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反送中

已找到 12 則相關結果

港校校長反送中期間違反「院士行為準則」?中研院今討論

2019年香港反送中期間,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香港大學校長張翔等2位中研院士,前者被批「神隱」,後者被批「未捍衛校園言論與學術自由」,被民進黨立委要求撤回其中研院院士的學術榮譽,歷經數年,中研院預定2日討論「中研院院士行為準則」。不過有大學前校長直言,政治無權干預學術,才是「學術自由」的真諦。 中研院第35次院士會議1日登場。由於立委范雲曾於2021年4月質詢中研院長,指出中研院士陳剛涉及詐領獎助與通訊詐欺等,引發其院士資格是否妥適的討論,范雲並要求中研院盡速研議、訂定院士行為倫理規範,並建立相關退場機制。 除了前述「陳剛事件」之外,范雲等人並指出近年來也發生數起相關爭議,包括2019年11月反送中運動期間,中研院士、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被批「神隱」;2021年5月香港民主運動參與者及香港大學畢業生共同發出公開信,指香港大學校長、中研院士張翔,於反送中運動期間,未捍衛校園言論與學術自由,呼籲撤回其中研院院士的學術榮譽。「中研院院士是我國最高學術榮譽職,訂定一定的行為倫理規範,共同守護我國學術桂冠清譽,實有必要。」 中研院院士行為準則從2019年就啟動討論,但歷經2022年院士會議,決議繼續研議;立法院函文指出,中研院至今仍未完成行為率則的訂定,亦無完成訂定的時程表,恐難以因應外界對中研院做為國內最高學術機關的期待,亦難維護學術桂冠清譽。因此請中研院提出「中央研究院院士行為準則草案」並列入第35次院士會議議程。 中研院說明,中研院士已經組成工作小組研議院士行為準則,中央研究院院士行為準則草案;之前已經列入第34次院士會議議程中討論。會中決議,繼續研議中研院士行為準則,並擴大參與。由於小組召集人朱雲漢不幸逝世,經去年8月工作小組會議,重新推舉吳玉山為召集人,並修訂中研院士行為準則草案,經工作小組多次審閱與討論,已決議將草案,提送今年7月召開的第35次院士會議討論。 對此,東吳大學前校長劉源俊指出,中研院院士選的是「學術成就」;選出或撤銷的程序,中研院自有規範,政治人物無權干預。「不容許政治或其他外在因素干預學術,才是『學術自由』的真諦!」

方城/柯文哲是對的,黃之鋒多學點

日前發生的港警與學生槍枝衝突,反應香港「反送中」的風波未隨條例的撤修平息,此事也引起國際媒體的關注,台北市長柯文哲也藉此呼籲台灣政府引香港為戒,呼籲政府正視民間問題,避免釀造流血悲劇。然而,香港社運人士黃之鋒對柯市長的「擦槍走火」說表示不滿,並要求其道歉。 在此還原當時柯文哲原話:「這種紛擾再下去難免擦槍走火,實在很危險,所以北京政府還是要誠實面對、解決問題,不要老是說這是外國勢力、台獨和港獨合作。」最後補充呼籲台灣政府應以為戒、重視民意。 站在台灣自身利益,筆者便不諱言地直說了。在緊張的政治情勢下,不論是當權者抑或在野黨,一舉一動、一字一句都關乎台灣內政外交,因此戰戰兢競、措辭遣字稍微保守,點到為止,又須體現國際政治的反應能力與圓融,往往是台灣官員的重要課題。如今,抓著「擦槍走火」四字窮追猛打的黃之鋒,是否能夠理解這一點呢?況且台灣人民與政府在反送中期間,已槓上中國,又出聲出力,反觀黃之鋒卻僅因台灣官員沒以自己滿意的詞彙發言,而要求其道歉,是否有一點過頭了? 