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去中化
已找到 1 則相關結果
教育部實施108課綱,內容大量「去中國化」,過分簡化明清時期的台灣史,在世界史內容上,又刻意對許多中國事件略而不談;如今,原有500多年的台灣史只剩下荷蘭、日本統治時期的88年歷史,成了不到1/5的斷簡殘編,讓作家楊渡擔憂,台灣青年將如何建立完整、如實的史觀? 新課綱上線後引起多名學者反彈,新編訂的歷史課本中有意迴避中國內容,但要分析國際局勢、完整呈現台灣的風貌,怎麼少得了中國?楊渡在文章中直言,欺騙的歷史早已寫在台灣的教科書中,而這樣的台灣史,在外國學界面前根本拿不出手。 從16、17世紀的大航海時代說起,葡萄牙、西班牙至後來的荷蘭人為什麼接踵來到台灣?正是為了與明朝貿易。荷蘭人當時為了與明朝貿易先到了澎湖,爾後先後被沈有容的明朝水師逼退,不得已下才退至大員(台南)。 當時荷蘭正在和西班牙打獨立戰爭,占據台灣就便於搶奪西班牙人與廈門航線的生意。所以荷蘭人無論到澎湖或大員都不為殖民,也沒有殖民的行政規劃,只是把台灣當作一個貿易轉口的商務據點,建城堡和徵鹿皮也只是順勢而為,主要的獲利渠道是與明朝買賣絲綢及瓷器。 透過梳理歐洲航海國家和東亞、中國的關係,台灣在世界史上的軸線才得以浮現。楊渡直陳,略過中國史,台灣史怎麼說都是水中撈月,並無脈絡可循,何況簡省了清朝治台超過200年的歷史,只留下荷治38年及日治50年,讓一部至少5、600年的台灣史僅剩不到五分之一。這樣的台灣史與世界史是單薄而斷裂的,往後的學子們也只能被迫活在五分之一的井底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