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結果

已找到 44 則相關結果

歲月流金城市脈動—流動於日常的金屬工藝展覽 北科大正式開幕

為慶祝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成立七十週年,該中心聯手台灣工藝發展協會,推出「歲月流金.城市脈動—流動於日常的金屬工藝」展覽,即日起至10月19日在國立台北科技大學藝文中心展出。此次展覽目的在引領觀眾深入探索城市中那些看似平常但卻不凡的金屬工藝,並體會工藝中「用」與「美」的巧妙結合。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的前身由被譽為「台灣工藝之父」的顏水龍於1954年創辦的南投縣工藝研究班發展而來。顏水龍一生致力於推廣生活工藝,主張「工藝不只是生產傳統的樣式與製品,而是要徹底考慮現代人的生活方式,生產生活的工藝品。」這一理念至今仍深深影響著當代的工藝發展。 此次展覽的六大展區涵蓋了金屬工藝的多樣性與深度。從「金工印象」展區中展示的台灣街道上常見的鐵窗花開始,展現了城市日常中的工藝之美。隨後,「用之美」展區進一步探討了工藝精神和功能美之間的關係。「花與器的日常」展區則展出工藝中心鶯歌分館金工人才培訓課程的成果,讓觀眾感受金屬與花藝的融合。 另外,展覽也特別設置了「形、色、質之美」展區,展示金屬材質的多重面貌,以及「未來之美」展區,結合了傳統材料技術與當代科技的創新應用。觀眾在此可見到金屬工藝在現代設計中的創新思維與突破。 更具互動性的「來支夏日花神籤」AR展區,透過掃描QR碼,觀眾可以輕鬆拍攝展品並獲得幸運花神籤,增添了展覽的趣味性和參與感。這樣的設計不僅使民眾更深入了解金屬工藝的多樣性,也提升了展覽的互動性。 在當代金屬工藝創作中,台灣的工藝家們受到國際設計思潮的啟發,展現了對環境與社會責任的重視。不再僅限於使用貴金屬,許多創作者開始運用可回收材料,並融入ESG理念,展現出對可持續發展的思考。展覽中也展示了許多創作者利用廢棄物如塑膠袋、烤肉架等材料進行創作,既倡導環保意識,也滿足現代生活的需求。

馬祖推動露脊鼠海豚觀測計畫 引導在地民眾共襄盛舉

馬祖以其豐富的自然生態及壯麗的地質景觀而聞名,這片美麗的土地棲息著多種珍稀生物,其中最為人所知的便是露脊鼠海豚。為了提升對這個珍稀物種的了解,連江縣政府產業發展處在海洋保護署的指導下,委託專業研究團隊展開鯨豚陸地觀測計畫,並持續監測當地環境與鯨豚的生存狀況。 自今年3月起,研究團隊開始招募熱愛鯨豚生態的馬祖在地居民及工作者,組成陸地觀測團隊,共同進行露脊鼠海豚的觀測活動。這些志願者的加入不僅豐富了研究資料的多樣性,也加深了社區對露脊鼠海豚及其生活環境的了解。 參與這項計畫的當地居民中,來自台灣的雅涵便是其中一位。這是她第一次參與鯨豚相關的研究,平時她也積極參加馬祖的地質導覽學習,這些經驗讓她對環境保護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她表示,能夠親自參與這項重要工作感到非常榮幸,並希望能透過自己的努力,促進當地生態保護。 另一位參與者語安,是一名在地民宿的管家。她常聽入住的客人談論露脊鼠海豚的故事,因此對這次的觀測機會充滿期待。語安回憶道,之前僅在水族館見過海豚,這次能夠在野外觀察到它們的真實生態,讓她感受到無比的興奮與新鮮。 逸馨則是馬祖的年輕志願者,熱衷於參與社區活動。她對露脊鼠海豚早有耳聞,並曾在網路上看到相關影片。參加社區的淨灘活動後,她更加認識到海洋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因此得知陸地觀測的機會時,感到非常興奮。這讓她對海豚在如此環境中生存的挑戰有了更深的思考。 這些志願者在觀測過程中表達了他們與露脊鼠海豚首次相遇的激動心情,並共同展現出對生態保護的熱忱。他們的參與不僅使觀測數據更為豐富,也讓社區內部對露脊鼠海豚的珍貴及所面臨的挑戰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台中市大墩美展進軍韓國 首爾同德美術館盛大展出

