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合唱團

已找到 4 則相關結果

拜魯特音樂節縮編節慶合唱團 初步公開150周年節目內容

拜魯特音樂節(Bayreuther Festspiele)宣布聘請新任合唱團總監Thomas Eitler de- Lint後,縮減現有合唱團規模,團員須於本樂季結束之際再度面試,以重新安排他們在縮編之後的職位。 該團在任長達25年的前總監Eberhard Friedrich,對於將原本134人的名額減少到115人(其中僅80人為全職)感到失望,已提前離職。 過去4年,拜魯特音樂節苦於財務問題,大幅調降預算,德國歌劇院與舞團協會發聲,指其可能大規模裁員,但主辦方只說是「重組」合唱團——他們把缺錢歸因於能源、財料、人員薪資開銷鉅增,所有歌劇院皆大受影響。 話雖如此,該節的票房倒未受影響,今年他們的30場演出,票券全數售罄、吸引了58000人前來,且比起去年31場觀眾只達97%、三場《尼貝龍指環》只賣出92%席位的表現,又有進步。2025年,主辦單位已經預告7月要以新製作的《紐倫堡的名歌手》開幕,並後一次搬出Valentin Schwarz版(2022)、長達4夜的《指環》。 面對兩年後的開節150週年,發言人Hubertus Herrmann透露——該年的《指環》將不會以純音樂會版本呈現,詳情尚待Katharina Wagner明年再述;新版《指環》則預計於2028年登場——另外,要在2026年拜魯特音樂節上演的,還有該節首度製作的《黎恩濟》,以及10部傳統慣演的華格納成熟之作,並有1872年華格納本人在拜魯特音樂廳奠基音樂會指揮、乃至1951年該節於二次世界大戰後重啟時演出的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 原文出處

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將換合唱總監

Tilman Michael將自2024-25樂季接替已經在任17年的Donald Palumbo,成為紐約大都會歌劇院(Metropolitan Opera)合唱總監。他發表聲明道:「大都會是特殊的、更是全球頂尖的歌劇院之一。紐約,當然是非常非常有活力與趣味的城市,我想這裡充滿機會。」 49歲的Michael,有10年拜魯特音樂節助理合唱總監的資歷,曾為德國國立曼海姆劇院合唱總監,自2014-15年起,在法蘭克福歌劇院擔任相同職務。此前他曾於2019年和大都會歌劇院音樂總監涅傑—瑟貢(Yannick Nézet-Séguin)指揮的鹿特丹愛樂,合作蕭斯塔科維契的第13號交響曲,由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合唱團擔綱人聲。 涅傑—瑟貢與大都會歌劇院音樂行政總監Thomas Lausmann於去年聯繫Michael。Lausmann到法蘭克福看了《唐卡羅》,Michael則到大都會看了《命運之力》和《杜蘭朵》。 該院行政總監Peter Gelb表示,Michael應徵時與大都會歌劇院合唱團協作了一天,涅傑—瑟貢和Lausmann都認為就是他了。 合唱團是大都會歌劇院的核心,由74位團員與85位協演歌手組成,每週要演出四部歌劇、七個場次,每個樂季面對十八部作品。 原文出處

