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北美館

已找到 4 則相關結果

北美館「開放式結局:TFAM放映計畫」 精選高達《電影史》等難得作品

北美館推出「開放式結局:TFAM放映計畫」,首次嘗試在地下樓打造一座獨特的藝術影院,通過跨領域策展合作,邀請亞歐為主之重量級導演及影像藝術家,以「類影展」的型態為觀者精選多部難能一見,或甚至是台灣首映的作品,涵括錄像藝術、短片、紀錄片、動畫、藝術電影及實驗電影等,表達對另類浪潮的致敬,以及對藝術定義的不設限。 第一階段的選片包含17支獨具特色之長、短片,聚焦在較難在一般影展或商業性影院所能觀看到的作品,導演國籍橫跨台灣、中國、日本、越南、法國等地,並可區分為「羊皮紙」及「白噪音」等兩大放映單元。「羊皮紙」片單包含尚盧.高達《電影史精選時刻》、蔡明亮《你的臉》《是夢》《化生》《漫不經心》、楊福東《陌生天堂》、陳界仁《殘響世界》。 其中,法國新浪潮導演尚盧.高達監製的鉅作《電影史》(Histoire(s) du cinma),據統計,片中有著多達495部電影、148本圖書和眾多圖像片段被重新剪輯混接。《電影史》可說是一件大型創作計畫,事實上,這件鉅作除了影片,還曾公開發行過圖文專書及音樂唱盤。由其法文片名「加s的複數型態」可知,對高達而言,歷史是可被多重組構成不同版本的複合式意涵,曾受法國龐畢度中心邀請展映的《電影史精選時刻》便是其中一套再衍生的方案。 另外蔡明亮《是夢》,內容帶有創作者自傳色彩,來自導演童年時代的老戲院印象。有別於坎城影展60週年的3分鐘紀念短片,本次選映22分鐘的長版本,原為錄像裝置,曾在第52屆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展出。 陳界仁《殘響世界》則拍攝樂生療養院被迫拆遷的五年後,興建捷運機廠的情景與殘餘院區的傷痛形成鮮明對比。此片首先作為四頻道錄像作品發表在美術館,其後亦曾出現在雙年展、紀錄片影展、或甚至在樂生療養院旁的空地實體播映,傳遞藝術家結合複數展映形式與實踐、藝術、行動的多形態創作。 「白噪音」單元則從美國文學家唐.德里羅(Don Delillo)於1985年出版之小說《白噪音》為靈感,選片聚焦在人類世的當代處境,單元片單包含:鍾孟宏《逃亡》《驅魔》《慶典》、荒木悠《炉》、趙亮《無去來處》、蘇匯宇《未來的衝擊-永恆的消逝》《未來的衝擊》、曹斐《霾》、阮純詩《賓童龍的來信》、螺旋槳小組《生者要光,死者賞樂》。 本次也難得一窺鍾孟宏較少曝光的三部早期短片《逃亡》、《驅魔》、《慶典》,這三部曾獲金穗獎的影片拍攝於1993至1994年間,是他進入廣告業前那段探索時期的創作,多方嘗試聲音及影像組合之可能性。中國紀錄片運動的先驅趙亮,其與楊福東《陌生天堂》同樣為臺灣首次放映的《無去來處》,以一男一女串連起人類核災害的歷史軌跡及現狀,運用日本能劇的舞臺元素、大量的全景式的無人物空鏡頭,及挪用紀實寫作《車諾比的悲鳴》的部份內容作為人物對白,嘗試透過音像書寫人類的近未來寓言。 「開放式結局:TFAM放映計畫」區分為三階段選片,延續至2025年6月,第一階段將從10/12起至12/29為止,放映時間為每周二至日下午2時至4時,及周六夜限定時段晚上6時至8時。詳細節目資訊請見北美館官網展覽頁面(https://reurl.cc/bYeGd3)、Facebook與Instagram粉絲專頁。

