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原住民

已找到 11 則相關結果

台中國際踩舞嘉年華熱鬧登場 !豐原區14日啟動精彩舞蹈盛宴

備受期待的「台中國際踩舞嘉年華」將於9月14日至15日在豐原區展開。此次活動將迎來多個國內外舞蹈團體,帶來精彩的舞蹈踩街及舞台演出,為大家呈現精彩紛呈的舞蹈藝術。 根據台中市府觀旅局消息,9月15日下午3點,主會場將舉辦踩舞體驗教學活動。活動特邀「原舞曲文化藝術團」、「西川淑敏舞踊知家」及「越南LIFEDANCE」三支舞蹈團隊,帶領民眾體驗不同風格的舞蹈,感受全球舞蹈的獨特魅力。活動名額有限,線上預約者還能獲得體驗專屬舞蹈道具的機會,敬請踴躍報名。 觀旅局長陳美秀表示,「原舞曲文化藝術團」將展示台灣原住民多元文化特色,帶來豐富的原民舞蹈體驗;「西川淑敏舞踊知家」專注於推廣日本傳統舞蹈,並與台灣在地文化進行融合;「越南LIFEDANCE」由編舞家Quang Dang領導,透過創新舞蹈展現熱情與能量。請速上網報名,搶先體驗這些精彩舞蹈! 為促進當地經濟,此次活動與廟東復興商圈等本地店家合作,於9月14日及15日下午5點開始接受兌換。參與者只需至指定兌換處掃描線上問卷QR Code並完成填寫,即可獲得價值100元的「好友分享券」,可於合作店家消費使用,每人限換一次,每日限量,送完為止。 此外,此次活動將首次於豐原封街舉行,交通管制從9月10日至16日生效。豐原火車站西側出口前方中正路段自9月10日上午6點至16日下午5點禁止汽機車通行,計程車停靠站將移至東側出口東仁街。民眾可選擇使用豐原轉運中心及社會住宅平面停車場的免費臨停服務。9月14日中午12點至下午7點,中正路沿線將封閉汽機車通行,公車也將改道。

族語認證測驗績優考生表揚典禮 原民會夷將 Icyang 主委嘉勉25位考生

原民會夷將Icyang主委於今(13)日親自接見並表彰了25位優異的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測驗考生。這場典禮不僅是對考生們辛勤努力的肯定,也是對族語文化的重視和保護。 圖說:林瀚與家人合照 在這次認證測驗中,全國共有6,703名考生通過了認證,其中包括了年僅6歲通過中級認證的温瑿咘小朋友,她在4歲時就已通過初級認證,而15歲就讀高中一年級的林瀚同學,展現了非凡的語言天賦和對族語文化的熱愛。林瀚同學在典禮上發表了他對族語的熱情和承諾:「我們講母語就如同在呼吸,我們不要懶惰,我們要更努力尋找祖先舌根上的語言。所以我們要加油勤奮地來學習傳統語言,這樣我們的語言才不會斷。」他的言論激勵了在場的聽眾,呼籲大家一起努力學習和傳承族語,確保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能夠永續發展。 除了年輕的考生外,典禮中還特別表揚了一位高齡87歲的李文來先生,他通過了初級認證。李先生與夫人都能說族語,並且在日常生活中積極使用。他們的參與不僅展現了族語在各個年齡層的重要性,還體現了族語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圖說:夷將Icyang主委 在典禮上,夷將Icyang主委強調了會說族語對未來升學和就業的幫助。他指出,族語認證不僅可以為升學提供更好的保障,甚至在出國留學、公費師資及報考原住民族公務員時都需要取得相對應的族語認證。考取高級認證,亦可擔任族語老師與族語主播,會說族語是相當具有競爭力的!夷將Icyang主委:「如果我們不講自己的語言,我們自己的文化就會消失,我們自己的文化消失,我們就不是原住民了。」鼓勵更多人積極大聲說族語,共同努力保護和傳承原住民族的文化。 圖說:頒獎時段

