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結果

已找到 30 則相關結果

文化部推文學改編影視特展 李遠:創作劇本是最愉悅的事

文化部藝廊即日起至114年2月26日,隆重推出「光浪台流:文學改編影視特展」。此次展覽邀請民眾一同探索近十年來台灣文學改編影視作品的多樣風貌,並感受文學與影像交會所激盪出的無限創意。 文化部長李遠在展覽開幕時表示,自己在美國留學期間體悟到,創作劇本是最令人愉悅的事情。他回憶起從文學轉向電影的過程,並提到1980年代他在中影工作的時期,開啟了台灣文學改編影視的先河,這段經歷讓他感到無比幸運。 對於該次特展,台文館長陳瑩芳指出,雖然文學的力量在於靜態書寫,而影視則以動態呈現為主,但兩者的本質都是「說好一個故事」。近年來,文學改編影視的技術不斷進步,從忠於原著轉向融合編劇和導演的生命經驗,創造出全新的化學變化。 此次展覽由國立台灣文學館策劃,匯集超過20組影視劇組、導演、編劇及原著作家,展出近年來在國際影視市場上嶄露頭角的作品。展覽內容包括影視片段、劇照及美術道具等,讓民眾深入了解創作者的心血,並見證他們如何顛覆傳統,將富有生命力的台灣文學作品重塑並延展。 展覽中將呈現多部深受國人喜愛的代表作品,如《花甲男孩轉大人》、《俗女養成記》和《天橋上的魔術師》,這些作品成功將台灣文學的深刻內涵與社會脈動緊密結合。此外,針對新媒體時代的影響,展覽也關注《誰是被害者》和《返校》等文學改編作品,並特別探討真實事件改編的趨勢,透過《風中緋櫻》、《賽德克巴萊》和《八尺門的辯護人》等作品,深入展示歷史事件在影視中的再現與反思。

科技執法成效顯著 大幅減少交通事故

雖然「科技執法」這一術語可能讓駕駛人感到忌憚,但根據警政署的最新統計數據,這些設備的設置顯著提升了交通安全,促使事故發生率大幅下降。 為改善「行人地獄」的惡名並打造更為人本的交通環境,警政署將持續推動科技執法設備的補助,並結合工程執法,以提高路口的安全性。這一措施旨在促使駕駛人在經過路口時更謹慎駕駛,並禮讓穿越行人,全面提升用路人安全。 根據警政署的說明,中央政府於2022年補助各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設置265處多功能科技執法設備。今年1月至6月間,這些設備安裝地點的交通事故數量為4,770件,造成7人死亡及2,740人受傷,與去年同期相比,事故數量減少了1,161件(-19.57%)、死亡人數減少1人(-12.5%)、受傷人數減少804人(-22.68%)。 此外,設置科技執法路口的各項違規行為在半年內均顯示出下降趨勢,類似於警員24小時在路口值勤保護行人,顯示科技執法有效促使駕駛人養成良好的駕駛習慣,從而降低交通事故的發生率,保障行人安全。由於中央政府已經完成345處科技執法設備的建設,這些設備將於2025年全面投入使用,進一步強化警察執法能力,減輕警察的工作負擔。 警政署表示,為加強行人安全的執法力度,將利用全年無休的科技執法設備,持續推動直轄市及縣(市)增加相關設備。此外,配合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對易肇事路口、人行道安全設施及校園周邊的工程改善,所有新增設備將具備取締「車不停讓行人」功能,以促使駕駛人在路口、人行道及校園周邊區域提高警覺,禮讓穿越行人,進一步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率,實現人本交通的目標。