為了加強文化藝術的國際交流與推廣,台中市政府文化局於韓國首爾的同德美術館舉辦「2024台中市大墩美展文化交流展」。這場展覽是全國最大規模的公辦美展之一,自2007年起,每年選出大墩美展歷屆得獎及受典藏作品進行國外巡迴展出。這些作品多次在美國、加拿大、日本、澳洲、紐西蘭等國家展出,足跡遍及15個城市,廣受好評。 文化局指出,大墩美展將於2025年慶祝其30週年,這段期間內,它已發展成為全國藝術創作者交流切磋的重要平台,吸引了來自40多個國家的優秀藝術家積極參與。今年的總獎金高達569萬元,創下全國公辦美展的最高紀錄。文化局希望透過此次展覽,促進與韓國藝術界的深入合作,吸引更多韓國藝術家共襄盛舉。 此次展覽展示了60件精選佳作,其中包括來自大墩獎的五件代表作品,這些作品來自於墨彩、書法、篆刻、膠彩等11大類中經過激烈競爭的優秀作品。每件作品都展現出不同的風格與卓越的技法,透過各式媒材與主題,充分反映出台灣當代藝術創作的繁榮與多樣性。 此次展覽標誌著大墩美展首次進軍韓國,文化局期待未來台中市與韓國在藝術文化領域能夠展開更廣泛而深入的交流。文化局表示,透過這樣的國際展出,不僅能提升台灣藝術作品的國際能見度,也能讓台灣藝術家與國際同行進行更多的互動與學習。 在展覽期間,文化局也計畫舉辦相關的交流活動,邀請韓國藝術界人士與台灣藝術家進行對話,分享彼此的創作理念與藝術觀點,進一步促進雙方的文化理解與合作。 「2024台中市大墩美展文化交流展」不僅展示了台灣豐富的藝術創作,也為未來的國際文化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文化局期望能透過這樣的展覽,讓更多人了解台灣的藝術魅力,並期待未來能有更多機會展示台灣的藝術作品於國際舞台上。

髮捲潮流席捲街頭:女孩為何愛戴「髮捲」出門?

女孩為何愛戴「髮捲」出門,引發網友熱議。一名男網友在PTT上發文詢問:「瀏海捲髮捲在外面走,到底是什麼意思?」該網友指出,經常在台北街頭見到女生戴著髮捲,不論是搭捷運、逛街還是用餐,無所不在。他對此表示困惑,甚至揶揄道:「請問這是流行嗎?過陣子會不會戴浴帽上街了?」 針對此現象,許多網友紛紛提供解釋。原來,這股風潮源自於韓國女團EXID的成員Hani。據悉,Hani曾在綜藝節目中為了保持空氣瀏海的捲度,在車上直接佩戴髮捲,她的直爽和可愛性格深受粉絲喜愛,進而引發了迷妹們模仿的潮流。 專家指出,女孩愛戴髮捲出門主要有幾個原因。首先,髮捲能增添卷曲和蓬鬆感,使得頭髮更加有層次和豐盈,提升整體外觀的生動性。其次,髮捲能創造出多種髮型,無論是大波浪還是柔和的捲髮,均可輕鬆實現,讓女孩根據場合和心情自由選擇。 使用髮捲後,髮型的捲度能持久保持,即使一天中的活動後也能保持整齊美觀。此外,漂亮的髮型往往能提升自信,髮捲幫助女孩創造理想髮型,增強自信和美麗感。而現代髮捲的設計便捷,尤其是電動髮捲或熱捲髮器,使用起來既方便又省時。 然而,也有網友指出,這種風潮或許需要考慮到個人風格和實際需求。有網友直言:「首先要有Hani的臉」,並提醒:「普妹真的別輕易嘗試,這樣出門不會變成韓國明星。」有趣的是,這場潮流雖然引發了不同的看法,但它顯示了現代流行文化的多樣性及影響力。