北美館114年申請展名單出爐 聚焦真實與失真的書寫方式

台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114年申請展公開徵件,最終選出4位藝術創作者及其展覽計畫,李紫彤《力求失真的嗓音》、柯良志《雙鉤廓填-柯良志創作個展》、徐瑞謙《翻閱165頁的厚度》、彭弘智《未完成之作當靈媒作為編劇》,預計在114年(2025年)下半年於北美館3樓展出。 李紫彤《力求失真的嗓音》透過參與式寫作計畫,邀集各國民眾分享冷戰後遭受政治暴力的親友經歷,而後由作家、歷史學家等「迎靈者」為其創造社群帳號並同理為各個角色發言。另一件實驗紀錄片以去中心精神與人類學田野方法,探索國家或群體中的少數如何療癒過去的創傷,以及創作與政治敘事在社會中的進程。 《雙鉤廓填-柯良志創作個展》取自工地外圍鐵皮的觀察經驗,常由油漆以「雙鉤廓填」法描繪工程資訊文字,藝術家探討書法和現代商業字體,透過仿造工地圍籬的場域,將展場轉化為具臨場感的書寫計畫空間。另蒐集取材自路上之非標準字,佐各式碑帖用筆加以臨寫,提供觀眾思索關於碑帖在翻刻之間不斷失真的狀態,以及對於觀看視野與大眾書寫的開拓。 徐瑞謙《翻閱165頁的厚度》,探索材料、物件的潛力,藝術家透過切削、燒熔、堆疊與散落等動作後留下的痕跡,讓材料加工後仍是材料,形塑出不同觀看的視角,試圖開啟觀眾對於物質不同於往常的認知方式。 彭弘智《未完成之作當靈媒作為編劇》,探究台灣劇場界3位已逝觀念開拓者的影響,藝術家透過靈媒與觀落陰,與已故的劇作家溝通、跨界共創新作品,並透過相關表演團體合作,拍攝為電影式的影像內容,展覽亦嘗試以大型機械裝置,引領觀眾進入象徵另一個世界的通道空間,藉此探索超越知識論的可能性。