話說台灣與香港本就情況不同,理應沒有給外國領地撐腰的義務,而且台灣國內沒有政黨支持一國兩制,也並非所有人都為「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口號買單,而原可不動作、不招惹的我們依然努力捍衛香港的民主,正是因為台灣是保衛自由民主的國家。我們同情香港、贊同民主理念,冒著兩岸關係更加緊張的風險,一度陷入「資助運動軍火、干涉『他國』內政」的醜聞,種種肝膽相照的舉動,筆者認為台灣已仁至義盡了。 負責任的政治領袖柯文哲公開指出了香港警民槍擊衝突的嚴重性,並且為了香港而呼籲北京政府,避免引起更加嚴重的衝突。敢問黃之鋒:「請問哪裡錯了呢?」希望黃之鋒勿為批評而批評,並能懷有更高的政治胸懷,多多學習圓融與穩定的重要。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本文為投稿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藺奕/金馬遭對岸抵制 反送中換來閉門羹

離金馬56還有兩個月,相關活動9月24日開始,日舞影展之夜打頭陣。    除了遭到對岸抵制,香港導演杜琪峯請辭金馬獎評審團主席、劉德華和古天樂主演的《掃毒2》等也取消報名,我們浪漫的政府反送中喊得很大聲,換來香港知名藝人和影視同業冷眼的閉門羹。    這很像第一次去腳底按摩,妳什麼都不用說,師傅就會告訴妳,是不是經常失眠月經不順腰痠背痛對了還有偏頭痛,妳很驚訝他怎麼都知道,他才告訴妳,妳的腳底全部都是器官。    電影產業,就像國家巨人的腳底板,必須至少擁有金融業和消費市場兩大器官的支撐,戰爭片需要軍工業,愛情片需要觀光業,動作片需要體育界,歷史片需要文史工作,而不只是動畫片,幾乎所有的後製都會用到科技、軟體和電競業的局部。    電影拍得再好,沒有整合性數位行銷和媒體產業的呼應,也是枉然,就更別說演員、音樂、攝影、服裝造型、還有寫劇本和現場製片組這些基本五官的輪廓了。    每次和電影圈的人聊天,就覺得自己很像腳底按摩的櫃台,你隨便問哪、他哪都疼,特別是募資,國內多數的金融業就像肝,是一個沉默的器官,超過九成的從業人員都有「肝」的問題和四聲「乾」的感覺。    只好學那些政治人物整天拜廟燒香,以為拿點香灰喝點符水,美國就會幫我們鞏固邦交,所有導演一覺起來,都自動開外掛成了李安。    好險又要選舉了,資深的前輩說。當今的政局,讓原本稍有起色的電影工業,一步一步淪入肝癌末期,在座的電影倖存者都覺得這一次格外重要,沒有人願意兒戲,把票扔給鎖國的政權,否則我們的國片,以後只剩歌仔戲了。  作者為文學奬得主●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本文為作者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張麟徵/香港《反逃犯條例》 幕後大鬥法

鬧得沸沸揚揚的香港「反送中」活動,終於在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宣布無限期推遲修法並道歉後落幕。反對者意猶未盡,加碼要求林鄭撤案並辭職。這意味著什麼?《逃犯條例》修正案還有續集嗎?美英公然以各種形式介入讓這次修法鎩羽而歸的幕後大黑手非美國莫屬,因為港府動到了美國的奶酪。眾所周知,香港是有名的國際間諜城市,二戰後,這裡就成了西方間諜,當然也包含台諜與陸諜,收集並交換各方情報,特別是大陸情報的大本營,甚至也成了兩岸密使接觸的便宜之城。1997後有所顧忌,美國曾一度把在港的情報單位移往曼谷,但運作不佳,後又搬回香港。