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史托考夫斯基
已找到 1 則相關結果
費城管弦樂團長期以來一直都身處錄音業界前沿,在80年前,他們進行了一場或許史無前例但非常成功的營銷實驗,而這項計劃如今才被更完整地解釋、重新聆賞並獲得讚美。 這套名為《奧曼第與費城管弦樂團:早期錄音.第5卷》的雙CD,是奧曼第(Eugene Ormandy)長期未再面世的錄音之一,現已由專注於翻新1960年代之前錄音的法國廠牌Pristine Classical發行。 1938年至1940年間,一系列以巴哈、莫札特、貝多芬和布拉姆斯為賣點的廉價唱片由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的出版部門發行和分銷。當時參演的音樂家——如費城管弦樂團——未被標明,其身分如今透過研究,方得以揭示。 這個名為《世界最偉大的音樂》的系列,基於「結合有吸引力的品牌與低成本」的理念,聚焦那些只聽過托斯卡尼尼之名的大眾市場,最終推出了38張78轉黑膠唱片。該策略非常成功,據報導,這些唱片至1940年已售出超過一百萬張。不過其產品未標明演奏者,原因目前尚不確定——或許是為了避免這些錄音與市場上的其他費城管弦樂團專輯相互競爭?後來,讀者文摘也曾採用類似的做法,推出了一系列廣受讚譽的英國製作唱片,不過他們保留了所有藝術家應有的署名。當代的BBC音樂雜誌也曾附贈來自BBC音樂檔案的免費錄音。 隨著《世界最偉大的音樂》系列的重新發現,表演者的身份在數十年間逐漸被揭開。歌劇選段中包括像Rose Bampton這樣的明星,以及指揮家萊納(Fritz Reiner)、史坦伯格(William Steinberg)等如今的經典名字,還有紐約愛樂和NBC交響樂團等參演。這些錄音無形中成為記錄美國東海岸古典音樂活動的地下檔案,當時的美國正走出經濟大蕭條,許多逃離希特勒的德國音樂家正在提升美國的音樂水準,而迪士尼則在電影《幻想曲》中為《春之祭》賦予動畫生命。 費城管弦樂團此時在新任指揮奧曼第(Eugene Ormandy)的帶領下,正處於巔峰狀態。音響修復專家兼Pristine Classical製作人Mark Obert-Thorn指出:「這些作品屬於標準曲目,人們認為樂手們對其非常熟悉,因此錄音過程可能幾乎未進行排練以降低成本。只有極少數錄音需要超過一次錄製;但對於奧曼第和費城管弦樂團來說,這並不罕見。」 根據錄音檔案,1938年11月11日的錄音期間,樂團僅用三小時就完成了巴哈《布蘭登堡協奏曲》第2和第3號,以及莫札特第40號交響曲的錄製。為了節省開支,管弦樂團的規模縮減——布拉姆斯第二號交響曲中僅有74名樂手,約為平時的三分之二——不過仍然展現了費城管弦樂團標誌性的音色。 他們的演出中,並未出現那個時代巴哈詮釋裡常見的沉重節奏和模糊無序的處理。相反,對布蘭登堡協奏曲第2號的詮釋顯得格外透徹,同時展現了一種費城管弦樂團音色的變體,即使在80多年後,依然迷人。至於莫札特的第40號交響曲和貝多芬的第5號交響曲,兩者都是中規中矩的演出,但因具有現場表演的激情而熠熠生輝——這在錄音中幾乎沒有重錄的情況下並不令人意外。 在舒伯特的第8號交響曲和布拉姆斯的第2號交響曲中,尤能感受到史托考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的影響。他不僅是費城華麗音色的主要設計者,還提倡弦樂器的自由運弓技法,使聲音具有獨特的光澤感。而這種特質在這些錄音中依然存在。特別是在布拉姆斯的作品中,聽眾可以聽到優雅的滑音處理,這種演奏方式將音符連接成更長的旋律線條,而該風格在二戰後逐漸消失。 人們不禁好奇,為什麼這樣傑出的音樂家會參與這類「低端市場」的項目?原因有很多。這些《世界最偉大的音樂》系列由RCA Victor製作,而當時費城管弦樂團正是這家公司的簽約樂團,或許存在某種企業壓力?另外,奧曼第當時還未成為吸引票房的明星人物,他仍然在史托考夫斯基的陰影下努力前行,且史托考夫斯基則仍與樂團保持聯繫——包括在《幻想曲》中與米奇老鼠握手,或者與Greta Garbo約會。 此外,當時在費城管弦樂團的全職職位,遠不如今天那樣穩定。對許多古典音樂家來說,在紐約做自由職業者的收入更為可觀。而這些錄音——在費城錄音樂的成本比在紐約要低——對樂手來說是一種快速賺錢的機會,特別是在他們不需要穿越河流前往坎頓的RCA錄音室的情況下。 然而,錄音中從未感受到樂團的敷衍。儘管該系列起點或許並不「高貴」,這些錄音——經過重新修復後音質大大超出了人們對這一時期的期望——既是樂團歷史上的重要篇章,也是令人愉悅的聆聽體驗。 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