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結果

已找到 11 則相關結果

婦人壓力大便秘 中藥調理後天天順暢

41歲蔡女士長期便秘,最長曾2週才排便,好一點也要5至7天才一次,服過西藥、各種益生菌及酵素卻都改善有限,轉向衛福部彰化醫院中醫師黃鋒榮求助,經過中醫「潤腸通下」及「補益脾胃」,3個月後竟然可以每天解便一次。她不禁說,吃得進、排得出的感覺真是神清氣爽。 家住彰化二林鎮的蔡女士主訴,大概近5年來,她排便非常不順,一週一次是家常便飯,排便時要非常用力才偶而大出小硬便。這可能和她容易緊張、做生意壓力大、生活不規律有關,久而久之,便秘成了一種習慣,偶而會引起腹痛、頭痛,整天總覺得「滿肚子大便」,感覺很不舒服。 黃鋒榮說,蔡女士很擔心腸胃有問題,經胃鏡和大腸鏡檢查,沒有什麼大礙,她才放下心中大石,也就是說,不是消化系統器官有問題的器質性便秘,而是習慣性便秘,發生原因大都與生活環境和個人行為有關。 黃鋒榮表示,蔡女士生活緊張、壓力大、飲食不定時、不運動、飲水不足、纖維質攝取少等原因,都是釀成長期便秘的可能原因。蔡女士也說,服用瀉藥和灌腸是有效果的,但停了之後,又回復便秘,也吃了很多大打廣告的益生菌或酵素,卻都沒效,有的還「貴森森」,也不知道要怎麼辦。 黃鋒榮指出,長期便秘不解決,可能會衍生腹痛、頭痛、肩酸、食慾不佳、口臭、頭昏眼花、失眠、急躁、口乾舌燥、疲勞等各種症狀,更甚者還可能引發大腸癌、心血管疾病等,不可輕忽。 黃鋒榮指出,對於這起個案,首重「潤腸通下」,以玄參、麥門冬、生地黃、大黃、芒硝的增液承氣湯為主,後續再「補益脾胃」,以香砂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為主,提升腸蠕動功能,2個月後效果慢慢浮現,到了3個月後,已經可以一天排便一次。 黃鋒榮說,推估成年人罹患便秘者大概15%左右,在臨床上,明顯可見女性多於男性,老年人多於年輕人。老年人消化功能退化,便秘比率上升,可以理解;至於女性為何遠高於男性,推測女性要兼顧工作與家庭導致壓力大、受雌激素影響、肌肉力量不足、運動量比較低、水喝得比較少等,都有可能。 黃鋒榮強調,預防便秘最好從日常生活做起,包括保持情緒平穩、規律作息、多運動、攝取足夠的纖維質與水分。 原文出處