減少齲齒發生率 竹市推行兒童牙齒健檢、塗氟服務

新竹市政府今年繼續與牙醫師公會合作,即日起至11月在全市公、私立幼兒園展開兒童牙齒健檢與塗氟校園巡迴服務,預計將惠及萬名幼兒園學童。這項措施旨在通過牙齒健康檢查降低學童齲齒發生率,實現早期發現、預防及治療的目標。 學齡前是孩子牙齒發展的重要階段,口腔健康對於孩子的成長與發展至關重要。邱臣遠代理市長對牙醫師公會的支持與合作表示感謝,並指出市府與牙醫師公會今年成立了「護牙者聯盟」,由牙醫師團隊進入新竹市幼兒園提供牙齒健檢與塗氟服務,期望透過這些服務促使孩童擁有健康的牙齒,並鼓勵家長從小培養孩子定期看牙醫的好習慣。 衛生局長陳厚全表示,根據衛福部資料,112年新竹市0至未滿6歲兒童的牙齒塗氟利用率為85.13%,高於全國平均77.11%。目前,特約醫療牙醫院所提供兒童牙齒塗氟補助,未滿6歲兒童每半年補助一次;而未滿12歲的低收入戶、身心障礙兒童、設籍原住民族地區、偏遠及離島地區的兒童,每3個月補助一次。 牙醫師公會理事長藍鴻文指出,幼童的乳牙與未來恆牙的生長密切相關。如果蛀牙未得到及時處理,可能會導致牙髓腔感染或發炎,影響未來恆牙的排列。因此,定期檢查牙齒及塗氟非常重要,建議家長在孩子長出第一顆牙齒後即開始進行牙科檢查。衛生局也提醒家長,若學童在校園口腔檢查中發現異常,應盡快前往牙醫院所進行進一步檢查。 衛生局呼籲家長遵循「寶貝牙齒五撇步」,包括每半年定期看牙醫;正確潔牙;均衡飲食少甜食;使用氟化物,定期塗氟及使用1000ppm以上牙膏刷牙;以及在滿六歲至未滿十二歲期間對第一大臼齒進行窩溝封填。透過及早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為兒童的健康與未來生活品質奠定堅實的基礎。

彰化縣引進AI防災辨識系統 提升救援效率

AI的運用已勢不可擋。彰化縣消防局近日推出了「AI精準消防-防災影像辨識預警及救災任務語音紀錄」系統,成為全國消防機關中首個實施AI智慧消防救災的縣市。該系統已於今年9月完成開發並進行實際運作測試,顯示出顯著的效能提升。 彰化縣消防局指出,此系統能即時顯示指揮中心內救護車的分佈情況,並依此即時調配車輛,極大地提高了消防人員的工作效率。此外,該系統具備自動辨識火災、水災及車禍交通事故等現場影像資訊的能力,為消防人員提供了強大的支持。 彰化縣長王惠美表示,隨著科技的進步,消防工作也必須緊跟時代步伐。此次計畫獲得了行政院數位發展部112年智慧城鄉生活應用補助計畫的支持,由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與合作廠商共同投入5,600萬元,並與四縣市消防局協作,由彰化縣消防局主導,導入先進的AI技術,開發了AI監控影像防災辨識系統及無線電AI監聽系統。 該系統在實測中顯示良好,預期能顯著提升消防人員的工作效率,縮短防救災的反應時間,降低行政負擔,並即時掌握災害狀況,進一步提高救援效率及精確分配救援資源。消防局希望未來能夠通過新科技更好地保護鄉親的安全。 因其數位創新理念及成果突出,數位發展部將於9月20日邀請各縣市政府相關單位至彰化縣消防局參觀,並舉辦「智慧城鄉觀摩分享會」,以促進經驗交流及推動未來AI政府的發展。

台中市推動資源循環零廢棄 保特瓶變身時尚環保衣

台中市政府環保局攜手慈濟環保志業及大愛感恩科技,推出「資源循環零廢棄 保特瓶回收做公益」宣導活動,旨在配合2050淨零排放及資源循環政策。此次活動不僅展示了如何將回收保特瓶轉化為時尚衣物,還強調了保特瓶回收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李鼎銘在活動中介紹,全台每位慈濟環保志工每天都會進行回收資源分類。經過處理後的保特瓶可轉化為衣物、鞋子、毛巾等產品。例如,10支保特瓶可以製成一件無袖T恤,12支保特瓶可做成一件有領短袖polo衫,14支保特瓶可變成一件長袖襯衫。這些再生聚酯纖維製成的環保衣物已廣受國內外好評,展示了回收資源的巨大潛力。 環保局長陳宏益強調,保特瓶如果隨意丟棄,會使塑膠微粒滲入土壤和水源,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並進一步影響人體健康。他指出,一個保特瓶中有超過90%的材料可以回收再利用。希望市民在使用完瓶裝飲料後,能夠清洗乾淨、壓扁並鎖上瓶蓋,進行回收,以促進資源的循環利用。未來,這些回收材料甚至可能用於製作環保局同仁的工作制服,進一步實踐循環再利用的理念。 環保局表示,將來會在台中市的大型活動中持續推動保特瓶回收活動。藉由這些活動,希望能提高保特瓶的回收價值,減少在街頭、海洋及垃圾桶中發現保特瓶的機會。提升環境品質是全體市民的共同責任,大家的積極參與將對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產生深遠影響。

