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資深記者謝維倩分析報導】本週(4/25~ 4/27,2019),37個國家的首腦將齊聚北京參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屆時中國將會為此倡議做出辯護,駁斥債務陷阱指責。俄國總統普丁和義大利總理孔蒂都將與會,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表示,這次論壇計畫發布已在實施項目的進展報告,藉機駁斥這些項目帶來債務危機。 除此之外,也增加了有關融資和貿易的分論壇。
王毅表示「一帶一路」與日益抬頭的「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不同,儘管有著「互聯互通」的宏大願景,但此倡議一直僅限於將中國的投資引入其他國家。中國尚未明確表示,是否將其發展成為一個多邊組織,或者一個可以討論國際問題的平台。對於超大項目給財政已經困難的國家造成負擔,中國政府現在不得不就這種指控作出辯護。2013年 ~ 2018年,中國商務部紀錄的「一帶一路」直接投資項目為900億美元,還有6000億美元的計畫在醞釀中。中國進出口銀行為這些項目的大約四分之一提供融資,並且表示,其「一帶一路」倡議項目的貸款餘額「超過一兆元人民幣」(約1,490億美元)。
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項目飽受批評,是眾多因不負責任的放貸而受抨擊的項目之一。 除了困擾著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國內也有憂心,認為考慮不周的項目可能讓北京方面在未來數年陷入其他國家的內部權力鬥爭,或這讓國有企業承受其他國家違約的風險。事實上,發展中國家早就對西方列強負債累累了。例如:在斯里蘭卡500 億美元外債中,欠中國的債務只佔10%左右,因斯里藍卡無力償還債務,一家中國公司接管了該國耗資13億美元的漢班托塔港的運營,租期99年。
中國進出口銀行行長說:有些人看到東道國借了外債,然後就推測這個債務的累積速度和可持續性, 進而推斷東道國掉進了債務陷阱,這種邏輯和事實是不相符的。瑞士將在這次峰會簽署「一帶一路」備忘錄, 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將再次稱為全球媒體焦點,雖然各家媒體褒貶不一,但是輿論已從最初單純的批評,開始總結經驗教訓,這對於今後的發展和完善,將大有益處。
相對於已在各地進行得如火如天的基建項目,一帶一路在推進中仍欠缺更高水準的管理和完善的制度,這正是下一步的發展方向。一帶一路有許多成功案例,在倡議初期可視為有效的探索,若不總結這些經驗,將其中普適性的內容提煉加以推廣,便是制度的缺失。
此外也需要建立新型的合作機制,促進沿線國家展戰略對接和規劃銜接。「一帶一路」倡議有其新設想和新思路,但經驗上需要學習之處還很多,歐美國家在國際合作方面有很多成熟的規則與模式,可為「一帶一路」做借鑑。例如:本次義大利加入「一帶一路」,表示有望將歐洲的金融透明、法治、環境等高標準帶入倡議,中國可持開放心態,借鑑其中經驗加以總結,讓此倡議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