微創手術取出鼻內10公分腫瘤 終結男子多年鼻塞

54歲的黃先生右側鼻塞好幾年了,一直未在意,1個月前感冒後,右鼻頻流血,呼吸更加困難,晚上無法平躺入睡,檢查發現其右鼻腔鼻竇被塞滿類似瘜肉的組織,經內視鏡微創手術取出長達10公分的良性鼻腔鼻竇乳突瘤,才恢復暢通呼吸。衛福部彰化醫院看診耳鼻喉科主任許嘉方強調,長期鼻塞一定要就醫檢查,不見得只是鼻竇炎或鼻瘜肉,也有可能是腫瘤。 黃先生表示,他右側長期鼻塞,以為是慢性鼻竇炎或鼻瘜肉,但還有左鼻可呼吸,所以一直沒有理會,直到1個月前感冒,右鼻開始流血,常要用衛生紙塞住鼻孔,但呼吸就更不順了,晚上因此無法躺平入睡,只好坐著睡覺,也才能稍寐。 黃先生說,他到別的醫院就醫後排定2周後手術,要取出鼻瘜肉,但彰化縣議員黃千宴到他辦公室看他,發現他面容憔悴,都快無法呼吸了,勸他不能再等,引介他到彰化醫院找許嘉方主任,隔天就手術,醒來後頓覺呼吸順暢,真是久違的舒服感受。 許嘉方表示,電腦斷層顯示黃先生右側鼻腔鼻竇幾乎全塞住,很像常見的鼻瘜肉,但黃先生右鼻腔一直流血,有別於鼻瘜肉流血不多的情況,而且是單側阻塞,這是鼻腔鼻竇乳突瘤常見的病徵,經病理冷凍切片確診為乳突瘤,立刻以內視鏡微創手術取出長達10公分的乳突瘤。 許嘉方說,此個案的鼻腔鼻竇乳突瘤雖然是良性的,但根據統計,鼻腔鼻竇乳突瘤有5至12%會轉變為惡性腫瘤,而且復發的可能性也很高,不可輕忽,術後需定期追蹤。 許嘉方指出,鼻腔鼻竇乳突瘤和鼻瘜肉外觀很相似,但臨床表現常是單側,而且較易流血,有惡性轉變的可能,造成此鼻部腫瘤的原因並不明確,除了單側鼻塞、流鼻血之外,也可能造成鼻蓄膿、臉部脹痛、頭痛等。 許嘉方強調,鼻塞有可能是鼻子過敏、鼻竇炎、鼻瘜肉、鼻中膈彎曲、鼻甲肥厚等多種可能,很多人總認為因台灣氣候潮濕之故,鼻塞很正常,沒什麼大不了,但如果鼻塞超過2周,還是要就醫詳查,以免有腫瘤而不自知。 原文出處

阿嬤常忘吃藥 個管師陪家屬演戲鑒定失智

失智者常會排斥就醫,不認為自己失智!一位70歲的阿櫻阿嬤糖、鹽分不清,煮菜難吃就算了,還疑心丈夫外遇而藏丈夫手機,也把自己三高慢性病藥藏起來防被偷,家人懷疑其失智,要帶到醫院檢查她卻一再抗拒,衛福部彰化醫院失智共照個管師協助合演一齣戲,才讓阿嬤完成失智鑑定,得以後續的各項就醫及服務。 住彰化溪州鄉的阿櫻阿嬤原本就有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的三高疾病,據其家人表示,近1年來阿嬤慢慢變得很奇怪,常忘記家常菜的烹飪方式,糖、鹽調味會弄錯,醋會當成醬油,清蒸魚弄成鹹魚,連貓都不吃;甚至會疑心別人要偷她的東西,把慢性病藥藏起來,家人都搞不清楚她的藥到底有沒有按時吃;她還懷疑阿公外遇,阻止阿公使用手機,後來乾脆藏起來,並且隨時監視阿公。 彰化醫院失智共照中心個管師江淑娟表示,阿嬤的狀況日益嚴重,而且充滿防備心理,不認為自己需要到神經內科或精神科看診,女兒發現父親難以支撐,向該中心求救。 江淑娟說,他們發現阿嬤長期在家醫科主任廖曜磐看診,三高的藥就是他開的,也很信任他,因此他們決定與廖主任合作,在阿嬤例行到家醫科看診時,以追蹤身體狀況為由,巧妙地推薦阿嬤到神經內科看診並進行檢查。阿嬤欣然同意,個管師全程陪伴,最終順利完成了所有失智的相關檢查,後來也確定是失智症,定時服藥追蹤。 廖曜磐說,失智患者常會抗拒就醫,可以由患者信任的醫師轉介看診,讓患者卸下心防,達成不延誤病情,以及取得後續較完整的福利及醫療服務。 彰化醫院長照管理組長張文瀞指出,匯聚愛與專業的演出,讓阿櫻阿嬤在不自覺中接受了檢查,也為她未來的治療鋪下了一條比較明亮的道路,包括取得身障手冊,可以減稅及診療優免等,後來也申請了喘息服務及居家服務,讓阿公可以休息喘口氣,居家環境及醫療有照服員幫忙。 張文瀞說,在面對疑似失智的長輩抗拒就醫時,可以借助熟悉且信任的演員,安排情境演出,以更輕鬆的方式引導就醫。演員可找長輩熟悉、信任的親友或信任的權威,情境演出可以用陪同家人就醫或健康檢查等作為理由,若要請醫師協助演出,最好事先溝通,在不破壞家庭和諧的情況下,讓長輩不自覺接受診療及檢查,同時保護他們的尊嚴。 原文出處

