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生住異滅

已找到 1 則相關結果

【禪師說禪】真空不空的圓滿智慧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世上一切宗教,為什麼不能讓自己的信徒或信仰的人,達到他所信仰宗教的最高境界?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一般修行人都只停留在「求自己」的階段,包括求自己的平安、自己的福報、自己研究的學理……等等,所以不能有更好的成果表現;簡單說,就是在教導、學習之外,忽略了還要實證──實際的證明。 任何宗教,不管是佛教、基督教,還是其他宗教,都是一面看經典(比方佛教是看佛經,基督教是看聖經),一面聽法師、牧師或傳法的人講道,但還是不能成就,問題就出在沒有實證,只有看和聽,以為這樣就是修行。所以宗教是很有科學精神的,除了修,還要證;把我們所知道的,設法去證明它,證明以後,就可以得到它。 比如我說:「禪是宇宙本有的生命,具足了一切智慧光和生命光,所以宇宙的世界就是禪的世界,因為祂是本有的光、本有的生命、本有的智慧」,大家聽了以後,就要想辦法證明,看看自己所修的禪,是不是宇宙本有的生命和智慧,證明以後,就可以得到這個生命的光和智慧。 當我們得到這種生命的能量以後,可以讓身體健康、壽命延長,甚至可以像大自然一樣長壽,就看自己得到這個能量的程度如何,如果得到一百年的生命力,就可以活到一百歲;得到兩百年的生命力,就可以活到兩百歲,以此類推。 離相凡塵盡 常樂身心淨 智慧也一樣,如果得到一百年的生命力,就得到一百年的大自然智慧;得到兩百年的生命力,就得到兩百年的大自然智慧;如果沒有,就不能證明,當然也不能活到兩百歲。所以,修禪是最實際的,假不了。 一般人的人生價值觀,都在追求物質的慾望,譬如金錢、房子、車子……,或是名利、地位、權勢…等,希望能得到滿足,而且永無止盡,卻不知如此不斷追求的結果,如果不能如願,就會嚐到苦果,反而會有苦惱。 所以,初乘佛教要我們修四聖諦,要了解「苦集滅道」的道理──了解苦是怎麼產生的;為什麼人生會有這麼多苦、這麼多煩惱、這麼多不能解決的事、這麼多糾紛、這麼多不圓滿、不和諧……等等,一個一個把它整理出來,然後去消滅它發生的原因,再去追求大宇宙之道,也就是大生命、大智慧之道;這就是一個人從出生開始,一直到老、病、死,整個「生住異滅」的變化。 我們從小到老,不是一直快樂的,而是苦多於樂,我們要去找出原因,找到了,就具足了這個智慧,就能把苦轉為樂,而得到常樂;如此一來,我們的心靈就可以得到永恆的寧靜,這就是佛法說的「常樂我淨」,是一種涅槃妙心的境界。 所以,我們要了解人生的價值,這個價值比任何珠寶、錢財、名譽、權勢……更重要、更尊貴。我們要得到這些存在於大宇宙的生命力、大宇宙的光,以及大宇宙的智慧,如果能夠得到,不但壽命可以延長,智慧也會得到增長,可以運用於入世、出世,甚至整個局勢的變化、人生的變化,乃至整個宇宙萬物等等,都可以事先了解,並改變它,把它改變成自己需要的,並用以補充自身的不足;也可以把不圓滿的,改變成圓滿。 修禪最重要的,就是要具足智慧;也就是說,我們追求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智慧。這種智慧是一種生命力,祂具足了光,這種光就是宗教所謂的真光,也就是聖靈之光;聖母、天主之光;祂是一切原始生命的主宰,而我們追求這個主宰,就是要追求真理。 回教教主穆罕默德在山洞禪定時,印證了宇宙的真理,見證了宇宙的主宰,他們稱為真主;基督教稱為上帝;天主教稱為聖母、天主;佛教稱為佛。但不管是什麼稱呼,都是指宇宙生命之光、智慧之光,也就是禪的世界。 既然我們已經知道,一切宗教、一切人類所追求的,就是宇宙本有的生命,就要直接去印證,並且從印證中得到祂,找到這個本有生命的來源,那就是自己。 所以不必去修方便法,方便法是教我們從守戒開始、從善惡開始,一直停留在教人為善。其實一個人會有壞習慣、會去犯罪,是因為他的無明和無知,如果我們已經覺悟,就具足了慧根,自然不會去犯這些錯誤,也不必再從頭修戒,直接就修最究竟的法門。 一般人最執著、放不下的,就是身體,所以我們要追求身體的健康;另外就是家庭、事業的順利圓滿,再來就是追求最高、最究竟的禪的世界。反過來說,如果一個人可以直接找到禪的世界、找到宇宙生命之光、宇宙生命的智慧,那些人間的福報自然就能得到,可惜很多人並不了解。 常有人問我,他每次禪定的時候,身體都很緊;那是因為心裡有所求、有所思、有所念、有所放不下;一定要把一切放下,那就是空。 縱觀整個佛教的教理,不外乎「空」與「有」;我們看了那麼多佛經,內容都不離開這兩者;一個人如果能了解「空」、證明「有」,那就成就了。至於什麼是「空」,什麼是「有」,必須靠自己去證明,這就是真修實證,可以讓每個人從現有的現實生活中去求突破。 心空本自在 圓融致祥和 比方我曾說過「空大圓融、一切自由」,如果運用在生活上,就是要有生活的空間、思想的空間、工作的空間……等等;而且除了給自己留空間,也要給別人留空間,就像我們的家一樣,雖然這個家不大,但只要能把家具整理得井井有條,就可以有空間;但如果房子再大,家具卻胡亂擺放,讓人不方便走動,就會覺得沒有空間。 又比如一條單線道的馬路,如果只有一輛車單獨行駛,沒有問題;但如果同時有兩輛車,就會發生爭搶車道的情形,因為沒有留給對方空間,結果不是擦撞、發生車禍,就是雙方下車理論,這種情形經常可見。 政治也一樣,給自己留空間,也要給別人留空間,大家在這個共有空間一起協商,一起合作,一起為同一個「為大眾謀福利」的目標而努力,不要把整個空間都占為己有,不給其他人留餘地,那就不是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