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簡秀枝/Colors of memory久方武、楊宗翰典藏創意空間

今年是攝影技術發明後180週年,有關攝影的探索與活動特別多。久方武老師率領的北碇觀測官等諸多高手,日伏夜襲,進行許多實驗式的影像創作,良苦用心,令人佩服。典藏創意空間,很榮幸展示了眾才子創意佳作,我們與有榮焉。

這個展覧,取名為「記憶的顏色-Colors of memory」,由久方武與楊宗翰兩位藝術家擔綱。

由於他們即將遠行,展開德國柏林等⋯海外展覽,這或許可視之為「行前預展」,小而美、少而精,是自信十足的起手式表現。

提起攝影技術發展,現存最早的照片應是由法國人尼埃普斯在1826年拍攝。 尼埃普斯將猶太瀝青塗在鉛錫合金版上,曝光8小時獲得影像。他稱這種技術為日光蝕刻法,然而,很可惜,他來不及完善該技術便撒手人寰。他的合夥人法國畫家達蓋爾繼續研究,發明了達蓋爾攝影法,又稱銀版摄影法,在1839年由法國政府買下專利權,并於同年8月19日宣告攝影術的誕生。迄今正好180年,一路走來,彌足珍貴。

久方武老師對攝影藝術,持抱相當使命感,為了呈現「完整的24小時」,不惜日夜顛倒拼命工作,勇於追求內心深處的極致。

久方武對於撮影發展如數家珍,他分析,攝影從發明的初始便開始紀錄了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肖像、街頭、地景與人文攝影等都已經是過往年代每位攝影大師抓取的題材。

他特別點名安瑟・亞當斯(Ansel Adams),透過分區曝光法,建構了精密的黑白風景攝影,而亨利・卡蒂爾・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則是透過決定性瞬間抓取那轉瞬的靈光乍現。

隨著攝影科技的轉變,伴隨著廣告與雜誌的流通,彩色徹底地扭轉了過去黑白攝影的想法,讓攝影正式走向所見即所得的時代,久方武說,1976年有了威廉 · 艾格思頓(William Eggleston)的Guide,開啓了彩色攝影的時代,從此人生變彩色。然而,攝影關注的事物,卻因為科技與環境的侷限一直缺乏一個區塊。人類的活動時間不是僅有白天而已,尤其是進入全球化的21世紀,這24小時裡人們的生活方式,更是不斷的運作進行著。

縱觀過去黑白紀實到持續演進的彩色攝影,仍舊將主軸放置在白天的人類活動裡,過去是因為技術性的問題,在黑夜中要清晰將人的動作定格,需要閃光燈才有可能得以實現,卻也侷限了拍攝的限制,削弱了紀實攝影的普遍性,實屬可惜。

久方武強調,當代人類的文明活動持續在黑夜裡竄動,生活裡充滿了各種環境光源,例如有近似日光的柔和光源,或複雜的都市硬光柵。這樣的光源環境都已經為人眼所熟悉,卻又與閃光燈所發出非自然光有著明顯區別。加上攝影科技日新月異,讓攝影師更有機會以更清晰手法對黑夜中的人類活動做出決定性瞬間的抓取。於是完整的24小時行為紀錄得以實現,讓攝影文明的時間進化軸線繼續進行。

久方武身體力行,帶著攝影同好,窮追不捨,留下許多經典。4月26日起,在典藏創意空間分享絕美,歡迎大家一起來為他們加油打氣!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