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野聲文學獎揭曉 王牌評審加封桂冠

圖/第二屆野聲文學獎新詩類出席師長及決審團,左起中文系老師黃培青、決審委員楊宗翰、陳大為、須文蔚、中文系主任許朝陽、中文系老師李瑋皓。(實習記者蔡孟諭攝)

 【實習記者蔡孟諭/新北市】輔仁大學第二屆「野聲文學獎」在文學院、全人教育課程中心、中國聖職單位使命室的支持下,由中國文學系主辦。比賽項目分為小說、新詩、散文三組,總計有345篇作品參賽,4月30日公布入圍名單,共計54篇入圍。中文系主任許朝陽邀請到獲獎無數的專家來評審,可謂是一場金牌評審對才子才女之會,最終決審的結果,小說類由王孝豪、新詩類為張寧茜、散文類則是蔡孟諭分別奪下首獎。

 取名「野聲文學獎」,是來自輔大在臺復校首任校長于斌樞機主教自號冠五,另號野聲,「野聲」典故來自《聖經》「在曠野裡有呼號者的聲音:你們該當預備上主的道路,修直他的途徑。」(瑪竇福音3:3),既紀念于樞機、表彰天主教精神,亦有勉勵同學為真理先驅者、宣傳者之意。

新詩強調有節奏感

 首場由新詩組率先於於5月20日下午1時30分在文華樓三樓LI310會議室舉行,共計157篇作品參賽,入圍作品24篇,三位評審分別為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須文蔚,曾獲東吳大學雙溪現代文學獎現代詩組首獎與第三名、中華民國新詩學會「優秀青年詩人」、創世紀40週年詩創作獎優選獎、86年度「詩運獎」、創世紀45週年詩創作推薦獎、五四獎(青年文學獎)、94年度中國文藝協會中國文藝獎章(文學評論)等;國立臺北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大為,曾獲聯合報文學獎、中國時報文學獎新詩評審獎、台北文學年金新詩類、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新詩首獎等;淡江大學助理教授楊宗翰,曾任文訊雜誌企畫總監。

 新詩首獎,最後由英文一張寧茜的〈我要怎麼寫出一首詩〉奪得,評審推薦獎為醫學一林柏翔的〈檳榔樹〉,佳作有三名,分別是社工一陳婕瑄的〈抽離〉、廣傳三林昀姿的〈想像的力量〉及中文一的古蕙慈的〈現實派對〉拿下。

 評審須文蔚建議學生能夠透過現代詩課程及創作發表活動上多交流,便能更加掌握當代詩發展狀態,藉可大量閱讀翻譯作品,能將自己生活情境、周邊生活情境完整表達出來的較好。

 也是上屆評審的楊宗翰認為,相比較去年,也許是因為宣傳、造成時間性的不足,這部分若再加強,相信會有更好的作品。期望第三屆會有另外高潮的開始!

 陳大為表示,不希望只專注於同溫層的作品,看到很多所作品中多呈現較消極的想法。

 須文蔚評論首獎〈我要怎麼寫出一首詩〉,以詩論詩,作者對於詩的想像、懷抱,是蠻有力道的。例如:「要把手臂伸到最長」但後半段較無力。楊宗翰則認為設計鮮明,也認同後繼乏力。陳大為表示,前兩段有想像力,節奏感好。若再寫一個更完整的第三段,佈局上將更勻稱。

 另外,〈檳榔樹〉寫道「我們都是需求者也是被需求者」從這裡看出他應該是到部落裡資源服務或志工。將「檳榔果實」稱為「臺灣的口香糖」,用黑色幽默去詮釋它。城與鄉之間交錯的氛圍,作者抓到了觀察角度,又有著對都市的反省。作者在詩中是有抱負,願嘗試不同的題材,這是評審給予高評價之處,可惜錯別字不少。

小說重操縱情感電波

 第二場為小說組於5月21日下午1時30分在文華樓三樓LI310會議室登場,共計45篇作品參賽,入圍作品13篇,三位評審分別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與臺灣文化研究所教授郝譽翔,曾獲金鼎獎圖書類文學獎、中山文藝創作獎、時報開卷年度好書獎、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時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臺北文學獎、華航旅行文學獎、新聞局優良電影劇本獎等;作家鍾文音老師,曾獲中國文藝獎章、聯合報短篇小說獎、聯合報散文獎、中國時報短篇小說獎、長榮旅行文學獎、華航旅行文學獎、吳三連獎、林榮三文學獎等,已出版多部短篇小說集、長篇小說及散文集等,質量兼具,2011年出版百萬字鉅作:台灣島嶼三部曲《豔歌行》、《短歌行》、《傷歌行》,備受矚目;作家朱國珍老,曾獲林榮三文學獎第十一屆新詩首獎、林榮三文學獎第十二屆散文首獎、史無前例、連續兩年跨文類雙首獎得主,散文首獎作品獲得當屆五位評審全部給予滿分。台北電影劇本獎首獎、亞洲週刊十大華文小說、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台北文學獎。近年作品兼具散文、小說、詩、劇本,是台灣極少數跨文類書寫皆能獲得首獎的創作者。