全國原住民戲劇競賽 布農學生會原漢攜手擠進全國賽

【愛傳媒特約記者吳思賢報導】第十屆全國原住民族語戲劇競賽,於三月13日、14日兩天在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舉辦,參賽隊伍來自全國13個縣市29隊,共13語別,全都是各縣市初賽的優秀冠軍隊伍,包括學生組12隊、家庭組10隊、以及社會組7隊,各界菁英齊聚拚演技。其中,學生組有一個亮點,是道具做得簡單、演員多無表演經驗,加上原漢攜手,卻能打入全國賽,這就是來自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的布農自主學生會:東谷沙飛青-Ngaan。 東谷沙飛青-Ngaan,名字裡的東谷沙飛源自於布農語翻譯,意指玉山,是族人的聖山。NGAAN則是石菖蒲,在布農文化裡,從嬰兒時期就會佩戴上石菖蒲,代表耆老的祝福和祖靈的護身符。取這名字是希望暨大的布農孩子們,不要忘記自己的根,目標是將布農族傳統文化透過身體力行,傳承給新世代,並且讓更多人了解。 戲劇設定的場景有別於傳統印象中穿著族服演出,係講述民國六、七十年代布農族青年為了賺錢養家必須離開部落到遙遠林班工作,所遇到的種種困境,以及思念家人的心情。由於布農學生會倡導邀請多元族群來認識布農族,透過了解布農文化,反思自我族群認知。所以這次參演的族群尚有泰雅、賽德克、太魯閣、賽夏、魯凱族等他族同學,指導老師則是魯凱族。令人驚喜的是,還有兩位漢人同學也來助陣。因為本次演出使用布農族郡社群口語,大部分同學不太適應其語調和發音,所以一開始在台詞練習就吃了不少苦頭。不過第一任布農學生會團長Ibi Nangavulan表示,雖然族語台詞很吃力,但是他鼓勵大家回到部落詢問長輩,因此產生更多互動,而同學間也更有機會用母語來溝通,這樣的成果是超越競賽成績的。 這次布農學生會是首次參加全國原住民戲劇比賽,也是暨大生的第一次,既期待又緊張。現任副團長的Bukut Qalavangan同學表示,從去年11月就開始排練,團員都努力想讓這齣戲變得更生動。但因各有課業,要在共同課餘時間排練實屬不易。最後雖然未能名列前茅,但在他眼裡大家都已是第一。學生會幹部Ayang同學則表示,身為太魯閣族,雖已努力學習,但布農語台詞還是不太習慣,所幸他終能體會當年族人外地工作的艱辛。看見老師和同學們的付出和熱忱,只想大聲說出Uninang Miqumisang(感謝之語)。參演的莊子昊同學雖然是漢人,卻擔任布農學生會幹部,他說未能得名,不無遺憾,但是能讓家人到場觀賞演出,甚至讓非原住民朋友也來打聽、關注,這過程其實比結果來得有意義。

賴祥蔚/台灣人有原住民血統嗎?

