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之間,馬不停蹄。拜訪了桃竹苗地區幾位嵩齡百歲以上的「伯公」。當地的客家鄉親,稱土地公為伯公。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力於我何有哉的年代,伯公的地位,就相當於今天的村里長,守護一方斯土,保佑當地的居民。
台灣全島從北到南,由東而西,只要有井水處,就有土地公廟,密度之高,遠勝過便利商店。通都大邑,街頭巷尾、土地公無所不在。福佬地區的土地公,住居環境較華麗,人們稱祂為福德正神,或福德老爺。客家地區的土地公,率多棲身於簡樸的石龕中,人們統稱為伯公。土地公不需選舉,沒有任期限制,當選土地公看似風光,卻是個苦命差事,需全天候服務,沒有週休二日。
土地公最了解民意,最接近地氣。紅塵滾滾,人來人往,祂們如如不動,紮根當地,見證好幾世代居民的興衰。古早年代裡,祂們是最好的心理諮商師,人們總愛找祂詢疑解惑,或求財或尋求告解,而祂也總是笑咪咪的來者不拒,宮廟附近,往往成了居民的集會中心,老漢搖蒲扇,小兒撲流螢。
行色匆匆,拜訪了桃竹苗地區好幾位伯公。祂們大多遺世而獨立,隱身在山巔水涯。有一位伯公,居住在老樟樹和老茄苳樹下,已忍受百年孤寂。有一位身處稻田的阡陌縱橫中,看稻浪隨風,有一位在烈日炎陽下,體貼的薜荔蔓藤,包覆了整座石龕,為祂遮陽。還有一個石龕,位居兩個村莊之間,一龕兩伯公,接受兩地村民的香火。
竹北六家興建高鐵時,拆除了重劃地區的石龕,有心人將十三位流離失所的伯公,遷移到一處偌大的公園合署辦公。桃園頭寮大艽芎有一位伯公,居住在埤塘中央,必需划舟才能前往祭拜。每一位伯公都有一段故事。據說,桃園平鎮的客家鄉親,前一陣子懸燈結彩,為南天橋福德祠的伯公,娶了一房貌美如花的土地婆,以慰祂百年孤寂,可惜不及拜謁,改日,再前往向新婚夫婦請安。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