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五蘊皆空
已找到 3 則相關結果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一般人都以為,唸很多佛經、背很多經典,就是在修行;或是對佛經的研究很深、經文可以倒背如流,就是修得很高;其實還不如每天過得很自在、很法喜。如果能夠這樣,就是一尊「歡喜菩薩」。 修行,首先要從身體和心理做起,也就是要「身心一致、達到平衡」。什麼是身心不平衡?舉例來說,每個人都不希望生病,都想去旅遊或觀光;但有些人因為身體不能太勞累,或是有某些病痛而不能去,這就是典型的身心不平衡-因為身體有病,不能與「想去旅遊、觀光」的想法一致。 當然,有些病痛是屬於習慣性的,比方像吸毒者,當他們冷靜的時候,並不想要吸毒,而是因為生理成癮的需求才去吸毒的;這也是一種身心不平衡的例子。其實這些人都很清楚吸毒的下場是什麼,只是因為一時的迷惑而上癮,導致身心無法自主,造成很大的傷害。 另外在生活上,誰都不希望自己與他人發生不愉快;但如果身體不舒服,或是心情鬱悶時,往往很容易就因為別人一兩句不順心的話而情緒失控,甚至衝突;這其實也是一種「身心不平衡」的表現。我們修行,就是要讓身心平衡,要修正這些行為和思想。 觀世音菩薩說:「當我們觀『五蘊皆空』時,就可以度一切苦厄」;六祖慧能大師也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意思是說,本來也許會發生的事,可以透過智慧的處理,而讓它不發生。既然不會發生,那又何來痛苦要去忍受呢?這就是「禪」的智慧。 所以我常說,要保持清淨,包括身體的清淨和思想的清淨。若能做到清淨,就連晚上做夢,也不會作惡夢;如果會作惡夢,就表示還不清淨。 清淨以後,會讓人變得很有親和力,人與人之間就不會有摩擦。清淨,可以讓我們的心直接通達宇宙,會理解很多事情;而這也是一種神通。 所謂神通,是當別人還不知道的時候,可以比對方多知道一些,這是因為「清淨」的緣故。 也就是說,當一個人清淨以後,可以知道很多事情,像是氣的變化、磁場的變化……等等。比方到醫院探病,雖然還沒看到病人,但你已感應到對方的氣場,知道他的狀況如何。又好比到一個充滿靈氣的地方,在還沒到達之前,就可以先感應到當地的美好與殊勝;這些都是因為「清淨」的緣故,可見「清淨」多麼重要,它是成就的第一要件。
文/黃金龍博士 iScim雲端計算中心執行長 「薛丁格貓」與「量子擦除實驗」的物理理論,可解釋「人心」與「物質界」互動的過程,這是人類世界運作的法則,也是讓人陷於煩惱痛苦的原因。若所有人都能經由正確的禪定進入正定,見證《心經》所謂「五蘊皆空」的能量態,無非是一條真正可以解脫的光明大道。 薛丁格是位大學物理系學生,他在家裡養了一隻可愛的貓咪。一天,他在實驗室裡好奇地想,此時家裡的貓咪不知是在房間睡覺?還是在客廳玩小球?於是他拿起實驗室裡最先進的量子生物儀,鎖定家的位置並掃瞄一遍,原本預期可以找出貓咪的正確位置,結果發現心愛的貓咪竟同時存在於房間和客廳!這是怎麼回事?是貓咪有好朋友來找牠?還是牠有了分身,可以一分為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薛丁格的學弟維格納自告奮勇,願意親自跑一趟薛丁格的家,一探究竟。 不久,維格納來到了薛丁格的家,他一進屋便發現貓咪正在客廳開心地玩小球,而同一時間,薛丁格在實驗室的量子儀器,居然瞬間變成貓咪只在客廳玩小球,不是同時存在於房間和客廳。 歐文.薛丁格(Erwin Schrödinger,1887至1961 A.D.)是奧地利物理學家,他於1926年提出的薛丁格方程式,為量子理論奠定重要的基礎,幾年後,他得到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肯定,此方程式更以他的名字命名。 薛丁格方程式最大的貢獻是成功地運用波函數描述物質體;簡單地說,就是一個物質體,可以用一個能量波的型態來表達。 