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兒童氣喘
已找到 1 則相關結果
全球約20-30%兒童受過敏性疾病影響,台灣學齡前兒童氣喘盛行率也高達10%,約12萬名小朋友飽受困擾。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胸腔內科教授邱志勇率研究團隊,成功開發非侵入性腸道健康監測技術,可透過核磁共振儀(NMR)代謝光譜分析,即時掌握孩子過敏狀況,並在追蹤過程中採取預防措施,減少氣喘發作風險。此技術獲「第21屆國家新創獎」臨床新創獎,為兒童過敏氣喘診斷帶來全新突破。 邱志勇教授指出,現行的過敏診斷方式主要依賴臨床評估與血清過敏指數(IgE)檢測,但侵入性血液檢測不僅準確性有限,小朋友抽血也常無法順利配合。此外,家長對於氣喘控制狀況缺乏即時掌握,並擔心治療過程中的藥物副作用。因此,開發更精準、無痛且無創的檢測方式,成為臨床醫學的關鍵需求。 研究團隊聚焦於腸道菌叢與過敏氣喘風險的關聯,透過核磁共振光譜技術,分析糞便代謝物圖譜,評估兒童腸道健康與過敏氣喘風險。研究發現,腸道菌叢的代謝產物短鏈脂肪酸(SCFAs)如乙酸、丙酸與丁酸,對於維持腸道屏障、調節免疫系統至關重要。其中丁酸可有效防止過敏原進入血液循環,降低過敏氣喘風險。 氣喘兒童常因腸道菌叢失衡,導致消化纖維所需的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Zyme)基因減少,進一步降低丁酸生成,使過敏原更易穿透腸道屏障,進而提高氣喘風險。此技術透過糞便分析兒童腸道菌健康,診斷靈敏度高達91%,專一性達82%,顯著優於傳統IgE檢測方式。 新技術的最大優勢在於其非侵入性與高準確性。只需透過糞便樣本,即可完成代謝物分析,避免抽血檢測帶來的不適與壓力,特別適用於學齡前兒童。此外,該技術可進行腸道健康的動態監測,使家長能更清楚掌握孩子的過敏狀況,並適時採取預防措施,減少氣喘發作風險。 邱志勇教授強調,臨床代謝體學是精準醫療的重要基礎,透過高端代謝檢測技術與臨床應用的結合,可顯著提升兒童疾病診斷的精確度與效率,並結合大數據技術,建立完整的兒童健康數據庫,為兒童過敏與氣喘的個體化預防與治療提供全方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