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中醫

已找到 15 則相關結果

中醫教養生功法 常拍委中穴舒緩腰酸背痛

現代人工作生活中常常會遇到久坐或久站的情況,長久下來容易出現腰痠背痛的症狀,讓許多民眾困擾不已,一方面想要看醫生尋求醫療協助,又擔心自己小題大作,不看醫生又會渾身不對勁,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張簡媜鶧醫師表示,這時候可以嘗試用一個穴位來做身體調理,那就是中醫十總穴之中的委中穴。 從字面上來看,委中穴的委有委頓、委屈的意思,意思是突然擊打此穴,會使人下肢委頓立即跪倒;中則是說委中穴位於膝蓋後方,膝膕窩正中。而在十總穴中對於委中穴的敘述就是「腰背委中求」,顧名思義,代表委中穴就是治療腰酸背痛的特效穴。張簡媜鶧醫師表示,以人體經絡運行方面來看,委中穴落在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而足太陽膀胱經會走到人體分布在背部、腰部的穴位,所以,臨床上常常會特別用委中穴來做腰背方面的疼痛治療。 委中穴又名血郄(音同「隙」),意思是血液深集處,人體氣血集匯通過的地方,所以,中醫臨床治療也會應用委中穴治療深層的氣血瘀滯,甚至是放血治療。張簡媜鶧醫師特別強調,放血需要高度醫療專業,請一般民眾千萬不要在家嘗試,避免造成生命健康的危險。 如果想要自己利用委中穴來調養身體,張簡媜鶧醫師分享了在《黃帝內經》裡,記載一篇有關委中穴的養生功法-拍打八虛。所謂的八虛就是指人體八個虛弱的地方,也是五臟邪氣常常藏匿的地方,分別是人體兩側的肘、腋、髀(腹股溝)以及膕(膝膕/委中)等八個部位。《黃帝內經》的「靈樞.邪客篇」記載,人有八虛以候五藏。八虛分別對應著人體五臟的邪氣藏匿處,如果心肺有邪氣的話,常會在手肘內側有瘀阻;肝的邪氣則是對應在兩腋;脾的邪氣會藏在腹股溝;而腎有邪氣則會反應在委中穴位於的膝膕窩。 張簡媜鶧醫師表示,拍打八虛的時候要用「虛掌」的手法,就是四根手指併攏微彎,好像掌心中有個淺淺的碗,力度上只需要輕輕地拍打,有時候拍一拍就會出現類似刮痧的小紅點,之後建議再喝點溫水促進身體血液流通代謝。張簡媜鶧醫師提醒,不是每次都會出現紅點,只要感覺到拍打處微微發熱即可。 拍打八虛的時候,可以從上往下輕輕拍打,張簡媜鶧醫師表示,早上做拍打八虛的效果最好,這樣還可以藉著一天的生活及飲水,排除掉體內的代謝廢物。特別要注意的是,飯前跟飯後一個小時,不適合進行拍打動作。張簡媜鶧醫師提醒,如果刺激某個穴道對身體有不適反應的話,請到合格的醫療院所,找尋中醫師的幫助。 花蓮慈院中醫部推出的2024年養生穴位衛教影片,規劃將會有十集,會在花蓮慈濟醫院YouTube頻道播出,每期都邀請到專業的中醫師,分享中醫最常用的十個穴道-十總穴,揭開中醫穴道的神秘面紗,也分享免費的居家養生秘訣,陪伴大家健康沒煩惱。