長老教會百年音樂傳統 11月全國巡演

【特約記者吳思賢報導】長老教會自清末入台至今,已經超過一個半世紀,長久以來將西方音樂教育有系統帶進台灣,並且根植於所屬的教會與學校,影響台灣社會甚鉅。 長老教會的八角塔男聲合唱團,成立於2005年,最初是由8位長老教會所屬之淡江中學校友發起,現已成為將近40人的男聲合唱團。而淡江中學的合唱歷史,可追溯至1925年,該校的陳清忠老師自日本同志社大學深造返國任教,並創立了淡水中學(淡江中學前身)男聲合唱團,這也是第一個台灣人的男聲合唱團。 已故之呂泉生老師被譽為「台灣合唱之父」,但他曾謙虛表示,陳清忠才是「台灣合唱之父」。簡言之,長老教會帶來西方音樂,而淡江中學由陳清忠老師推廣合唱教育,今日的八角塔男聲合唱團正是繼承了如此悠久的歷史傳統。 八角塔男聲合唱團創辦人暨營運總監鄭睦群表示,今年全國巡演的主題是「寧靜致遠的平安喜悅」,期望透過詩歌、夜曲、詼諧曲等作品撫慰疫情稍歇的台灣人心,為聽眾注入寧靜且致遠的正能量。期盼各界踴躍支持,在聆賞完音樂之後,勇敢邁向充滿挑戰的2021年。 鄭睦群也感謝淡江中學校友會、城北國際人文關懷協會、台北國賓大飯店與凱達格蘭基金會的贊助,對疫情中的藝文活動選中送炭。 「寧靜致遠的平安喜悅」的全國巡演,11月8日下午兩點半(週日),高雄衛武營音樂廳;11月11日晚上七點半(週三),台北國家音樂廳;11月21日下午兩點半(週六),嘉義市文化局音樂廳。購票請洽兩廳預售票系統,或訊息臉書粉絲團「八角塔男聲合唱團」,票務員將提供意想不到的優惠。

左化鵬/基隆最早成立的女生合唱團

基隆海燕婦女合唱團,邀請社大喜悅合唱團,昨天下午在基隆文化中心,共同舉辦年度演唱會。特地邀請了國家琵琶親善大使駱昭勻和簫笛演奏家徐曼妮前來助陣。風雨不歇,聽眾蜂湧而至,來享受這頓豐盛的音樂饗宴。 海燕合唱團成立於民國61年,歲月悠悠,迄今已屆滿46年,是基隆最早成立的女生合唱團,當年的小樹苗,如今已蔚然成蔭。成員來自社會的各行各業和不同的年齡層,她們因對音樂的共同喜好而結合,年齡超過半百,最長者已八十高齡,有些是母女,有些是祖孫,她們迄今仍活躍在樂壇上,一次又一次的演出,在聽眾的掌聲中,證明愛唱歌的人,活力充沛永不嫌老。 演唱會安排了燕子、走在雨中、橄欖樹、木棉道、再別康橋、珍惜、牽阮的手、陪我看日出、你扶持了我、一條蕃薯、風吹、鷂婆、隱形的翅膀、串串回憶等十七首曲子,大多是耳熟能詳的民歌或流行歌曲。海燕合唱團由詹淑美指揮,房可欣伴奏;社大合唱團由黃文裕指揮,林姿妤伴奏。一首首悅耳動聽的歌曲,不斷地獲得觀眾如雷的掌聲。 演唱會一氣呵成,沒有中場休息。特地邀請了駱昭勻和徐曼妮,分別做琵琶演奏和簫笛演奏。她們兩人是基隆之光,憑著音樂的天賦和後天不懈的努力,從雨都走向了世界的樂壇,成了國際知名的音樂家。 駱昭勻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出場,她演奏了鄧麗君的兩首名曲「我只在乎你」、「甜蜜蜜」。聽眾如醉如痴,都跟著哼唱。她曾代表臺灣在美、歐、亞上百個城市巡迴演出。她用琵琶與世界對話,是當今音樂界相當受矚目的台灣新世代青年獨奏家,許多國際音樂節,她都是台灣甚至亞洲第一位受邀出訪的獨奏家,她讓台灣在地的文化底蘊,被世界看見,讓台灣的好聲音,被世界聽見。 徐曼妮演奏了「山東小開門」和「陽明春曉」。悠揚的笛聲,時而清脆張揚,時而含蓄深沉,時而空靈縹緲,每一個音符都牽動了聽眾無限的遐思與牽念。這位基隆的女兒,自幼就喜歡品簫弄笛,近年來多次前往蒙古、捷克、斯洛伐克、印度、以色列等地演出,並受邀在前蒙古總統恩赫巴亞爾、前印度總統阿布杜、斯洛伐克開國元首麥可科瓦奇的座前獨奏。去年受邀到蒙古國烏蘭巴托首演「海洋與草原」和「蒙古之翼」,廣受草原兒女的歡迎。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全文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