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劇場
已找到 5 則相關結果
每次演出《木蘭》心情都百感交集,這次廣州巡演過後,我試著與大家分享我的心情。這幾天,也陸續收到團員們在fb或line的留言與回饋,《木蘭》是擊樂劇場的代表作,許多團員將之視為夢寐以求的演出經驗,儘管整個排練到演出的過程困難重重,但團員們從不斷克服身心的撞牆期、融入劇情、投入情感到彼此默契十足的相互搭配,每個人都十分珍惜且全心投入,並且感激每一次的演出機會!團員們的回饋,讓我非常感恩與動容。 而這次在廣州發生了一件令人印象深刻的事,第一天演出時,有位觀眾身體不適提前返家休息,第二天身體好轉後,他也回來將演出看完,從他的反應可以知道,他是多麼的期待這次的演出。 而為什麼《木蘭》如此受到大家的喜歡呢,我想我在前兩天的文章也有許多討論,常有人問我《木蘭》還會不會再次在台灣演出,我內心其實充滿了掙扎,我知道有很多觀眾期待《木蘭》,團員們也期盼能夠繼續挑戰,只是這真的是一個大製作,各種條件的促成非常困難,但不管如何,我們都會持續努力醞釀、把握每一次的演出機會,與更多人分享這個我非常喜歡的作品。 作者為打擊樂家、藝術及教育行政工作者、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剛結束今年度的第一季公演,樂團又馬不停蹄的展開下一檔節目的排練,擊樂劇場《木蘭》26日在台北試演場進行最後一次總彩排,下週又要出發前往廣州、深圳、上海巡迴演出。 《木蘭》對我來說是個相當重要的作品,每回排練、演出都帶給我深深的感動,不僅是因為這是樂團多年功力的累積,擊樂劇場這個融合打擊樂與劇場和跨域展演的形態,更為打擊樂演出開創了嶄新的可能性,而《木蘭》就是相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非常高興、也很期待這個精彩的作品能與更多人分享! 作者為打擊樂家、藝術及教育行政工作者、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由於台中歌劇院、高雄衛武營是新的場館,我常有機會藉著各項活動陪同參加他們的導覽,都非常生動精彩、引人入勝。台北國家兩廳院則因為我很常到這裡工作,原本就已經非常熟悉,雖然有時候會幫忙國內外各界朋友安排導覽,自己卻沒參加過。特別請兩廳院幫我安排一般大眾的導覽,讓我可以藉此從不同角度來看這個場館,對於兩廳院有了更多的瞭解,非常有趣的體驗,非常感謝兩廳院同仁的用心安排與精采解說。 導覽有很多種不同的方式,包括從環境、建築、服務、表演設施等面向來分享其中的故事,是劇場服務中很重要的一環。另外,在不影響演出及彩排的情況下,亦可安排一些不同形式、不同時段的主題式深度導覽,包括舞臺設備、後臺空間等等,進一步瞭解藝術家如何施展「魔法」,藉由舞臺設計製造出特殊的場景與情境,可以探索的主題非常多且有趣。 歡迎大家找機會到三場館參加導覽活動,體驗感受一下劇場的精彩魔力! 作者為打擊樂家、藝術及教育行政工作者、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圖/國際劇場藝術節主視覺(圖片由國家戲劇院提供) 【實習記者鍾晴如/臺北市】第九屆國際劇場藝術節,10月5日於國家戲劇院登場,本次藝術節以「生存遊戲」為題,邀集國內外10個團隊,從不同的問題與困境切入,提出對於生命不同階段及面向的探問。藝術總監劉怡汝表示「今年的藝術節是負能量最強的一個藝術節」直接從負能量中擷取養分,每場表演都呈示了不同困境,讓觀眾正視社會的缺陷。 以現代為背景《神農氏》將娛樂信仰喻為藥,打造癮的世代,挖掘人生的痛苦並探討止痛的必要;《再約》利用日常聚會描繪社會縮影,探討現代人際關係和相處。另外,《腹語師的瘋狂集會》則巧妙運用戲偶和腹語師的關係探問話語權的所在;《在棉花田的孤寂》直指現代人圍繞著「慾望」為核心的生存本質,慾望之外《戰爭之王》更進一步擴張到政治與權謀、人性的戰爭。 《父親》直指人類共同的恐懼——老,演譯肉體與意志、記憶與感知的偏差;《葉瑪》以不孕的女性影射女性的生存困境。《南洋情報交換所》、《瑪莉皇后的禮服》、《海的孩子們》皆以歷史為背景,分別以亞洲歷史流變、慰安婦的困境、二戰的戰爭記憶的角度,探討歷史的傷害。 圖/阿姆斯特丹劇團《戰爭之王》 (圖片由國家戲劇院提供)