寵物看中醫望、聞、問、切 貓貓狗狗也能用針灸治療

近幾年,用中獸醫為主要治療方式的寵物醫院已在大陸多個城市興起,人可以用中醫方式治病,同樣毛小孩也是一樣的。望、聞、問、切,一樣也少不了,就連針灸,也可以用得上。 中獸醫在中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最早的中獸醫主要是治療牛、馬、羊等家畜。在中獸醫療法方面,比較常見的有針灸、推拿按摩、中藥、藥膳食療等。望聞問切、針灸艾灸、喝中藥泡藥浴……傳承幾千年的中醫療法,現在也被用在寵物貓、狗身上。大陸多所大學如中國農業大學、四川農業大學等均開設了中獸醫相關專業,這讓人不禁好奇療效怎麼樣? 成都的一些寵物醫院除了提供西醫治療手段,也有中醫服務。成都近日出現了一家寵物中醫院,也就是說,醫院治療手段全為中獸醫療法。 中獸醫和中醫本質上沒有太大區別,只是對象不同。中獸醫也會用望、聞、問、切的方法對寵物進行診斷,通過觀察寵物的舌、眼睛,詢問寵物主相關情況,對寵物進行切脈等方式判斷寵物病情。 據紅星新聞8月26日採訪成都寵物中醫院負責人胡涵介紹,這是成都首家專門從事中醫診療的寵物醫院,已開業超過一個月,「在不做針灸治療的情況下,平均每隻寵物的診療時間在半個小時以內,每次價格在兩三百元人民幣左右」。 由於大陸經濟條件與醫療水準進步,在寵物經濟興起的時刻,狗狗、貓貓年齡漸增,並不一定適合開刀,因此看中醫的比例因而大幅增加。但無論是中醫或西醫,獸醫師表示,能幫助到毛小孩的,就是最好的治療方式。

大陸民眾熱捧「天灸」千人曬背挑戰金氏世界紀錄

近日,在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漁寮沙灘,上千人以集體「曬背」的形式,參與了「最大規模的傳統中醫課」金氏世界紀錄挑戰,最終以有效人數1174人,成功完成挑戰。 今年夏天,「曬背」成為大陸民眾熱衷的養生方式。入夏以來,「曬背」便成為大陸社交媒體的熱門詞條。演藝明星明道、黃軒、韓東君等在社交媒體上曝出自己的「曬背圖」,更是掀起了一片追隨熱潮。 如今正值三伏天中的末伏,日光充沛,「曬背族」抓住三伏的「尾巴」,用這種「天灸」來養生。公園草坪、社區長椅、高處露臺,都成為了「曬背族」的活動場所。 最近幾年,大陸年輕人開始熱衷從中醫中尋求養生之道。針灸、按摩、中藥膳食、中藥茶飲……成為大陸年輕人的新時尚。新近流行的曬背亦是新時尚的一種。 在中醫理論中,後背屬陽,督脈在後背正中央,「陽脈之海」,統攬一身陽氣,在整體經絡的通暢、溫煦上扮演重要角色。曬背則具有補充陽氣、祛濕驅寒的功效。另外,在伏天曬後背也符合中醫冬病夏治的理論。 與針灸相似,曬背是「天灸」的一種。其原理與針灸療法類似,三伏天曬背是以陽光施針,從而打通督脈、溫養經絡、祛濕驅寒。 對於曬背這種古老而新奇的療法,不少大陸年輕人抱著試試的心態,卻一試就上了癮。養生達人張女士平時喜歡練瑜伽,如今熱衷曬背的她告訴記者,「曬上十分鐘就感覺到腳底湧泉穴有一股股暖流往身體裡輸送,手心也有,曬完身體暖暖的,真的很舒服」。 在位於北京CBD的朝陽公園內,不少年輕人鋪上野餐墊,穿上瑜伽服,讓後背沐浴日光。經常曬背的黃女士見證了曬背群體的逐漸壯大,「以前第一次來的時候公園裡只有我一個人在曬背,現在每次來都能看到不少曬背的人」。 不過,有專家表示,曬背並非是人人皆適宜的養生方式,內火旺、濕熱體質、皮膚過敏、光敏等人群應謹慎曬背,盲目曬背既難以實現冬病夏治的目標,又曬傷了身體。

