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國安

已找到 2 則相關結果

李沃牆/低薪及少子化已成國安危機

台灣低薪、少子化及高年齡化的情形日趨嚴重,不僅影響消費、投資及經濟成長;長期而言,更是國安危機。政府若採治標不治本的作為,恐無益於問題的解決。筆者以為,加速產業轉型升級,才是治本的上上之策。 台灣少子化日趨嚴重台灣高齡化、少子化情形日趨嚴重;據國發會推估,2026年時65歲以上的人口數將占總人口的20%,而進入「超高齡社會」,速度之快較日本有過之而無不及。2017年台灣新生兒數量低於20萬人,總生育率為1.13,是全球生育率第三低的地區。今年3月底,「世界人口綜述」網站推估,2019年的各國生育率排名中,台灣平均每位婦女僅會生下1.218個孩子,在全球敬陪末座。此外,台灣年青人因長期低薪,人才出走有增無減;少子化儼然已成為國安危機。為鼓勵生育,政府端出不少牛肉,舉凡各種生育津貼及托育補助政策,如將2歲以下幼兒送至與當局簽約的保姆或私立托育機構,則家庭每月可獲至少6,000元台幣補助;但年青人長期低薪,年年望屋興嘆;加上配套機制不足,欲提升生育率無異空中閣樓。面對青年低薪的問題,蔡英文除了採取提高基本工資外,最近與青年座談時,允諾對月收入低於3萬元,或一家4口年收入少於123萬元者,將考慮納入免稅族群。免稅措施看似是對青年的一項利多,但未能對症下藥,率爾推動的小確幸政策豈能解年輕人低薪魔咒?恐怕是緣木求魚。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台灣青年深陷低薪的原因不一而足,重要者包括:(一)台灣高等教育過度擴張,幾乎人人可讀大學,學歷通膨特別嚴重;加上學用落差大,素質及競爭力大幅下滑,以致於低薪難獲改善。(二)台灣企業經營環境丕變,在產業結構調整下,許多傳產及科技產業面臨生存危機與挑戰;一旦連降低成本都難以因應時,只得走向裁員減薪一途。(三)伴隨生產科技的進步,製造業早已走向自動化生產;再加上年輕人不願意做「黑手」,產業只好引進外勞替代。(四)台灣服務業占GDP比重及總就業人口比重逾6成;但服務業國際參與度低,且同質性高,只能殺價競爭,以致從業人員平均年薪不及新台幣50萬元;服務業雖為台灣經濟活動的主體,竟也成為低薪根源之一。(五)雇主為減少勞動成本,包括為員工提繳的勞工保險、退休金等,往往採低薪加獎金方式,徒使經常性薪資陷入停滯不前的窘境。 調高基本工資成效不大蔡英文很得意地宣稱,在其任內已將每月基本工資調高至23,100元,成為22K終結者。然而,在基本工資調高後,雇主的薪資成本及勞健保估計一年要增加200多億元,企業可能會減少僱用或緊縮員工加薪及福利因應。筆者透過勞動部的薪資平台查詢得知,目前每月薪資不超過3萬元者仍逾300萬人;再者,薪資成長率一直低於基本工資成長率;實質薪資更是倒退17年。如表1所列,由2007至2012年,基本工資成長率為8.68%,但同期間的薪資成長率僅2.41%;換言之,政府視調高基本工資為解決低薪問題的途徑,是一廂情願的錯誤;不但薪資水準並有明顯改善,這些低薪勞工更反而成為調升基本工資的最大受害者。 人才出走已成國安危機由於台灣長期低薪,加上高學歷者往往高失業率,許多年輕人因而選擇赴海外工作,尋求更優渥的薪水與工作發展前景。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去年所公布的「2018年世界人才報告(IMD World Talent Ranking 2018)」中,台灣排名第27,其中在「投資與發展人才」、「人才準備度」及「吸引與留住人才」項目均呈現退步。另根據主計處於2018年底所發布的最新「國人赴海外工作」調查報告可發現,2017年赴海外工作者共計73萬6千人,較2016年增加8千人或1.1%,占全部就業人口1,120萬的6.5%以上。