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美國對韓政策可能轉向

【特約資深記者謝維倩分析報導】川普自上任至今一直以美國利益為優先,他的幕僚成員除了財政部長努勤還有商務部長庫德洛是溫和派之外,其餘成員都是大鷹派,其中包括貿易談判代表萊特西澤,還有就是鼓動小布希發動伊拉克戰爭的極端好戰鷹派博頓(John Bolton)。

博頓一直以來被認為對川普在對外安全政策較有影響力,但6/30的朝韓邊境板門店他被排除在會晤之外,因此有傳言博頓即將去職,而由比根接任(Stephen Biegun)。博頓和川普在朝核問題上的「初心」是完全矛盾的,他若離開則美國半島政策或有不同變化。

在朝鮮、伊朗、委內瑞拉等外交事務上,堅持己見、桀驁不馴的博頓似乎再也無法讓川普忍受,川普需要的是像蓬佩奧那樣高執行力的馴服工具,不是固執己見的「西廳異己份子」,對川普而言,忠誠永遠比能力重要。

博頓堅持數十年一以貫之的政治立場和戰略主張(如敵視朝鮮、伊朗,極力主張政權更迭),並將其視為個人榮譽與名節之根本的博頓,似乎在失去川普的信任與重用下繼續戀棧職位已無意義。博頓若是離職,將會牽動美國的外交政策。

在博頓眼中美國有兩個「大威脅」即中國與俄羅斯,兩個「小威脅」即朝鮮與伊朗,因此他不遺餘力地鼓動川普打擊他所認定的威脅。相對於蓬佩奧對於中國發起的「全球詆毀戰」,博頓至少在公開場合沒有對他多次強調的「兩個大威脅」表示過多的敵意,但對他口中的「兩個小威脅」卻表現得相當強硬。博頓在伊朗和朝核問題上都可能和川普當下的主張產生牴觸。

在伊朗問題上博頓主張更迭伊朗政權或推翻現有政權,川普可能只想對伊朗極限施壓,並不想發動美伊戰爭,畢竟考量到可能付出的成本太大,以及所冒的風險不可控,這與川普的「美國優先」不符。

接下來川普出席大阪G20峰會,借道韓國到「三八線」與朝鮮最高領導人會面,這次會晤讓川普出盡風頭,但一直主張對朝強硬的博頓感到失望,更凸顯出他與川普在朝鮮問題上的分歧。

我們無從得知川普在半島問題上的看法,2018年3月即興式的與金正恩借道新加坡直接會晤,這次會晤不排除“美國以承認朝鮮為合法擁核國家來換取朝鮮某種意義上「投靠」的可能性。具體層面上,川普要求朝鮮必須以「完全、可核查、不可逆的方式」(CVID)消除能夠對美國本土構成實際威脅的遠程導彈和洲際導彈(ICBM);作為交換條件,允許朝鮮保留最低限度的核武器,以及少量不對美國本土構成威脅的中短程彈道導彈。

川普的個性善變,因此他不按常理處理朝鮮問題的想法一直存在,但他也同時受到黨內黨外,國務院以及軍方的集體狙擊和持續規勸,迫使他不得不在對朝根本問題上作出反常規的操作。 去年三月的歷史性會晤之後,中朝關係迅速戲劇性地轉圜,川普可能發現、在沒有中國全力配合制裁的背景之下,美方無論是以武力威脅或強化經濟制裁,都難以使朝鮮就範。

在未來一年時間內,川普的議事日程最重要的既不是中國,也不是朝鮮,而是連任選舉。 川普在對華經貿戰陷入僵局,對進攻伊朗心有餘而力不足,對朝鮮同樣陷入停滯的背景下,迫切需要找到一個外交突破口,贏得連任。

一週前新加坡《聯合早報》,刊載的ㄧ條消息「傳美國擬承認朝鮮為擁核國」。 博頓若去職,阻止川普對半島打正常牌的力量遭到削弱(以承認朝鮮為擁核國為條件,換取其他戰略利益,且不排除犧牲鄰國的利益)。 博頓堅持朝鮮徹底去核(甚至還包括政權更迭)的立場與川普有條件承認朝鮮為擁核國的立場是完全衝突且矛盾的。

川普的對朝立場,不排除還有其他建制派力量和官僚集團阻止他打「反常牌」,所以變數依然存在。 對於中國而言是務實審慎做好準備,以變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