音樂與花海交織!古亭河濱公園秋季音樂節盛大開幕

為了讓更多民眾深入體驗河濱公園的獨特魅力,古亭河濱公園將於9月28日和29日首度配合《2024秋OUT音樂節》,打造以花卉和音樂結合的《秋好舞台》。此次活動不僅將提升園區的藝術氛圍,更讓「心心相印」廣場的設施重新整裝,讓每一個角落都散發著音樂、蟲鳴與花香的迷人氣息。 台北市擁有29處河濱公園,並以112公里長的自行車道串連基隆河、淡水河、雙溪、新店溪與景美溪。水利處致力於讓民眾感受水岸美景,將河濱公園轉變為不僅是防洪設施,更是民眾休閒遊憩的理想場所。 在這個秋季限定的活動中,公園內綠意盎然的草地與浪漫的橘粉色花叢交織成趣。「心心相印」與「白色教堂」等廣場意象坐落於「白色幸福廣場」,為遊客提供了舒適的休憩空間。秋天的涼爽氣候更是邀請情侶、夫妻、親子及朋友們一同來此享受美好時光。 《秋好舞台》在9月28日和29日的演出中,音樂風格清新浪漫。知名樂團「好樂團」將帶來成名曲《他們說我是沒有用的年輕人》,傳遞著年輕一代的心聲,深受觀眾喜愛。此外,現場還有「Joyce就以斯」等熱門曲目,表演者如呂允與鄒序則以其感性創作,為現場注入更多活力。這兩天的演出可謂是年輕音樂愛好者的一場饗宴。 此次《2024秋OUT音樂節》為首次擴大舉辦,由台北自來水事業處與水利處、商業處合作,共設置6大3小共9座舞台,吸引了100組國內外藝人參與。活動從台北市思源街出發,延伸至永福橋下,映入眼簾的《橋到好》小舞台成為《秋好舞台》的入口,象徵著沿著永福橋走向秋季的美好時光。8組年輕創作藝人自彈自唱,為即將進入古亭河濱公園的觀眾提前暖身,帶來清新的音樂享受。

台南推動農村再生 活化傳統文化與產業

台南是一座擁有400年歷史的城市,源於農業,卻隨著工商業的發展,傳統農村產業和文化逐漸式微。為了維護農村的傳統產業及文化,台南市政府農業局與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攜手推動農村再生計畫,透過年度執行方案,活化在地農村產業,復興傳統文化,並打造農村社會的新價值。 台南市長黃偉哲指出,這座城市不僅擁有豐富的古蹟,還蘊含了多樣的農村特色文化。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農村文化與產業逐漸衰退,政府有責任通過農村再生,讓農村社區再次煥發生機。他希望透過舉辦在地特色活動,鼓勵民眾前往當地,讓年輕一代了解並珍惜在地文化,從而激發他們對故鄉的認同感,吸引更多在外遊子返鄉發展,推動農村的永續發展,為台南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 農業局代理局長陳仲杰強調,每年農業局與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協同輔導農村社區,凝聚社區共識,透過農村再生讓居民更深入了解家鄉特色,並將當地特產與文化打造為新的亮點,為傳統農村注入新活力,達成永續發展的目標。 此外,台南市也將舉辦多場特色活動。9月28日至29日,後壁區的頂長社區將舉辦「食在好蒔光食農體驗活動」,活動中,參加者可以透過社區宋江廊道了解在地文化,並在合鴨藝術園區體驗食農教育,晚間還會安排傳統米食料理的饗宴。10月5日下午2時,崁頂社區將舉辦「射火馬文化產業行銷推廣活動」,結合放火馬的重要無形文化資產、社區巡禮及特色米食晚宴,讓更多人感受台南獨特的文化魅力。 白河區草店社區則將統籌台南市多個農村社區的特色活動,計劃於9月28日至29日、10月5日至6日等日期舉辦一至兩日的遊程,帶領參加者體驗台南的新風貌。台南市政府期待通過這些活動,不僅能夠喚醒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識,更能促進社區的經濟發展,為在地產業注入新生機。

