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已找到 3 則相關結果
台灣碳費制度上路,正式邁入碳定價時代,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與環境部將於13日合辦研討會,針對企業減碳轉型、我國淨零碳排深入討論;基金會呼籲,全民可一起加入討論,反思氣候變遷下的環境保育議題。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與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合辦「道法自然,公民力量再出發--反思人與土地、自然的親密關係」研討會,將於本周五下午1點30分至5點於台灣大學管理學院一號館B1正大國際會議廳舉行。 基金會表示,自然淨零碳排不是單靠政府制度及企業投入就能達成,全球推動永續已是趨勢,自然生態、環境健康成長是推動重點,而今年COP29除了討論氣候融資目標外,也強調城市韌性與人與自然間存在的和諧與互許。 基金會提到,台灣過去推動環境保育、資源回收、減塑淨塑的過程,公民團體組織的倡議,全民都積極投入都扮演關鍵角色,公民力量正是邁向跨域治理的關鍵,基金會曾舉辦兩場回顧與前瞻的研討會,得到民間團體、產官學界很多關注,今年希望集合更多聲音,讓更多公民一起重新投入。 本場會議由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邱文彥老師主持,邀請多位專家、學者一同出席討論,包括彰化環境保護聯盟理事長蔡嘉陽、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名譽教授黃書禮、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海委會海洋保育署署長陸曉筠、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監事曾旭正、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城鄉發展分署分署長林秉勳、前台南縣長、立法委員蘇煥智。 環境部也透過臉書表示,台灣過去推動環境保育、資源回收、源頭減量的過程,公民團體扮演關鍵角色積極投入,面對自然環境、氣候變遷議題,需加強「能力建構」,由中央地方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據調適行動方案,滾動式的盤點、整合、調整,優化氣候變遷調適措施與計畫,並對現有規章制度進行適度調整,必須適切地與民眾共享,此議題是攸關全民的「社會工程」。
2024年是全球大選年,保護主義興起、美中兩極經濟格局加速成形,全球貿易格局動盪不安。面對強勢美元、產業鏈重組與科技創新浪潮,台灣企業如何應對?兩岸關係又該如何破冰?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將於10月28日舉辦研討會,邀請國內財經專家,理解台灣在複雜局勢中的機會與挑戰。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指出,研討會共有4大亮點,邀請多位國內財經專家、從地緣政治、貨幣政策、國際貿易、產業供應鏈等多樣角度切入、了解最新國際經貿脈動及理解台灣在複雜局勢中的機會與挑戰。 活動資訊如下: 主辦單位: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活動時間:2024/10/28(一) 下午兩點到五點 活動地點:台灣大學 管理學院一號館 正大國際會議廳 與談嘉賓: #許嘉棟(台大經濟系兼任教授,前金融研訓院董事長、財政部長、央行副總裁) 題目:面對強勢美元及全球資金潮,政府財政與貨幣政策上應有的準備 #黃齊元(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副董事長、東南亞影響力聯盟理事長、藍濤亞洲總裁) 題目:全球政經動盪局勢下,台灣企業的處境與因應對策 #林建甫(中國信託金控 首席經濟學家,台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 題目:2025年全球經濟金融走勢,產業鏈重組與科技創新 #黃志芳(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前外交部長) 題目:大國博弈下,台灣企業與政府在國際經貿的抉擇 #劉大年(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 主任) 題目:世界劇變下台灣的因應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uUNBxfqdpMNbn7kx8
【記者宋秉忠/台北報導】台灣媒體從年初開始每天充斥著選舉新聞,但大家有注意到今年是人類史上最熱的一年?3日,在環境部氣候變遷署(氣候署)與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合辦的「從永續發展看氣候變遷與治理」研討會上,與會人士關切台灣政黨輪替下應對氣候變遷的政策延續性。 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中心」(CopernicusClimate Change Service,C3S)表示,2023年6至8月是自1940年該機構有記錄以來最熱的月份;針對C3S公布的數據,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nio Guterres)也感嘆:「我們的星球剛經歷了一個有史以來最悶熱的季節,氣候崩潰已經開始。」 有感於應對氣候變遷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氣候署和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在台大合辦兩場「從永續發展看氣候變遷與治理」研討會;第一場3日舉行,主題是「氣候治理環境永續再出發」,針對氣候變遷趨勢,檢視相關政策與長遠規畫,聚焦國家氣候治理組織架構、治理規範與策略磨合、永續金融與氣候治理的搭配,也從治理角度討論大家關心的碳定價議題。 氣候署長蔡玲儀致詞時即指出,氣候變遷已經是全球面對最嚴重的挑戰,今年7月和8月的全球氣溫均比工業化前水準高出1.5C(這是科學家長期以來警告的一個關鍵臨界點,全球氣溫必須保持在這一臨界點以下,以防氣候變遷帶來災難性的影響),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提高國家應對氣候變遷的韌性已經是政府刻不容緩的工作。 蔡玲儀指出,去年政府確定「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後,2月15日蔡總統公布施行《氣候變遷因應法》,納入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提升氣候治理層級、徵收碳費專款專用、增訂氣候變遷調適專章、納入碳足跡及產品標示管理機制。 蔡玲儀指出,「2050淨零排放」立法後,現在是開始行動的時候,政府工作將著重在明確碳定價、提升國家對於氣候變遷的調適能力,並將應對氣候變遷政策與國家永續發展計畫相聯結。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余範英表示,余紀忠文教基金會30年多年來一直關注、推動應對氣候變遷的政策,而且得到許多產官學界人士的支持,現在則是到了「停看聽」的關鍵時刻,我們需要從頭檢視應對氣候變遷的政策是否合乎現實,並且思考如何繼續往前走;為此,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舉辦兩場研討會,分別探討「氣候治理環境永續再出發」和「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兩項課題。 圖/余紀忠文教基會董事長余範英(左)、氣候署署長蔡玲儀。(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提供) 台大法律系教授葉俊榮則關注「緊急氣候與民主台灣」,葉俊榮指出,1996年以來台灣已經進行過7次總統和立委選舉,從現在到2050年也將有7次總統和立委選舉,如何確保應對氣候變遷的政策延續性,才是大家應該關心的問題。 葉俊榮以美國川普總統為例,雖然川普上台後中斷了許多應對氣候變遷的政策,但是前任歐巴馬政府早就將應對氣候變遷的政策變成法令,深入官僚體系運作,即使出現川普走回頭路的現象,但官僚體系的慣性運作,最終還是能讓政策持續下去,這種作法非常值得台灣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