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已找到 3 則相關結果
台灣教育界正面臨少子女化引發科系裁撤合併與廢校危機,現任文化校長王子奇化危機為創新動力,除了順應學生需求解決宿舍與交通問題,吸引南部學生就讀;也在不同課程加入AI相關課程貼近未來趨勢,與產業合作為學生找畢業出路,更提出一連串友善外籍生措施,強化學校科系特色,翻轉文化大學品牌力。 站在學生端思考 拉近南北生活水平 王子奇接受梅花新聞專訪表示,少子女化不僅影響教育界、更是國安危機,他分析,不僅社會產業大量面臨缺工現象、削弱國家生產力,學生減少也會造成一批40-50歲的優秀學者退休失業,之前培育的知識傳遞基礎消失,將會是高等教育極大損失。 雖然目前教育部提出補貼私校學費,希望翻轉高教反向重分配現象,私校仍需直面招生競爭。王子奇站在學生立場思考,為改善文大「最高學府」交通不便、住宿租金高等問題,在台北市交通便利處如台北車站、西門町、士林劍潭等捷運沿線找尋宿舍地點,輔以在北投捷運站設立接駁車,取代以往仰德大道易塞車路線,讓上學路快捷便利,也可讓南部學生真實體驗到台北都市生活。甚至從今年度開始廢除早八制度,第一堂課從9:10開始,更貼近學生作息。 「我的目標是讓非設籍台北市學生都有宿舍住,由學校出面替學生解決簽約問題。增加山下住宿選擇,一來可以活化市內閒置資產,也為學生爭取到每人每月遠低於萬元的住宿費,跟南部大學租金水平相差不遠,增加南部學生北上就學誘因,同時少子女化也讓文化大學周遭的租金結構開始鬆動,增加學生住宿選項。」 課程因應趨勢 文理科系都應與AI內容結合 課程上,王子奇因應生成式人工智慧快速崛起,規劃通識必修課程中至少有20%課程與此相關,像是國文當中加入邏輯思辨、人工智慧創作這些與時俱進內容,或法律系授課內容針對AI創作、智慧權進行探討。「時代潮流與趨勢改變,我們的教材內容也要跟著修正跟調整。」113學年開課數已近40門,在國內大專院校是首屈一指的開課數量,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AI實力,成為未來職場菁英。 他指出,目前大學有很多校系整併或更改科系名稱,並不完全是因為沒學生,而是為了更貼近產業需求與趨勢。王子奇認為每間大學都要做出特色,文化既然是綜合型大學,就必須在同中求異,例如文化有美術系、建築系,未來可以強化藝文品修復方向,以順應目前古蹟建築修復的需求,區分出人才與人力的不同。 「現在學生跟我們以前相比,有太多我們不具備的優點。他們的創造力、思考模式跟邏輯,不是我們那個年代可以被培養出來的。很多人感嘆學生一代不如一代,我反而認為整個教育環境跟人口、人力結構已經改變,學校應該去思考如何讓課程更應用化、更生活化,提高課程中實作比例。」因此文化大學將自113學年起,學生每學期有兩週自主學習。 同時文大也祭出獎學金方案,只要學測與分科的國英數社自中有四科達均標,大一可免學雜費,大二到大四成績維持在學校前20%也可繼續學雜費全免,並針對這些學生強化企業實習、雙聯學位與出國交換機會。 推動產學合作 讓教授與產業鏈接 另外一些學生認為教授上課內容跟不上社會變化,王子奇說:「勞動部有產學合作計畫,我們會拜託老師們去找企業了解需求,盡量推動學生實習制度,不先界定老師能不能跟上產業變化,而是想辦法push老師先跟企業鏈接,有交流就能夠了解需求,學校應該扮演輔助產學合作的角色。」 他舉例國外私大都是非常市場需求導向,若畢業生不能滿足社會趨勢跟脈動很容易倒閉,因此學校都有快速應對機制。另以美國麻省理工為例,每屆招收學生人數僅1、2000人,卻沒受到少子女化影響,因為學校經費來源大多是校友捐款與企業贊助。「只要我們產出有用人才讓社會企業願意雇用,自然可從社會企業跟組織捐款獲取經費來源。」 