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哪吒之魔童鬧海
已找到 1 則相關結果
今年大陸春節電影檔總票房達到人民幣95.1億元(約新台幣428.84億元),觀影人次1.87億,僅8天假期創造了大陸票房歷史新高紀錄。其中票房最高的《哪吒之魔童鬧海》,8天內累積人民幣48.39億元(新台幣218.21億元)票房,迄至今日票房則突破人民幣54億元,氣勢銳不可當。之後依序是《唐探1900》《封神第二部》《射鵰英雄傳之俠之大者》《熊出沒·重啟未來》及《蛟龍行動》,令人驚訝的是,僅這6部電影就創造出人民幣95億元票房。 這6部春節電影幾乎動員了大陸電影市場的頂尖力量,每部影片背後都有幾十甚至上百家出品公司,算得上大半個中國電影工業集體出動,為整年的電影票房掙下基礎業績,而且從近年的電影IP《哪吒》《封神》再到國產科幻《流浪地球》,所有題材都是本土IP,證明觀影民眾深具文化認同意識。 從今年的票房成績,可以分析出大陸電影市場的三大走勢,第一是電影市場目前不論是觀眾或決策方都採取理性保守主義,自2016年以來,大陸電影觀眾的觀影頻次,一年只去一次影院的人數占比從48%上升到57%,也就是有一半以上的電影觀眾,一年只看一場電影,而且從數據顯示,女性佔比從49.3%升高至58.4%,已經超越男性觀眾人數。 此外,2014年春節檔票房首次超過10億元,但只占當年總票房4%,2024年春節檔票房占比卻已經提升到18.8%。《唐探》導演陳思誠說,中國電影有一條票房紅線,假如全年票房達不到480億元,那麼70%影院可能倒閉。這背後邏輯是,電影市場除了總票房數字,還有關鍵指標「單銀幕產出」,也就是每片銀幕能賺多少錢,若全國總票房高、但銀幕數太多,平攤下來會有很多影院虧損。影院減少就會導致之後上映電影無處可放映,進一步壓低票房,變成惡性循環。 第二,電影製作方越來越慎重,今年春節檔所有電影除了續集就是大IP翻拍。續集有老觀眾打底,IP有粉絲基礎,這些題材勝算都會更大一些。此外今年春節檔幾乎沒有新人導演,製片方起用的導演全是有票房基礎的資深導演,包括《封神》烏爾善、《蛟龍行動》林超賢、《射鵰》徐克等。從製作規格上看,《哪吒之魔童鬧海》的角色數量是第一部3倍,成本達到5億元,《蛟龍行動》全片採用IMAX拍攝,製作把最好規格全用上,降低觀眾不買帳機率。此外也降低單押電影票房的風險,把電影題材與場景再利用,像是《唐探1900》拍攝時,在山東德州樂陵影視城做了唐人街場影,電影上映同時開放唐人街主題樂園,據說第一天遊客就超過了兩萬人。《熊出沒》系列也與方特樂園配合,《封神第二部》則以實體票根跟風景區做行銷結合可以享受優惠。 第三,戲院方也慎重對待排片,只要電影有票房上升的苗頭,馬上更換片單。據說在上映前兩天,就有影院把《哪吒》排片從一天88場上調到一天99場,以及原本是預售票房冠軍的《射雕》,上映後還是被影院根據情況降低了排片數,把更多銀幕給了《哪吒》,機動的調整上映模式,造就了2025年春節檔電影成為史上最高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