此後,美英等國利用香港獨特的地理位置、特殊的政治制度,致力在此鼓動顏色革命,伺機向大陸輸出;整合港獨、台獨、藏獨、疆獨等分離勢力,企圖顛覆大陸政權。若非如此,以香港彈丸之地,700萬左右人口,美國駐港總領事館竟有1,000人的編制,實在不合常理。而英國直到1984簽署《中英聯合聲明》後啟動香港的民主化進程,也是不懷好意,預埋地雷的報復行為。美英等國之所以能在香港大搞情報間諜,甚至滲透顛覆活動,原因有三。一是在「一國兩制」下,大陸的法治之手伸不到香港。二是,美英等西方國家早在港英時代就與香港簽了引渡條約。如其人員在大陸搞情報顛覆活動,被大陸察覺逃到香港,可以根據引渡條約,要求引渡回國受審。三是,香港實行屬地主義,如果犯罪者非港人,又不是在香港境內犯罪,香港無管轄權。有這三重保障,美英等西方間諜在香港活動如魚得水,肆無忌憚。《逃犯條例》修正案就是在防堵這塊治安與國安的死角。《逃犯條例》在港英政府時代就存在,當時又在英國主導下,與美、加、澳等20幾個國家都簽有引渡條約,相互引渡人犯。而大陸、香港、台灣、澳門都屬一國之內,倒無法相互移交逃犯,情理上很難說得通。為越過「一國兩制」的束縛,或簽訂移交協議的政治障礙,由特區政府修訂《逃犯條例》,將移交逃犯規定納入《條例》,最為簡便。修訂草案明確規定只有37種國際公認的刑事犯罪,刑期在7年以上,且必須有特區法院和特首的雙批,才能移交。涉及新聞、言論、學術、出版等犯罪行為者,將排除在外,即所謂「八不移交」。在法言法,這個修正案無可挑剔。本來香港這一方渾水既深且濁,美英等國間諜嬉戲其中,悠遊自得。但《逃犯條例》修正案猶如抽水馬達,一旦啟動,渾水抽盡,水下髒物盡出,美英情報網將被一網打盡,如何使得?因此,我們不難理解,何以過去港人反政府活動中,美英介入都還躲躲藏藏,但在這次「反送中」行動中則毫不遮掩,公然以各種形式介入。 港人為何甘心被人操弄?港人為何每次都心甘情願走上街頭對抗自己的政府,絲毫不覺是被美英操弄?說來話長。這其中有歷史、政治、經濟、外力等因素,也有心理上的各種障礙。(一)歷史與政治因素。香港被英國殖民155年,受殖民教化影響甚深,對積弱不振的母國向來隔閡鄙視。回歸前充滿焦慮,甚至演出97逃亡潮。二戰後西方對共產國家的敵視,對中國的圍堵從未鬆手。中共建政後內部政潮頻仍,1949年後大批難民自大陸偷渡到港,港人對北京政府自無好感,六四事件更加深了港人對大陸的距離感。香港人對「一國」的無感,對「兩制」的捍衛,可以說並不意外。(二)經濟因素。香港是亞洲四小龍之一,亞洲重要金融中心,經濟發達,對大陸很有優越感。但是,風水輪流轉,1990年代後,大陸急起直追。911事件讓大陸爭取到幾年的發展時間,2008年金融危機讓大陸嶄露頭角,逐漸發展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國。原來不上眼的上海趕超上來了,不起眼的小漁村深圳也變成舉世矚目的東方矽谷,風華蓋過香港。在這一輪的競爭中,香港頗有斯人獨憔悴的落寞。香港人不喜歡中國與港府,也不喜歡任何一任特首。其實第一任特首董建華是個頗有眼光的人,他在1999到2005年間曾提出三個計畫,第一個是「數碼港」,想發展互聯網科技。第二個是「矽港」計畫,想發展晶片製造業。第三個是「中藥港」計畫,想發展生物科技產業。但這些計畫都不為港人所喜,不斷地以走上街頭方式將之一一否決。港人喜歡地產業、金融業、服務業,路線與美國選的一樣,棄實體經濟,走向金錢遊戲。結果樓價被炒高,股市波動起伏,貧富差距拉大。而上述董建華那些被否決掉的計畫,除「矽港」在上海落腳,其他都被深圳接收並實現了。(三)心理因素。