癌友親身分享 罹癌與飲食及生活習慣有關

英文俗諺有云:「You Are What You Eat」,尤其是在癌症已經連續三、四十年蟬聯十大死亡首位,更與飲食有密不可分的關連;有癌友就在一場衛教活動上現身說法表示,罹癌和飲食習慣有絕對關係。 彰基醫學中心5日以音樂表演形式舉辦2024「癌症篩檢免費做幸福健康GO GO GO!」活動。台灣癌症基金會第十二屆抗癌鬥士伍釗宏,分享大腸癌第四期經過治療順利康復,返回職場的真實見證。 59歲的伍釗宏表示,在9年前陪同太太到彰基家醫科門診,透過推薦進行四癌篩檢,做糞便檢查後才發現自己潛血3+1很嚴重了,彰基立刻為他安排直腸科做直腸鏡檢查。伍釗宏說:醫師一開始檢查到肛門口的時候就不敢再做,因為裡面的腫瘤已經很大顆,怕會有危險,然後就安排開刀。其實大家不用怕,自己就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就接受了開刀,然後出來的時候才知道有腸造口這種東西,也就這樣用了四個月的暫時性腸造口。他接著說:「開刀完,醫師跟我太太說要切除直腸,只保留到五、六公分的直腸,所以我開完刀以後只能欣然接受面對它,後續接受彰基一系列的開刀、化療,九個月後就已經完全康復了。」 伍釗宏心想自己為什麼會罹癌,會罹「直腸癌」這麼嚴重?他說:「有可能是我每周吃三次的油炸物配啤酒,而不是我做很壞的事情,我有深切檢討,這可能是飲食造成的。」然後;彰基的志工夥伴在他住院期間都予以鼓勵,也邀請他能夠參加志工,他當時想說可能活不下去了,也就順口答應說:「我如果活著,我才能幫你們,我如果沒有活著,我怎麼答應!」如今都康復了,所以隔年的一月,就加入彰基志工行列。 當初,醫師有提醒伍釗宏:他50歲罹癌,希望他的孩子要提前十年,也就是40歲開始篩檢。當他要做兩年一次追蹤檢查的時候,他和太太同時檢查,結果太太也發現了兩顆瘜肉,當時因為疫情因素,沒有辦法馬上安排兩個孩子做檢查;但他心想篩檢很重要,所以在去年9月,女兒從紐西蘭返台的時候,就安排兒子、女兒做直腸鏡檢查,結果兒子也發現了兩顆瘜肉。伍釗宏說:「我覺得預防性篩檢和檢查很重要,所以我今天站出來,呼籲大家要做篩檢檢查。」 伍釗宏進一步表示,兒子是讀營養系的博士生,所以兒子在這十年,一路都有教他要健康的飲食,因此,大家要注重飲食五蔬果,這是很重要的,這樣子來保持健康的身體。 原文出處