實驗證明 人類意識會影響物質體狀態 「薛丁格貓」的弔詭(註1),是薛丁格於1935年提出的一個邏輯性思考,初期雖然遭到一代物理大師愛因斯坦的批評,但後來卻得到更多的討論與贊同。 1996年,Monroe等一群研究學者在美國國家標準暨技術研究院(NIST)完成了「薛丁格貓」的實驗,成功證實這個理論。而讓愛貓人士感到欣慰的是,學者使用的並非活生生的貓,而是帶正電的鈹。此後亦有數個研究團隊利用不同的方式,證實薛丁格貓的理論。 「薛丁格貓」的實驗說明了:當薛丁格的學弟維格納尚未進屋前,屋裡沒有任何人,因此貓咪是處於「能量波」的型態,此時「睡覺」與「玩小球」兩種能量波是同時存在的。 當維格納進屋後,貓咪因為受到人類的觀察,由兩個能量波退縮為物質型態;也就是睡覺或玩小球其中一個型態。 有趣的是,如果在實驗中,進屋觀察的不是人,而是其他生命體(比如是狗,或另一隻貓),就不會造成能量波的退縮。這個奇妙的理論,揭示了人類的觀察可以改變物質世界的狀態。 「薛丁格貓」的故事,其實還有續集。一天,薛丁格和維格納正討論著上次貓咪實驗的詭局,他們決定重覆上次的實驗。於是維格納再次回家觀察貓的位置,薛丁格則留在實驗室操作量子生物儀,這次他決定把貓的狀態全程錄影下來。 到了預定的時間點,維格納推門進屋,確認了貓咪的位置後,便回到實驗室。然而,當維格納坐在實驗室與薛丁格討論實驗時,維格納突然失憶症發作,腦中一片空白,把進屋後的事忘得一乾二淨。薛丁格趕緊檢查儀器記載的貓咪位置記錄,發現貓咪居然從頭至尾都呈現出「客廳與房間共同存在的能量波型態」。 這段續集故事描述的是量子力學有名的「量子擦除實驗(註2)」,這個實驗更進一步證實人類意識對物質體狀態的影響。 原本維格納在進門觀察貓咪時,應該會造成貓咪由能量波退縮為物質體型態,也就是維格納只能看到貓咪在睡覺或在玩小球其中一種型態。但當維格納的意識被抹除時,卻讓儀器中的貓咪記錄回到能量波型態。 到底「光」是「粒子」?還是「波」?這個問題曾在100年前的物理學界掀起滔天巨浪,經過數十年的研究、討論、推翻、實證,終於慢慢形成了量子理論,其中多位物理學家還因此得到諾貝爾物理學獎。 量子力學證明空色不二 然而相似的概念,在佛經中卻是說得斬釘截鐵,在諸多佛經中,幾乎沒有第二種說法。 譬如我們常聽到《心經》說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指有形有相的物質體,「空」可以解釋為無形無相的虛空。《心經》認為,「空」與「色」是一模一樣的;然而如此簡潔的文字,卻讓後人如墜入五里迷霧,無法明瞭佛法的真實義。 所幸這個千古大謎語在近代量子物理學中,藉由物質體「粒子態」與「波動態」的二重性,得到很好的解釋;「薛丁格貓」的理論,則進一步用科學方式闡述了佛家「萬法唯心造」的觀念。 譬如《華嚴經》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以及《楞嚴經》的「一切因果,世界微塵,諸法所生,因心成體」,其中「唯識所變」和「因心成體」這兩句似乎說明了,當人類觀察到貓咪的狀況時,貓咪由能量波型態退縮成有形有相物質體的過程。 佛經有很多關於「心」、「意」、「識」與「五官」、「物質體」等關係的敘述,如《六祖壇經》即有「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的禪宗公案聞名於世(註3)。 大部分的佛教徒,將六祖這段對話解釋為禪宗祖師引人開悟的話頭,殊不知它也巧妙揭示了「人心」與「物質體」互動的奧秘。 風或幡,原本是自然界的能量波,因人類的參與,而退縮為具體的物質體。如果沒有人類意念的觀察,也就沒有風動或幡動的問題;所謂「聖人語不錯,迷人自不明」,正是如此。 世人因五官的覺受「觸境成識」,而外境又「因心成體」,形成人類與外界萬事萬物互動的型態。反觀聖人能超脫凡塵,不起分別心,隨時處於客觀的旁觀狀態,因此可以離世間相,進入真如實相。 讀者讀文至此,除了驚訝量子力學的奇妙理論,對於佛法的精妙意涵,應該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這也是佛教之所以被稱為智慧宗教的原因。