從自視為高級華人,瞧不起大陸人,到現在金融中心地位被上海分食,製造業地位完全被深圳取代,明珠蒙塵,香港人一肚子怨氣,但要怪誰?怪自己未能面對世局快速變遷?對大陸存有錯誤敵意?熱衷政治而輕經濟?從「反送中」的能量看來,香港不會反求諸己,還是會把一切歸咎於大陸。 香港將漂流向何方?香港前路何在,取決於兩項因素。第一是香港能否面對現實與自省改變?第二是中美實力消長。首先,香港能否面對現實與自省改變?由於長期殖民,被西方同化,接受西方價值觀,港人對中國沒有政治認同不說,還充滿疏離感、恐懼感與被迫害妄想心理。這次「反送中」暴動的理由就是不信任大陸司法獨立與人權。港人對西方與大陸的態度是兩套標準。英國是養父母,港人對英沒有過多期待與要求,能平安生活就感恩戴德。中國是親生父母,對我多好都是應該,我多胡鬧與無理要求都應包容,因為這麼多年你都欠我,充滿逆反情緒。這種自我定位,加上美英的煽動操作,港人從回歸後,就處處與港府對著幹,先是積極要求直接民選,2002-03年反對涉及內亂外患等危害國家安全罪行的23條立法,2012年反對政府在小學實施國民教育政策,2014年發動雨傘運動,反對全國人大常委會發布的香港政改方案,到目前反對港府所提修正《逃犯條例》,背後無一沒有美英等國介入的身影,而港人卻毫不以為意。港人像台灣人一樣,拒絕認同中國,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分不清地方認同與國家認同可以並存不悖。建立認同要靠地方自覺,根本之道只有從教育著手,台灣沒有遏止「去中國化」教育的推行,港府未能贏得國民教育政策的實施,是這兩地分裂主義橫行的主因。港台在分離的路上越走越遠,只會助長大陸政府與民間的挫折感,促成大陸政策轉向強硬。大陸網路瘋傳的「港兒八問」,是個風向球。其次,中美實力消長將影響港台問題的解決時辰與方式。中美貿易科技戰已外溢到南海、東海、台灣、香港、軍事外交等各個層面。川普政府與美國傳媒向港台頻送秋波,鼓勵了港台兩地的出格作為。為大局著想,大陸除嚴正警告美國與港台外,尚未真正出手制止,但會記在政策行事曆上,伺機還招。中美交手至今,表面上美國稍占上風,實際上中國步步為營,見招拆招,倒也未必沒有還手的實力。事涉美國霸權維護,中國崛起復興,在這場較量中,雙方都不會輕易棄子認輸。中美糾纏下去,比的是哪一方氣長,在這一點上,中國人的韌性無庸置疑。中國還有制度的優勢與信心:沒有選舉民粹拖累,有的是在再創民族輝煌的渴望,最後贏家是誰已呼之欲出。倒是港台,必須看清國際關係的發展勢頭,明瞭自己的棋子身分,以免在中美關係討價還價的過程中,從有用的棋子,被轉變為無用的棄子。至於《逃犯條例》修正案雖被推遲,但陸、港政府目標既然是要肅清美英情報單位這些毒蟲,還香港一個和諧社會,在適當時機,一定會重新啟動。 作者為觀察雜誌主筆,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名譽教授●本文由《觀察》雜誌授權刊登http://www.observer-taipei.com●本文為作者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Jack Dai/無罪的渴望帶來無所謂的遺忘