腺病毒正流行 春節恐「上下夾擊」

住彰化縣員林市的7歲李姓男童反覆高燒1週,並造成扁桃腺炎、喉嚨痛及眼睛結膜炎,也併發支氣管炎,住院治療,確診為腺病毒感染,和他一起參加補習班冬令營的多位同學也接連感染。收治李童的衛福部彰化醫院小兒科主任馬瑞杉指出,腺病毒正在大流行,春節假期不只將面臨腺病毒,還有流感、新冠及諾羅、輪狀等病毒的「上下夾擊」。 馬瑞杉表示,所謂「上下夾擊」指的是流感、新冠及腺病毒引發的呼吸道感染,以及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腸胃道病症,這幾種病毒目前都還在流行,如果一起感染或接連感染,身體上方的呼吸道和下方的腸胃道恐將吃不消,面對可能的「上下夾擊」,免疫力比較低的老人和孩童更需要注意。 李童媽媽表示,國小一年級的兒子放寒假,參加補習班的冬令營,1週前開始發燒,前往診所看診拿藥,但連著7天還是反覆發燒,而且喉嚨痛及眼睛癢,眼睛還揉成紅腫,才轉到彰化醫院,被安排住院,在這期間冬令營也傳出多名學生發燒,冬令營並因此停課。 馬瑞杉主任說,李童確診為腺病毒感染,以致反覆發燒,而且支氣管發炎,住院治療。腺病毒好發在孩童,以飛沫傳染為主,感染後持續發燒的時間可能長達3到10天,可以說是最容易引起發燒的病毒,臨床上以呼吸道症狀為主,也常引發結膜炎,目前台灣沒有疫苗上市,只能採症狀治療,如果併發肺炎或支氣管炎,就要住院為宜。 馬瑞杉進一步表示,隨著春節返鄉及旅遊的人口流動,加大了病毒感染的可能性,以目前來看,新冠、流感及腺病毒的人數都還在流行,病徵除了喉嚨痛等呼吸道感染之外,還可能頭痛、倦怠、肌肉酸痛、咳嗽等,春節期間所引發的呼吸道傳染恐將大增,情況嚴重者還可能引起肺炎等併發症。 馬瑞杉指出,目前也流行著病毒性腸胃炎,主要是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輪狀病毒好發於6歲以下的嬰幼兒,諾羅病毒則是任何年齡層都可能。2種病毒主要是經糞口傳染,主要症狀為水瀉、嘔吐,並可能伴隨頭痛、發燒、腹部痙攣、胃痛、噁心、肌肉酸痛等。 馬瑞杉強調,春節期間面對多種病毒的夾擊,最好在出入公共場所時戴口罩,並且勤洗手,如果身體不舒服,還是要就醫,盡量在家休息。 原文出處

月經爆量竟需輸血急救 靠中藥調理走出痛苦

42歲陳姓婦女月經一來就大量,血紅素掉到瀕臨休克,多次急診輸血後,生理及心理飽受折磨,經衛福部彰化醫院中醫師黃鋒榮開藥調理後,終於走出煉獄般的痛苦。黃鋒榮表示,這類被稱為「亂經」的患者大都氣血兩虛,可以用中藥補氣止血調理。 陳女就診時指出,她患有子宮肌腺症,1年多前曾經手術治療,但半年多前開始的月經出現很痛的經痛,還有超大血量,衛生棉也吸不了那麼大量,每1小時換1片都來不及,而且時間要2週左右才結束,到了後期還滴滴答答停不了,沒幾天月經又來,一樣超大量,等同1個月來2次,幾乎整個月都在經期,更跨張的是,大量經血讓她好幾次頭暈到站不住,掛急診輸血才好轉。 彰化醫院急診室表示,陳女在急診的血紅素多次只有4至5g/dl,比起女性正常值的12至16g/dl低很多,已瀕臨休克危機,每次總要連忙輸血1500cc才穩定狀況。 黃鋒榮醫師說,陳女經人介紹前來看診,經過2個月的服藥,已轉變成1個月來1次月經,也不用再跑急診輸血,3個月後經血回復到正常量。一直不孕的陳女重拾信心,希望調理後能成功懷孕。 個案之所以月經大量,主要是因為氣不攝血,氣又隨血流失,氣因此越虛,越無法攝血,則造成惡性循環。黃鋒榮醫師表示,在中醫而言,可以採用月經週期療法,以中藥補氣及止血,根據行經期、經後期、經間排卵期、經前期等不同時期的生理特性,選用合適的藥物,以調整身體陰陽氣血的平衡 黃鋒榮指出,經前期及行經期以不同程度的止血為主,用荊介炭散、仙鶴草、旱蓮草等中藥加減調配,經間排卵期及經後期則以補氣為主,用補中益氣、聖癒湯為主加減調配。 黃鋒榮進一步指出,「亂經」的婦女通常氣血兩虛,難以受孕,在臨床上可以窺見,也就是說,不管是月經量大、劇烈經痛、經期不定、非經期出血等各種亂經情況,最好要好好調理,才能提高受孕機率。 原文出處