若進一步觀察可得知,未滿30歲的年輕人有14萬7千人,占20%;30至49歲的青壯族群則有35萬8千人,占48.6%,有增無減、且大專以上學歷共有54萬6千人,占74.2%;尤有進者,台灣專業人才中,如會計師、建築師、律師,甚至醫師、大學教授、機師等皆有出走潮,無異讓台灣成為高階人才的淨出國。不僅人才前往海外就業者眾,近幾年高中生出國念大學的人數亦是絡繹不絕。持平而論,優秀高中生相繼出走,選擇歐美或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等校就讀大學,除與國際高等教育競爭激烈,台灣大學發展遲滯有關外,而台灣青年低薪更是難辭其咎。大規模青壯人才出走,若謂國安危機亦不為過。 產業升級轉型刻不容緩低薪導致許多年青人對薪資失望、買房無望、生孩奢望、對國家前景不存希望,只得用腳投票,選擇出走。俗云「七年之病,不能求三年之艾」。吾人以為,非結構性改革,或僅是飲鴆止渴的小確幸,如調高基本薪資、政府帶頭加薪鼓勵企業跟進、通過《就業服務法》修正案,薪資在4萬以下必須公開揭露等舉措,均是治標不治本。當前最迫切的,除了改善學用落差,提升基本工作技能外;最迫切的作法應該是積極協助產業轉型為高附加價值企業、提升經濟成長,才是解決青年低薪及少子化問題的釜底抽薪之道。 作者為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本文由《觀察》雜誌授權刊登http://www.observer-taipei.com●本文為作者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蔡天孝/假新聞、假訊息,就是國安問題,全球皆然

選舉雖結束,假新聞、假訊息干擾台灣社會的問題,還是成為大家繼續討論的焦點,內政部12/6也宣布要修社維法處理假新聞。專家認為,這已經成為國安問題,全球皆然。 內政部12/6通過的修正《社會秩序維護法》條文,除對假消息和假新聞明確定義,並加重罰則。新的法規定,針對意圖散布傳播明知為不實之事,使公眾產生畏懼或恐慌者,將處三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另外也修災害防救法,若散布有關災害的不實資訊致人員傷亡者,最高可處無期徒刑。 假新聞訊息對民主社會的影響,早就是國際政治的大問題,從全球各民主國家被假新聞訊息衝擊程度來看,不但有言論自由層次,還牽涉如何處理國際性的社群媒體問題,都跟政治、國家安全脫不了關係。 從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2017年英國脫歐公投、2017法國總統大選後,有人藉由民主政治保護言論自由的特質,運用網路科技,用最少成本,有效率地強化假訊息的穿透力,達成政治目的,各國都傷腦筋。 歐盟在今年3月發表調查報告,要求社群媒體負起更大的責任。各國之所以同時針對社群媒體,要求聽證或立法,正是因為大家逐漸了解,網路工具可以為善,也可以作惡,過去網路世界是純粹中立的說法,備受挑戰。 美國、歐盟以及亞洲多國,都在討論如何管制網路假訊息的新形態破壞力,避免宰制民主政治社會。台灣,跟很多民主國家同樣,在維護言論自由的核心價值前提下,小心翼翼。 尤其有中國的因素,更為複雜。這次2018地方大選,被稱為蔡英文政府的期中考,全球都很關注假新聞訊息,如何透過社群媒體影響台灣的選舉結果。 美國國家民主基金去年研究創造了「銳實力」這個名詞,他們在2017年報告說,中國和俄國可「突破、滲透或穿透目標國家的政治和資訊環境」,「銳實力讓專制國家深入社會結構,煽動和擴大既有分歧,俄羅斯就是利用民主政體內部矛盾的箇中翹楚」。 英國金融時報今年11月也報導,民進黨2016年贏得總統和立委選舉後,北京從各方面加強對台施壓。 