俗話說:「唐山過台灣,有唐山公,沒唐山嬤。」這句話暗示「唐山公、平埔嬤」造就了後代的原住民血統。其實從社會歷史的研究來看,不完全正確。有學者認為漢人跟原住民真正通婚不多,也有學者說:「平埔公、唐山嬤」也不少。 台灣人到底是不是原住民?或者準確一點說:台灣人有沒有原住民血統? 自己有無原住民血統,有三種解答方式: 一、血液DNA的比對。林媽利教授的研究最常被提到。她自稱其台灣人研究樣本中,85%有原住民血統,不過每人的原住民血統平均比例只有13%。乍看之下可能有人不懂,姑且這樣解釋好了:85%的人有果汁,但是每杯只有13%是原汁。 不過林媽利教授的研究有不少研究方法上的問題。陳叔倬、段洪坤兩位研究者在〈平埔血源和台灣國族血統論〉一文提出了非常仔細的檢討。研究方法有問題,數據就可能有問題。林教授曾因相關研究違反研究倫理,沒有把研究目的完整告知研究對象,因此被糾正。陳叔倬、段洪坤的大作在網路上有全文,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找來看。 二、流行病學的比對。陳耀昌教授的研究最受注意。陳教授透過「幽門桿菌毛利型」、「鼻咽癌」、「僵直性脊椎炎」等六種疾病與DNA的關係,探討血統的根源。他透過科學方式,推斷出周杰倫有北歐血統,也推翻了李登輝前總統是日本人後代的謠傳。他的相關文章網路上很多,集結成了得奬的《島嶼DNA》一書。 三、自己回去問長輩或是查族譜。有些人祖先的名字或註記,就會看得出是不是原住民,例如名字叫「番婆」,或是一百多年以前已在台灣的祖先有「母不詳」的情況,都是可能的線索;更直接的證據是在日據時代戶籍資料的種族欄中,已註明原住民身分,「熟」是指平埔族、「生」是指高山族。 尋找原住民血統也要避免望文生義。有「台灣孫中山」之稱的蔣渭水先生,其父親大名叫「蔣老番」,但本名是蔣鴻章,因為不想跟割讓台灣的李鴻章同名,後來才改名。 談到台灣人的原住民血統,又牽扯到統獨議題。台灣人如果有原住民血統,就證明不是漢人,因此取得了血統上的台獨合理性嗎?這其實不太正確。祖先之一是原住民就有原住民血統,但是不要忘了,其他祖先的血統不會因此消失。 找找自己的原住民血統吧,不管有沒有,一定很有趣! 作者為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中華傳播管理學會理事長、i-Media愛傳媒榮譽社長

黃士修/聲援卑南族人拒絕光電入侵傳統領域!

2017年起,台東縣府在未經原住民族卑南族部落同意下,與光電業者裡應外合,完全不顧原住民族自尊與生態團體警告,以「示範專區」之名強行在台東知本濕地開發太陽能發電,讓寶貴的生態圈成為非核家園錯誤政策之祭品,根本是示範「如何踐踏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的專區。 倘若在知本溼地示範成功,太陽光電未來會再擴展十倍以上的規模,還有多少部落的傳統領域正被虎視眈眈地覬覦著?在政府急就章的非核政策下,台灣各地的埤塘、濕地、農田、漁場、水庫、甚至墓園,早已成為少數利益團體的犧牲品。 不料,政府並未因此滿足,甚至意圖染指原住民族傳統領域,這是漢人政權最羞恥的政策!我們絕對無法接受任何高舉能源轉型大旗,破壞原住民族文化、自然生態的行徑。請這政府單位正視原住民族基本法第二十一條的規定,任何開發皆要經當地原住民族部落同意。 以核養綠的綠,是生態環保的綠。以核養綠的核心價值,即是以穩定、乾淨的核能,還給生態休養生息的機會,創造真正的綠色環保生存空間。然而,我們的政府自2016年以來,如同共產黨大躍進式的開發再生能源,造成生態浩劫。我們只想問,如果不必廢核,我們還需要這些太陽能板嗎? 我們到場的行政院能源辦洪申翰委員,秉持「綠色、公民、行動」的精神,全力協助卑南族人阻止非必要的太陽能示範專區建置,全盤檢討已被全民公投否定的非核家園政策。 作者為以核養綠公投發起人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陳耀昌/如由我編教科書,我會這樣寫!㟍嶠原住民三次抗外戰爭