教育部青年署推動地方創生 連結產業與文化發展

為了幫助年輕人深入了解在地地方的情況,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推出了學習性青聚點課程和蹲點見習。並透過Changemaker計畫推動具體行動。113年行動團隊「港灣溜魚文化工作室」和「五漁村How野青年」充分展現了這一計畫的成果,以實際行動推動地方創生。 「五漁村How野青年」團隊在受宜蘭五漁村山海資源及當地生活吸引後,於111年從台北移居至頭城。具有教育企劃和解說員專業背景的莊沂儒在112年擔任青年署學習性青聚點蹲點見習生,觀察到當地學童因父母工作繁忙、3C產品影響以及地方青年陪伴不足,對家鄉產生距離感。於是,該團隊於今年(113年)申請Changemaker計畫,提出「海村囝仔小學堂—青幼共學提案」行動。該行動旨在透過青幼共學,設計文化和產業空間的遊戲式走讀,讓青年成為連接傳統與現代的橋樑,幫助地方學童探索家鄉環境和文化。 同樣地,位於彰化鹿港的「港灣溜魚文化工作室」,長期關注鰻魚產業及海洋環境問題。創辦人之一的趙俊傑在返回家鄉接手家族鰻魚事業後,自109年起參加了青年署Dreamer培訓。這次培訓讓他不僅深入了解家鄉文化和產業特色,還與夥伴郭珮蓉共同創立了該工作室並申請了Changemaker計畫。透過開發鰻魚餐食、分享養殖經驗和設計教案,團隊讓產業不再僅僅依賴外銷,並拓展了對海洋和環境教育的關注。今年(113年),該團隊推出了「藍色彰化,濱海童行」計畫,通過設計多元課程和兒童營隊,讓學生與團隊成員一起關心彰化沿海的發展和保育。

北市打造韌性都市林 志工攜手共創生態奇蹟

為了實現公園生態化的分區管理,並加強公園環境改善及棲地復育工作,台北市公園處不僅持續招募生態志工,還大幅增加了志工教育訓練的場次。今年7月起,公園處啟動了以「韌性都市林」為主題的志工進階教育訓練,旨在提升志工的生態知能,展示台北市厚實的志工力量。 公園處青年所主任王淑雅表示,透過在都會公園設立生態保育示範區、宣導環境保育、招募生態志工及舉辦宣導活動,逐步落實公園生態化已成為主要目標。她指出,隨著民眾對公園內自然生態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人願意擔任生態志工,為守護城市中的動植物與自然棲地貢獻力量。此次進階課程旨在強化志工對棲地與植栽的專業能力,對推動「公園生態化」具有重要意義。 此次進階課程邀請了林業試驗所的專家團隊,他們將指導志工提高在環境營造及維護方面的能力。課程內容包括在青年公園新植台灣低海拔原生樹種,從生態角度促進公園的韌性。此外,公園處也希望藉此培養韌性都市林志工隊,讓志工隊能參與公園韌性都市林的管理、生態觀察及相關調查研究,並成為韌性都市林生態網絡的重要成員。 在實際操作方面,青年公園的生態池上游已按照仿溪流上游的拋石水岸設計進行建設,周圍種植了豐富的原生植物,營造出天然棲地條件。通過保育團體和志工隊的投入,這裡成功地營造出了具有豐富生物多樣性的小森林環境。青年公園長期與荒野保護協會合作,通過棲地營造活動的推廣及志工培訓,旨在讓市民朋友及來自全台的遊客深入了解公園的生態環境,並成為良好的生態教育場所。 荒野保護協會的陳德鴻老師在2023年指導青年公園成功試種台灣原生種「筆筒樹」。今年,林試所的葛兆年老師、馬復京老師等專家將繼續指導,規劃在上游小森林及水道旁草坪周邊試種120株適合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生長的原生種植物,包括山薑、月桃、華八仙、呂宋莢蒾、風箱樹等。這些植物的種植及後續的生態護岸施作,預計將成為公園自然景觀的亮點,不僅兼具生態與社會功能,也有助於打造青年公園特有的韌性都市林。

台南市呼籲健康中秋 鼓勵低碳慶祝取代傳統烤肉

台南市作為全國第一個將低碳城市治理納入法規的縣市,在中秋節即將來臨之際,市府特別呼籲市民選擇健康、環保的方式來慶祝節日。市政府建議市民們在中秋佳節時,選擇戶外賞月、品嚐月餅和柚子等活動,取代傳統的烤肉慶祝方式,營造一個健康且乾淨的節日氛圍。 台南市長黃偉哲指出,儘管烤肉是中秋節的傳統活動,但考慮到台南市高人口密度及地形、季節風向的影響,烤肉所產生的空氣污染物不易擴散,會對空氣品質造成不良影響,增加致癌污染物的風險。因此,市長呼籲民眾中秋佳節應避免烤肉、煙火及過度包裝的禮盒,改為戶外賞月、品嚐月餅和柚子等低碳方式,以促進家庭團聚的同時保護環境。 黃偉哲也提到,台南市是全台最具代表性的文旦產區,目前正值文旦的採收期,這些文旦不僅品質優良,還以永續方式種植,既健康又安心。選擇文旦作為節日美食,不僅能夠避免噪音污染和垃圾問題,還能避免燒烤帶來的油煙及空氣污染,保護市民健康。 至於烤肉在提供美味和社交樂趣的同時,確實存在一些缺點和對人體的潛在壞處。專家表示,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考量點:1. 致癌物質的生成。2. 高脂肪和高熱量。3. 肉類加工和處理。4. 消化問題。5. 環境影響。另外要避免肉類過度烹飪或燒焦,使用較低的烹飪溫度。總結來說,適量食用烤肉並注意烹飪方法和飲食平衡,可以減少對健康的負面影響。

