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作家

已找到 2 則相關結果

左化鵬/20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作家 魯迅

午後,和煦的陽光,灑落在廈門大學波光粼粼的芙蓉湖上,湖畔如茵的草坪,見到一尊魯迅的銅像,我驅前合影留念。魯迅曽是我最欽仰的作家。他的著作「阿Q正傳」「孔乙己」「狂人日記」「徬徨」「故鄉」「吶喊」和「野草」,曾陪我度過一段少年十五二十時的青澀歲月。 在那個年代,魯迅的著作還是禁書,我在台北牯嶺街舊書攤無意中購得,如獲至寶,瞞著父母,偷偷地一遍遍翻閱,書中的阿Q、孔乙己等封建時代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在他的筆下,無不刻劃入微,栩栩如生,阿Q卑微的嘴臉,就不時的在我眼簾前跳躍。讀大學時,我又在台大附近的書報攤搜羅,購得魯迅全集和他的一些外國文學翻譯作品,再三研讀,溫故知新。 薄暮,微有涼意,我站在他的銅像前,思緒翻湧。魯迅是現代中國文學開山巨匠,蜚聲世界文壇。日本人推崇他是「20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也有一位瑞典學者研讀魯迅的作品後,深受感動,準備推薦魯迅為諾貝爾文學奬候選人,卻被魯迅婉拒。魯迅在寫給他的至交臺靜農的信中說,「諾貝爾奬金梁啟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我覺得中國實在還沒有可得諾貝爾奬金的人,瑞典最好不要理我們,誰也不給。倘因為黃色臉皮的人,格外優待從寬,反足以長中國人的虛榮心,以為真的可與別國大作家比肩了,結果將很壞」。 魯迅,本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出生在清光緒七年,他生長的年代,正是中國最動蕩不安,人民生活異常痛苦的年代。少年魯迅,毅然剪掉象徵封建傳統和種族壓迫的辮子,二十一歲時,拍了一張小像,自題「靈台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闇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這首小詩,肝膽照人,氣貫長虹,充分表達了他強烈的愛國情操,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英雄氣概。 魯迅的小說,開拓了我的視野,讓我在傳統教科書外,深刻的認識了中國社會陰暗的另一面。他終其一生,聲嘶力竭不斷地「吶喊」,要喚醒那一代的年輕人,要勇於對革命思想的追求,要激起對社會前進道路的渴望,和懷抱對富強中國的憧憬。他也呼籲不願受壓迫的人民站起來,不要再做「清政府刀頭之餓鬼」,「要充當革命之驍將」。 可惜天不假年,年輕時,曾到日本習醫的魯迅,最終在上海竟死於日本醫師之手,享年55歲。後來,他的日籍主治醫師須藤,突然無故失蹤,他的真正死因,眾說紛紜,迄今成謎。 這位被大陸推崇備至,到處立像紀念的文學泰斗,却因具有左翼背景,國民黨對他深惡痛絶,視之為毒草毒瘤,必欲除之而後快,他的名字在台灣被噤口不提,著作被全面封殺。誰能料到,近半世紀後,他的孫子周令飛竟娶了台灣媳婦張純華,成了台灣女婿。據說,小夫妻還一度淪落台北街頭賣爆米花。周令飛的女兒周璟馨,在台灣綜藝節目「我猜我猜猜猜猜」,參與評選「名門千金」,成了網路紅人。真是世事難料,你猜我猜,又有誰能猜得透。 據知,周令飛現在上海,創設了「魯迅文化基金會」,每年舉辦「魯迅文化論壇」「魯迅文化講座」。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程金蘭/她右大腿上的貓咪刺青

從蘇州到荷蘭再到台灣。 從荷蘭華為公司的國際商業管理的小資女到台灣出版第一本著作《奴工島》的小清新作家。 姜雯的成長流動移居,很有《愛麗絲夢遊仙境》的冒險奇妙和幸運。她在荷蘭漢恩大學唸國際商業管理,卻發現自己喜歡創作寫小說,勝於上班賺錢。 姜雯她更愛的名稱是「姜七七」,我在錄音間訪問她的廣告時間和她聊天,「妳喜歡蜻蜓?」一眼就看見在她左手肘的下方有一個靛色展翅的蜻蜓圖案刺青,她很喜悅的抬起手肘說「是啊!」 我順著她細瘦的手肘往下看在手掌上方的手肘根底內側,有個黑色的小小的、約莫一公分的十字型刺青,不仔細看很容易會忽略。我問她:「妳身上還有其它的刺青嗎?」她撩起裙子給我看她右大腿上的各約2公分(目測)偏黃色的2個貓咪頭圖案刺青,她說是她養的可愛貓咪,我不解為何要刺青在這個位子,她輕快的語調回復說「夏天穿短褲可以被看見。」 她未施脂粉的清秀面容,小巧細緻的五官,和瘦薄的身軀,像個清新百合像個大學生,是個爸媽掌上名珠受寵愛的女生樣兒,完全不像多年來去流浪飄離的30歲女性應該有的熟練精明。 台灣社會媒體層層包裹著中國大陸的負面新聞,對於陸生有刻板印象,但是姜雯沒有大陸腔調,如果不是簽名時不會寫繁體字,必需要看著字依序畫寫外,她很像鄰家女孩的輕聲有禮。 我跟姜雯走在中山北路3段的人行道上,已經進入「立冬」節氣,台北的白天到夜晚竟然還是悶熱如夏天。姜雯的爸媽年紀和我差不多,她說她來自公務員家庭,她是獨生女,她爸媽不能理解她來台灣唸書出書,她爸媽希望她能夠安定過日子。她29歲的人生充滿冒險充滿機會,她從蘇州到荷蘭再來台灣。她從荷蘭華為公司國際商業管理的小資女,到台灣出版第一本著作《奴工島》成為小清新的作家。她來台灣唸傳播想寫小說想創作,沒想到被引介去了TIWA目睹承載了許多移工的被解雇被逃跑被職災被虐被罵被告被迫殺人關監獄的人生,2年實習,經歷天翻地覆的經驗,她有才情,文筆流暢飽滿,魔幻寫實的由鬼看人的敘事書寫,「一位蘇州女生在台的東南亞移工觀察筆記」從論文到出書順利,寶瓶出版社慧眼識英雄直白的將書名由《囹圄城》改成《奴工島》。 《奴工島》是第三者視角,檢視台灣從1992年開始至今26年,引進70萬東南亞移工的生活工作遭歧視和體制結構壓迫的際遇。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最醜的風景也是人,姜雯說她陪著東南亞移工在台北車站活動上廁所,直接被阿婆阿嬤大聲歧視喝斥。更離譜的是她研究所同學竟然也鄙夷的眼神語氣質問她為什麼要陪在黑黑的移工一旁,在一起活動!讓她見識到社會日常無所不在歧視移工。   作者為台北電台主持人 ●全文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