓮花出污泥而不染,它從污泥裡面,開出美麗的花朵;從這裡可以看出,一個修行人,如果沒有入世的意願,沒有克服困難的心,是很難成就的。一個人能夠在最艱困的情況下,得到解脫自在,那才是真正的成就;如果離開社會,單獨跑到深山或廟宇去做早晚課,而不理會入世的一切,這樣絕不可能成就;就像蓮花的根,不可能長在污泥上面的清水裡。 所以,出家或在家,都與修行無關。也許出家以後,可以讓我們在修行上更專心、更精進,可是在出家僧團裡修行,必須遵守一定的生活方式和制度,很自然地沒有了個人自由修行的時間和空間。而在家居士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與空間,依照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決定如何修行;這是在家居士比較方便的地方。 不過,在家居士平時要忙於工作,要負擔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甚至有時工作不順心,也會影響修行的情緒,或是佔去修行的時間,但這些都可以自我調整,所以不論出家或在家,都一樣可以修行。 曾有人問我,修行要成就,是不是出家比較快?其實不一定,有沒有出家,都可以成就;因為成就的是本心、本佛,也就是本心內在的本佛成就,與外相上有沒有剃度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