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兩國論
已找到 3 則相關結果
賴清德總統20日完成宣誓就職,並發表就職演說。 中華和平發展智庫、梅花媒體集團、澳門區域與戰略研究中心及澳門區域公共管理研究學會等單位,21日上午共同舉辦「戰或和?兩岸四地學者評賴清德520就職演說線上論壇」。邀請兩岸四地學者專家與媒體名嘴共同解讀賴清德的演說內容。參與的專家學者皆表示,賴清德繼續往台獨路線發展,就職演說宛如台獨「宣言書」。賴清德在中美之間一面倒,並附和美國對中國的敘事,而美國的對中政策也正在改變,兩岸未來發展不容樂觀。 本場論壇上半場由中華和平發展智庫總召集人、前立法委員鄭龍水主持,他首先指出,賴清德在演說中提到台灣也可以是國家的名稱,並強調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互不隸屬,這些都是較新的說法,表示賴清德堅持台獨路線沒改變,未來兩岸會有何變化值得觀察。 澳門主辦單位、澳門區域與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王建偉指出,賴清德沒有回應對岸的善意,兩岸關係變德更加嚴峻,這時更需民間加強發力,為兩岸找尋出路。 賴未回應對岸善意 演說幾近「台獨宣言書」 台灣主辦單位之一、梅花新聞網社長王綽中說,他從事兩岸新聞工作長達30多年,發現兩岸關係每況愈下;領導人就職演說中,從李登輝「特殊兩國論」、陳水扁「四不一沒有」、蔡英文《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關人民關係條例》,到現在賴清德不提《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就像我們媒體評論文章標題所說,賴清德的就職演說幾乎就是台獨的「宣言書」,台獨色彩十分濃厚。CNN更是用「台灣選民蔑視中國的警告」來形容賴清德。賴清德無視大陸善意在就職演說做出回應,接下來就看大陸怎麼做。大陸對台政策是否調整不清楚,但希望兩岸民間持續推動和平交流,和平之路不要因外部因素有所改變。 主辦單位致詞後展開第一階段的學者發言。北大台灣研究院院長李義虎提出他的兩個判斷:第一,國台辦已定性賴清德為台獨,賴清德比之前一些「兩國論」論述,更強調「一邊一國」,也不再提《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二個判斷是,賴清德更加「倚美謀獨」,更積極推動「文化台獨」,兩岸關係在這樣的氣氛下並不樂觀。 「兩國論」加「一邊一國」的混合體 前考試院副院長、政大兼任教授高永光提出三點看法:一、美國應該看過賴清德的講稿,默許賴清德的主張,這表示美國正在改變其對華政策,值得觀察;二、在美國背書下,加上賴清德的強硬個性,未來4年台獨只會更活躍;三、過去蔡英文執政八年,兩岸交流陷入停頓,現在必須突破舊框架,找出新方法,用社會力突破政治力。 澳門區域與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王建偉指出,賴清德就職演說在向美國輸誠、交投名狀。全盤接受美國的敘事,將中國描述為對台灣、對區域安全甚至全世界的威脅。賴清德強調台灣在美國遏制中國的戰略重要性,提到所謂「全球民主供應鏈」,附和美國的政治經濟體系主張。賴清德明顯選邊站,這表示中美共管已成為過去式。 明顯選邊站 中美共管成過去式 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系專任教授楊泰順從內政角度指出,蔡英文執政表現不佳,下台前多家民調還有五成左右的支持度,這給賴清德很大啟發。賴清德是少數總統有強烈的危機意識,所以必須鞏固基本盤。 論壇的第二階段由王建偉主持,亞太綜合研究院院長湯紹成說,北京這次對就職演說的反應比8年前慢,顯示美國沒有把講稿給北京看。另外,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賀電也很微妙,提到祝賀「第五任」民選總統,似有試圖切割台灣歷史的味道。 台灣新加坡化 中美競爭格局正改變 香港嶺南大學政府與國際事務學系副教授楊向峰從國際角度分析認為,台灣正在新加坡化,要成為獨立於中國之外的政體。大陸政策選項越來越有限。 香港、深圳資深時事評論員庚欣認為,中美競爭格局正在改變,中美也正在淡化台灣當局的重要性,美國直接介入台灣政局。 台灣名嘴、資深媒體人尹乃菁認為,美國為賴清德背書,支持沒有法理台獨的兩國論,而美國最近也一再提到聯合國2758號決議,表示美國的政策有所變化。 不再忽視非綠意見 建立兩岸可長可久道路 論壇最後,中華和平智庫總召集人鄭龍水以三點總結這次會議,一,兩岸都應共同追逐中華文化,認同中華民族;二,兩岸應和平發展,共榮共富;三,要思考為什麼「台獨」在台灣越來越高漲?鄭龍水認為原因有幾:台灣有73%是閩南人,也就是台灣人;民進黨善用民粹手段鼓動;美國反中;大陸縱容,有時只說不做;最後,他認為大陸太重視綠營意見,忽視非綠陣營意見也是原因之一。他呼籲大陸應適度調整,並找到對兩岸都有利、可長可久、共富共同發展的道路。