近代港台抗爭最大的致命傷,就是「對無罪的渴望」。因為訴求無罪,意味著只要動機正當、人就不需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標籤難撕掉。因為不需付出代價,故既無法產生烈士、也無法在事件中產出新一代「真正的」領袖:標籤難貼牢。因為無法產生真正的領袖,故也無法長期凝聚意志、成為堅實力量,進而推進目標:意志難統一。典型的例子正是報導中的太陽花與隨之崛起、有氣無力的時代力量。經典的範本則是被關到嫑嫑的翁山蘇姬與甘地。當然,沒有人喜歡坐牢,人生風險太高,好可怕;但人心很微妙,人們傾向同情「受害者」,甚至厭惡起懲罰他們的人。以上無關是非與道德批判,單純是對目標、戰略與戰術不一致的遺憾:無罪的渴望帶來無所謂的遺忘。 作者本名戴于千,獨立創意代理商 Rules Creative 總經理,是個生意人,也是個讀書人。●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張競/英國治港期間衝突不斷——持平論斷香港抗爭事件

香港特區政府因為送交立法會逃犯條例修正案,由於程序不夠周延溝通不足,產生嚴重社會疑慮並引發抗爭,不但讓全球矚目,更成為臺灣社會關注話題。 但是在各種政治詮釋與解讀後,事實遭致渲染到離奇失實地步,特別是刻意指稱此事件顯現一國兩制徹底破產,更強調香港境遇可對臺灣產生垂範作用,未免引申過度、牽扯過廣並附會過多。為能更深入持平論斷此事,吾人應思考下列各點: 首先必須指出,存心藉此過度美化英國統治香港時期政績,聲稱英國治港期間社會承平,其實真是歷史無知。港英時代社會矛盾層出不窮,1921年至22年間因華洋海員工資不公,香港海員罷工曾經讓香港商業航運完全停頓,幾乎讓香港淪落封港。當時港英政府態度強硬,下令封閉海員工會,並宣布全市戒嚴,結果卻刺激造成全港罷工罷市,最後是港督讓步,釋放被捕海員與勞工,並調整工資待遇收場。 1952年港英政府拒絕廣東省慰問1951年末九龍東頭村大火災民代表團入境,在佐敦道原本要歡迎慰問團香港民眾,與警察發生衝突,警察開槍打死民眾一人,多人受傷上百名民眾被捕。香港當地媒體大公報轉載人民日報抗議短評,大公報社長費彝民被捕,大公報被停刊半年。 1956年雙十節香港左派與支持中華民國民眾發生衝突,雙十暴亂持續6日,死亡59人,443人受傷住院。1966年4月青年蘇守忠在天星碼頭絕食抗議渡輪加價,最後引發成規模數萬人示威遊行,並演變成搶劫、掠奪與騷亂。港警鎮壓造成一人死亡、20餘人受傷、1400餘人被捕。 1967年4月因為九龍勞資糾紛產生衝突,警方前往鎮壓,勞工多位受傷,21人遭到拘捕,結果引發社會騷亂。5月11日在新蒲崗街道發生警民衝突,警方鎮暴時發射橡皮子彈,工人則以石頭與玻璃瓶反擊。 事件愈演愈烈,不但逐漸性質轉變成政治鬥爭,動盪亦是蔓延產生罷工、罷課與罷市現象,香港社會秩序嚴重混亂。最後港英政府開始鎮壓,逮捕媒體記者、查封親共報館;7月12日在香港九龍實施宵禁,7月20日宣布啟動緊急法令,授予港警更大之搜查與拘捕權限。整個事件是在北京約制香港左派協助下,此項「六七暴亂」在1968年1月才算逐漸平息。 在此必須提醒,當年有大量青年學子只有14歲至16歲,因非法集會、行為不檢、搶槍等罪名,被判入獄三星期至四年不等;這些未成年犯被授予YP囚犯編號,意指Young Prisoner,被關在高度戒護隻赤柱監獄服刑,並終身留下刑事前科記錄。事隔五十年後,香港導演拍攝紀錄片《YP1967》來回顧此等青年所受待遇,更是引起香港社會反思。 經過六七暴亂後,港府全力改善勞資關係,加強官民溝通,落實社會福利,但卻無法完全解決香港社會矛盾。香港社會產生更強烈社會覺醒,諸多施政若是欠缺溝通,就會引起反彈與騷亂,產生傷亡並不令人意外。1984年1月立法局通過增收出租車牌照與登記費率案,引起出租車駕駛罷駛,再度引起騷亂,最後造成32位警民受傷,170餘位民眾遭到拘捕;最後還是立法局再度集會,自行否決議案收場。 