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北川

已找到 2 則相關結果

遭地震重創的北川大禹故里 傳頌來自台灣與山東的愛與報恩故事

中國治水民族英雄大禹離開4千多年了,但中國人始終忘不了他,四時祭祀從未間斷;就在大禹出生的北川,當地居民現在仍不斷傳頌著來自台灣和山東的「愛與報恩」故事。 7月11日,台灣立委高金素梅助學金發放儀式在北川舉行,高金素梅本來要親自到現場跟接受助學金的孩子見面,但因身體關係,只能透過錄影視訊關心;她驕傲地表示,2008年接受捐助的孩子,有許多人已經長大成人,當起軍人、銀行職員、幼教老師、電商網紅等,貢獻社會。 因為北川震災失去至親的孩子們也透過錄影視訊問候他們的「高金媽媽」,報告自己的工作與婚姻近況;其中,還有一位女生已經生了兩個小孩,喊高金素梅「奶奶」。 與會的四川省台辦副主任劉浩向「高金的孩子們」表示,10多年來,高金素梅不但捐助學金給孩子直到他們畢業,而且經常跟他們線上線下見面,激勵著這群在震災中失去親人的孩子,用愛讓他們忘掉悲傷,認真讀書。 劉浩強調,愛是要傳遞下去的,希望孩子要以實際行動貢獻社會,更希望接受捐助的孩子不管身在何處,大家都不要散了,要常在高金素梅的生日或年節聚會,形成一條永遠不斷的「愛心紐帶」。 自2008年以來,高金素梅及其愛心團隊持續資助20名北川受災學生,累計發放愛心助學金100多萬元人民幣(下同),受資助的20名學子中,已有16名完成學業,本次助學金發放38000元,幫助還在上學的4名學子完成學業。 「十六年如一日,高金素梅的助學活動如同一場持續的甘霖,滋潤了無數乾渴的心田,點燃了孩子們希望的火焰,讓知識的光芒驅散了創傷的陰影,在孩子們的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種子。」北川縣政協主席王軍說,如今,這些孩子中的許多人已經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在教育、企業、銀行等各行各業,為社會做出積極貢獻。 自稱是「感恩城市」的北川在向台灣表達感恩之情時,也同時收到來自山東的「報恩」行動。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震央雖在汶川,但地層斷裂線卻剛好經過北川縣城,當時有16萬居民的北川,竟然有2萬人死亡,可見災情之慘重。 北川的災後重建是由山東承擔,山東派出500多名幹部和3萬多名工人,花了120多億元、用了2年的時間重建北川。 一位北川女幹部回憶,當年她所在的村是由山東淄博市負責重建,山東工人24小時工作,徹夜不停,算是讓她見識到沿海省市人們的工作精神。 山東援建幹部當時還跟這位北川女幹部表示,他們是來「報恩」的,因為大禹在4千多年前在山東完成「導河入海」的治水大業,讓山東人永世免受水患之苦,因此,山東人要到大禹出生地的北川報恩。 原來,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先前喊話台灣青年,邀請他們到北川聽大禹的故事,是要大家聽「愛」與「報恩」的故事。