㟍嶠原住民三次抗外戰爭:(屏東學) 真的感覺,應該把1867羅妹號事件、1874牡丹社事件、1875獅頭社事件,改為㟍嶠排灣族的三次抗外戰爭,1867 第一次㟍嶠之戰抗美(斯卡羅族)台灣原住民勝。1874 第二次㟍嶠之戰抗日(南排灣牡丹社、高士佛社)台灣原住民輸。1875 第三次㟍嶠之戰抗清(大龜文部落酋邦)。台灣原住民與清國其實是僵局下的停戰協議,各說各話。但後來清廷掌握文字優勢,變成全面勝利。最基本原因就是因為恆春建城。 恆春䢖城,對台灣史意義重大。 1867年李仙得簽約對象是卓杞篤,表示李仙得認同「台灣番地」的主人是台灣原住民。 1874年李仙得先替日本舖陳了「台灣番地無主論」,讓日本「台灣出兵」可以合理化,不觸犯國際公法。戰爭之中,淮軍一直守在枋寮以北,並未進入琅嶠。戰爭後,日本大久保利通選擇與清廷的外交總理衙門簽約,已表示日本與清國的互相利益交換:日本取得琉球,清國取得台灣原住民地區,清廷的所謂「後山」。這是清、日的相亙授受。 這樣以原住民為主角才能顕示台灣原住民在那個年代的主體性。 這樣三次戰爭才有連續性 continuity and consequences 。 這樣才能突顯台灣原住民之地是如何被利益交換而拚入清國版圖的。 如果由我來編歷史教科書,我會這樣寫。 作者為臺灣醫學血液疾病及骨髓移植教授、台灣史小說家,獲得多項文學獎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李家同/一定要記得布農語的平安怎麼講 我是原住民

很久以前,我們系上的系主任告訴我一件事,他說這次新生中有一位是來自南投信義鄉的原住民,叫做朱漢斌,我是他的導師,因此系主任叫我特別要照顧他。 不過,他告訴我,朱漢斌能考上,完全不靠原住民加分的優待。 我發現我實在無需特別注意這個孩子,因為他一進來就被選為班代表,我和他見了面,發現他永遠帶著笑容,很會講笑話,難怪大家喜歡他。才見面的時候,我設法找到他的原住民特徵,但實在看不出來。他算是很漂亮的孩子,皮膚很黑。 導師照規矩要請導生吃飯,這位原住民學生忽然向我撒嬌起來,他說:「老師,你應該保護我,因為同學們說我是漢人。」雖然他在抱怨,仍然笑嘻嘻的,我知道一定有同學開他的玩笑,不是嚴重的事。一位同學問我:「老師,你看他像原住民嗎?他連原住民的話都不會講,只會唱一兩首原住民的歌。而且他的黑皮膚也是假的,現在冬天到了,他已經變白了。可見當年的黑皮膚其實是調皮弄出來的。」 有一天,朱漢斌告訴我,他父親生病,已住進醫院,他必須回去照顧父親。還好,他父親病好了,也回來了。可是漢斌變得比較嚴肅,我問他父親的病況,他說他父親已經完全恢復了健康,但是有一陣子,他爸爸的確是在病危的狀況。在病床上,他給了漢斌一張證件。我看了那張證件,這是一張日本軍官的身分證,上頭有照片,也有軍籍號碼。 原來,漢斌的爸爸是南投縣布農族原住民,在二次大戰結束的前夕,他發現了一個車禍,駕駛是一位日本軍官,旁邊坐的是他的太太。他們都已去世,但是車中有一個很小的嬰兒,他沒有受傷,只是哭得很大聲,這個孩子就是朱漢斌。他被發現他的人領養了,發現他的人聲稱這是自己的孩子,也給這個孩子取了一個中文的名字。 漢斌因此恍然大悟,他既非原住民,也非漢人。他從小唸書就很聰明,國中和高中都在城裡唸的,他有時有些困惑,為何他比他的小學同學聰明很多? 事實上,他的爸爸媽媽完全幫不上他的忙,他好像不需要他的爸爸媽媽教他做作業。 但是漢斌告訴我,他非常想和他原生父母的親人見面。我立刻幫他的忙,經過了好多機關的各種查證,我們終於聯絡上了漢斌原生父母的家人。他們都有很好的生活,也非常願意和漢斌見面,所有的費用都由他們出。我當然也給了他一些錢,總不能讓他一文不名地到日本去。 漢斌在日本受到了熱情的招待,他的日本親人替他準備了他父母的照片和鮮花,漢斌含著眼淚在他父母的照片前長跪不起。可是,當他事後看著他父母照片的時候,他發現,他的母親似乎不太像一般的日本婦女。他的日本親友告訴了他一件有趣的事,他的母親不是日本人,漢斌的外公是中國東北人,但不是漢人,而是滿人,他的外婆是一個俄羅斯人。漢斌唸過歷史,知道中國東北有很多滿人,滿人可以說是中國東北的原住民,中國東北曾被俄國佔領過,當然有很多俄國人和當地的滿人結婚。可是他也知道,中國東北的滿人早已漢化,說不定他的外婆也有漢人的血統。 所以,漢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混血兒,他的祖先有日本人、滿人和俄羅斯人。俄羅斯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滿人也很少是純種的滿人,所以漢斌已搞不清楚自己是哪一種人了。 漢斌早已畢業,他服務的公司將他派到了深圳工作,他也在那裡結了婚,生了兩個小孩。前些日子,他們全家來看我,也特別向我說明他太太是漢人。兩個孩子頑皮之至,但都極為可愛。我注意到孩子的頭髮是卷的,漢斌的太太告訴我,她小時候頭髮也是卷的,她是廣東中山縣人,那裡的孩子小時候多半卷髮。她後來發現那裡曾經來過很多猶太人,這些猶太人當然都漢化了,但當地的人總有一點外國人的樣子。她問我,國父是不是就有一點外國人的樣子?我想了一下,發現她是對的,國父的確有一點像外國人。 漢斌知道我在想什麼,所以他主動告訴他的孩子們,他是台灣的原住民,而且是布農族人。他每年聖誕夜一定全家回到南投信義鄉的老家望彌撒,因為他是布農族人含辛茹苦將他養大的。他賺錢以後,已替他在南投的父母選了一幢舒服的房子住,也曾接他們到大陸去玩。 漢斌常去日本出差,也會去看看他在日本的親友,他們知道他有好的工作和美滿的家庭,都替他高興。他在家裡掛了他生父母的照片。 漢斌承認不會講布農語了,但他依然會唱一兩首布農族的歌,也教會了他的小孩。臨走以前,他們全家唱了「我有平安如江河」,先是中文,然後英文,最後是用我聽不懂的語言唱的,這就是布農語。他告訴他的孩子們一定要記得布農語的平安是怎麼講的。 作者為清華大學榮譽教授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陳耀昌/台南鹿耳門鎮門宮與招討大將軍鄭成功