奧運再現「東方神秘力量」 拔罐受年輕人歡迎

巴黎奧運正在火熱進行。游泳館內,運動員背上殘留的印記讓被網友戲稱為「東方神秘力量」的拔罐再成熱點。 其實,這已是拔罐第N次成為奧運的「場邊花絮」。這項古老的中醫療法早已被各國運動員,尤其是游泳運動員所熟悉。菲爾普斯、查爾莫斯、張雨霏、汪順等泳壇名將都曾在國際大賽上被拍到一身罐印。 從中醫的角度,經常泡在水裡的游泳運動員易犯寒濕之症。再加上運動員比賽訓練時劇烈的運動,易造成局部肌肉酸痛。拔罐可以祛風散寒、消腫止痛,又不會影響藥檢,所以大受歡迎。 拔罐分為火罐和氣罐,其原理都是用負壓的方式促使毛細血管擴張,從而加速人體血液迴圈,促進代謝。 這項理療技藝在中國已有悠久歷史。戰國時期的醫學著作《五十二病方》中,就已有「角法」(拔罐)治病的記述。清代的《本草綱目拾遺》提出「火罐」之名,「火罐……使促口以受火氣,凡患一切風寒,皆用此罐」,還稱拔罐可使「風寒盡出,不必服藥」。 在西方,成書於約西元前1550年的《埃伯斯紙莎草書》中就有關於拔罐的記載。英國著名拔罐師Thomas Mapleson在他的著作中列舉了一系列適合於拔罐的疾病,包括中風、心絞痛、哮喘等。 在中西方傳統醫學裡,拔罐都不是新鮮事。但是,以往針灸、刮痧、拔罐都被認為是中老年人的喜好,近來大陸不少「90後」「00後」也走進了中醫館。 在北京一家中醫院的治療室外,等候的人群中有不少是年輕人。一位剛走出治療室的「90後」告訴記者,起初她對拔罐有點畏懼,嘗試後發現,拔罐過程中的吸感不會太強烈,痛感也可以接受,關鍵是拔完後整個背部都輕鬆了。所以現在感覺身體不爽利時,她就會到醫院做做拔罐或推拿。該院中醫外科醫生劉大夫告訴記者,現在有不少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來醫院做拔罐、艾灸或是手法治療,其中不少是因為久坐、長時間伏案工作學習,或者空調冷風吹過多,而導致頸椎或者腰背酸疼。 大陸有關調查顯示,有45.7%的受訪青年嘗試過刮痧,有45.1%嘗試過拔罐,有38.7%體驗過艾灸。外賣平臺美團近日發佈的《夏季養生健康指數報告》也指出,入伏後,刮痧板、刮痧油、拔火罐等理療產品的銷量比6月增長了24%,相關商品在浙江、廣東、江蘇等具有濕熱交蒸特點的地方賣得最好。 劉大夫表示,一般拔罐不需要精准找到穴位,也沒有嚴格的力道控制要求,只需要「哪裡疼痛拔哪裡」,因此不少人會在家或者在非醫療機構拔罐。他同時提醒,有些部位,比如頭部、面部、體表大動脈搏動處等重要區域,以及體虛者、高血壓患者、凝血功能差的人群等並不適合拔罐。所以,最好還是到正規醫院問診後再按需進行治療。