湯紹成/亞太綜合研究院院長 賴清德520的就職演說,聽起來確實令人驚悚,從最開頭立志改變台灣直至兩國互不隸屬等,在在都顯示兩國論與一邊一國論的基調,甚至可說是包裝式台獨。這就好似經由美方提示,賴清德只要不提台獨二字,甚麼都可說。因為綠營的520就職演說美方是一定要先過目,這對於未來的兩岸關係確實投下變數,就算有一些善意,也只是對等的觀光旅遊等,是否實現也難逆料。 與八年前蔡英文的就職演說相比,在講完之後,大陸北京、上海與廈門的學者就立即做出過關的聲明,之後下午才改口稱為「未完成的答卷」。但此次是等到下到午四點,國台辦才反應,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差異,顯示美方並未事先知會陸方,也顯示美中之間關係不睦的程度。 尤其,賴清德根本不提有關九二共識的任何表述,其中包括九二的事實等,以致於國台辦反應強烈,而大陸外長王毅也不提九二共識,直稱一中原則。易言之,北京方面已把對台的政策進一步縮緊。 再從美國的立場觀之,國務院的說法是祝賀賴清德上任第五任民選總統,而實際上賴是就任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確實有分化台灣之嫌,因為此乃自1996年畫線,之前的統統不認,而之前的總統都是國民黨籍,確實是藉此打擊國民黨與進一步支持民進黨。這就類似2003年美國攻打伊拉克之際,當時西歐國家反對而東歐國家支持,因而美方將歐洲分為新舊兩部分,如今是否也將台灣分為新台灣與舊台灣? 當前,大格局的議題台灣玩不起,但是兩岸之間的糾葛,還是要先把金門事件的難題解開,才是正辦。因為當地的檢察官要解剖兩具遺體才能完成料查報告,但因家屬反對,因而陷入僵局,這對於當前兩岸之互動影響甚大。在對於台灣內部的和諧而言,陳水扁與蔡英文都在520之前拜訪在野黨領袖,但賴清德反之,並未有任何動作,最近立院的肢體衝突,賴也只去慰問綠營學者,可見其狹隘性與偏執性。朝野如此對立,與大陸關係相對友好的國民黨也難協助。 再加上,520當天,台灣觀光類股起初高漲,但聽到賴清德提出兩國互不隸屬之後狂瀉,觀光業者是否會給於當局多大壓力,也是一個觀察指標,因為六月一日的禁團令即將生效,這都是當前迫在眉睫的困境。 況且,經由美方的操作,當前已從台灣問題國際化變成台灣問題全球化,必然給於賴清德相當的支撐。總之,美方積極支持賴清德,必然對於兩岸關係的發展製造障礙,甚至於以激化,當可加強美方打台灣牌制衡中國的力道,吾人必須提高警覺,切勿成為美國的砲灰!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美國期中選舉和台灣九合一選舉同月舉行,我稱之為「最新兩國論」,隔著太平洋,兩國都戰火劇烈,美國的期中選舉總算結束了,很多美國人鬆了口氣,台灣人還得撐半個多月,焦慮、不安才得解脫。 這次美國選舉改選聯邦眾議院全部435席、參議院100席中的35席,以及36個州的州長,各州議會也全部改選。這次選舉結果,《日經新聞》的標題最得我心:〈沒有失敗者的選舉〉,共和黨保得參議院,民主黨掌控眾議院,州長選舉民主黨多贏了7席。可以想見將來美國的政治僵局會更多,眾院通過的議案,參院不願意通過,雙方互相攻訐將比現在還頻繁。 在開票當晚,我一面看選舉結果,一面看Netflix今年發行的新電影《7月22日》,還原2011年在挪威一位槍手槍殺近80位年輕人、300位受傷的慘案,當然凶手罪無可逭,但是凶手在法庭陳述,自己從事一場聖戰,保護挪威價值觀,阻止回教移民入侵,而戰爭有傷亡,是必須的。 挪威近30年來,保守黨除短暫執政外,幾乎全是工黨(左派)執政,右派政策、理念沒有機會實現,例如減緩回教移民、加入歐盟。右派累積不滿變成夙怨,很多人就加入右派激進派,也就有這樣極端的凶手。 所以政黨輪替是健康也是必然的。由於川普在這兩年間,大部分施政如移民、通俄門、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甚至用人方面都受到最嚴苛批判。主流輿論認為他會慘敗,到後來只輸掉了眾議院,算是慘贏。能夠慘贏的關鍵還是在經濟定江山。 美國從2000年起,經濟就不及格,川普的確擅長處理經濟,不單是減稅,使企業利潤增加,股市不斷攀升,他當選以後,道瓊指數已升高30%,就連打貿易戰,各類股指數與年初相近,而中國上證指數至少已跌了1/4,共和黨和民主黨處理經濟問題的能力高下立見。 民主黨原本期待藍色狂潮席捲,但是狂潮變成漣漪,只獲得眾議院多數,36席改選的州長,民主黨獲得16席,共和黨獲19席(一席是無黨籍的阿拉斯加州),要彈劾總統過程冗長,而且絕對通不過參院。對川普的攻擊也只能阻擋他的法案過關,例如保有歐記健保。 經過這次期中選舉,川普的美國優先、與中國打貿易戰都不會改變,也就是抵禦外侮已經是美國的共識,不用費心擁抱多元、全球化,很多美國人認為歐巴馬時代對中國崛起、搶奪美國經濟霸權漫不經心,現在是警惕並且採取行動的時候了。 未來兩年美國會比現在更分裂,但是美國仍有其核心價值觀,政府吵架,小老百姓只要認真工作,都有辛勞所得。更重要的是有很多制衡機制,不容川普超過分際或者整碗捧走,獨占執政利益,政治是黨派對黨派,而不是執政黨對手無寸鐵的候選人或小老百姓。 厭惡川普的人期待兩年後可以翻盤,但是這個願望似乎也難實現,川普絕對會競選連任,而民主黨競選的可能人選,只有前副總統拜登和女參議員華倫,前者已近80歲,後者知名度不高。到時只有共和黨人厭惡川普至極,含淚投民主黨候選人,才可能江山變異,否則美國及世界還得忍受他6年。 作者為天下文化資深顧問 ●全文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