然而,我們在明白了這些宇宙最深奧的密意之後,又該如何達到佛經所敘述的境界呢? 這個修行人最關心的問題,早在2500年前,《心經》就已提出了解答。 化五蘊為能量態 可解脫一切苦厄 《心經》最關鍵的觀念,便是開頭的第一段經文:「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段文字從後面兩句解釋過來是:如果一個人能照見五蘊皆空,便可滅度一切苦厄。五蘊為「色受想行識」,依照量子力學的概念來思考,若一位修行人能將這五蘊轉化為能量態,即可化解物質界的一切痛苦災難。那麼要如何做到呢?答案就在前面兩句。 悟覺妙天禪師在解釋《心經》時提到,所謂「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就是禪定進入正定狀態;所以這整段文字,禪師的解釋是:「觀世音菩薩在禪定進入正定以後,來到一片光明的世界。在這個光明世界裡,觀世音菩薩發現五蘊都不見了,整個心無憂無慮,沒有煩惱和痛苦,因而得到了大自在。」 可見人生痛苦的解方就是正定,也就是「行深」到「般若波羅密多」的境界。難怪《心經》最後的經文不斷強調「般若波羅密多」的神奇力量,並言明所有佛菩薩都是經由禪定才能成就。 「薛丁格貓」與「量子擦除實驗」這兩個物理理論,恰恰正解釋了「人心」與「物質界」的互動過程,這樣的模式是人類世界運作的法則,也是讓人陷於煩惱痛苦的原因。 地球上信仰宗教的人,占總人口的80%以上,除了追求心靈寄託,無非也是希望自己能從娑婆世界的輪迴中解脫。六祖慧能大師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若所有人都能經由正確的禪定進入正定,見證五蘊皆空的能量態,無非是一條真正可以解脫的光明大道。 註1:所謂薛丁格貓,是把一隻貓、一個裝有氰化氫氣體的玻璃燒瓶和放射性物質,放進封閉的盒子裡,當盒內的監控器偵測到衰變粒子時,就會打破燒瓶,殺死這隻貓。根據量子力學的哥本哈根詮釋,在實驗進行一段時間後,貓會處於又活又死的疊加態(能量波疊加型態)。但假若實驗者觀察盒子內部,會觀察到一隻活貓或一隻死貓,而不是同時處於活狀態與死狀態的貓。這結果引起一個謎題:到底量子疊加是在什麼時候終止,並且塌縮成兩種可能狀態中的其中一種狀態?(摘自維基百科) 註2:所謂量子擦除實驗,是量子力學的一種干涉儀實驗,它可以用來演示量子糾纏、量子互補等基本理論。實驗時,使用雙縫干涉儀製成干涉圖樣,這實驗有3個步驟:1.照射光子束於雙縫干涉儀,然後確認在探測屏出現干涉圖樣。2.觀察光子通過的是哪條狹縫,在觀察時,須小心翼翼地不過度攪擾光子的運動,然後證實顯示於探測屏的干涉圖樣已被消毀。這步驟演示出,干涉圖樣是因為「路徑資訊」的存在而被消毀。3.通過特別程序,可將路徑資訊擦除,但也可重新得到干涉圖樣。另外證實不論擦除過程的完成時間是在光子被探測之前或之後,都會被重新得到干涉圖樣。(參考維基百科) 註3:《六祖壇經》云:一日思惟,時當弘法,不可終遯。遂出至廣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師講涅槃經,時有風吹幡動。一僧云風動,一僧云幡動,議論不已。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一眾駭然。 黃金龍博士 小檔案 學歷: 台灣大學工學博士 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 美國自然醫學醫師 現任: iScim雲端計算中心執行長 世界自然醫學大學整合醫學系教授 中華兩岸三和文教美容養生交流協會榮譽理事長 台灣長生學會理事長 DynaDx cooperation Senior Advisor 杏群診所康活麗苑自然醫學部主任 釋迦牟尼佛救世基金會淡水禪修會館負責人 修行資歷: 自1996年修行印心禪法迄今