人體真奇妙 按這個穴道會讓人開心

許多人都聽說過中醫穴位調理身體機能的神奇,還有些民眾會問:「那有沒有按了會開心的穴道?」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林諭臨醫師表示,在中醫常用的十個穴道之中,還真的有一個穴位被暱稱為「高興穴」。所以,花蓮慈院中醫部最新一期的養生教學影片,主題就是十總穴之中的「陽陵泉穴」。 在中醫十總穴的歌訣中,關於陽陵泉的敘述,就是「筋傷陽陵泉」。林諭臨醫師表示,陽陵泉位於人的腳上,是筋所交會之處,筋傷陽陵泉指的就是,抽筋、扭傷、拉傷、關節緊繃或者萎軟無力,都可以透過陽陵泉穴來做調理改善症狀。而除了筋傷之外,由於陽陵泉穴屬於膽經的合穴,還能專治膽腑的疾病,尤其是濕熱鬱積膽腑時,會造成口苦、咽乾、目眩、胸脅苦滿,以及善太息等症狀。 林諭臨醫師解釋,善太息就是經常嘆氣的意思,這是情緒低沉的表現,而肝膽互為表裡,肝膽臟腑的疏泄與情志的調理息息相關,透過按摩陽陵泉穴可以調理膽經、振奮肝氣,令人心情愉悅,所以,陽陵泉穴被古代醫家形容為人體上的「高興穴」。 而陽陵泉穴的命名跟他的位置有關,因為膝蓋外側屬陽,而腓骨小頭形狀如同一個丘陵,在這個丘陵前下方凹陷處,經氣像流水一樣流進深谷山泉,故此穴名為陽陵泉。林諭臨醫師表示,在找陽陵泉穴的時候,可以身體自然坐直,讓大腿和小腿形成一個直角,在腿彎處小腿外側上方,用手觸摸到有一個突出的骨尖-腓骨小頭,在腓骨小頭前,往下45度找到凹陷點即是陽陵泉。 按摩陽陵泉穴的時候,需要整個手掌用力,先用大拇指定穴,把大拇指放在陽陵泉穴的位置,其餘四指併攏,用力托住腿肚,拇指指腹用力按揉,先順時針方向按揉 3 分鐘,再逆時針方向按揉3分鐘,雙腿各做一遍,或者用吹風機吹到感覺皮膚熱熱的就關掉,反覆操作3次,也能得到保健功效。林諭臨醫師提醒,按摩陽陵泉穴要產生酸脹麻的感覺才更有效。大家也可以搭配在雙腿外側,敲打疏通整條膽經,亦會有加強疏泄排毒,促進氣血循環甚至瘦腿的作用。 陽陵泉穴的作用相當多元,除了同時有舒筋跟強筋的作用;還能改善包含頭暈、耳鳴、黃疸、口苦、嘔吐、消化不良等膽腑病證;對於治療膽經經脈通路上的病證也有幫助。林諭臨醫師說,經由現代醫學研究證實,針刺陽陵泉對於膽囊炎、結石症、落枕、肩關節周圍炎,以及對於中風患者調解腦血流量皆會有助益。 花蓮慈院中醫部推出的2024年養生穴位衛教影片,規劃將會有十集,會在花蓮慈濟醫院YouTube頻道播出,每期都邀請到專業的中醫師,分享中醫最常用的十個穴道-十總穴,揭開中醫穴道的神秘面紗,也分享免費的居家養生秘訣,陪伴大家健康沒煩惱。

嘴歪眼斜顏面神經麻痺 中醫針灸效果好

王先生71歲,在5月底某個早晨起床刷牙時,發現漱口水會從嘴角流出,右側上下嘴唇及臉頰感覺麻麻的,右側耳後也有輕微疼痛感。太太發現王先生的臉部左右不對稱,右半邊明顯鬆垮,閉眼時右眼無法完整閉合。隔天王先生至西醫檢查,被診斷為貝爾氏顏面麻痺症,醫師開立類固醇及B群控制發炎、減少神經受損、幫助修復神經,並建議至中醫針灸,增強療效。因此,王先生到北市聯醫中興院區中醫科尋求治療,經過一個禮拜的針灸治療,臉部左右不對稱的狀況有明顯改善,持續追蹤治療中。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廖皓涵指出,王先生的狀況是典型的貝爾氏顏面麻痺症狀: • 急性的(突然的,幾小時內)。 • 嘴角不自覺流水(口水或漱口水)、嘴角歪向正常的那邊(表情不對稱)、法令紋消失。 • 抬頭紋、眼皮無法閉合(甚至眼睛乾澀或是淚流不止)。 • 臉部有麻鈍感、有些人會耳後疼痛、聽覺異常或味覺異常。 要非常注意的是,如果伴有半邊肢體無力和感覺異常、口齒不清、抬頭紋沒有消失(可完整閉眼),需馬上到醫院求助,很可能是腦中風。 另外一種情況是伴隨耳朵疼痛、耳朵附近出現水泡,這是由帶狀皰疹造成比較嚴重的顏面麻痺,稱為侖謝亨特氏症候群(Ramsay HuntSyndrome),需要合併抗病毒藥物治療。造成貝爾氏顏面麻痺的原因與病毒感染有關,黃金治療時間是72小時,八成的病人在三個月內會復原,比較嚴重的患者有可能拖到1-2年才痊癒,也可能留下後遺症。 中醫觀點認為貝爾氏顏面麻痺症的原因主要有三: 一、 正氣不足,風邪入中。 二、 痰濕內生,阻於經絡。 三、 氣虛血滯,經脈失濡。 治療常用針灸疏通經氣,頭部穴位可取翳風、魚腰、攢竹、陽白、瞳子髎、顴髎、迎香、地倉、頰車、人中、承漿、風池、下關,遠端可取合谷、足三里、外關、太衝、內庭,更可在慢性期加電刺激神經幫助肌肉收縮、消除水腫、增加循環,以縮短復原時間,也可由醫師判斷是否需開立中藥,加強祛風、清熱、利濕、化痰、補氣血等,幫助局部循環改善,加速神經修復。並調養體質,提升免疫力,避免再次發作。 廖皓涵說明,患者平常可以多做嘟嘴、抬眉、微笑、閉眼等表情動作,或是嚼口香糖,訓練神經與肌肉。同時應注意面部保暖,可用溫毛巾熱敷。避免臉部吹風、洗冷水。若眼睛因無法閉合而乾澀,可用人工淚液維持濕潤,睡覺時可用透氣膠布黏住眼皮幫助閉合,或是用紗布沾生理食鹽水覆蓋保濕。飲食上避免辛辣烤炸食物,如麻辣鍋、麻油雞、蔥、蒜、炸物等。應注意均衡飲食,多吃綠色蔬菜。最後,請保持心情輕鬆,避免過度勞累及緊張。貝爾氏顏面麻痺大多數會痊癒,不必過度焦慮擔心,以免心理負擔影響恢復力。 原文出處