衛武營開幕起營運一年期間,進廳欣賞演出的觀眾,應達25萬人次的目標──談數字背後的承諾、價值、責任、挑戰與機會。1.承諾 從確定衛武營以今年10/13作為開館期程後,外界間或提及,衛武營位於南部,這麼大的劇院,將來會不會變成蚊子館?面對這個關切,我和簡總監有共同的看法,也公開回應:衛武營絕對不可能會是蚊子館! 衛武營是全台座位數最多的新劇場,經營挑戰十足,觀眾的培養,尤為重要。而搭載著社會大眾期待許久終於開幕的熱潮,開幕首年,是民眾認識、走進這座新劇場的重要時機點。 因此,八月底在國表藝中心董事會上,我特別提出我和簡總監共同議訂的目標,衛武營自開幕起營運的一年期間,即:從10/13開幕後,除了明年的休館保養期外,至明年底的一年營運期間,入廳欣賞演出的觀眾應達25萬人次的目標。如果沒有達標,我將會請簡總監請辭,而我也將同時辭去國表藝董事長的職務。 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做事情一向玩真的。25萬人次的目標,我對外正式做出宣告,也知道,這將會是個挑戰,但除了以破釜沉舟的決心全力以赴外,我們沒有退路!2.價值 衛武營營運第一年,進廳欣賞演出的觀眾應達25萬人次,絕不是個空洞的口號,而在看似單一、生硬的數值背後,卻是蘊含、突顯出了許多深刻、多面向的意義。藉此,也讓大家可以深切思考,一座劇場存在於城市、社會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我認為,透過這25萬人次進廳欣賞演出的觀眾數,所延伸、帶動的發展,是衛武營的成立,理當為社會帶來的效益。衛武營這座場館,是聚集演出、創作、欣賞活動的藝術園區,是吸引、培養藝術人才和推動美學教育的創意基地,是深化國際連結的重要節點,是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是讓市民產生光榮感的重要地景……。數字是冰冷的,但背後所代表的價值,是有溫度的! 而這個25萬人次的目標,指的是進到衛武營四個廳院內欣賞演出的觀眾人數,其中,並不包括參與戶外活動,或是入館參訪、駐店消費等預期一年至少會有高達200萬以上的到訪人次。3.責任 主動提出25萬人次的目標,如同先前提過的,衛武營從動土興建到落成開幕,歷時超過15年;這麼多年來,一路走來,它不但是許多人投入、付出的累積,更承載著無數人的盼望和期待。社會各界把好不容易的努力成果交付於我們手上,如果沒有辦法讓它達到應有的發展定位和效益,理當負起責任!4.挑戰與機會 位處全台藝文重鎮台北市、成立已有31年的國家兩廳院,總座位數4,165席,每年觀眾數約60-70萬人次,耕耘、累積有成;而位於臺中市擁南北地利之便的臺中國家歌劇院,總座位數3,007席,去年(即全年營運的第一年)的觀眾數為20萬人次,到訪人數更達300萬人次,成功創造磁吸效應,表現亮眼、超乎預期。 對照兩場館的經驗,衛武營開館第一年要達到25萬人次的目標,有機會,但的確也會是個挑戰!位在高雄鳳山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總座位數5,861席,過去,在各個地方政府和表演團隊的努力下,在藝文人口的養成方面,已有了不錯的基礎;未來,居住於高雄地區的近280萬市民,以及南部相關縣市民眾,都將會是衛武營主要的觀眾來源。 成長需要爬梯,不會一步到位,也會歷經起伏,但衛武營的開幕首年,卻是非常具有指標性的一年。對衛武營來說,各界所投以的注目和期待,雖是挑戰,同時也是機會,勢必要把握住能夠帶起「衛武營效應」的重要時間點。 營運一年期間進廳欣賞演出觀眾數達25萬人次,是對經營團隊的要求指標,也是激勵場館帶動社會向前推進、邁開大步的關鍵動能。以此作為對自我的要求,也是與營運團隊共勉的砥礪──回應挑戰與機會,只有破釜沉舟、全力以赴! 我這樣的想法和概念,好久以前就已提出。開幕籌備過程,看到簡文彬總監帶領的年輕團隊全力投入的熱情活力,以及社會對衛武營開幕的高度凝聚力,讓人對於衛武營的未來,深具信心並寄予期許。而董事會也一定會成為衛武營強而有力的後盾,協助衛武營經營團隊朝向「眾人的藝術中心」願景來邁進。 作者為打擊樂家、藝術及教育行政工作者、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原文分享於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