政府國安系統經由盟邦情報交換,也取得被稱為「關鍵報告」的第一手情資,這份機密文件來自多個主要國家的安全單位,並對台灣正面臨境外訊息戰的嚴重威脅,表達高度關切。 報告說,境外勢力計畫以2020年扶植親北京政權為目標,對台灣啟動訊息戰,並以台灣2018年底大選練兵實戰。 關鍵報告揭露,境外勢力正組織號稱世界第一規模編制的「信息戰部隊」。這份以簡體字打字而成的機密文件,內容明確指出,將對台灣社會展開認知空間作戰,以網路、社群媒體、新聞操作,達成戰略意圖。 這份機密的關鍵情資指出,境外勢力透過散布在世界各國的IP,對台灣社會進行認知空間作戰,裂解台灣社會骨架,讓台灣在軍事、政治和心理上,處於軟弱狀態,類似手法也曾發生在俄羅斯2014年併吞克里米亞、2016年通俄門透過情報系統影響美國總統大選。 主要作法包括: 1、先捏造謠言:先出現在對岸的內容農場,再透過有心人士轉貼至台灣臉書粉絲專頁,進一步擴散到社群媒體與論壇,類似內容農場。 2、其次引導風向:透過引導記者或自行經營臉書平台,遂行宣傳戰,各式論壇及媒體新聞下方的討論區,經常湧入大量網軍,帶領特定風向。 3、再加工回銷:將台灣新聞報導加油添醋,在對岸媒體報導討論後,再回銷台灣社群媒體。 4、設法擴大爭議:對岸媒體將爭議事件加上聳動標題與文字圖卡,再直接貼到兩岸流量相當高的網路論壇,引發國內辯論與討論。 台灣政府早也有警覺,採取很多因應作為,包括外交部與美國在台協會,今年10月罕見地共同舉辦「培養媒體識讀以捍衛民主」工作坊,台、美攜手迎擊假新聞訊息,代表美方出席的國務院民主、人權暨勞工局副助卿巴斯比致詞時點出,當前不實消息氾濫,已是全球民主國家共同的挑戰。 他說,境外假訊息流竄升高成為國安問題,替特定政黨及候選人推文的IP遭查出來自世界各國,包括歐洲荷蘭、亞洲日本、南韓、越南、印度,還有俄羅斯、中國及南美洲墨西哥等地。 除了台灣,全世界各國也都沒有停下處理的脚步。英國、美國和加拿大民間與政府組織,也正在起草法案,或透過不同方法,阻止外國勢力影響選舉。澳洲政府今年6月底通過了國家安全和外國干涉法律,號稱為幾十年內最大規模的反間諜改革,立法重點在處罰洩露機密信息和乾擾公共基礎設施等,打擊外國干涉本國政治。 選後,行政院立刻採取行動,這次避開從NCC角度來談修法,可能引發言論自由的爭議,先從內政部的法令來修,但仍然要面對不同聲音的挑戰。 在選舉前,假新聞訊息這話題一直都纏住NCC。反對黨開記者會說,NCC本該超出黨派之外、獨立行使職權,但是在選舉期間相關管理作為,似乎看到NCC違背了獨立機關應依法行政的精神,開始侵害媒體的專業自主。 媒改團體也拿出資料說,他們所蒐集與觀察到的媒體偏頗現象,至少包括:新聞報導過度偏頗特定政黨或候選人、新聞論談節目集中特定政黨或候選人、製播新聞及評論違反事實查證及公平原則、媒體老闆直接下令新聞的走向,以及於新聞節目中接受政黨與候選人之置入性行銷等。 NCC要面對不同的立場,在不影響新聞言論自由前提,都很謹慎處理。 事實上,台灣享有亞洲國家少有的言論自由,不容破壞。言論自由是建立在民主機制上正當運作,若破壞掉此基礎,言論自由就不必談了。何況,NCC已非過去國民黨時代,被批評為管制言論自由的新聞局了。 說穿了,假訊息串流全球,又建築信息戰部隊,早就是國安問題,也不只是言論自由的討論,政府如果要處理,應該回到國安層次去積極作為。內政部12/6要修社維法只是第一步,應該不會是最後一步。 除了國安層次問題或是修法,政府當然可以對社群媒體採取跟其他國家相同的作為,也可以有些短期作法對抗不實訊息,例如讓事實查核機制更即時、社群平台自律。但長期來看,還是要從媒體素養教育做起,是對付不實訊息的基本觀念與作法。也期待政府在處理這些問題前提,都必須守住台灣尊重言論自由,媒體專業自主的基本立場。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