所以香港集會抗爭示威遊行,甚至是罷市罷課與罷工,都有其長久社會傳承,並不是因為香港主權移交實施一國兩制之後,才會導致社會抗爭。所以若要探討逃犯條例修正案引發集會抗爭,其實是要從香港整體社會矛盾來觀察與解析問題,而不是將其簡化成一國兩制體制失敗。 其次就必須指出,過度美化港英時期,或是無端醜化當前特區政府,以便作為詮釋政治體制優劣論據,其實都不算是立場公允。特別是透過單一事件,就認為一國兩制完全失敗,這未免過於武斷。特別是本次抗爭事件與港英時期各項動亂相比,其規模與嚴重性相對較低,更是難以將其擴大詮釋成體制破產。 不可諱言,北京不斷希望透過維護港澳繁榮發展,產生垂範作用來吸引臺北接受一國兩制;而臺獨運動者則是希望透過不斷闡述港澳實施一國兩制,引起社會動亂與各種負面效應,來說服臺灣民眾斷然不可接受大陸招安,貿然接受一國兩制。 其實只要頭腦清楚就應該理解到,港澳地位及條件與在臺灣中華民國完全不同。當初北京提出一國兩制後,順勢將其套用到港澳身上,更讓台灣民眾不願接受一國兩制。北京經常認為一國兩制在臺灣遭到污名化,但不知檢討最原始失誤,其實就是當初將解決兩岸問題公式胡亂套用,讓北京本身信譽破產所致。 其實人性心理很簡單,假若北京所提政治條件與待遇,能夠隨意轉變到安排殖民地收回後處置方案,一國兩制在臺灣就完全不可能產生任何吸引力。所以港澳是港澳,中華民國是中華民國,兩者不可相提並論。一國兩制這項政治公式,在臺灣社會能夠被接受可能性確實不高。 臺獨主義者不斷希望透過負面描述一國兩制在港澳完全破產,希望以新疆、西藏與港澳為例,說服臺灣民眾必須與中國大陸決裂,割捨所有關係,這更是異想天開,在基本邏輯上就產生訛誤。 不同社會各有其發展軌跡,港澳兩者對比,實施一國兩制結果就有相當差異;所以看到香港數次社會抗爭,就歸結成一國兩制破產,這種思維其實不算公允。所有不同社會都有其差異性,沒有那個政治體制必然成功,所以港澳在實施一國兩制後,不論如何成功,都無法吸引臺灣,但反過來說,不論如何挫敗,亦都不會讓臺灣改變其對一國兩制既定觀感。 北京其實亦明瞭此種情況,所以才有希望邀請臺灣各界表達對“兩制臺灣方案” 看法。在此必須嚴肅指出,臺灣在習近平發表告臺灣同胞書40周年講話後,由蔡英文率先惡質地將文字曲解成「一國兩制臺灣方案」,其實回頭檢視原文,習近平很技巧地未提“一國”僅提“兩制”,其實充分顯現北京理解兩者間辯證關係。 臺獨運動者真正追求目標不是民主自由理想,而是滿足掌控政治權力之慾望;所以臺灣內部政治體制在此搓揉下,相當程度是與民主正義漸行漸遠。北京目前強調“兩制”,其實是務實地思考到假若“兩制”都談不攏,更遑論邁向“一國”之融合過程?而臺獨則是不斷強調“兩制”不同,作為其倡議獨立建國推動“兩國”藉口。 最後必須強調,國人關注港澳情勢,必須是基於對同胞手足之關懷與愛護,而不是見獵心喜政治運用及操作。至於在暴亂期間某位無知港人訴求臺灣要踏在香港屍體上前進,此更是政治道德墮落到達極點。抗爭是要達成訴求,而不是要鼓動流血產生衝突。歷史情境連續發展,不去解決香港社會矛盾,不讓港人增加對大陸法治信心,終究是無法解決問題排除疑慮。止謗莫若自修,放諸四海皆準! 作者張競為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Jack Dai/一個巴掌拍不響,兩個巴掌滿地血

