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結果

已找到 2 則相關結果

108課綱核心「去中國化」 也就是「去台灣化」

日前立法院總算舉行108課綱公聽會,3個半小時的表述看似議題紛陳;但剖析下來會發現,包括「學習歷程檔案」、「素養題」、「必修時數太少」、「考招制度」、「去中國化」等問題的解決方式,從易到難可以分成3個層次,但核心問題——且唯一與108課綱本身有關的——就是「去中國化」。 大家都聽過三隻小豬的故事。108課綱就像是精心打造的三隻小豬的房子,每棟房子不是個別存在,而是「房中房」。 最外圍一層是稻草房,也就是「學習歷程檔案」、「素養題」等問題,這一層最多人攻擊。「學習歷程檔案」指的是高中學生要將自己高中3年的課外表現,呈現在教育部指定的平台上;「素養題」指的是最近考題趨勢是跨域活用,但卻用一個含糊的「素養」來含括,而且素養題題目太冗長,變成在考閱讀能力。 中間這一層是木頭房,也就是「必修時數」、「考招制度」,攻到這裡的人明顯變少,但也仍有一定人數。「必修時數」指的是108課綱跟流行,把大學必修選修那一套搬到高中,結果必修時數大砍1/4,時間被挪給一些「彈性課程」、「自主學習」、「微課程」等不知所以然的課程。「考招制度」指的是學測選在高三上學期末,結果整個高三下學期都荒廢。 上述問題都真實存在,也造成師生困擾;但仔細想想,它們跟108課綱的「內容」有甚麼關係?沒有。它們只是形式的問題,非關內容。 最內一層,是最堅固的磚頭房,裡面赫然關著「去中國化」這隻惡龍,能攻到這裡的,只有極少數、一隻手數得出來的幾位學者專家。 「去中國化」是108課綱包藏的最惡劣禍心。北京常說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讓台灣人氣得跳腳;但話應該反過來說,中國是台灣的一部分,真的要找尋台灣的主體性,是無法去掉中國元素的。「去中國化」的後果其實是「去台灣化」,結果因為沒有主體性,「去中國化」之後的台灣人心靈變得可以被各種思想殖民。 「去中國化」讓台灣人與「中國」這個概念對立起來;它讓台灣下一代對歷史全然無知,讓他們的心靈如花果飄零,對自己從何而來完全無知,當然也就不知道要往何而去。這是我們要的嗎?

為何陸生不來台?其實大陸最不爽「這一點」

陸方已經暫停5年讓學士陸生來台,總統賴清德就職演說表示希望恢復陸生來台,新任教育部長鄭英耀上任後最想做的3件事之一也是「讓兩岸在平等尊嚴前提下恢復陸生學位生來台」。但事實上大陸最不滿意的,正是台灣對於陸生來台並未做到「平等、尊嚴」! 教育部長鄭英耀今天(27日)在立法院稱台灣已經承認365所大陸大學。這個說法是錯的,數目也錯。到目前為止,台灣只承認155所大陸大學、191所專科學校,共346所陸校。而台灣承認的155所大陸大學,僅占大陸1275所大學的12%。相較之下,大陸到今年為止已經對台開放424所大學。 必須說明,大陸所謂的大學,通常稱為「本科」,「本科」是相對於「專科」而言。「本科」和「專科」有何不同?簡單地講「本科」就是畢業後可以拿學士學位,可以直接考研究所;「專科學校」畢業後只能拿副學士學位。到2023年6月,大陸高等校院有3072所,包括本科院校1275所、專科學校1545所、成人高等學校(進修部)252所。 大陸頂尖大學,1990年起的劃分方式叫做「985工程」、「211工程」,共有115校;2017年起大陸換了名稱和認定方式,將「985工程」、「211工程」等統籌為「双一流」建設,也就是「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共有147校。 大陸最早開放給台灣的學校,幾乎都是985、211工程大學;第二批開放給台灣的學校,若非省屬重點大學,至少也是省屬大學或省部共建,檔次都不差。 「省屬重點大學」,顧名思義就是省級政府會投入資源,財政、師資都相對較好的省屬大學。省部共建指的是實力較強的省屬大學,獲得大陸教育部或其他國家部委的發展經費和資源,共同建設成綜合實力強、辦學水準高的大學;省部共建大學通常都有強勢學科。 知情人士表示,當初台灣承認大陸學歷,採取「三限六不」政策,其中三限裡的「限校」就令陸方很不滿,認為大陸是用最好的學校吸引台灣學子,為何13年過去了,台灣只承認1成、155所大陸本科大學?且蔡政府8年內完全沒有增加承認的陸校?建議陸委會和教育部,若希望對等尊嚴招收陸生,至少承認大陸對台招生的424校,才是展現誠意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