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佛門禪修
已找到 1 則相關結果
修行六度萬行的目的,是要補償過去世的罪業,並讓更多眾生得到度化。 等到功德全部圓滿以後,靈性也會隨著六度波羅蜜而到達彼岸。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修行證到聲聞、緣覺,雖已入聖,但並不究竟;因為祂只是修自己的成就,並沒有普度眾生,所以還要再修菩薩道,也就是六度萬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所謂六度萬行,是菩薩行者的六門功課,這是為了要圓滿修行的功德,等到萬德具足,就能成就莊嚴的佛陀。由此可知,修行是很實在的,要一步一腳印,也就是實修實證。 無相布施 接引靈性 菩薩的第一門功課是布施,這是為了讓修行人有「利他心」,有奉獻的心,可以消除我相的貪心。 布施不一定要財施,真正的布施是對「靈性」的布施,這是一種無相布施。比方接引他人修行,或是設立道場、護持道場,讓更多人來修行…等等。一般人行布施,大都是解決「人」的困難或病痛,即使作得再多,有一天,這個人還是會死亡,所以這種布施是有時間性的,是短暫的,是有相布施,談不上功德,只是一種人間福報。 而無相布施可以幫助內在的靈性得到清淨、解脫,甚至成就,所以是一種無生無滅的布施,是真正的功德,當然勝過有相布施的福德。 其實色身只是自性的影子,一旦命終,影子便消失了。可是很多人都是跟著影子走,追求這一生頂多一百年的空相,卻忽略千百億萬年無生無滅的本我。 修行如果只是為了自己成就,而忽略去普化眾生,行無相布施,就是獨覺禪;這種修行不可能成佛,連菩薩都不到,最多只能達於聲聞、緣覺的層次。 清淨持戒 身口意淨 菩薩的第二門功課是持戒,要持清淨戒,保持身心的清淨,就像自性一樣。 我們每個人的自性都是一尊清淨佛,只因造業而蒙塵,所以修行的目的,就是要解脫這些塵垢,回復本來的清淨,然後才能回佛國。 換句話說,修行就是要解脫業力,因為解脫就得到清淨;不解脫就是污染、根塵,而這就是輪迴之因。所以修行要從清淨起修,清淨是修行的根本。 一般修行人都很重視戒律,要持戒、守戒,規矩很多。當然,「戒律」是有其存在的必要,但真正重要的,是讓靈性在每個當下都能夠清淨,而不是讓心被戒條綁住,那就落入「人相」持戒。 人之所以會有喜怒哀樂,會有煩惱、痛苦,都是體內眾生習性的意識作用,也就是「貪嗔癡慢疑」。如何解脫呢?一定要離相,不執著於「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四相,並保持「身口意」清淨,以慈悲心和愛心來扭轉自身的眾生習性,也就是以菩薩性代替眾生性,讓它們得到清淨。 一個人如果真正開悟,就會知道清淨的重要,會很自然的做到清淨戒,得到菩薩的清淨。 無生法忍 遠離四相 菩薩的第三門功課是忍辱。所謂忍辱,並不是在受到侮辱或難堪時,要忍辱吞聲;因為一個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總有一天會因忍不住而崩潰。 菩薩修的忍辱是「無生法忍」;什麼是無生?就是不要在意受辱的外相,心還是一樣清淨;而既然無生,又何需忍辱呢?這就是「無生」的智慧。 「法忍」則是在事情發生以後,設法讓傷害減到最低,並趕緊去解決它、圓滿它。修行人如果能做到無生法忍,就是真正的菩薩。 至於要怎麼做,就是當作什麼都沒發生過,就像船過水無痕,或像被蚊子叮,痛一下就過去了。這是修心的功夫,也是一種報冤行。 其實進入佛門禪修以後,對於任何事,就不該再去計較得失。因為有了得失心,就會有煩惱,面對不如意的事,應該要處之泰然。忍辱是一種美德,修行人要比一般人更能忍辱,要知道「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加速精進 計畫修行 菩薩的第四門功課是精進。所謂精進,並不是要每天誦經、唸佛、勤作早晚課;而是如何從「人」快速進入「自性」,就像開車上坡前,要踩油門加速;或像飛機起飛前的加速度一樣。只有這種加速度,才能衝破層層關卡,進入自性的世界。 因為從色身的修行到自性的修行,必須超越千百億萬劫的光電時空,如果想在今生幾十年的生命之內完成,沒有足夠的精進力,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有人把修行當作輕鬆的休閒活動,這樣絕不可能成就,一定會再輪迴,不知要過多少世,才有機緣成就。所以,精進力是成就的要件。 修行成就,是指「精神」成就,所以我們要讓色身先提升為精神體。那要怎麼做?就是隨時都保持最充沛的精神力,毫不鬆懈。說得更清楚一點,就是把十年當成一年,把一年當成一個月來用;這樣修行一年,勝過別人修十年,所以修行要有計畫,要依進度來落實。 修行就是和時間賽跑,人的生命是很短暫的,千萬不要存著「我還年輕,不急著修行」的念頭,要知道人生無常,如果能超越時空,這一生就贏了。這就是加速精進。 智慧禪定 入實相界 菩薩的第五門功課是禪定。禪定並不是坐在那裡無所事事或胡思亂想,而是要智慧禪定,也就是要做到身心統一。 因為當身心都靜下來以後,就會接到一股加持力,也會從體內生出一股力量,這內外的力量會幫助我們突破身心障礙,從地球的三次元有相時空,超越到高次元的宇宙時空;讓我們的體內眾生得到解脫,成就佛菩薩;讓我們經過深定、正定、妙定的層次,直接到達真如實相的如來佛地。由此可知,禪定就是一艘般若船,帶我們從此岸到達彼岸。 所以禪定時,不要有妄念,要放下一切,從離相、無我,而進入無相;從零思想、零妄念,到潛意識的清淨、到無限大的性海、空海;然後入定於實相界。 在禪定中,會依我們的清淨度,而得到不同的靈力加持,幫助我們脫離地球的現象界,進入高次元的無相實相界;這就是宇宙時空的力量。 圓滿般若 萬德莊嚴 菩薩的第六門功課是般若。般若是指靈性的智慧,也就是佛的智慧,不同於人間的聰明才智。聰明才智可以從經驗或學習而得,般若卻是每個人天生本自具足,是靈性本有的智慧。當我們的精進力不斷加強,時間到了,就會得到。比方當修行境界到達佛菩薩界時,自然就會瞭解佛菩薩的成就,可以造化人間的美滿,造化眾生的成就。 換句話說,般若就是如何從「人」到「佛」的智慧,也就是具足一切圓滿如來佛的智慧。所以修行人要「菩提總持行」,要去圓滿這六大普度眾生的功德。因為六度萬行就是萬德,等到這些功德都圓滿以後,就是萬德莊嚴,可以成就佛陀;這就是自度。 由此可知,菩薩的修行就是要六度萬行,要做無相布施,去接引眾生修行。至於持戒、忍辱和精進,都是內在的修為,是為了要達到智慧禪定的目的,所以都是幫助入定而圓滿功德的加行功夫。入定以後,才能得到廣大的般若智慧。禪定和般若,在六度萬行中尤其重要。 也就是說,六度萬行是讓色身去完成功德,等到功德圓滿,莊嚴的法身就顯現,而靈性也會隨著這些功德而到達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