國美館推動「Wonderful You:藝術做伴」計畫 促進長社會連結

國立台灣美術館(國美館)於2024年推出「Wonderful You:藝術做伴—國美館藝術創齡計畫」,旨在設計多元的藝術創齡行動課程,促進長者與社會的緊密連結。透過藝術的力量,計畫期望打破樂齡長者的數位藩籬,讓他們能夠積極參與當代文化生活。 此次計畫特別設計了「數位 AI 生成藝術」課程,利用國美館的數位典藏作品作為素材,結合人工智慧(AI)技術,引導長者進行讀詩、創作詩歌等活動。活動的設計不僅讓長者體驗生成式藝術的魅力,還透過青銀共創機制,營造跨世代的合作共生場域,讓年長者在數位科技的脈動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藝術創齡行動計畫」通過藝術作為媒介,讓樂齡長者的豐富生命經驗與多樣化的藝術型態交織。此次課程與南投草屯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合作,以「心的小旅行」為主題,深入探討生命中的各種議題。參與者將運用國美館的數位典藏系統中的藝術作品,連結他們對家鄉、家人及寵物的情感記憶,並透過讀畫詩(Ekphrasis poetry)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參與的長者將利用AI工具,將他們的創意轉化為音樂、圖畫、詩歌等藝術形式,體驗成為「詩人」與「數位畫家」的樂趣。這樣的過程不僅讓長者感受到創作的喜悅,也讓他們重新探索自我表達的方式。 此次課程還特別引入青銀共創的機制,除了樂齡者外,還有中部在地的大學生參與,打破了傳統上認為年輕世代僅是服務提供者的觀念。透過這樣的合作,促進了長輩與年輕人之間的對話、同理心及合作,讓藝術創齡行動成為平等共融的共事平台,進一步建立跨世代合作的環境。 藝術教育推廣講師周妮萱表示,長者展現出的活力與積極性令人驚訝。他指出,長者對詩畫創作有相當的見解,能夠以獨特的方式表達情感,並且對文字的掌握能力各具特色,這使得他們的創作作品充滿立體感。 國美館希望透過「藝術創齡行動計畫」將文化的觸角延伸至中部各個市鎮,並以數位賦能提升樂齡者的社會互動與自信,使其融入當代環境。

促進女孩權益 勵馨基金會推動青少年音樂祭

每年10月11日是國際女孩日(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Girl),在勵馨基金會的多年倡議下,自2013年起,政府也將此日定為「台灣女孩日」,明確表達對於維護和提升女孩權益的承諾。今年,勵馨基金會進一步轉型,在台北西門紅樓廣場舉辦「這我!It’s My Day!青少年音樂祭」,旨在延續女孩日的精神,並為青少年創造一個表達自我的平台。 此次音樂祭不僅是一場音樂盛會,還針對青少年現況的深刻關注。新光銀行作為活動的長期支持者,除了資助此次音樂祭,還在現場設置了防詐宣導站,向民眾宣傳求職詐騙、網路購物以及網路交友等常見詐騙手法,旨在提高青少年對金融安全的認識與防範能力。 勵馨基金會指出,自2013年至今,儘管台灣女孩逐漸具備性別平等的概念,但在日常生活中仍面臨諸多挑戰。隨著性別平等教育的推廣,勵馨發現許多女孩在實踐中遭遇困難,並且在不同行業和性別間的世代交替中,面臨著不同的問題。 青少年在家庭、友情、戀愛關係、性別探索、外貌及情緒困擾、數位焦慮以及網路暴力等方面,都可能遭遇他人對自我價值的挑戰。勵馨基金會透過對全台社工服務經驗的整合,設計了此次音樂祭的主題,聚焦於「關係焦慮」、「數位性別暴力」、「性別探索」和「身心困擾」等議題,以協助青少年在這些困境中建立自我認同與自信,並擴展他們的選擇和可能性。 在音樂祭上,除了精彩的音樂表演,還安排了互動活動,讓參加者可以分享他們的故事和感受,建立共鳴和支持。勵馨基金會希望透過這樣的活動,讓青少年感受到社會的關懷,並激發他們勇敢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新光銀行在活動中重申,他們將繼續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並關注社會弱勢群體的需求。此次支持勵馨基金會的音樂祭,不僅是響應青少年面臨的煩惱,更是鼓勵他們找到自信,展現真實的自我。