文/黃金龍博士 世界自然醫學大學整合醫學系教授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 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段文字是佛教經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裡的第一段,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一段文字。經文中提到的「度一切苦厄」,可說是廣大人們的第一個願望;然而,如何才能達到這個願望呢?必須要進入「五蘊皆空」的境界。那麼又要怎麼進入這種「五蘊皆空」的狀態呢?關鍵的方法便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也就是要「進入甚深禪定」。 經由「甚深禪定」,可以幫助我們進入「五蘊皆空」的境界。佛教中,五蘊是指「色受想行識」,「色」代表身體生理層次;「受想行識」代表心理精神層次。近年來科學昌明,各種醫學儀器推陳出新,我們是否可以把這個佛教修行的關鍵問題做一個清楚的釐清呢? 人的思想、情緒與大腦的運作息息相關,大腦神經在活動時會發出電磁波,用科學儀器偵測頭皮上的電位變化所形成的資料就是「腦波(brainwave)」。因此,簡單地說,腦波和大腦意識有某種程度上的對應關係,腦中思緒運作的快慢,會影響腦波頻率的高低。 腦波從快到慢,可簡單分為beta()、alpha()、theta()及delta()等4種波。人在張眼、閉眼、清醒或睡眠狀態下,腦電波的振動頻率會有明顯的不同,大約落在1~40Hz之間。 人類4種腦波: 氣功可分為共振態與入定態 台大校長李嗣涔教授在研究「氣功科學化」的過程中,利用大腦alpha波振幅的升高與降低,定義了「共振態」與「入定態」兩種不同的氣功態。李嗣涔從實驗數據中推論,一般中國傳統道家在開始練功時,是處在「共振態」,但練到高深境界以後,便可進入「入定態」。而佛教禪宗的「坐禪」,則是從修練開始,就在練「入定態」。 2006年,亞洲大學張剛鳴教授在發表於Biomed Eng Appl Basis Comm的文章中表示,禪定者在禪定期間,大腦alpha波明顯受到抑制,而呈現以theta、delta等慢波為主的現象。 交通大學羅佩禎教授於2003年發表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文章中的案例顯示,受測者在接受上師悟覺妙天禪師的加持後,大腦alpha波所占的能量比例,約可由50%降至10%;而delta波約可由20%提升至60%(見下圖)。 腦波能量比例變化: 筆者將文獻的研究結果比對心理學的定義,將禪定的過程大約畫分為3個階段: 1. 閉上眼睛(抑制beta波,以alpha波為主)。 2. 進入淺定(抑制alpha波,以theta波為主)。 3. 進入深定(以delta波為主)。 這3個階段可以初步解釋《心經》中所言,進入甚深禪定的心理與大腦運作的狀態。然而,腦電波的變化只能描述大腦意識型態的變化,並不能說明入定時進入空性的生理機制。是什麼生理變化讓進入禪定者的腦中呈現寂靜無念的狀態呢? 腦脊液可清洗大腦代謝廢物 就在2019年11月,Nina Fultz等一群美國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的科學家,發表了他們利用功能性磁振造影技術(fMRI,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拍攝到腦脊液進出大腦的影片。 從這篇刊登在頂尖雜誌Science的文章及圖片(見下圖)中可看到,紅色的血液(血氧濃度相依對比Blood Oxygen-Level Dependent,BOLD)會週期性地流出大腦;而每當血液大量流出時,藍色的腦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就趁機進入大腦,填補血液流出的空間。