我的家族祖先與鄭成功有深厚淵源。 沒有鄭成功,我的祖先宣毅前鎮(後來的鎮海元帥)陳澤就不會來台。 世界上就不會有陳耀昌。 昨天我對永福國小的小朋友演講也提到了,對鄭成功要有多元角度觀點,包括原住民對他的觀點。 面對歷史人物,要如陳寅恪之言:「讀史要具同情之了解」。 2012年,我出版了「福爾摩沙三族記」。描述了鄭成功。我發現他應該是自殘而死的。台灣的三太子信仰,玄天上帝廟都是鄭成功帶來的。我自認很了解鄭成功內心世界。他是一個有許多內心衝突的人。 然後,我相信他深愛台灣。我深信那個「看不見的台灣」  然後,我相信他深愛台灣。我深信那個「看不見的台灣」裡那位在2016年8月向原住民道歉的鄭成功。我相信廟祝絕對不敢亂假傳廟宇主神(唯一神明)鄭成功心意。這件事發生在台南鹿耳門「鎮門宮」。於是今年7月14日,我去拜訪了「鹿耳門鎮門宮」這座我之前未之聞的廟宇。廟祝林忠民竟然還比我小一歲。一位再樸實不過的台南鹿耳門海邊漁民。他說,因為20多年前(1990)有個白天,他午睡時,鄭成功托夢給他,要林忠民為他蓋廟。如果鄭成功英魂常在,我相信,就是長住這座宮中。 首先,廟的位置就在鹿耳門溪溪口注入台灣海峽的地方。在1661年,這裡並不存在。道光年間,台江內海與倒風內海成了陸地。原來的鹿耳門水道成了一條鹿耳門溪。若我們回到1661年4月30日,設想自己是鄭成功,由金門料羅灣經澎湖往台灣開船渡海而來,鎭門宮的位置就仿如當年的鹿耳門水道入口,連左、右側都相同。 只有鄭成功本人才會選擇這樣的地方立廟,這是鄭成功的廟沒錯。鄭成功要林忠民立的廟名「鎮門宮」就是鎮守鹿耳門天門。廟口插的「招討大將軍」旗,沿著鹿耳門溪出海口遍插的旗子,都很合乎鄭成功的思維與風格。而「鎮」、「鄭」同音,豈偶然哉! 其次,這廟的格局不同。外觀不像廟,倒像是民宅,用「宮」字而非「廟」,甚宜。大門由荷蘭人當守衛,然後鄭成功住在樓下,二樓則住著鄭成功愛慕一生的母親。二樓叫「慈恩堂」,有若鄭成功的語氣。我很喜歡這個二樓佛堂式設計。鄭成功母親日本人,應該是禮佛的。這個鎮門宮四週也都是羅漢像。我尢其喜歡那個鄭成功母子一前一後的像。那是鄭成功終其一生珍藏心中一隅的母子緣。 從鄭成功生平,我們知道他與父親不和,他在1662年和兒子鄭經也鬧翻,不但不立他為繼承人,甚至派了周全斌到廈門要殺鄭經,也要殺鄭經之母,自己的妻室董夫人。可見鄭成功夫婦之間,感情不會太好。鄭成功死的時候,董夫人與鄭經都不在身邊。鄭經後來靠政變才得以繼位,並且不了解鄭成功的心意,去和三藩搞結盟又背盟。董夫人又殺孫鄭克臧土。鄭成功在天之靈一定痛恨不肖子鄭經和董夫人亡了鄭成功的台灣基業。所以他立的廟,住的房子內,沒有這兩大笨人的位置。 這個廟,處處貼合鄭成功那堅強又脆弱的心境。而離廟又一段距離,守望在海邊的鄭成功塑像,有一種悲憫的表情,而不像台南延平郡王祠門口,廈門鼓浪嶼,泉州的鄭成功大塑像,都是強國人的武將風格。這個可以遠眺海邊夕陽的鄭成功,是我最喜愛的鄭成功塑像,是可以親近的鄭成功。 我昨天再赴鎮門宮,是為了與林忠民的弟弟林忠信見面。鎮門宮裡的畫,都是他的作品。很妙的,兩兄弟的風格完全不同,一位是樸實漁民,一位典型藝術家,一望即知。哥哥蓋廟,弟弟畫廟,真是絕配。而且我深信,林家既住鹿耳門,他們祖先,也一定與鄭成功有淵源。鄭成功之魂則視他們兄弟為「管家」。 林忠民大概是台灣絶無僅有的漁民兼廟祝吧。昨天我們去時,他正好駕小船去撈鰻苖回來。他說,起風了,變冷了,鰻苖應該快來了。果然昨天撈到四條。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鰻苖。 所以,我自命為東寧承天府遺老。我也深深相信,鄭成功的魂魄,甚至鄭成功母親之魂,確在鎮門宮中。然後,我相信,鄭成功是台灣本土派。  作者為臺灣醫學血液疾病及骨髓移植教授、台灣史小說家,獲得多項文學獎 ●全文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陳耀昌/ 「小巨人」電影對我的啟示