新北市推動「新五老運動」迎接高齡化挑戰

隨著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預計到2025年老年人口將達20%。面對這一挑戰,新北市引入專家意見,提出「新五老運動」,以「老有所用、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望」為核心理念,重塑對老年生活的認知。 新北市社會局長李美珍強調,這一運動旨在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質,並指出「心境的不老」是關鍵。由於小家庭化的趨勢,許多長輩與兒孫分居,建立良好的家庭與社區聯繫變得愈加重要。 目前,新北市已在各里設立銀髮俱樂部及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推動共餐、健康活動及銀髮大學等項目。此外,鼓勵年輕人與長輩互動,以減少孤獨感。李美珍亦提醒未同住的子女應多關心父母,維持親密聯繫。 國立台北大學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主任曾敏傑表示,人生觀需重新調整,長者的生活可從70歲開始新篇章。他提到《學老誌》期刊中,定期針對老年人的飲食與健康進行探討,並介紹符合老年人需求的食物設計。 前萬通銀行總經理丁桐源年近90,仍保持每日健走1萬4,500步,他呼籲大眾重視健康,強調健康管理是人生中最具挑戰的任務。他表示,高齡產業潛力巨大,透過個人健康管理可降低醫療及長照支出。 李美珍補充,自112年9月起,新北市社會局與台北大學合作推出《學老誌》計畫,目前已進入第五期。此計畫旨在促進長輩的健康老化,涵蓋八大主題,如幸福生涯、心靈支持、健康養生等,推廣新五老運動,助長輩在生活中實現自我價值,並秉持「心那無老,人就不老!」的信念。

台北天文館啟動「宇宙尋寶地圖」親子探險活動

台北天文館即將推出全新的「宇宙尋寶地圖」探險隊活動,邀請家長與孩子一起展開一場宇宙探索之旅!這項活動不僅能增進親子間的互動,還提供了學習豐富天文知識的機會,讓參加者在解謎過程中揭開天文館、台灣、地球和宇宙星體之間的神秘數字關聯。 此次「宇宙尋寶地圖」活動的參與者將獲得一張精美的宇宙尋寶地圖,透過該地圖的指引,參加者需要完成一系列的任務和挑戰。每完成一個關卡,便能更深入了解宇宙的運行規律及天文知識,並且能獲得獨家的「八大行星尺」作為獎勵。這樣的設計不僅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還能激發他們對科學的熱愛。 活動共計安排了八梯次,分別在29日、10月6日、10月20日、11月3日、11月17日,以及12月1日、12月15日和12月29日的每個週日,時間為上午9:30至12:00。每梯次限招募100位隊員,報名將在每個月的特定時間進行,家長們可以提前上網登記,不要錯過這個難得的機會。 過去的「宇宙尋寶地圖」活動獲得了廣泛的好評,許多家庭反映,這樣的探索形式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到了許多有趣的科學知識,並提升了親子關係。參與者表示,透過這個活動,他們不僅學習到了天文學的基本概念,還培養了探索精神和問題解決的能力。 參加「宇宙尋寶地圖」的意義在於,它為家庭提供了一個共同學習和成長的機會。活動中,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合作,討論解謎的過程,這不僅能增進彼此的了解,還加強了情感聯繫。此外,孩子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能提升邏輯思維和團隊合作的能力。 台北天文館希望透過這樣的活動,讓更多家庭參與天文探索,提升大眾對科學的認識與興趣。隨著科技的發展,天文學的知識變得愈發重要,了解宇宙的奧秘也能幫助我們更好的認識地球和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