果農發燒以為小感冒 緊急轉診竟是心膜內炎

2023年底,68歲陳姓果農因發燒誤以為感冒,前往彰化市光復路的王昶皓診所求診,為其看診的王愛軍醫師發現病人有糖尿病和高血壓病史,近兩日突發高燒40度、寒顫、低血壓、食慾喪失和全身無力,經過詳細看診,竟發現心跳聲中藏有詭異線索。 當時王愛軍醫師迅速安排腹部超音波,雖未見異常,但聽診後發現有收縮期心臟雜音,令他懷疑這絕不是普通感冒,表面上生命徵象穩定,卻隱藏著一場可怕的生死危機,王醫師立刻要求病人趕快前往彰基醫學中心急診室。病人抵達急診室的情況非常異常,可能是吃了退燒藥,因此,病人當時來急診雖無發燒,生命徵象穩定,卻顯現出冷汗淋漓、濕冷的詭異狀態,初步檢查顯示嚴重敗血症的跡象,隨時有休克的風險,同時伴隨著心臟酵素升高,表示心臟正處於缺氧狀態。 病人旋即被宣告病危,送入加護病房。在馬拉松式的照護下,緊急心臟超音波檢查揭示二尖瓣的嚴重閉鎖不全,血液培養不到8小時就長出金黃色葡萄球菌,顯示心臟深受感染,讓醫療團隊震驚不已。隨即與心臟外科主任陳映澄醫師進行緊急會診,決定為患者進行精密的微創二尖瓣人工瓣膜置換術。 驚險的手術過程中,陳映澄主任表示,在患者心臟瓣膜的深處發現化膿和細菌贅生物。手術成功,如同一場惡夢初醒,病人不僅在一天後順利拔管,更在短短一週內轉入普通病房,經過完整的抗生素治療後,一個月後出院回歸正常生活。 王愛軍醫師表示,68歲的男性求診主要原因是已經發燒2天,本身有糖尿病病史,所以就幫他先做腹部超音波,要排除肝臟有沒有感染的現象,發現肝臟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問題,因為聽診時發現心臟有很明顯的雜音,有雜音就是可能有感染的問題,心臟的感染就怕是心臟有內膜炎造成的問題,所以說有發燒的病史,還是建議他轉到彰基,特別是在心臟方面做進一步的心臟檢查。 診所院長王昶皓醫師表示,長期在診所就醫的68歲陳先生是很成功的轉診案例,診所長久以來和彰基有很好的合作模式,診所任何患者有需要,都是幫他們轉到彰基醫學中心。這一次,陳先生因為有身體上的不適,診所王愛軍醫師,很細心的幫他檢查後,發現可能有心臟方面的問題,所以很快速的就轉診到醫院。 感染性心內膜炎,這是罕見致命的嚴重疾病,每年每10萬人中僅3到10例,若未治療致死率會高達40%。此病人自述發燒、寒顫、食慾喪失,原以為是平靜的敘事,竟然是恐怖的序曲,死亡的陰影就像心跳一樣如影隨形。90%的病人就像感冒一樣,發燒、肌肉痠痛、食慾降低,但此疾病不緊急治療會進展成為心臟衰竭、心臟瓣膜結構損壞和血管栓塞、脾臟功能缺損等併發症而致死,盡早診斷和有效的治療相當重要。 原文出處