 小說類最後首獎由影傳二王孝豪的〈琉璃貓說〉奪得,評審推薦獎為經濟二曹博龍的〈【文】志怪,龍墜河邊〉,佳作有三名分別是中文二杜雅婷的〈柳下書〉、資訊一宋浩嘉的〈人偶〉及中文一李權恩的〈放夏〉拿下。

 鍾文音認為,小說最重要的是語言,小說的藝術本來就跟年齡有關,參賽者在愛情、生活的跌宕,願意用小說這個容器去裝那自己的東西。題材部分也除了單性的感情中、她讚賞這屆同學能夠將作品寫得很長,代表思緒是一直有延展下去,但電波還不知道如何控制。對於首獎〈琉璃貓說〉,文風很村上加卡夫卡,作者有意識性的操作,一開始破壞的自我性。文字很有畫面,也讓人覺得能夠被說服。

 郝譽翔認為,〈琉璃貓說〉可以看出文學技巧及文學性,文青該知道的東西都放在裡面了,可惜尚缺發了自我的特色尚未找出來。讚賞作者能夠有意識地將作品與自我連結,文字與景象的鋪陳非常好,這是可以期待的作者。

 朱國珍表示,對於〈【文】志怪,龍墜河邊〉以一樓、二樓、三樓作為分段,小說像是文字接龍,感覺應該要有不同人的講話方式?志怪源頭,藉著一個龍的墜落,有意識的觀察到社會現象的眉眉角角,被小說捕捉,造成閱讀者去反思,這樣就是一篇成功的作品。

散文講究語調感染力

 第三場為散文組於5月23日下午6時30分在文華樓三樓LI310會議室舉行,散文組共計143篇作品參賽,入圍17作品篇,三位評審分別為:作家鄭順聰,曾擔任《重現台灣史》的主編和《聯合文學》的執行主編;曾獲過台北文學獎,打狗文學獎,雜誌編輯金鼎獎,目前致力於創作台語文學以及台語文化的傳承;建國中學老師凌性傑,曾以《太平洋書簡》獲花蓮文學獎,〈給那些男人〉三首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新詩優選,首屆林榮三文學獎新詩二獎,時報文學獎散文組評審獎及台灣文學獎新詩首獎;作家賴鈺婷,散文作品屢獲獎項,2004年以〈來去蚵鄉〉獲時報文學鄉鎮書寫獎, 2011年榮獲行政院第三十五屆金鼎獎「最佳專欄寫作獎」。

 散文最後首獎由中文四蔡孟諭的〈狹居〉奪得,評審推薦獎為中文三何依涵的〈鄉關何處〉,佳作有三名,分別是法律一吳樺的〈原型男人〉、中文三朱倪禎的〈斷續〉及傳播二葉紅果的〈宇宙凡人歌〉拿下。

 評審凌性傑認為,散文是最能夠呈現生活感的文體,越是平凡,藉較強的藝術手法點燃,感染的力道也特別深。入圍作品中,從敘述腔調中,發現許多大陸籍的學生,他們呈現的語調、構句都與臺灣學生不同,有些作品甚至呈現優雅、紓緩的氣質,而無論是用怎麼樣的語氣腔調,只要能與作品主題做連接,我都非常喜歡。每一篇的語調都處理得相當不錯。

 凌性傑建議,可將作品讀出聲音,哪些聲音能讓自己舒服,通常都很容易撞擊到評審的內心。他認為首獎〈狹居〉題目定的非常好,以非常細膩的空間書寫自己與母親剛搬去的新家,與舊家的空間對比。作者不輕易、不濫情的流露情緒,善用白描的方式呈現畫面感,到最後結尾的部分,他都很喜歡,例如「小公寓裡堆滿了回憶,因母親是念舊的人,她把關於我們的東西都帶來這裡。堆滿雜物的屋子,我卻覺得空蕩蕩的。」以很素描、鉛筆畫的方式,不動聲色地表達家裡的變故,從文字可以感受到這份情感。

 賴鈺婷也認同,例舉「我家像是四分五裂的好幾隻錶,有不同的經緯度」簡單的兩句譬喻,就讓人了解到家的現況。包含「前陣子蛀壞的牙,像嘴裡住著吸血鬼蟲啃咬著自己」等。另外一個優點是,這是一個比較重的家庭關係的鋪陳,他要說的是一個比較悲劇型的家庭樣態,卻若有似無的、節制的理性方式將它鋪寫出來,不帶太多的情緒性字眼,以縮影方式呈現,讓讀者自己去拼接,其實讀來衝擊其實是更大。賴認為這篇文章成功之處,就是舉重若輕,沒有太多自己情緒,以相當節制的方式去敘述。

 鄭順聰表示,〈鄉關何處〉是自己心目中的第一名,它比較古典的寫法剛好與〈狹居〉對比。〈鄉關何處〉的結構與鋪陳非常好,以溫州大餛飩拉回對於溫州的想法,不以味道去切入,而是用聲音去連接,用聲音去串連起聲音的回憶,意象如電影般帶出。這篇將氣氛寫得很好,散文不一定要精雕細琢,而是能夠讓人享受散文帶你到一個地方。

 散文首獎蔡孟諭表示,文學的創作之路漫長,無論獲獎與否,都希望同學們享受在文字裡創作的喜悅,將這份喜悅記下,享受文字帶給自我的美好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