比起歐美,面對群眾運動台港警察一般在執法上都保守許多,然而香港這次實在太激烈,規模與程度都史無前例,高壓下警民神經緊繃,衝突不斷。話說我的臉書上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分享:一類是民眾攻擊警察,一類是警察攻擊民眾。雙方都義憤填膺。有人說:「民眾什麼都沒做,警察是黑道嗎?已成威權的走狗。」也有人說:「暴民啊,支持警察執法,警察辛苦了。」我想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兩個巴掌滿地血,雙輸的戰鬥裡藏著積蓄已久的不滿、歷史糾結與大國對抗的暗盤,犧牲的是香港,悲劇。」 作者本名戴于千,獨立創意代理商 Rules Creative 總經理,是個生意人,也是個讀書人。●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羅文嘉/我們的敵人,是對台灣虎視眈眈的中國

你喜歡去香港吃美食嗎?在台灣,我們早已習慣沒有禁忌地批判政府,我們可以針對所有的政治議題發表言論。但是,對於中國來說,臉書上的發文,也是李明哲被捕的證據之一。這幾天引發許多香港人民抗議的《逃犯條例》一旦通過之後,就算我們只是過境香港,或是去香港吃個美食,也可能會因為過去在臉書上的言論,而被中國羅織罪名,引渡到中國受審。6月12日,大批的香港民眾已經齊聚街上、大聲抗議,要求撤回逃犯條例。但是下午香港警方在面對記者提問「會不會使用真槍」時,竟然回應「不會排除任何可行的方法控制情況」。這就是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在中國政府的操弄之下,逐步淪陷,逐漸喪失民主與法治。中國政府,早就積極滲透無設防的台灣,從媒體到基層,從宗教到學校,想讓台灣人拱手奉上自己的民主與自由。6月13日,民進黨的初選結果揭曉。不管是誰出線,在這邊我都想請大家了解,我們都不是彼此的敵人。我們的敵人,是對台灣虎視眈眈的中國。我們必須要團結,我們才能捍衛住台灣的民主。除了等待初選的民調電話之外,我想邀請各位跟我一起關心香港。 作者羅文嘉為民進黨秘書長●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楊秉儒/革命哪能不流血,但為何要流別人的血

這一次「香港反送中」的示威抗議,背後依然是由「香港民族陣線」HKNF(HKNationalFront)策畫與煽動。「香港民族陣線」(前身為「革新衛民」),是一個在2015年宣布正式成立的港獨派政治組織,主張聯合國《公民及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所賦予的權利,提出民族自決,從而實現香港獨立。這次整起行動看來是早有預謀,和上一次2014年「香港佔中」有以下幾點不同之處:第一、沒有政治人物出來當領頭羊。不像當年有「佔中三子」得意洋洋的跳出來承認,然後都被拎進去「喝咖啡」。這次他們為了避免被「秋後算帳」,所有檯面上有頭有臉的運動份子,全都退居二、三線或躲在幕後策動。沒有了想要出風頭當首謀主腦的主事者,事情結束後,港府要抓人也師出無名。如果沒有證據就逮捕「香港民族陣線」,正好落人口實。第二、現場負責製造動亂的一班古惑仔全都戴上口罩,操練有術,各有職責,搬鐵馬,掘磚的,打傘的,用車阻塞交通的,全都按部就班,有井有條。港島東西三缐主通道全被阻塞,只剩下堅尼地道及繞道尚可來往,達成包圍態勢,打算讓港警增援部隊進不來。第三、在現場,攻擊員警的磚頭及其他武器,都是早就準備妥當,很難相信這不是一起早有預謀的暴力抗議行動。好吧,革命哪能不流血,但是為何要流別人的血,天佑香港。 作者楊秉儒為資深媒體人●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蔡詩萍/台灣若不挺港人反送中,還談什麼華人民主第一?

