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擺渡艋舺」讓遊民說自己的故事

進駐萬華、就住在華西街對面公寓的曉劇場,將於8月底演出戲劇作品「擺渡艋舺」,同時也將邀請街友一起登上舞台說自己的故事。曉劇場累積了近半年時間在街頭與遊民聊天,且進入性工作者的小房間進行私密訪談,記錄他們的生命故事,並結合大量的肢體舞蹈,呈現艋舺從過去沿著淡水河商賈繁盛、人流來往商號匯聚,包容了不同文化的多元面貌,於8/319/2之間將有連續四場的演出。

透過戲劇「擺渡艋舺」的演出閱讀遊民與性工作者的故事。帶領觀眾來回仔細觀察與聆聽,台北最繁華的古城,從過去到現代包容了最豐富的庶民文化。

以下為針對「擺渡艋舺」更詳細的資訊:

問題一 為什麼萬華聚集了這麼多的游民?

有人說是歷史因素加上三大廟宇:龍山寺、青山宮、清水祖師廟的慈善資源與工作機會;也有人說是因為這裡最具包容性,遊民在此集聚他們在這裡找到歸屬感。

問題二 曉劇場的「擺渡艋舺」如何看待這些「社會邊緣人」?

透過戲劇的演出,讓我們有空間與機會,去接觸這些不被社會接受的人。有人期許他們能去找工作、自力更生,不要成為社會的米蟲,有人可憐他們被環境所逼、受惡勢力逼良從娼。但是這都是道德倫理價值觀對於他們的想像,或真或假。

因此「擺渡艋舺」只說故事,說這些真實在萬華生活著人們的故事。由觀眾自型體會故事中對於遊民與性工作者的另一種詮釋。以遊民與性工作者為題也許看似辛辣,但其實呈現的是今日萬華容納了各式的族群一種包容性。也從中看到曉劇場連續近半年時間,對於遊民及性工作者的採訪與記錄。

關於「擺渡艋舺」演出可連結http://tinyurl.com/brxxaxy

這台黃色三輪摩托車是曉劇場在擺渡艋舺演出訪談時,認識的遊民洪仔的車子,委託劇團幫忙張貼代售的訊息。

(圖/曉劇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