強化境外招生 解決外籍生食衣住行問題 至於境外生部分,王子奇先深耕馬來西亞與越南兩地。「境外學生可分為僑生與外籍生兩種,政府這幾年境外生招生策略,已經從人力變成人才招募,希望未來可成為國家生產力之一。如何讓這一群人體認台灣文化、學習到技術並願意留在台灣打拚,我覺得這件事在大學端可以做到雙贏局面。」 他認為外籍生絕對是未來文大招生重點,一方面在台灣這個以國際貿易為主的國家,外籍生可以讓學生增加對不同國家風土習性的瞭解,增加未來國際發展基礎。「包括職員英文能力、學校文件表單改成中英並行,都要滿足國際化需求,不讓外籍生感到不便。」 此外也需小心拿捏打工與上課的分際界線,不能讓他們覺得打工賺錢大過學習動機。文大與寧夏夜市簽約合作,轉介學生打工機會之餘也專車專人接送,理解他們人生地不熟困擾,提供各種輔助幫助他們真正融入在地生活、安心就學。 至於學生最關心的畢業出路問題,王子奇也立下提供1500間企業實習機會目標。「目前我們掌握到的企業名單已有800家以上。文大是綜合型大學,碩博生加大學部,每年約有4500多位畢業學生,若能結合以往30萬名畢業校友基礎來與企業進行廣泛合作,提供學生實習與進入企業工作契機,也能解決目前缺工問題。」 王子奇想法很務實,「大學端應該盡量滿足社會需求,理解社會對大學的期待、而大學又能在社會裡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跟地位?盡量換位思考,就能找到大學未來出路。」
少子女化造成大學招生缺額影響存廢,不過就高中端來說,卻能老師更關注到個別學生需求,但老師也需自我進修增加第二專長,以避免被超額轉校。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全中教)理事長高孟琳接受梅花新聞專訪表示,少子女化對高中端衝擊雖不如大學端多,但108課綱已經浮現各種問題,希望教育部應儘速滾動修正,新任總統賴清德上任後也應關切,避免錯誤的教改政策影響到國力發展。 學生人數減少 老師可客製化服務 高孟琳表示,教育部希望自本學年起,將逐漸減少公立高中每班35人、私立高中每班45人限制,對老師來說,班級人數減少,就可以花更多時間關注個別學習情況,批改作業與上課也能更仔細、有更多時間給予每位學生回饋和支援,提供「客製化服務」。不過私校就須發展出不同特色,才能吸引學生就讀。 技職高中老師遭遇少子女化衝擊較大。若普通高中老師要被超額轉介到其他學校,學科上不會相差太多,但技職專業科目如海事學校水產科系這類稀少課程,要找到同類型高中任教比較困難。他鼓勵高中老師應利用課餘時間修習第二專長,若遇超額便可用第二專長留任原校。 另外大學端可參考港日韓大學作法,香港大學調降班級人數,日本、韓國則鼓勵大學進行整併,且國私立大學同步減招,目前日本大學整併後幾乎只剩下一半數量。 「台灣不應該放任私校倒閉,但國立大學仍維持相同招生數,來跟私校搶學生。」他提到韓國教育系統甚至發展出主動下鄉,到社區里民中心授課,既保障偏鄉學校與老師生存,也能加強學生學習意願。 108課綱選修規劃草率 如何能產出高品質內容 另外人口板塊移動、城鄉差距越發明顯,像是新竹竹北近年人口激增,造成學校不敷使用,高孟琳指出,主管機關的教育部與各地教育局都有每年人口統計數據,應可提早發現問題超前部署,而非等到民怨四起才亡羊補牢。 如同108課綱減少基礎必修科目時數,規定高中需開設1.2-1.5倍的選修課增加選修,原意是希望學生能從選修課程中探索興趣志向,卻因牽涉到退休金不願意增加老師員額,僅願意編列超時鐘點費。 高孟琳說:「開一門新課程,事前要花很多時間蒐集資料、準備授課內容,卻希望高中老師利用課餘超時工作,而且一節課鐘點費才幾百元,試問這樣課程品質會好嗎?課綱精神理念很好,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教育部這種慣老闆行事風格,怎能產出高品質的課程內容。」 