中醫父子檔 鄭偉達、鄭東海丹心濟世

第9屆海峽兩岸腫瘤防治大會日前在北京登場,北京偉達中醫腫瘤醫院院長鄭偉達、副院長鄭東海父子檔也聯袂參加,並與台灣國際醫學科學研究院院長林哲安對談。 林哲安說,鄭東海是年輕才俊,來自中醫世家,其實在一般人眼中大可輕鬆度日;但鄭東海非常努力,最特別的是他讓家傳方子「慈丹膠囊」通過人體臨床計畫,證實其對腫瘤防治、增效治療、解毒、防復發等都有功效,現在已經是國家醫保項目。能把中藥方劑納入西醫醫保,非常不簡單。 鄭東海笑說,從小目睹父親為病患治病,6歲就開始背《湯頭歌》訣,12歲就開始抄方,立志做醫師。但其實一開始他是比較被動的,他們家住在閩江旁,每年暑假淹死不少小孩,父親鄭偉達怕他溜去游泳,就叫鄭東海跟著出診,他並不愛去,但是出診幾次,耳濡目染,就這麼走上醫學路。 鄭東海師承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院士,也是吳孟超唯一的中醫學生。2021年吳孟超病逝,享耆壽99歲;自認個性內向的鄭東海體悟到要克服自己性格,發揚老師所學。他先後負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十一五、十二五及省市級多項課題研究,其中有一項十二五重大專項讓他吃足苦頭:「原以為申請課題不容易,沒想到申請下來更辛苦!」該課題要在3年內錄2000個病例,病患要知情、要同意,而國家給的經費又很少,很多時候根本在搶病例,他當時累得猛掉髮,「為了這個專項付出了很多,不知道那3年怎麼過的……現在一想起來我都會掉眼淚!」 鄭東海說,幸好在吳孟超老師大去之前,他的團隊花了5年把這個重大專項落實了,讓老師看到論文發表,吳老很欣慰;該專項降低肝癌復發率,在中醫藥做出重大貢獻,也獲得國家補助人民幣兩千萬多元。之後又開了兩次香山會議,認識了一大班專家學者。此事讓他體認到:「把最苦的事情熬過來之後,就能苦中作樂了。」 林哲安心有戚戚表示,當年去美國讀書也被霸凌,但努力過後的成果才甜美。現在很多學生抗壓力低,動不動就覺得自己熬不過去,因為他們聽到太多光鮮亮麗故事,殊不知成功者背後付出的努力。就像鄭東海做的十二五課題,找2000個病例而且還要能救活,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因為會轉向中醫求救的肝癌病患通常都是藥石罔效。 林哲安也讚揚鄭東海之父、鄭偉達教授從醫40多年,做人做事都是一代榜樣,尤其在中醫治療腫瘤方面提出「四位一體療法」、「癌症是瘀毒」理論,從理論上闡述中醫治癌,加上發明慈丹膠囊,是很重要的貢獻。 林哲安說,鄭氏父子與他也因此受邀參加過2次中國最高學術級別會議,香山科學論壇。他十分感佩香山會議秉持求是還真精神,如與會者之間不稱院士、院長等,只互稱研究員;不要求形成共識或結論,不接受採訪,讓科學、科技與醫學正向前進。 林哲安說,希望鄭偉達、鄭東海也能來台灣與學子分享經驗,讓台灣學生知道做事難、做大事更難,但這些都是值得的,不要輕易放棄。

