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新北市的康橋雙語學校青山校區復育生態棲地歷時三年有成,今年四月起已可在該校占地約2公頃的田園教學區看見螢光點點,在夜間感受草叢間螢火蟲飛舞。
該校小學部總務主任張智能表示,學校自100年至今,逐年完成復育階段任務,從田園環境的設計建造、有計畫地栽種食草植物、蜜源植物,三年下來生態環境復育成功。
要成功復育螢火蟲需要營造適合螢火蟲生長的棲地,除改善水質、避免使用農藥、及避免產生光害、該校聘請生態專家勘查環境後,特別建置教學步道、鋪稻草維護植被土壤、到菜市場蒐集菜葉、設點堆放腐菜,來繁殖蝸牛、蚯蚓,做為幼螢的食物。田園老師楊紹政說,粗估校內已有將近5,000隻螢火蟲,其中又以陸生黑翅螢為主。
教務主任許麗瑩補充,透過螢火蟲生態解說,向學生傳遞棲地保護的觀念,和人類與自然相互依存的關係,讓學生重視環境保育。為了讓教學內容與田園環境相呼應,康橋學校小學部更栽種自然課本中出現的植物,讓學生可以看到、聞到、觸摸到,感受四季更迭,學會尊重生命、愛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