技職教育崩壞 學生喪失實作能力 而大學教授疾呼高中必修科目時數降低造成基礎學科能力薄弱,高孟琳也建議教育部應儘速檢討。「降低了這麼多必修學分,真的有助學生適性發展了嗎?教育部應做後續追蹤讓數據說話,儘速滾動、調整課綱內容,否則高中端與大學端落差越來越大,變成互推責任彼此抱怨,甚至造成國中小家長不信任感,讓課外補習狀況越來越嚴重。」 另外技職升學系統應考人數逐年減少,基層現場缺工嚴重,高孟琳坦言技職教育已經失去初衷。「當初設立高職是為了培養學生實作能力進入職場,但現在技高80%都傾向升學,而統測又不需測驗實作能力,造成技高也以培養學科測驗能力來強調升學導向,而非培養技術能力,喪失過去分流、技術力傳承的意義。」高孟琳站在一線教師的立場,希望教育部應儘速提出作為,來挽救崩壞的技職教育。
在少子女化趨勢下,家長的教育觀念與行為也正在發生變化,全國高級中學家長大聯盟(全高聯)理事長蕭錦戎接受梅花新聞專訪,分享她觀察到的目前趨勢,家長們的教育焦慮,並沒有隨著孩子數量減少而降低,反而是因為人數少更加專注,以及投入了更多金錢資本,就怕孩子輸在起跑點。 少子女化跟教育焦慮有極大關連 「很多家庭只願意生一個小孩,是因為想把全部資源集中以提高成功機率,加上教改後,許多學校名稱科系也與以前認知不一樣,家長很容易因為不清楚教育現況而產生焦慮。」 蕭錦戎指出,少子女化環境會產生出兩種截然不同面向的家長,一種是從小開始鋪路,希望小孩照著他們計畫一路順利進到頂大,畢業後找到好工作。另一種卻是希望小孩從小可以快樂生活,不要重蹈過去父母痛苦的唸書經驗,找出自己興趣,家長只擔任陪伴的角色。 這種怕輸、怕失敗的家長焦慮感,在前三志願高中尤其常見,許多父母傾其所有投資補習費,介入學習與指導,處處勞心勞力,對孩子期望也隨之增高。也因此即便各國都提出種種補助方案,希望增加生育率卻不見效果,主要還是因為父母的教育焦慮,擔心無法確保孩子能有一個成功未來。 面對孩子升學 父母應站在陪伴立場 做為全高聯理事長,蕭錦戎接觸過的高中家長百百種,她認為目前科技更新速度太快,父母不能掌控的未知變多,因此家長間互助與支持變得重要,彼此可以分享各種資訊不至無援孤立,理性瞭解目前的教育環境與發展,降低自己的不安。 另一方面也應將自己對未來不確定性的焦慮與小孩教育分開,給予小孩充分信任,要相信現在小孩有他們的智慧,懂得不比爸媽少,父母只需站在陪伴立場,不要過多插手孩子的學習與志涯選擇。 「父母應該積極的面向是理解孩子,給予關懷和陪伴,避免對孩子施加過多壓力,轉嫁自己的焦慮。」蕭錦戎看過許多不同家長面對孩子的學習態度,孩子的教育不是軍備或面子競賽,她認為懂得放手與陪伴,讓孩子能盡情探索是家長的智慧。全高聯成立初衷,就是盡量與各高中配合辦理不同講座,讓孩子與爸媽對於108課綱、考招制度有所瞭解,提早準備以減少焦慮。 AI浪潮 發展有無限可能 蕭錦戎表示,108課綱目的是希望教育制度能與時俱進,汰除過去填鴨式教育來適應時代變遷。學習歷程檔案這些新制度推行,是希望促使學生思考自己學習過程,鼓勵多元學習,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AI技術進步下,將來知識取得途徑太容易,未來生存技能應該是著重培養孩子思考與創意的能力。家長的關愛和支持,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絕對大於提供很多補習費,適當的陪伴和鼓勵,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讓他們更有勇氣面對未知,站在一起努力的立場,也能讓親子之間的溝通更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