台灣逾400萬人使用安眠藥 美女醫師教3招擺脫藥物

根據健保署統計,國內有超過400萬國人使用安眠藥,相當於每5人就有1人吃安眠藥,睡眠障礙儼然已成為現代人的困擾之一,有人光是入睡就有困難,有人淺眠一點聲響就被吵醒,有人作夢夢多夜驚,也有人因為長期失眠,飽受頭痛之苦,甚至影響情緒焦慮。 為恭紀念醫院中醫部黃靖雅醫師表示,透過中醫治療失眠,可以幫助害怕依賴安眠藥的患者,以陳女為例,會失眠的原因是因為陳女急性子加上容易煩惱子女,到了晚上準備睡覺時會想很多,因此每晚需要服用鎮靜劑才能入睡,但經過每周兩次的針灸及中藥內服調理,一個月後入眠時間縮短、夜寐不再那麼容易驚醒,陳女與西醫師討論後,成功地將鎮靜劑劑量減半。 黃靖雅醫師表示,針灸不單單只是治療痠痛的利器,從神經系統、腸胃系統、泌尿生殖系統,甚至也能處理「心」病,過去研究顯示,憂鬱症患者接受八周針灸治療後,可以有效改善睡眠品質與精神情緒。 黃醫師進一步指出,中醫重視整體治療,身與心不可分割,其中哪一段不流暢,都可能使氣血的運行受到干擾。因此失眠在中醫師眼中,並非只是「火氣大」一個原因,無論是工作壓力或煩惱、更年期後,都有可能使人出現短暫或長期的睡眠困擾。 中醫講求陰陽平衡,陽潛入陰,亢奮的精神才能沈靜下來,安穩地進入夜寐的週期,而針灸可以加乘中藥的效果,使病患得以好眠。除了個人化的中藥調理,為恭醫院中醫科一併開發水煎中藥,包含夜交藤養血安神、柏子仁滋陰寧心,搭配具備舒緩壓力的中藥材,緩解自律神經緊繃的失眠,再將藥材高溫高壓煎煮下,濃縮成更高濃度的藥液包,效果加倍之餘,也不必擔心晚上飲用過多水份夜尿,造成睡眠中斷。 黃靖雅醫師呼籲,患者的生活作息也是決定自己能否成功擺脫失眠的要素,除了診療時幫助紓解情緒,通常會請患者居家時盡力做到以下三點: 一、午休不超過一小時。許多患者因為整夜沒睡,想靠隔日白天午休歇息,其實這樣一來,會造成惡性循環。白天應以活動為主,也可以加入運動,精神到晚上更能沉靜下來。 二、睡前三小時不進食。胃不和則臥不安,睡前的進食強迫腸胃繼續工作,胃氣若降不下來,也可能造成失眠加重。 三、按摩耳朵。耳朵上有許多穴道,其中耳神門穴能夠平衡交感神經,黃醫師表示若找不到穴道,睡前將整個耳朵輕輕搓揉,使血液循環向耳朵集中,也能達到「助好眠」。 原文出處