「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北美館登場 以50年創作思索生命中的留白

「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即日起至9/8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二樓正式開展,呈現藝術家許雨仁1970年代起橫跨50餘年之創作,包含各時期的水墨、油畫、複合媒材、書畫作品,以及藝術家個人的手稿、筆記等,為其首次大型階段性回顧展覽。 許雨仁在紐約期間不斷思索如何與西方美術做出區隔,他外型不似藝術家,也喜歡涉獵中國生命哲學包括易經、風水、陰陽五行、佛經與奧修作品。許雨仁最為評論家稱道的是他獨特的「細筆斷虛線」,幾乎可謂獨創,也成為許雨仁繪畫風格重要標記,以筆直線條構圖,再以細小的斷虛線手法表現。而兒子許崴驟逝,也讓他思索無常與活著的課題,發展出「沒形系列」。 許雨仁1951年出生於臺南佳里,1975年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國畫組。曾師事臺灣現代藝術先驅李仲生,為他往後創作思考帶來決定性的影響。 畢業赴金門服役,正值共軍單打雙不打之砲擊期間,促使許雨仁關注生命存有的議題。1979年於美國新聞處(台北美國文化中心)首次舉辦個展後,80年代往返台美忙於生計時從事過許多工作,包括運貨員這種勞力工作與建築和室內設計,也曾經西裝筆挺提著皮箱當起珠寶推銷員。 許雨仁的作品類型包含水墨、油畫、複合媒材、書畫等,持續以筆記和速寫,記錄自我對於生活與創作的各種觀察和想法,其內容充滿內省式、自我詰問的思維,並且在紐約藝術與文化的衝擊下,不斷思考著要如何有別於西方藝術,強化水墨特色。 1996年,許雨仁首次以水墨作品發表個展,其水墨畫用筆清簡、畫面採大量留白,將記憶中綿延無盡的自然景致,切割成零星築構的片段風景,並透過紙幅、筆法、空間佈局、題字結構等形式,鬆動傳統筆墨規制,開展當代水墨的嶄新視角。 2000年許雨仁到花蓮臨海的工作室後,以直式水墨畫的畫幅創作,開創表現山海景觀、涵納宇宙星體的「海洋書畫」系列作品,進一步表現細膩的造景寫意。 2006年前往中國北京駐村近兩年,發展與傳統山水畫密切對話的「細筆」系列──從空間的留白推展至線條的留白,並開創極具獨創性的「細筆斷續線」筆法,此一轉變既是筆法的開創,亦是許雨仁對於留白觀念的實踐;也在此時,他發展了講究落筆快速、捕捉直覺意象的「粗筆」系列。 許雨仁一直以不設色的方式建構自己的筆墨世界,文字亦是許雨仁作品中風格獨具的存在,其作品經常見由疊字、短句構成的詞句,可以與圖像形成既記敘又互補的關係,有時候甚至成為作品的標題。 許雨仁表示,童年時他祖母經常以疊字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他亦透過文字層疊轉化語意,以隨筆或格言般的韻文,藉由圖像語彙結合文字的韻律,融入他對生命的感懷。 近年以「慢然鬆生」的心境為創作之道,〈小島尾尾浪‧波的書焦墨寫〉為長達近26公尺的橫幅作品,藉由筆刷行走的墨色濃淡,混融、鋪陳出似書亦畫的視覺意象,體現潛意識般的情感深意,映照著關於生命悠悠的詩篇。 展覽將於6/29日舉辦展覽漫遊,由藝術家許雨仁、藝術研究者張芳薇(前北美館副研究員),一同帶領觀眾發掘藝術家筆下蘊藏的原創性和生命故事。8/10藝術家工作坊,則由許雨仁引導大家探索畫筆的各種可能。相關展覽及活動資訊請參見北美館網頁(www.tfam.museum)或追蹤臉書專頁(臺北市立美術館Taipei Fine Arts Museum)關注。

北美館2024X-site計畫《林木林》 透過類比自然幻化出的森林

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主辦之第11屆「X-site計畫」作品《林木林》(Analogue Forest)坐落於北美館前的戶外廣場,將森林的恆常意象與細碎光影轉化為動態建築空間,邀請觀眾遊走於一片透過類比自然而幻化出的森林。 作品整體由25座不時微動的樹柱及一片幾近無重量的黑色網布屋頂所構成,柱體將隨著風力、雨水甚至人群的觸碰等外力,而產生微小的搖擺與轉向,伴隨著光影於通透針織網布中游移的過程,呈現出層次多變的移動風貌。 獲獎團隊「感想工作室」(office one senses, OOS)表示:「這座(美術館)廣場作為城市中一處蒸騰浮動的空白,我們決定為人們帶來一座臨時的森林,它矗立在離土迷惘之中,並化為一種未知,進入這座森林的人們從城市脈絡中脫離,樹柱搖擺之間,是探索的起點亦是歸處。」 本屆X-site計畫更以北美館館藏作品郭雪湖《圓山附近》為靈感,推出公眾系列活動《森華計畫》。以畫作為軸心、共學走讀為起點,邀請三位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從視覺表現、聲音創作和身體感知等藝術視角,拓展《林木林》類比森林的概念。 透過《森學-橋的另一邊是木》現地踏查的自然養分、《森寫-借鏡之地》夜光油墨書寫的視覺符號化、《森響-聲林記憶》呈現的聲音抽象重組,以及《森講-我是一棵移動的樹》講座所探討的森林共感之中,重返自身與自然間的多維連結。相關活動敬請留意北美館官網(www.tfam.museum)及臉書專頁資訊。 2024 X-site計畫:林木林 日期|2024年05月11日(六)至2024年07月21日(日),週一休展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戶外廣場 展覽簡介連結|https://reurl.cc/qVLyv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