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國家新創獎
已找到 2 則相關結果
國內知名醫師科學家李光申博士,經多年努力,成功開發出獨特的幹細胞外泌體技術平台,能有效調控免疫巨噬細胞,降低發炎反應,並促進肺部組織修復。由李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包括陳瑜帆博士及林威廷博士,以「間質幹細胞外泌體應用於急性肺損傷治療」為主題的研究成果,榮獲第二十一屆國家新創獎「學研新創獎」。 李光申博士指出,急性肺損傷是許多重大疾病的常見併發症,患者的死亡率極高。即使成功度過急性期,後續生活品質往往受到嚴重影響。隨著新冠疫情爆發,對於能有效治療急性肺損傷及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的創新療法需求更加迫切。 國家新創獎:生醫創新最高榮譽 國家新創獎是國內生醫及大健康領域的最高指標性獎項,旨在表彰推動產業進步的創新力量,並促進以科技創新為驅動的產業升級。本屆獎項設有「企業新創獎」、「國際新創獎」、「初創企業獎」、「學研新創獎」、「臨床新創獎」及「新創育成獎」等多個類別。 李博士團隊的研究成果除獲得國家新創獎肯定外,已於今年初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 Molecular Therapy-Nucleic Acids。該技術目前已取得台灣專利,國際專利審查中。同時,此技術也獲投資者青睞,技轉成立新創公司,並進駐台北生技園區,為技術商業化奠定基石。 從實驗室到臨床,攜手迎接未來挑戰 李光申博士表示:「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克服了重重困難,這次能獲得殊榮,我由衷感謝研究團隊的努力與付出。希望這項技術突破能早日進入臨床試驗,最終開發成為創新藥物,造福更多患者。」李博士也強調,外泌體不只是能作為化妝品原料,也可以開發為生技新藥,造福更多急重症患者。 此外,李博士呼籲國內更多優秀團隊加入符合國計民生需求的創新研發行列,共同推動生醫產業發展,讓台灣的生醫產業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繼續書寫「第二座護國神山」的傳奇。
頭頸癌患者因張口受限導致植牙重建困難,進而影響咀嚼能力及生活品質,林口長庚醫院黃意方教授團隊針對此問題,研發出「頭頸癌植牙重建克服張口受限免印模之數位贋復精準套件」,成功為患者提供更高效的治療方式,並榮獲2024年第21屆國家新創獎,展現極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黃意方教授指出,傳統植牙贋復過程需利用咬合面螺絲固定器,要求患者具備足夠的張口度。然而,頭頸癌患者常因腫瘤切除或放射治療影響,導致張口受限,無法完成印模及義齒製作,部分患者甚至需要額外的整形手術以增大張口度,這對身心已承受巨大壓力的患者而言無異於雪上加霜。 黃意方教授團隊運用電腦輔助設計與製造(CAD/CAM)技術,設計出客製化的雙翼植牙贋復套件,巧妙地將螺絲開孔位置從咬合面移至頰側面,降低對張口度要求,使植牙修復過程變得更加順暢。 臨床使用上,63歲的口腔癌患者賴先生,在接受腫瘤切除及下顎重建手術後,因牙關緊閉導致植牙修復困難,團隊採用這款精準套件技術,在僅一個月內完成植牙重建。術後追蹤,賴先生未發生螺釘鬆脫或假體損壞等問題,咀嚼功能恢復顯著,生活品質也大幅提升。 黃意方教授強表示,該技術已獲中華民國專利,未來將持續推廣應用,幫助更多頭頸癌患者克服生理限制,重拾咀嚼能力與生活自信。此項研究成果也在本屆台灣醫療科技展中亮相,並舉辦專題講座,與大眾分享這項突破性技術的研發過程與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