台灣好行新增9條路線 完善觀光路網

為提升台灣觀光交通網絡,持續優化自由行旅客的接駁服務。交通部觀光署在今年已新增9條「台灣好行」路線,全台總計達80條,涵蓋北、中、南部及離島的主要觀光景點,致力完善台灣觀光路網,促進觀光及在地產業發展。 今年新增的「九份金瓜石線」,連結九份和金瓜石兩大文化及自然景點,旅客可從板橋出發,並可選擇不同旅遊套票,如「藝術山城行旅包」、「青春山城行旅包」或「穿越山城隨行包」,享受在地優惠和文創商品。 中部地區新增了兩條路線。首先是「斗六竹山線」,連結斗六、林內及竹山,並新增了「竹山文化園區」及「下坪自然教育園區」等觀光站點,提升了南投縣的觀光吸引力。其次是8月上路的「大雪山線」,從豐原轉運中心出發,經過東豐自行車綠廊、石岡、東勢等23個站點,提供融合生態特色及設計美學的森林療癒體驗,強調低碳旅遊概念,促進中台灣觀光發展。 南部地區也迎來了幾條新路線。「東山咖啡線」連結關子嶺風景區及175東山咖啡公路等20個站點,「梅嶺線」涵蓋玉井、鹿陶洋江家古厝及梅嶺風景區等34個站點。這些路線將提升南部地區旅遊魅力,促進當地觀光及相關產業發展。5月開行的「太平線」連結台鐵大林站、大埔美園區、佐登妮絲城堡、梅山及太平雲梯等站點,提供超值套票和優惠。7月開行的「墾丁機場快線」則為從高雄國際機場入境的國際旅客提供便捷的墾丁接駁選擇。 至於「澎湖空港快線」也將連接澎湖機場、馬公港等重要交通節點,提供便捷的陸海空交通,並推動澎湖的生態旅遊和綠色運輸發展。澎湖觀光處也推出早鳥乘車送好禮活動,並計劃整合澎湖本島的4條路線,讓旅客暢行無阻。 觀光署表示,這些新路線緊密串連了陸海空交通場站,將遊客無縫接駁到山區、海域及鄉鎮,並有效整合觀光資源及產業。

駐法文化中心30周年 台灣詩人展現文學魅力

駐法國台灣文化中心今年迎來30週年慶典,9月26日至28日將在巴黎舉辦「台灣文學大師週-《五感,台灣》」(Semaine des maîtres de la littérature taïwanaise-《Taïwan, les cinq sens》),邀請楊澤、陳育虹、鍾永豐三位台灣當代詩歌大師,向法國觀眾展示台灣現代詩的魅力。 此次活動以「在文學共和國中:詩及其世界性」和「文字的肉身:台灣現代詩的感知性」為主題,將在法國鳳凰書店及法國國家圖書館舉行座談。為了讓觀眾不僅僅是「閱讀詩」,還能「感覺詩」,法國國家圖書館特設了「氣味:河左岸的福爾摩沙」(Khì-bī:Formose sur la rive gauche)市集,重現臺灣夜市文化。市集內有彈珠台、戳戳樂、套圈圈等遊戲,還提供大腸包小腸、滷味、鹹水雞、雞蛋糕等臺灣街頭小吃,讓參與者在享受美食的同時感受詩意。 此外,文化中心還與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及老柵欄與熊文學咖啡館合作,推出結合音樂與投影的詩劇場、在海外首映楊澤文學人生的紀錄片《新寶島曼波》,以及詩人鍾永豐與樂手早川徹的詩樂表演等配合活動。這些活動旨在跨越語言障礙,探索詩歌在文字之外的多重可能,並激發參與者的五感,親身體驗福爾摩沙這座文學寶島的獨特風貌。 駐法國台灣文化中心表示,「台灣文學大師周」旨在展示中心多年來在法國推廣台灣文學的努力,並通過創意活動引領讀者以全身感官接觸、理解並愛上這座太平洋上的蔥鬱島嶼。希望「用書本走向世界,於文學遇見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