妙齡女頭痛欲裂突中風 2小時溶栓取栓無後遺症

去年年底天氣突然轉涼、氣溫驟降造成許多人身體不適;當時小惠(化名)從北部到彰化訪友,正與友人交談過程中,突然感覺腦部強烈疼痛,感覺像跳電一樣,當下小惠蹲下抱住頭部、感覺右側無力慢慢倒下且無法言語求救,而坐在對面的友人察覺她睜著眼睛傾倒,試圖跟她對話、拿水給她喝,後來發現狀況不對,緊急撥打119電話,119救護員判斷疑似中風,並隨即送至彰化基督教醫院醫學中心救治。經急診迅速確診為中風後,隨即啟動中風中心救治流程,於2小時內進行靜脈溶栓治療再加上動脈血栓移除,把握黃金時間迅速救治小惠,經過加護病房觀察、一般病房復健後,小惠住院10天就順利出院返家,現幾乎未留下任何中風過痕跡。 收治小惠的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醫學部副主任林志明醫師表示,該院早在2008年就成立中風中心,早期布局急性中風治療,更透過中風臨床決策支援資訊系統介入來精準評估病人狀況、提升醫療品質,此外,彰化基督教醫院為全台第一個開發遠距中風會診網絡,不僅可以線上為遠在30分鐘車程外的病人評估診斷、更為病人爭取黃金時間獲得最適切的治療;所以在2021年健保資料庫統計中,彰基醫學中心取栓數為全國第三(僅次於台大及林口長庚),拯救許多家庭免於破碎。中風中心更於112年得到國家醫療品質獎肯定,榮獲第二十四屆系統類競賽卓越中心獎。 為小惠執行取栓術的彰基影像醫學部張梓恩醫師表示,小惠案例屬於前循環之左側中大腦動脈完全阻塞,導致之缺血性腦中風,綜合影像與病況評估後判斷符合取栓適應症,故經過靜脈溶栓治療後,立即安排小惠接受取栓治療。取栓過程順利,阻塞的血管幾乎完全打通,使腦部灌流恢復,能降低腦細胞的損傷並有助於功能恢復。取栓治療之健保給付自2023年11月起,前循環由8小時開放至24小時,但還是提醒民眾盡早就醫,越早恢復腦部灌流,越能降低腦損傷。 從事業務工作的小惠表示,自己平日為了應酬而吸菸、喝酒,因為自己年紀還輕正在打拼工作,而且少有身體不適的狀況,因此儘管事情發生前一兩個月感覺左邊頭脹脹的,但仍不以為意。這次在訪友途中發生這件大事,讓小惠心生警惕,她說:「倒下的那個時候,雖然我眼睛睜著,但其實早就失去意識,醒來已經是在加護病房了,那時我就告訴自己,一定要恢復到像平常人一樣!一定要配合醫護人員自救!」所幸小惠經過治療後未留下後遺症與副作用,現又即將返回職場,小惠表示:「感謝彰基醫護的救治,接下來我一定會更注意身體!」 彰化基督教醫院急診部副主任李宗翰醫師提醒,近來中風年輕化,一般來說小於45歲的中風,根據衛福部統計,比例從10幾年前的5%,到這幾年已經超過15%。年輕病人經常忽略高血壓、糖尿病的控制,也過多使用菸草和酒精消費、缺乏體育活動,另外高環境污染和氣候的急遽變化也是造成中風的因素。因此受到極端氣候、不良的生活習慣,體重過重等因素影響,以往我們認為老年人才會有的疾病,近年卻越來越多年輕族群發病。 彰化基督教醫院體系腦中風治療,有完整的轉診平台,能迅速評估溶栓及取栓之適應症,並且有專屬的中風團隊及後續重症治療;小惠通過專業醫療團隊救治後,成功復原出院,令人欣慰。 原文出處

