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美中貿易大戰停火,美國企業依然憂心

【特約資深記者謝維倩分析報導】美國自去年三月開始興起經濟保護主義之後,以國家安全為由加徵進口鋼鋁關稅,接著針對中國商品項目逐步擴大徵收關稅。雖然在美國內部有召開商品聽證會,了解國內進口商對於加徵關稅的品項意見,即使90%的產品遭到進口商的反對加稅,但川普政府依舊維持原議,除了想要美國廠商將工廠遷回美國本土之外,對於中國的產業補貼政策以及竊取智慧財產權的問題更是要逼中國上談判桌搞定,如今一年已過,談判雖你來我往多次(北京與華盛頓之間),緊鑼密鼓希望達成最終協議。

現階段,美國商界團體紛紛致函川普,認為美中達成貿易協議後,不應繼續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企業界憂心即使協議談成,貿易緊張依然持續。華盛頓幾個游說組織包括零售商、石油生產商、漁業以及軟體公司呼籲在達成協議後,「全面、立即取消對中國輸美產品加徵關稅」,他們認為美國企業和農民當初得到的承諾是,關稅只是達到目的的手段,若關稅無法在協議達成後取消,是對勤勞的美國人背棄承諾。

華盛頓和北京之間持續一年的貿易爭端,目前談判已進入最後階段,美國談判代表要求針對2500億美元輸美商品中的一部分維持新關稅,以迫使中國遵守潛在的協議,只有在中國達到某些基準後才進一步取消這些關稅。美國希望有權對中國加徵新的懲罰性關稅,如果美國判斷中國未能遵守協議條款,這被稱之為支撐協議的「執行」機制。 但這意味著即使在達成協議後,新一輪緊張升級的威脅仍將存在。

商業界總體來說,擔憂川普將在協議簽署後繼續時不時威脅要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徵關稅,這將導致長期經濟不確定性的執行機制。 除此之外,另有一些人更期待北京在政策上做出重大改變。美國政府和國會裡的對華鷹派人士,一直敦促川普和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在關稅上保持強硬立場,在他們看來,這樣才能防範北京方面不盡力落實協議的風險。

在美方最在意的協議執行機制方面,美方採納了中國的意見,不僅中國必須執行,美國同樣也必須執行。 美國財長努勤透露,這份協議將得到雙方的切實執行,如果美國未能履行協議中的承諾,它願意接受懲罰。努勤強調:我希望執行機制能雙向進行。 「執行機制雙向進行」和「美國願意接受懲罰」,相較於之前美國的立場,是一種重大變化,也是更貼近中國立場的說法。

根據多維新聞的報導:美中貿易協議談判的新階段,離不開中國作出的讓步,也離不開美國的妥協,包括放棄一些無法讓北京接受的核心要求。 由於北京的反對和抗拒,美國最終軟化了在產業補貼領域對中國的施壓力度,希望能夠加速貿易協議的達成。美俄兩國智庫預估:可能在今年夏天或五月底解決貿易爭端,值得關注的是:川普執政以來的整體外交政策開始受到美國主流智庫的正面評價,報告認為川普的對華政策扭轉了過去二十年,三屆美國政府(柯林頓,小布希,歐巴馬)對北京戰略意圖的誤解。

美媒稱:財長努勤談執行機制將是雙向的,引起了美國各界的廣泛關注,川普可能正在給中國一根新的用來打擊美國企業的棍棒,並對國際規則帶來新的打擊。無論如何,這場全球矚目的美中經貿談判,中國避免了在美國巨大壓力下簽訂「不平等條約」,同時又能夠使國內一些長期受到全世界詬病的經貿體系得以改進,這應該是雙贏的結果。