門診這位病人是一位睿智商人,不知怎麼開始提到台灣原住民,於是我們聊到印第安人,聊到1968的世界革命性思潮。我提起兩部小時候印象很深刻的西部片,兩片相距不到十年,但代表人類思維的鉅大轉折。 1963年的「西部開拓史」,原名How The West Was Won,看片名就知道是延續傳統西部片一貫貶低「紅蕃」,歌頌白人擴張主義,「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精神。該電影大牌雲集,觀眾一片讚美。在奧斯卡也得了好幾個奬。代表當代人對這部電影的肯定。我還記得這部電影中,配樂是以綠袖子Green sleeves表示思鄕情懷。 而短短七年後,1970,亞瑟潘的「小巨人 Little Big Man 」問世,那時宣傳的重點是導演的暴力美學,但我看了,非常感動。這是我所看到的第一部印第安人視角的電影,低調冷靜地描述出白人的偏見與不義。我還記得,這是我第一次知道卡士達將軍General Custer 及小大角之役The Little Big Horn的故事。但電影本身卻不太轟動。 其後,描述蘇族狂馬酋長的「魂斷傷膝澗 Bury My Heart in The Wounded Knee」出版,我更是百看不厭。從此對印第安人大為同情。 1968是個分水嶺,從此,世界思潮開始摒棄擴張主義,開始尊重少數族群價值。我很感謝「小巨人」這部電影對我的啟示。多年後,我對原漢關係的特別敏感,應肇於此。 雖然當年「小巨人」的賣座與聲譽不如「西部開拓史」,但是歷史是公平的。 我在維基百科發現了這一段: 2014 年,「小巨人」被美國國會圖書館譽為「在文化、歷史、美學均極具意義」,而選入「國家電影登錄 National Film Registry 」永久保存。 作者為臺灣醫學血液疾病及骨髓移植教授、台灣史小說家,獲得多項文學獎,目前以醫學教授而跨界擔任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駐校作家。   ●原文分享於陳耀昌臉書,經授權刊載。 ●本文為專欄,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107年度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測驗 開始報名!