老翁車禍後服用抗血栓藥 反而造成血胸

心血管疾病患者常使用口服抗凝血劑防止血栓,但一名80歲的王老先生因車禍使胸腔肋骨遭撞擊後,仍持續服用,反而讓出血點擴大血流,造成血胸,胸膜腔內布滿血液,差點休克。衛福部彰化醫院胸腔創傷微創重建中心主任林聿騰提醒民眾,服用抗凝血劑的民眾遇到意外要特別注意其後續影響。 這名老先生表示,日前騎機車摔倒導致胸腔疼痛,就近到某地區醫院看診,被診斷出右胸1根肋骨斷裂,追蹤即可。但他一直很痛,又聽說肋骨斷裂會慢慢癒合,就一直服藥忍痛,而他原本就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及糖尿病,所以同時繼續服用含有抗凝血劑的慢性病藥物。過了3天後,他胸腔持續劇痛,連呼吸都痛,接著還呼吸困難,臉色發白,之後他才轉至衛福部彰化醫院就醫。 林聿騰醫師指出,患者到院時臉色慘白,有隨時會昏倒的感覺,檢測血液發現其血紅素低至5g/dl,比一般男性正常值的14–18g/dl低了很多,有休克之虞。而且胸膜腔內滿是血液,研判胸腔內一定有出血點,經內視鏡手術止住血管的出血點並輸血後才開始好轉。 林聿騰醫師說,患者右胸肋骨有9根斷裂,並不是只有1根,有的斷裂處可能是車禍之後才顯現。在患者止住出血點之後1週,於胸腔創傷微創重建中心進行微創肋骨手術,才固定9根肋骨及重建胸廓。 林聿騰醫師表示,抗凝血劑是用以「通血路」,以免血栓阻塞血管,減低中風的機率,而該患者長期服用的慢性口服藥之中含有2種抗凝血劑,患者並不知其藥中有抗凝血劑,在車禍後就醫時也未告知醫師有長期服用。患者在車禍造成胸腔小血管出血後,又服用抗凝血劑才導致凝血功能不佳、無法止血,慢慢造成血胸。 林聿騰醫師說,血胸是指肺部和胸壁之間的胸膜腔有血液的積聚,症狀可能包括胸痛、呼吸困難、呼吸急促、頭暈目眩、血壓低、焦慮不安、心律加快、皮膚冰冷、出汗,及臉色蒼白等。 就因為抗凝血劑會導致血液凝固能力下降,所以,預計要進行手術、侵入性如大腸鏡等檢查或拔牙療程前,醫師都會要求幾天前就要停止服用抗凝血劑,避免血流不止。 林聿騰醫師強調,除了預計手術要停用抗凝血劑之外,若發生突發意外,有內出血之虞時,最好要告知醫師用藥史,以避免血胸等情況的發生。 原文出處

老婦急性腎衰竭 竟是紅斑性狼瘡

紅斑狼瘡大多發生在年輕及生育年齡的女性,但一名早已過了育齡期的68歲陳姓婦人日前虛弱到無法行走,檢查發現其腎功能急速惡化,竟確診為全身性紅斑性狼瘡。家人一開始還以為老人家只是老化。醫師指出,老人家倦怠無力,最好還是要就醫釐清。 衛生福利部彰化醫院腎臟科醫師張淑鈺表示,個案就醫時出現腿部水腫、大小便失禁、吃不下、身體非常虛弱,同時很喘胸悶,有心包膜積水,先後經胸腔外科、心臟內科、腎臟科診療,檢查發現其蛋白尿高達500 mg/dL,比小於30的正常值高出甚多,顯示腎臟功能嚴重惡化。 張淑鈺醫師說,腎衰竭使得個案出現水腫、喘、疲憊虛弱等情況,至於腎臟為何會急速惡化,懷疑是免疫系統失調,免疫系統無法辨別外來入侵和自己的細胞,體內自行生成抗體,再攻擊腎臟。 彰化醫院免疫風濕科主任高堅凱指出,個案有心包膜積水及蛋白尿等病狀,再經抗核抗體檢驗為陽性及血中補體過低,確診為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目前還在治療中,希望不要走到洗腎的地步。這種老年人的紅斑狼瘡,因民眾普遍認識不夠及較無警覺心,常會被誤認為只是老化現象,因此常被拖延,走向洗腎或更嚴重的後果。 高堅凱醫師指出,紅斑性狼瘡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9成患者是女性,好發於育齡期的女性,大部分患者易於臉部、頸部、手臂等處出現紅斑,因此被稱為紅斑性狼瘡,但有些個案則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免疫系統反而是侵犯全身各器官,尤其是侵犯腎臟,稱為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紅斑性狼瘡的致病機轉還不明確,被認為和基因、環境、荷爾蒙變化有關。 張淑鈺進一步表示,雖然老年人罹患紅斑性狼瘡的機率小,但也不能輕忽,如果老人家突然變得疲弱,不一定只是單純的老化,如果還有水腫,或是尿液出現大量泡泡,可能是尿蛋白過高,就應進一步就醫檢查是否腎臟功能受損,再釐清原因。 高堅凱醫師強調,紅斑性狼瘡患者的5年存活率已經從50年代的不到50%上升到現在超過90%以上,雖然終身都要共存,但只要長期追蹤服藥,照樣可以正常生活,但記得要提高警覺,一有復發或病情加重的症狀時要馬上就醫,以免一發不可收拾。 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