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一念
已找到 1 則相關結果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留下離開的一念之間,如何思考又如何成全! 清明節假期前夕,記錄片導演陳志漢來到錄音間談他進出醫院加護病房2年跟拍的記錄片電影《一念》(a decision)他讓時間讓聲音顆粒,在澄淨明亮的陽光裡不停的緩慢的流動在病房病床的身邊,直視所有沉重複雜的生死課題。 陳志漢的《一念》拍的是二個24歲年輕人的決定,24歲的進育和24歲的維維。這是二個人面對自己和親人生死的那一刻的決定。 「如果可以我想走了算了,我不想拖累別人。」「進育,可是你還年輕,你只有24歲。」大林慈濟醫院吳育政醫師微笑的勸說。這樣的視病如親的醫病關係在大螢幕前開展。 二年前陳志漢導演拍《在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進出輔大醫院和醫學院拍攝大體老師的醫學教學貢獻。這電影感動著持續推動寫文章和演講反思「無效醫療」的大林慈濟醫院醫生吳育政,吳育政積極地mail給陳志漢,請他來加護病房拍攝醫病關係和生命的生死辯證。 進育是一個18歲因車禍躺在床上靠呼吸器維生,頸椎受傷,脖子以下不能動彈,癱瘓臥床超過7年,意識清楚也能說話的他被困在無知覺的身軀,每天都因拖累家人而想死,他睜眼望向窗外等待一天一天過去。吳育政雖然不支持無效醫療,但面對青年進育卻四處奔走探問神經醫學科技的進步發展,不斷地鼓舞、激勵他能夠等到那麼一天站起來走出去自立生活。 維維與母親相依為命,剛從軍中退伍要工作奉養母親時,不料卻遭遇母親中風倒地撞頭,急救不樂觀的情境。兩人雖然曾經討論過未來生病送醫不要進行無效醫療,但是母親病危面臨決定插管,母親難受流淚,接著又避免感染拔管,維維再因必須工作支付母親醫療生活開支,不得已將母親送進養護機構,蠟燭兩頭燒,維維掙扎發現母子間被隱藏的秘密,使得他在半年後母親呼吸道併發感染,最後不捨放手,不再做無效醫療讓母親離世。 一念,生不如死的賴活,等待一個機會。一念,生不如死的放生,尋找下一個來世。 陳志漢在拍《一念》的期間,他也面對外公和爺爺兩個親人不同離世的經驗,他的外公生病進醫院,家人原本約定不要做無效醫療的搶救,但是在醫生一句「心臟跳動很有力」陷入糾葛,救?不救?一念改變,決定搶救,搶救後外公躺在醫院不會講話,睜眼、眨眼、流淚2年後離世,心中悵惘。而他的爺爺則是進醫院健檢卻突然脈搏停了走了!當下沒有太多的悲傷掙扎想像。 陳志漢說:「多活一下,躺在病床,有好嗎?突然走好像也沒有不好!」一念天堂,一念地獄,陳志漢希望透過電影的真人真事,讓日常中突如其來的無常,踏進醫院突然要決定的那一念,該如何?一念彼此成全! 醫生擁有的不是決定生死的權力,只是提供家屬選擇的權力,只有他們有權決定。 據統計,台灣目前有將近4000名仰賴呼吸器的病患,平均臥床2年以上,大部份沒有意識,與外界溝通的唯一管道是心電圖上的波狀圖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留下離開都在一念之間。 作者為台北電台主持人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