原住民族委員會(以下簡稱原民會)辦理的107年度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測驗,從107年9月3日(星期一)起至10月5日(星期五)止受理報名,並訂於12月8日(星期六)辦理測驗。報名資格不限身分、年齡、學歷,均可報考,歡迎大家踴躍報名。  原住民族委員會成立於1996年12月,是中華民國有關臺灣原住民族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主要功能是回應原住民社會之需求,並順應世界之潮流。 本次測驗級別分為初級、中級、中高級、高級及優級,不分國籍、族別、年齡、學歷,均可報考測驗,歡迎青年學子、族人及非原住民朋友踴躍報名,一同來檢測自己學習族語的成果。 原民會特別提醒就讀國民中小學、高中(職)、五專及二專之在校學生,在校學生一律由學校協助使用「網路團體報名」方式進行報名,欲報名之在校學生,可於報名期間洽詢學校老師是否已協助完成報名;至其餘報名者,則可透過「網路團體/個人報名」或「通訊報名」等方式進行報名。另鑑於往年考生多在上傳照片及身分證明文件有誤或不全,進而影響報考權益,因此,要請團報代表人及個人報名的民眾,務必於送出報名表之前,再次確認資料是否正確。 原民會表示,「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明定,該法施行三年後,原住民參與公務人員特種考試原住民族考試、公費留學考試,應取得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請族人把握本次測驗,增加未來就業及升學優勢。此外,原民會提供免費線上學習資源,只要透過網路即可免費下載學習資源等資料,提供學習者自行掌握學習進度,有助於平日族語學習與族語實際應用。 本次測驗之簡章將陸續寄發至各直轄市及縣(市)政府原住民族行政局(處)、教育局(處)及原住民族地區55個鄉(鎮、市、區)公所,詳細報名資訊可參考簡章或逕自原民會網站及107年度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網站查詢。 ◆原住民族委員會網站(http://www.apc.gov.tw/portal/)◆107年度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網站(https://exam.sce.ntnu.edu.tw/abst/)◆族語e樂園網站:http://web.klokah.tw/◆考生服務專線電話:(02) 2321-9585    0800-699-566(免付費專線)◆考生服務傳真電話:(02) 2321-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