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南方

已找到 2 則相關結果

候鳥每年都要飛往南方過冬 哪裡才是牠們的南方呢?

每年秋季,燕子們的家鄉中國大陸開始變冷了,燕子們也開始漫長的候鳥遷徙,這次遷徙的終點——南方,也成為重要度假勝地,但是「南方」其實不是在大陸南方嗎? 據搜狐網「背包旅行呀」指出,候鳥們一年中要發生兩次大規模的遷徙,這意味著大多數候鳥每年要飛行兩次數百公里或者上千公里的路程。燕子類的候鳥要飛行超過50萬公里,相當於飛行兩個地球的周長。 候鳥分為夏候鳥、冬候鳥、旅鳥三大類,遷徙路線也是不同的,夏候鳥指的是在冬天前,會飛往溫暖的大陸南方過冬的候鳥,而冬候鳥則是住在北方的候鳥,當寒冬時,便會從中國飛向海南、台灣以及周邊的國家過冬。 旅鳥則是在冬天來臨之前飛向韓國、日本、俄羅斯等冷國度過冬的候鳥,這些地理位置的不同就決定了候鳥的遷徙路線不同,但是還有一些候鳥,不屬於冬候鳥、夏候鳥或旅鳥,這些候鳥就是「漂鳥」,不受特定的地理因素的限制,可以在廣泛的區域內四處漂泊。 漂鳥們四處飛行起伏,不受地理因素的限制,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無論是冬候鳥、夏候鳥、旅鳥還是漂鳥,牠們的終點是一樣的——南方,但是不同類型的候鳥飛往南方的國家和地區也是不一樣的,那麼候鳥們最終是飛往哪裡呢?候鳥飛往飛往的「南方」其實是赤道南半球地區,因為赤道南半球地區的氣候最暖和,呈現「春天」的溫暖氣候,再加上這些地區相聚的勢力有著非常齊備的生態要素,自然環境非常好,適合候鳥們生活。 候鳥們大規模的遷徙不僅僅是為了適應寒冷氣溫,冬天時,草和昆蟲數量都會減少,這讓燕子等候鳥難以找到食物。燕子等候鳥們在中國過冬的地理位置主要分為兩大類,分別是南方的廣東、福建、廣西,以及東南沿海地區,以及西南的雲南、貴州等,而這些候鳥們過冬的地理位置,冬季的氣溫會低於冷的中國北方。 冬候鳥們過冬的地理位置是牠們保命的最好選擇,但是飛行並不容易,候鳥們飛行速度是非常的快,每小時飛行的速度都可以達到90公里左右,而且還會像飛機一樣,飛行在很高的空中,不下停下來,一直向南飛行,所以燕子等候鳥的飛行速度,非常的快。 候鳥遷徙路線中有很多險阻,牠們要面對好幾千公里的路程,十分辛苦和危險。每年的飛行路線還會改變,這是因為全世界氣溫在一直不斷地變暖,候鳥遷徙的路線受到強烈天氣的影響,導致飛行路線的變化。 另外,飛行完全依靠燕子等候鳥的體力,所以在遷徙期間,候鳥們為迎接這千里之外的遷徙,牠們會在嘴裡、胸脯等地方囤積脂肪,充分利用營養,為牠們在飛行過程中攝取能量和維持生命做好準備,還會斷續地在臟器上停止活動,以降低耗能,更好地應對長時間、高強度的飛行。 燕子等候鳥為了更好地感知飛行路線中的氣候變化,會利用自身的飛行直覺,判斷風向和風速等因素,以加快飛行速度,更加好的飛往目標地,此外,牠們還會聚在一起飛行,形成空中隊列,有助於考慮風向和風量的問題,更適應風向變化,提高飛行的效率和成活率。 除此之外,燕子等候鳥還會在途中進行休息,以保持體力,有條件的話,牠們甚至會在中途地方落地,尋找食物,獲取食物,恢復耗損的體力,有著輕腿的特點,燕子等候鳥們的腿部力量並不足以支撐長時間的飛行,在飛往南方的過程中,便會喪失腿部力量,而是利用身體觀察風向,調整飛行航線,但牠的翅膀卻不容小覷。 牠們將剩餘的體力和力量都集中在翅膀上,以保持飛行的時長,保持飛行的速度,儘快飛往目的地,而候鳥的大群飛行,不僅僅是為了飛行方向的靈活性,而且還有其牠作用,牠還有一個作用是保命的,因為像燕子這類鳥屬於野生動物,牠沒有人工飛機航道的規劃,所以在飛往目的地的過程中,很容易碰到其他物體,因為飛行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一旦目標物體被撞擊到,燕子很有可能就像飛機墜毀一樣,摔死了,因此,大群飛行,不僅能照亮飛行方向,還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發生事故的概率,保證大多數候鳥能夠安全到達目的地。

端午划龍舟 廣東人:去救屈原!東北選手:屈原救我!

說起端午划龍舟,大陸網友調侃:「曹操早說了,北人不善水戰。」一位來自廣東的靚仔高傲大笑:「屈原大夫,看我如何為你拿下這一局!」據中新網報導,如果說東北的龍舟是去「陪」屈原,那麼廣東的龍舟就是去「救」屈原。譬如近兩年爆火出圈的佛山龍舟,當地人秉承「寧可煲爛(撞船),不可扒慢」的精神,提前備戰,日夜練習,競爭激烈,彈射漂移,把龍舟開出「水上F1」的架勢,屈原衣角剛沾到水就能給救上來。 不僅如此,在廣東,賽龍舟是全省靚仔靚女、叔伯師奶共同關注的大事。來自廣東汕尾的鄭單叢(化名)告訴表示,龍舟開賽時,圍觀群眾數不勝數,「可以說上老下小都會作為粉絲團,人群隨著龍舟位置跟進,整個過程中不停放鞭炮,也作為吶喊助威的一部分。」   同時,廣東龍舟賽衍生出了不少網路段子:「贏了桑拿房,輸了跪祠堂」「輸了會被隔壁村笑一年」……還有網友發言:房東今年如果再輸,我就搬去隔壁村,丟不起這個人!   東風吹,戰鼓擂,嶺南粵人怕過誰。廣東陽江,67歲的舵手陳柳妹乘風破浪,氣勢非凡;汕頭澄海,五六歲的幼兒園寶寶們揮動船槳,划得有模有樣……這個端午,廣東省舉辦百餘項龍舟賽事,激烈場景遍地開花。    中新網表示,廣東人對於龍舟的熱愛刻在DNA里,「端午比賽,清明備戰」不僅如此,早年間,兩個村子還可能因為賽龍舟上演「全武行」。「划著划著兩船不合,選手拿起槳來互毆,連岸上的圍觀群眾都會打起來。不過現在是文明社會,大家不會這樣了。」   「輸贏不重要,有錢落袋最重要。」的確,龍舟賽的「經濟效益」向來是各界關注的重點。房東贏了免房租、選手贏了發錢等「土豪行為」早已不是新聞。2022年,廣東樂從鎮村居龍舟大賽推出純金總冠軍獎杯,價值80萬元人民幣,一度引發轟動。 中新網提出,近年來,龍舟運動已實現從南方擴展至北方、從夏季延伸至冬季的目標。在大陸各地主抓文旅產業的背景下,弘揚龍舟文化、傳播龍舟精神、開發龍舟產業成為重要的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