壓力山大 中醫推拿、針灸有效減壓助眠

一名30歲女性上班族,因長期工作繁忙,同時肩負家庭照顧重擔,時常肩頸痠痛,壓力大無法入睡,吃了止痛藥也無效,尋求中醫師施行推拿、針灸,想不到一試就改善許多,當晚即安穩入睡,直呼好神奇。聯新國際醫院中醫師吳佳哲表示,現代人工作繁忙,壓力山大,因身體上的「肌筋膜疼痛」,造成情緒問題,惟有適時調理身體,疏通經絡,釋放壓力以維持身心平衡,就能改善失眠,幫助恢復健康。 吳佳哲中醫師指出,按摩和施壓特定的「激痛點」和組織,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放鬆肌肉、釋放壓力和平衡身心。研究資料顯示,推拿可以減少身體中的壓力激素,如皮質醇,並促進身體釋放內源性的幸福激素,如多巴胺和血清素,這些反應有助於緩解壓力、減輕焦慮和提升情緒健康。 吳佳哲融入了中醫的五體(皮、脈、肉、筋、骨)及西醫現代知識,為「五體推拿」,並輔助針灸、拔罐,讓治療效果更加全面。「最困難是長時間經驗累積的『手下觸感』,五體推拿不僅僅只是治療痠痛,在調理情緒、改善睡眠及緩解疲勞等都有療效。」吳佳哲說。 除了情緒、失眠等常見疾病,以及因肌筋膜疼痛症候群造成的各種疑難雜症,像是坐骨神經痛、五十肩、深臀疼痛症候群等,都能有效治療。 吳佳哲中醫師熟悉運用硬傷、軟傷、整脊及基本理傷4種手法,利用徒手去矯正患者的骨頭、軟組織、神經甚至是血管,以及搭配推拿罐、針灸、電針、肌貼、熱療輔助等深入肌理,讓推拿達到症狀改善的效果。 原文出處

不用仙丹妙藥 中醫師教你按「長壽穴」足三里

中醫是華人幾千年來傳承的智慧結晶,現在已經有很多科學論證證實中醫的療效,但還是有很多人覺得中醫很神奇,其中最讓人好奇的內容之一就是穴道。所以,去年跟大家分享完24節氣中醫養生秘訣後,花蓮慈濟醫院,決定為大家揭開穴道的神秘面紗,讓更多人可以正確了解中醫,也透過中醫專業的講解,讓每個人免費就可以簡單的居家養生。 人人都想要長生不老,除了小說裡提到的練氣結丹,花蓮慈濟醫院傅業成中醫師表示,其實足三里穴位養生,就是最簡單的長壽秘訣。「足三里穴」位於膝蓋外側凹窩往下四橫指,再外開一橫指的地方,這個位置有人體十二正經中的足陽明胃經經過。傅業成中醫師說,足三里穴就像是電梯一樣,當胃經的能量走到這個穴道時,能經由這個穴道送往深層的臟腑中,是人體溝通內外很重要的穴道。 針對足三里穴的養生功效,主要應用在腸胃系統的調整與身體能量的補給。傅業成中醫師表示,根據現代醫學研究顯示,刺激足三里穴可以增加大腦皮質以及腸胃黏膜的血流量,能夠促進腸胃吸收、增加消化道機能外,還能改善認知、延緩失智、促進睡眠。例如,常見的腹瀉、便秘或腹部不適都可以透過足三里穴來調理;另外因為氣血能量能夠通過足三里穴進入到臟腑之中,因此能夠用在身體虛弱、消化差的病人身上。 最簡單的足三里穴保健方法就是按摩。傅業成中醫師表示,足三里穴的按摩保健可以分為理上、理中跟理下三種。針對上腹部的疼痛、脹痛,可以用理上的方式,在用手指按壓足三里穴的同時,將力道往上方帶;至於肚臍周圍的疼痛,則可以使用理中的方式,讓手指直接垂直小腿皮膚,按壓足三里穴;而小腹區域的不適,就可以用理下的方式,在按壓足三里穴的同時,將力道往下方帶。 在中醫穴道保健的方式中,還有一種常見的方式就是「艾灸保健法」,可以拿艾草在這個穴位上燃燒,讓熱能以及艾草的揮發油,能夠在這個穴位上發揮功效。但是傅業成醫師特別提醒,居家操作艾灸的時候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所以,推薦簡易的灸法-吹風機,利用一般人家中常備的吹風機,在足三里穴位上吹,吹到皮膚感覺熱熱的時候就關掉,反覆操作個三次,就也能得到足三里的保健效果。 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