看著港人百萬人走上街頭反送中!我感傷(多悲涼的處境啊!)。看著香港特首傲慢回應反送中的態度!我生氣(真是一點不把港人放在眼裡!)。看著香港立法會被迫延期審議引渡條款!我感嘆(為何一定要不點不亮呢!) 看著港警與示威民眾爆發流血衝突!我難過(難保警察也有同情示威的訴求!)然而,真正關鍵的是,一國兩制徹底破產!倘若有人對一國兩制抱有幻想,那真該洗洗自己的眼!醒醒自己的腦了!一句話,我們都是每天上工的人,沒有人吃飽飯,沒事幹,要冒著秋後算帳的風險,上街頭,去抗議的!百萬港人,幹嘛要走上街頭?年輕學生,幹嘛要罷課,要抗爭?香港是工作競爭極大,日常壓力極重的社會,港人一向以對政治淡漠,只顧門前雪的態度著稱,若非不得已,幹嘛蜂湧擠上街頭,高聲說不呢?若非不得已,若非知道「今天再不發聲,明天就是永遠禁聲」的緊迫形勢,他們幹嘛要上街頭,要包圍立法會呢?港人知道他們的處境是籠中鳥的無奈!港人知道他們的聲音不會被北京政權理睬!港人知道明天過後算帳的老大哥在那等著!但他們還是前仆後繼,湧上街口,以肉身迎向港府的傲慢,鎮暴警察的催淚彈胡椒水了!我們,台灣社會的每一分子,不分藍綠,我們能沉默嗎?我們自稱是華人第一的民主社會,我們能坐視港人的悲哀嗎?有那麼多香港朋友近年來大批的到台灣旅遊,到誠品選書,到故宮看國寶,到城市欣賞文創,到鄉下感動田野,到各處觸碰民主開放的文明,如果,這時候,他們知道台灣社會懼於北京的壓力,惑於中國的誘惑,耽於中共的口蜜,而不敢,不願,不肯表態力挺百萬港人的心聲!我相信,他們一定會大為失望大為憤怒的!中共一貫以港澳「一國兩制」來召喚台灣。但「一國兩制」不過二十二年而已,便已經數度迫使港人以數十萬,上百萬的人潮,走上街頭說不!中共可以封鎖新聞,愚弄大陸的民眾,卻不可能堵住台灣人的每一雙眼睛!除非,我們故意矇騙自己!台灣的民主,讓每一種聲音都可以生存。台灣的開放,讓即便統一的意見也有市場。但這樣的多元與多樣,不正是中國所無,港澳羨慕,世界按讚的台灣成就嗎?有了這些民主成就,我們才可以像一座燈塔,向四周放出號召的能量。所以,若借用當年法蘭克福學派的宗師阿多諾的名著《最低限度的道德》,我不禁要問:台灣難道不該有最低限度的共識,去支持港人說不的權利!台灣難道不該有最低限度的勇氣,向北京呼籲請尊重港澳「一國兩制」的兩制!台灣難道不該有最低限度的道德,向港府表達對人民暴力相向的政府,永遠不會屬於文明的一方!無論藍綠白,除非不認同台灣的民主自由,否則都該有最低限度的擔當,負責任的向民眾保證:台灣不會淪為明日的港澳!這保證,只有從力挺港人反送中這道防線開始。否則,就是廢話,空話! 作者蔡詩萍為知名作家●經授權刊載,原文分享於作者臉書。●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