兩岸人士共聚北川、共祭大禹 體會「以民為本」的時代精神

7月11日、農曆六月初六、大禹誕辰當天,來自兩岸的各界人士、青年學生共聚四川綿陽北川大禹故里,共同祭拜大禹。由於稍早發生台灣高中生不知道大禹治水,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特別邀請台灣青年學生到北川聽聽大禹的故事,因此,今年的兩岸共祭大禹活動首次同步舉辦了兩岸青年大禹文化研學交流。 將近10點,祭祀現場先是鳴銃九響,表達華夏(九州)子民對大禹至高敬仰,司儀念出:「大哉大禹,救民於難!大哉大禹,定鼎九州!大哉大禹,福佑華夏!大哉大禹,精氣長存!」 接著,擊響34個通鼓聲,象徵大陸31個省市及香港、澳門、台灣的中華兒女崇敬大禹的共同心聲;隨後,兩岸各界代表輪流上台向大禹敬獻五穀鮮果、花籃。 敬獻禮成,全體來賓起立,手執羌紅,面向大禹像三鞠躬;隨後,由大陸青少年上台頌歌獻舞,每個人不斷念著「公而忘私,科學求實,開拓創新,以民為本」的大禹精神,直到典禮結束。 四川省台辦主任劉曉晨在致詞時表示,大禹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大禹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大禹治水的故事在兩岸家喻戶曉;治水和立國是大禹文化的核心,大禹治水為了人民,實現民族大一統為了國家,大禹的傑出貢獻對中國歷史演進和發展有著深遠影響。劉曉晨指出,四川省台辦聯合綿陽市政府開展大禹文化主題交流,就是要傳承弘揚大禹艱苦奮鬥、堅忍不拔、尊重自然、因勢利導,九州一體、守望相助的精神,為促進兩岸交流,深化川台合作賦予新的時代力量。 據不完全統計,四川有將近2萬個兩岸婚姻家庭,而且,不少兩岸婚姻家庭在四川落戶發展,更有不少生在台灣的四川第二代選擇回家鄉就業創業。 因此,劉曉晨再次向台灣青年喊話說,四川始終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舉辦海峽兩岸創新創業發展交流會、中華文化研習營等系列青年主題活動,實施台灣大學生暑期實習逐夢揚帆計畫,持續推動「川台70條」等政策措施落地落實,不斷為台灣青年來川發展創造更好條件。 劉曉晨指出,不少台灣青年來四川學習實習、創業就業,積極參與打造消費新場景、加入電商平台直播帶貨、自媒體人短視頻創作等,在巴蜀大地揮灑青春、實現夢想。 綿陽市委統戰部長李南希也向台灣青年招手稱,今天的綿陽正大力實施人才興市戰略,是一座近悅遠來的人才之城;綿陽有高等院校15所、位居全大陸同類城市前列,各類專業技術人才25.6萬人,居四川省第2位,是四川省高層次人才最集中的城市之一。 李南希表示,近年來,綿陽大力實施人才興市戰略,以最大的誠意引才、最好的資源育才、最優的服務留才,探索建立「人才周轉池」,設立1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人才專項資金、3億元的人才股權投資基金,兩年來引進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超5.8萬名,今年更將招引3萬名以上,形成城市與人才相互成就、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首次到北川拜祭大禹的中華統一促進黨主席張馥堂受訪時表示,大禹治水、建立夏朝的故事應該讓全台灣,特別是台灣青年知道,台青因為108課綱而不知道大禹,他希望回到台灣後,能建立起兩岸大禹文化交流的管道,讓更多台灣青年了解到大禹的偉大,還要懂得感恩。 張馥堂曾在2009年參訪甘肅天水的伏羲廟,後來經過5年的努力,終於建立兩岸共祭伏羲的活動,並且已經舉辦11年了;他表示,這次回到台灣後,也要聯絡全台各地的大禹宮廟,推動大禹文化交流活動。 台北市夏氏宗親會榮譽會長夏德威參訪考證了台灣幾個主要的水仙宮、禹帝廟,並在10日的「兩岸大禹文化傳承創新座談會」上做報告;他表示,雖然台灣民進黨政府推動去中化,但兩岸交流不能斷,兩岸人民祭祀的神祇都一樣,他研究台灣水仙宮、禹帝廟拜的神都是中華英雄,都是曾經對民族有過貢獻的,都值得兩岸人民世世代代懷念感恩。 夏德威特別記得大禹祭結束前青少年舞者念的「以民為本」,他認為,這就是大禹精神對兩岸最大的啟示,也就是執政者不能只是嘴上說愛民,而是要努力讓人民有感。 夏德威指出,大禹看到百姓的苦難,以拯救蒼生為念,得到全民的擁戴,最後水到渠成,完成國家的統一,並非刻意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