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土地改革
已找到 1 則相關結果
阿雄看到父親坐在窗前已經好一會兒了,只是望著滂沱大雨直嘆氣:「大雨下個不停,田裡的稻穀怎麼長啊!」「阿爸你免煩惱,等雨停了我就去林家,請他們把這一季的田租再寬限幾天……。」阿雄的話還沒說完,就被父親打斷了斥責道:「你小孩子懂什麼啊?林府的老爺是你要見就見的嗎?我們跟人家租田耕種,本來就該付租金,只是老天爺刁難,唉…。」 這就是二次大戰結束後,台灣在光復初期的農村景象,當時全台灣人口中的59%是農民,大約有350萬人以上,而其中的自耕農只有33%,其餘的農民都是佃農,也就是必須向地主租借農地耕種的農戶。所以,全台灣82萬公頃的可耕土地當中,有超過一半的面積是掌控在地主手裡,他們不必「汗滴禾下土」,就可以坐擁良田美宅,因為,豐厚的租金,早就讓他們衣食無憂了;可是,「鋤禾日當午」的農民,卻未必每年都能維持溫飽,天候的因素、地主的苛求,這些不定數,造成農民世代間的貧困循環,想要脫貧翻身,又談何容易啊! 1949年年底,中華民國政府遷到台灣,但是年初就接任台灣省主席的陳誠,很快便發現了這個問題。「大量的資金束縛在土地上,大批的農民辛苦無人知,台灣如果想從農業社會轉型到工商業,就得推動土地改革政策。」於是,陳誠從1949年3月開始,首先推動『三七五減租』。 政府命令下達之前的各地地主,可以隨意向佃農收取租金,訂定規則,有的要求佃農繳交總收穫量的一半作為租金,還有黑心的地主,強收作物的60%為地租,平均來看,全台農民收穫的57%都繳給地主了,被佃農稱為是『鐵租』。 農民辛苦打拼的所得剩不到一半,維持自家溫飽都有問題,還得承受天災的風險,地主是不會因為收成不好,就大發慈悲將租金打折的。但是,『三七五減租』的法規頒布,規定地租的上限是農作物總收穫量的37.5%,絕對不能超過此一標準。「阿爸,政府要求地主降租了!我們不用去求林老爺了。」阿雄得知後興奮的大叫。各地的佃農自然是一片歡呼。 除了限制租金,從1950年開始擔任行政院院長的陳誠,還做了其他的相關規定:「地主只能保留水田三甲,其他土地不是賣給承租的佃農,就是由政府徵收,將來再轉售給農民,這樣才能落實農民的權益,真正做到『耕者有其田』。」「院長,這麼做恐怕不行吧!地主會群起抗爭的。」「我知道,所以我有幾個想法,在今天的會議中和你們討論,大家集思廣益,這都是為了台灣的前途著想啊。」陳誠語重心長的表示。於是,一場又一場的會議中,土地改革的政策陸續公布了幾個配套措施。例如,如果佃農要續租土地,地主必須以文字約定作為雙方憑證,租期為六年,不可以再隨口答應,之後又反悔,或是任意調漲租金,讓佃農有苦難言卻又求助無門。 至於地主的損失呢,政府總不能讓他們憑白無故的把土地交出來,那不等同於劫掠和沒收嗎﹖所以,政府將公營的台泥(台灣水泥)、台紙(台灣造紙)、農林和工礦四大公司改為民營,釋放出大量的股票和實物債券,補償地主土地被徵收的損失,也鼓勵他們把資金投向中小型企業,培養工商業經營的理念。 不過,對於很多地主來說,他們根本就不懂什麼是股票,那時也沒有証券交易中心,只好把股票當成是壓箱底的寶物。這時候,鹿港的大地主辜振甫便挺身而出,以台泥的經營為例,向所有的地主信心喊話:「我們辜家是台灣的三大家族之一,擁有土地3700多甲,現在被政府徵收的只剩下3甲,大家認為我會怨恨政府嗎﹖不是這樣的,因為我手中有台泥的股票,辜家是台泥公司的大股東,事業版圖由土地擴張到企業經營,我們並不吃虧。而且,我會尋求另外兩個家族,也就是板橋林家和霧峰林家的支持,共同為台泥打拼,日後讓所有的股東都可以分得紅利。」辜振甫全心全意的努力,地主們陸續加入行列,五年之後召開股東大會,參加的人數之多,還要租借大型球賽場地呢!此外,辜振甫也擔任証券交易所的第一任董事長,落實土地資金化,證券大眾化的目標,對台灣的經濟起飛功不可沒。 被辜振甫稱為是一場寧靜革命的土地改革,沒有動用到軍警的強制力,也沒有製造階級對立或是社會仇恨,受惠最多的是農民,地主也獲得合理的補償,更是促進台灣邁向工商業發展的契機。所以,土地改革政策實施後的十年,台灣自耕農的比例,由33%提升到58%;佃農的比例,則由36%降到14%;自耕地占84.8%,佃租地只占15.2%,農民受到鼓舞而提振了務農的士氣,不僅台灣的糧食增產,農民的所得也變多了,購買力因而增加,僅只是1949和1950兩年,全台便售出了21萬輛腳踏車和93000台縫紉機,還有人蓋了新房、娶了新娘,大家互相打趣的說:「我買了三七五腳踏車,你有了三七五新娘。」 陳誠在完成土地改革之後,還規劃了石門水庫的興建,在他去世的前一年竣工落成,有利於農田灌溉,兼具蓄水防洪,以及觀光的效能,是台灣的第一座多功能水庫。陳誠在1965年病逝,得年68歲,許多農民感傷的說道:「陳誠伯走了,真讓人心酸。」但是,這場寧靜革命,卻是台灣榮登亞洲四小龍的推手。 作者為歷史老師,執筆於《國語青少年月刊》,著有:《中小學生必須認識的台灣歷史人物》、《中小學生必讀中國歷史轉捩點》、《中小學生必須認識的中國歷史人物》等書。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