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傳統

已找到 3 則相關結果

【有片】鄭美淑奔走兩岸探索藍染工藝 在台開啟產業化之路

「卓也藍染」創辦人鄭美淑從年輕時對植物就有著特殊情感,經她不斷找尋探索後,發現大陸是藍染起源地,從苗栗、雲南、江蘇和貴州等地,只要有藍染工藝的地方幾乎就有她的足跡。在一針一線之間,讓她對傳統工藝的思考也更為深切,鄭美淑後更研發出自動化設備,替代耗時的人力操作,逐步探索出藍染工藝在台灣的產業化之路。 根據央視影音「明月何曾是兩鄉 藍染映兩岸 共繪中國風」影片報導,鄭美淑大學主修農藝學,對植物有特殊感情。當時學校老師提到藍草植物時都只是一語帶過,讓她不斷找尋探索,後來發現大陸是藍染起源,大陸先民跨海來台,帶來藍草植物和藍染技術,但隨著工業合成染料興起,天然染料在台灣迅速消失。 鄭美淑說,天然藍染在台灣已經消失整整一甲子。她常在想,老祖先在江南有一個織造廠,從織布、養蠶到染上顏色,讓她思考,「以前哪有化學染料,但古時候的顏色卻很豐富。」於是她決定把這項傳統技術找回來。鄭美淑便在兩岸之間奔走,探找傳統工藝的背後。 鄭美淑說,自己做了20幾年的藍染,生產方面到現在還在虧錢。但因為有藍染這個產業作為她的內涵,她在旅宿業發展很好,「從文化旅遊去做結合,用文化來增加旅宿業的內涵,用旅宿業來養文化產業,才能永續經營。」此外,鄭美淑更推出藍染文化體驗課程,讓藍染文化和現代生活之間不再有隔閡。 傳統文化傳承重在「傳人」,深耕藍染行業20多年的鄭美淑堅定認為,依託文化和旅遊的結合,傳統工藝也可以迸出新的生命力、永續傳播。 鄭美淑是中興大學農學碩士畢業,目前為台灣藍四季研究會協會總幹事,至今致力藍染產業推廣已10餘年,除成立卓也藍染染工坊外,更努力讓藍染朝產業化經營,至今復育藍草栽培大菁近2公頃,自製藍靛年產1000多公斤,約佔台灣藍靛總產量7至8成以上。鄭美淑現在苗栗三義有個藍染園區,其中除有藍草園外,還有體驗工坊、藍染一貫作業園區及藍染小舖,此外,宜蘭傳藝中心也設有卓也藍染宜蘭館及體驗教室。

傳統廣告人在網路時代面臨淘汰

【特約資深記者謝維倩分析報導】當頂尖人材不再群聚廣告行業時,能感覺到這個行業是在往下走。一個行業在最好的時候,是能產生傳奇人物的。90年代台灣廣告業的菁英比比皆是,好的創意廣告受到大眾的誇讚,出色的廣告人得到尊重和仰慕。 最近十年幾乎不曾聽到有那一支廣告讓人牽動心弦或很high,以前競選時廣告經費預算龐大之外,找誰操刀設計打造候選人形象更是攸關起跑點的輸贏。 這幾年變成網軍的天下,候選人親上火線直播反而屢創佳績。 網際網路真的改變了溝通方式和行銷手法,尤其關鍵的是當電視電影的觀賞不再受限於時間和空間時,自然廠商的廣告經費就會分給社交媒體或Youtube,甚至自己當起網軍攻下山頭,而不再仰賴創意廣告。 廣告經費減少,自然無法醞釀激盪出好作品,優秀人才慢慢會離開廣告行業,走向另一個新產業。 產業的興衰有時真的就是一瞬之間,我很懷念小時候看的“可口可樂”廣告充滿熱情過目難忘,以後將難再現。中國新創企業Emotech創辦人之一曾在奧美待了六年,決定離開就是覺得行業的美好不再,待下去不會得到期待的東西,之後她與人合夥創業。

游文玫/10月的烏鎮戲劇節

烏鎮,一個承載著1300年歷史的江南水鄉古鎮,京杭大運河穿鎮而過,河道密佈,小橋人家,是烏鎮的招牌景緻。 但是烏鎮不僅保留傳統,又大膽走向創新,從硬體建築有木心美術館、烏鎮大劇院、互聯網世界大會永久會址的會展中心;從軟體活動來說,發展烏鎮戲劇節、烏鎮國際當代藝術邀請展、烏鎮國際未來視覺藝術計劃,已逐步形成風潮。 聽主辦單位說,今年10月即將舉行的烏鎮戲劇節已一票難求,每張300元人民幣的票價,售票開放半小時,就以驚人速度售出91%的票數,主辦單位文化烏鎮公司不惜重金,企圖打造如幻、如戲的烏鎮。 從踏進烏鎮,經歷了白日朗朗的烏鎮、夜晚燈光水影的烏鎮、清晨陰雨濕濡的烏鎮,各擁風情。“烏鎮模式”保留原居民生活文化造鎮,蛻變的烏鎮,堅持古老的內涵,走訪烏鎮,猶如重拾去年漫遊義大利水都威尼斯的經驗,需靠兩條腿行走,“慢”與“漫”,卻更能細品烏鎮不僅是漂亮的地方,更有美麗的靈魂。  作者為具有專業證照藝術品拍賣官、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秘書長 ●原文分享於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本文為專欄,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