腦脊液進入大腦後,可以清除腦中的代謝廢物,例如導致阿茲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俗稱老年癡呆症)的澱粉樣蛋白(beta amyloid)等。 波士頓學者是在研究非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nonrapid eye movement sleep)時,發現這樣的清洗過程。這個結果符合一般人的經驗,良好的睡眠讓人一覺醒來,擁有一個清爽的大腦;而沒睡好的人,容易有昏沉的感覺,這是因為腦脊液沒有充分清洗大腦所造成的。 血氧濃度(BOLD)與腦脊液(CSF) 變化週期曲線圖: delta波是啟動大腦清洗的關鍵 研究人員進一步發現,腦波型態和腦脊液的清洗過程關係密切。論文的通訊作者Laura Lewis教授認爲,睡眠過程中,大腦的神經元會接近同步活動,一起開啟,一起關閉。從腦電圖的數據顯示,當同步的神經節律出現後,才會發生血液和腦脊液的輪轉。 Laura Lewis教授解釋,當大量神經元一同停止激發時,腦波呈現以delta波為主的型態,腦部不需要太多血液輸送氧氣,因此才給了腦脊液湧入的機會。 清洗大腦3步驟: 波士頓研究者的這個發現,對於如何修復大腦有很重要的意義,同時也解答了《心經》談到「五蘊皆空」的生理機制。 當大腦醒著或思緒紛亂的時候,神經元無法同時關閉,因此無法讓大腦的血量下降到足夠低的水平。只有進入深度睡眠或禪定入定時,神經元集體關閉,使腦波進入delta波為主的型態,此時大腦不需要太多血液,腦脊液才能大量進入大腦,清除像澱粉樣蛋白這樣的代謝副產物。 美國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的Bryce A Mander教授亦發現,當腦波中的慢波(theta波、delta波)減少時,也會導致衰老和局部腦萎縮,影響年齡相關的認知能力。 禪宗的禪定方法是釋迦牟尼佛經過6年苦修後體悟出來的,並經由歷代禪宗祖師宗師代代相傳至今。有經驗的禪定者可以在短短數分鐘內入定,使腦波呈現delta為主的型態(見下圖)。經由禪定後,可使人有神清氣爽、精神百倍、心中一片寂靜的感受。 骨髓、腦液、血液是開發人體潛能3大關鍵 悟覺妙天禪師在傳授印心禪法時曾提及,人類的潛能無窮,但真正的潛能開發,要經過禪定的訓練;禪定可以讓細胞活絡、年輕、抗衰老、凍齡,甚至可以逆齡。 禪師在傳授「超生命科學禪」時特別提出,開發人體潛能的3大關鍵是骨髓、腦液和血液,教學過程中,禪師將三者一一解說,並教導實修方法。禪師所傳授的這些內容,都是修行過程中,自身實際禪定的經驗與體悟,筆者將之整理後,發現竟與Nina Fultz、Bryce A Mander等近代學者的研究結果相互呼應,實不可思議。 《心經》文字言簡意賅,只有簡單的268個字,便把佛教的重點說得一清二楚;難的是如何運用「甚深禪定」,讓自己進入「五蘊皆空」的境界。 妙天禪師在傳印心禪法時強調,禪定要能夠「入定」。然而現代人生活節奏快速,生活壓力又大,如果能經由修鍊正確的禪定方法,進入禪定,除了能讓腦神經集體休息、引導腦脊液清洗大腦、恢復大腦機能、開發潛能外,若能更進一步進入「五蘊皆空」的狀態,就有機會見證「空中妙有」的佛菩薩世界,那就真的不虛此生了。 黃金龍博士小檔案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工學博士 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 美國自然醫學醫師 現任: 世界自然醫學大學整合醫學系教授 中華兩岸三和文教美容養生交流協會榮譽理事長 台灣長生學會理事長 DynaDx cooperation Senior Advisor 杏群診所康活麗苑自然醫學部主任 釋迦牟尼佛救世基金會淡水禪修會館負責人 修行資歷: 自1996年修行印心禪法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