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新媒體時代粉絲潮流興起後,從英粉、柯粉、到現在的韓粉與郭粉,政治人物的爭奪演變到粉的對抗,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政治社會現象。
「粉絲」(Fans,英文「迷」的諧音)原本是娛樂文化事件裡追星的群體,原本是年輕族群流行的一種次文化,從網路到見面會,經紀公司負責控制偶像與粉絲之間的互動,名氣透過商業運作的包裝與設定,以及媒體的幫襯,形成一種粉絲產業鏈。
當選民變成政治粉絲後,藝人現場轉戰到政治現場,粉絲年齡層產生巨大變化,追星的話語權,也由經紀公司易位成媒體,失去了掌控的能力,偶像存在感由粉絲群決定,政治人物就是政治粉絲的偶像,由粉絲群決定了偶像的網路聲量與定位,最後,偶像無法脫身,粉絲群就是偶像本身了。
當政治由一群粉絲決定了政治人物的聲浪與舞台時,可以想見,政治學要改寫,社會學也要重讀才行。
韓國瑜韓流現象就是一個值得探究政治粉流的議題。韓國瑜的長者粉流組成,筆者之前有過論述,不再贅述,如果沒有韓國瑜,這些粉流是否仍繼續存在,形成一種流動政治勢力,這才是值得觀察的指標。
流動的政治粉絲 尋找適合的主帥
以外省族群韓粉組成來看,在過去政治的選舉及街頭運動裡,扮演著某種流動的勢力。
從支持國民黨出走的新黨,到後來的親民黨,以及回歸馬英九的帶領,最後國民黨換柱後的反彈勢力來看,都可以看到這些外首族群的影子,當然,紅衫軍街頭運動中,他們也是主力。
至於,支持韓國瑜的地方派系,在馬英九時代未被重視,潛伏多年後重新出發,地方派系是早期台灣政治生態裡的主力,固守在地方,在地方仍具有一定影響力。
很多人不理解為何是鋼鐵韓粉?從粉流歷史來看,這是不再失去派系主導的政治定錨與傷痛累積後的最後一役,鋼鐵是一種決心。
韓國瑜粉流現象,大致就是由兩大主支流(外省族群+地方派系)及各地庶民散粉共同組成,在電視媒體及廣播網路媒體及名嘴共同幫襯下,合體策劃的政治洪流,國民黨總統提名韓國瑜,國民黨政治人物靠攏韓國瑜,是九合一大選後的慶祝行情與感恩回饋,國民黨與韓流之間,不是粉流之一,而是粉流上的浮木,答應一起抵達終點,重返執政之路。
國民黨表態團結的菁英政治人物,與韓國瑜之間的親密姿態,在韓國瑜粉流的眼中,並不全放在眼裡,在過去的選舉中,部分韓粉可能就是國民黨政治人物被擊倒下台的影響勢力之一,這就是理性外界在看待韓流包圍下的國民黨產生的矛盾情結。
國民黨想靠韓流重返執政之心昭然若揭,韓流想搭國民黨政黨之殼掌握權力之謀顯而易見,政治之私,常從內部先行,私不容易被察覺,私也容易掩蓋,除非私心已被公開,私心成為媒體公論,私心已經無法掩蓋。
如果讓韓國瑜再有機會選擇一次,或許他不會選擇以市長之身走上總統之路,因為韓流上身,他也無法脫身。
等待主帥出征 郭粉散也不入韓粉
郭台銘初選落敗後,仍有一群郭粉還在埋鍋造飯,這群郭粉與韓粉在本質上並不同,等待主帥再度御駕親征。
郭粉以中間選民居多,藍綠族群都有,有人說是知識藍與經濟藍的大集結,反韓的另一種選擇,響應拼經濟的族群,對藍綠惡鬥不認同的群體。
郭粉中,並沒有看到流,多數粉來自獨立的個體,即使最後主帥消失,短暫郭粉仍會留在政治歷史紀錄裡,有的會流失到英粉或柯粉,甚至不再為粉,但確定的是,融入韓粉機會不大。
郭粉如果因為主帥的勢力逐漸擴張,而有流派靠攏時,內部間就有價值論述上的整合問題,韓粉已有前例,不可不慎。
英粉最年輕 潛在民意很忠誠
年紀最輕的政治粉絲,就屬英粉了,英粉的族群有些並非是投票族群,這是一種潛在英粉,也是一種正在養成的英粉。
換句話說,英粉比較像是早期偶像的粉,對蔡英文而言,她的粉有些還在慢慢長大,也最具有可塑性,這就是蔡英文勝過賴清德最大的粉絲動能與資本,這也是獨派人士無法見到的粉絲真相。
如果,把投票年齡往下降至18歲,跟歐美國家相近,英粉的威力在選舉中更穩固,奧地利在二○○七年成為歐盟第一個把投票年齡下降為十六歲的國家,台灣如果也是十六歲投票,英粉一定讓其他粉全軍覆沒。
韓粉與英粉是台灣世代之分,是臉書與IG的不同族群,這就可以解釋蔡英文喜歡生活小確幸的傳播風格了。
粉絲想玩 主帥難脫身
選總統面對方方面面的族群,只有在粉的面前,才是真心話的表白,但粉的群聚力量,不可諱言,也會形成巨大的粉絲政治牆,讓粉之間形成戰鬥形勢。
從保護粉絲的立場,其實,政治人物不應該讓粉絲站在第一線,但遺憾的是,政治人物只是主帥,議題建構與設定的並不是主帥,主帥的命運,掌握在操縱粉絲的影武者,它並不是一個人,而是粉絲群聚後形成的慾望模式,粉絲不想結束戰場,粉絲想更上層樓,只要有人啟動,有人扣板機,就會一發不可收拾。
作者為微笑影室陳室長
●經授權刊載,更多文章見作者部落格。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