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亞洲大學

已找到 2 則相關結果

簡秀枝/邀請趙迷二度回娘家 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

1996年,第一次舉辦「趙迷回娘家」,為趙春翔先生找回他生前好多親朋好友與學生,大家相聚憶舊,溫暖在心頭。 23年後,我們再辦「趙迷回娘家」,希望找回那份記憶,重溫舊夢。然而,這23年來經歷了許多改變,讓人唏噓不已。 許多與趙春翔相關的重要人士,已經凋零。而趙家人訊息更加渺茫。 趙春翔遺孀劉雪琴女士已經過世,兒子趙紅窩居北京,不再跑兩岸三地,而女兒趙萱萱也像斷了線的風箏,音訊杳然。 原來為趙春翔藝術推廣嘔心瀝血的金董建平女士,也為失憶重症所苦。 最重要收藏家之一的孫性大戶,以前出力出畫,但去年病逝後,子嗣低調,不願讓作品外借。 要還原一場有質感的展覽,越來越不容易。我們在極度困難中,撐起這個展覧,也找到知名策展人王嘉驥老師爬梳背景,重作論述。 我們很努力為趙迷的二度回娘家,找到更積極、健康的理由—趙春翔不能一直錦衣夜行,像遠方的行星。 讓疼惜趙春翔的所有人,再相聚於他熠熠生輝的遺作面前,咀嚼那份不曾遠離的愛、關懷與藝術理想。 4月12日「遠方的行星-趙春翔藝術展」 地點: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 上午10:30 記者招待會,下午1:30到3:00 座談、分享會,下午15:30 展覧開幕典禮及現場導覽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簡秀枝/非眼見的推測與判斷 這樣的藝術平台該怎麼信賴?

匆匆紐約趕回來,希望到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與導覧義工,分享即將在四月開展的趙春翔藝術,心中百味雜陳。 與藝術界朋友見面,他赤祼祼地告訴我,趙春翔是杭州藝專畢業,吳大羽學生輩當中,才氣最平庸的,夜拍流標連連,甚至暗示我趕快出清,獲利了結。 在去返紐約的飛機上,16個多小時,我睡睡醒醒,一路思考這個好朋友的寶貴見解,些許難過,一方面,為趙春翔孜矻一生,沒被理解,惆悵懊惱。但,更難過的是,號稱最懂藝術的專家之一,這樣看藝術,這個平台,怎麼叫人信賴。 第一次看Cy Twombly的作品,被畫面雜亂無章所苦,直覺認為,那怎麼叫藝術;同樣的,日前接觸Günther Förg晚年彩點作品,也覺得畫面亂如雜草,直到我去了紐約H&W大展廳,看他完整大展,整面牆的大原作,磅礴氣勢,我當場改了觀,尢其聽完策展人解說,更加地恍然大悟。 藝術的水,真的很深,這個社會,說濫,比說好容易,說假,比說真簡單,因為不需要舉證,還可以凸顯自己內行與清高。 其實,眼見,不一定為憑,更何況許多來自非眼見的推測與判斷。 我忍不住要問,習慣批評趙春翔的人,究竟看過他的多少原作、大作?許多學者,為人情寫文章,翻了翻傳記書,連原作都沒看過,是在冷氣房寫稿的。抄襲的抄襲,連圖檔都是拿著畫冊翻拍。 知識份子的獨斷、蒼白與不負責任,古今皆然。 一個人一辈子能忠於自己角色,認真做好、做滿一件事,就值得肯定。至於成就大不大,那是外界的看法,行情高不高,上不上得來,牽涉的因素,更為複雜。 去紐約拜訪藝術市場前輩Brett Govry,他在國際大拍賣公司早已功成名就,當我問他為什麼還要自己跳下來開畫廊?他告訴我,許多人對藝術品一知半解,如果作為一個重要畫廊主持人,可以近距離落實一些理念,或許可以改變美術史發展。 我望著他自信的眼神,一股敬佩之情,油然升起⋯⋯。 也許,我該更努力為趙春翔說說話!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