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史博館

已找到 2 則相關結果

518國際博物館日 史博館推出「英風百年-楊英風藝術大展」

518國際博物館日,國立歷史博物館(史博館)在楊英風百年冥誕前夕舉辦,匯集200餘件楊英風代表作品與文獻檔案,在策展人蕭瓊瑞教授規劃下,自楊英風與史博館的緣分出發,以「史博情緣」、「少年英風」、「豐年農村」、「歐洲印象」、「景觀雕塑」及「雷射藝術」等主題,展現其豐富的藝術軌跡與創作成就。 楊英風(1926-1997)與史博館淵源甚深,1955年曾應甫開館的史博館之邀,製作仿雲岡石窟大佛坐像充實展覽,並且於1960年在史博館舉辦第一次個展,1970年代再受邀為史博館進行庭園造景設計。 楊英風開拓性的藝術觀念和獨特的創作風格,從鄉土情懷到前衛藝術,從平面作品到立體雕塑,創作之多、面向之廣、藝術活動範圍之大,少有人能出其右,其作品更反映著交織於近代歷史中的臺灣藝術發展。此外,本展特別規劃「南海藝術街區」及楊英風美術館的「宗教藝術」專區,將展示觸角延伸至周邊藝文空間,共同打造南海博物館群之戶外藝術走讀場域。 「英風百年-楊英風藝術大展」資訊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1號) 展覽日期:民國113年5月18日(六)至8月18日(日)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上午9時30分至下午5時30分(免費入館) 休館時間:每月第一個星期一(遇國定假日或活動另行公告)

國立歷史博物館/史博館是「高調」閉館,沒有突然閉館

11月30日《今日愛談》轉載簡秀枝女士〈沒有故宮博物院的日子,怎麼過?〉文中敘及:「國立歷史博物館冷不防地在展完王攀元遺作展後,立即關門大吉。」內容之批評與事實不符:本館於閉館前一年就開始籌劃宣傳閉館活動與訊息,並非突然、冒然且無預警地閉館。特此聲明,敬請諒察。 本館於2017年10月在官網公布整建訊息,並在官網更新文案「本館將於2018年7月起閉館整建預計3年,此期間將無法為您提供服務,謹致上誠摯的歉意。閉館前,歡迎來本館走走,讓我們擁有更多美好的記憶。」2018年7月2日起正式閉館整建之前的幾個月,有許多相關訊息,茲舉數例如下: 1. 2017/10/26:配合館所整修計畫,3樓館藏精選文物展自10月31日起關閉。 2. 2018/2/20:廖館長於《蘋果日報》專欄發表〈休息是為了走更對的路〉。 3. 2018/3:本館庭院入口處、二樓梯間張貼閉館整建公告,櫃檯人員也不斷向 訪客告知閉館訊息,並提供附近旅遊地圖做為替代方案。 4. 2018/3:本館官網封面「小別-為我們更美的再見!」。 5. 2018/3/14:《新頭殼》報導「小別後更美好!歷史博物館將整修閉館3年」。此後,各報均有相關報導。 6. 2018/3:藉由本館網路活動「尋找寫字的你」傳遞小別訊息。 7. 2018/3/10: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專訪〈63歲史博館將閉館準備轉型 發展台灣的中華文化〉 8. 2018/5:於《典藏雜誌》(簡女士是社長)、《藝術家》雜誌刊登「過盡千帆-王攀元繪畫藝術 暨閉館訊息」 9. 2018/5/4:「過盡千帆-王攀元繪畫藝術」文化部長、館長開幕公開致辭 10. 2018/6/29:「五月4騎士重建歷史現場」及「史博回顧與前瞻」座談會 11. 2018/7/1:下午閉館前夕,舉辦「小別同樂會」,與滿場的五六百位嘉賓一起迎些史博館閉館整建新時代到來。 12. 2018/7/3:廖館長於《蘋果日報》專欄發表〈史博一甲子 熄燈不停工〉。 13. 2018/10:於官網公告「閉館整建Q&A」 不但如此,此期間廖館長還專程拜訪觀光局鄭永暉局長傳達閉館訊息並敦請轉知各觀光單位,也先後接受中央廣電臺、中國廣播公司、臺北之音、教育廣播電台、ICRT等媒體,主動向國人說明史博館的近況以及整建後史博新貌與期許。監察院、立法院、文化部長官們陸續蒞館視察閉館整建業務。在各界的見證、監督與祝福之下,本館全體同仁為迎接嶄新的史博館開幕而兢兢業業準備著。甚且,閉館期間各項業務如常運作,並沒有停擺。 總之,史博館是在有準備、有程序、有公開的情況下「高調」地閉館,且持續以不同管道宣達,並非如簡女士所言倉促關門。國立歷史博物館承載63年的台灣歷史文化榮光,願與國人與國際友人一起迎接未來全新的史博館。歡迎各界不吝不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